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复合拓扑的数字DC/DC电源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浩谊 李永 廖建军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0年第9期40-45,共6页
提出了一种Buck和全桥相结合的复合拓扑结构,能够降低开关管的压力,同时必要时能够实现拓扑的改变功能。根据数字控制器的特点,采用电压环为外环、电流环为内环的双环控制方法。对Buck和全桥的复合拓扑结构建模,并将双环控制加入模型中... 提出了一种Buck和全桥相结合的复合拓扑结构,能够降低开关管的压力,同时必要时能够实现拓扑的改变功能。根据数字控制器的特点,采用电压环为外环、电流环为内环的双环控制方法。对Buck和全桥的复合拓扑结构建模,并将双环控制加入模型中,进行建模分析。为了验证复合拓扑和控制方法的实用性,利用MATLAB对设计的拓扑和控制进行了频域和时域的分析。最后设计了一款300 W的数字电源,试验验证了复合拓扑和双环控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拓扑 双环控制 数字控制 Buck和全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感应式充电系统 被引量:4
2
作者 韩洪豆 景妍妍 +2 位作者 曲小慧 奚康 周科峰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应用到电动汽车中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由于IPT变换器输出特性复杂,与变压器参数、补偿参数、工作频率和负载均有关,而电池在整个充电过程中负载变化范围宽,故IPT变换器难以直接提供负... 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应用到电动汽车中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由于IPT变换器输出特性复杂,与变压器参数、补偿参数、工作频率和负载均有关,而电池在整个充电过程中负载变化范围宽,故IPT变换器难以直接提供负载电池所需的充电电流或电压。针对此问题,根据4种基本的IPT补偿结构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找到可同时实现输入纯阻性和输出恒流或恒压的拓扑结构及工作条件,从而解耦负载对输出的影响,消除无功功率。但单个拓扑无法满足电池先恒流后恒压的充电特性,因此进一步提出了一类复合拓扑结构,采用最少的器件实现恒流拓扑和恒压拓扑的切换,电路简单可靠,传输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电能传输 松耦合变压器 电池充电 复合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拓扑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优化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石越峰 王亚伟 +1 位作者 董云霞 尹忠东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75,共6页
在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受初级发射线圈及次级接收线圈之间相对位置以及电池内阻在充电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线圈之间耦合情况以及系统负载大小在电能传输过程中动态变化,导致系统偏离最优效率工作点而引起传输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 在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受初级发射线圈及次级接收线圈之间相对位置以及电池内阻在充电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线圈之间耦合情况以及系统负载大小在电能传输过程中动态变化,导致系统偏离最优效率工作点而引起传输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LCL-S型拓扑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策略。首先根据电路原理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根据谐振拓扑次级输出电压和初级输入电压有效值之比与负载解耦的特点,提出线圈互感大小估算方法,并通过对负载侧Buck-Boost电路控制信号施加扰动,寻找最优效率工作点,实现系统在电池恒流-恒压充电模式下效率优化。最后基于半实物仿真平台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复合拓扑 耦合 最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复合拓扑结构的鱼雷高速光纤总线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魏玉华 朱云周 高卓 《鱼雷技术》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随着鱼雷武器功能的增加、性能的提高以及执行作战任务的日益复杂,传统采用的工业现场总线和行业总线难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鱼雷开放式总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根据鱼雷内部数据通信特点和需求,开展了适合鱼雷内部... 随着鱼雷武器功能的增加、性能的提高以及执行作战任务的日益复杂,传统采用的工业现场总线和行业总线难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鱼雷开放式总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根据鱼雷内部数据通信特点和需求,开展了适合鱼雷内部使用光纤总线的拓扑分析和系统设计,采用全双工交换以太网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拓扑结构的雷内高速光纤数据总线。设计分析和样机试验表明,该总线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可靠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鱼雷内部系统间信息共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 光纤总线 复合拓扑结构 全双工交换以太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负载自适应恒流/恒压充电复合拓扑WPT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文强 钱祥忠 梅豪杰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1年第6期15-22,29,共9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输出与切换问题,利用复合型LCC拓扑,实现了在固定谐振频率下对电池恒流/恒压充电模式自适应切换。首先分析得出了复合LCC补偿拓扑具备恒流和恒压输出能力;进一步提出基于反射阻抗基本理论的恒流/恒压控制策略,只需...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输出与切换问题,利用复合型LCC拓扑,实现了在固定谐振频率下对电池恒流/恒压充电模式自适应切换。首先分析得出了复合LCC补偿拓扑具备恒流和恒压输出能力;进一步提出基于反射阻抗基本理论的恒流/恒压控制策略,只需检测一次侧发射线圈两端的电压和流经一次侧发射线圈电流,即可控制开关自适应切换恒流和恒压两种充电模式。所提方法无需一次侧、二次侧间的通信以及额外的DC/DC变换器,降低整个系统的设计成本和控制复杂性。最后,搭建6.6 kW系统仿真平台以及66 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方法具备自适应切换恒流/恒压充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流 恒压 自适应 复合拓扑WPT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感的复合型锂电池主动均衡研究
6
作者 凃玲英 秦宇 +1 位作者 周意入 李曦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提高锂电池组均衡速率,降低均衡后的电压不一致性,提出了基于电感的复合型锂电池主动均衡拓扑。组内使用Buck-boost电路,组间使用单电感电路,同时结合相应的主动均衡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9节串联锂电池组模型,对比Buck-boos... 为提高锂电池组均衡速率,降低均衡后的电压不一致性,提出了基于电感的复合型锂电池主动均衡拓扑。组内使用Buck-boost电路,组间使用单电感电路,同时结合相应的主动均衡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9节串联锂电池组模型,对比Buck-boost、单电感电路以及复合型拓扑均衡实验表明:复合型主动均衡拓扑有效降低了均衡时间和电压离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均衡 Buck-Boost电路 单电感 复合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沸点估算的复合基团拓扑空间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文英 韩金玉 许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0,共6页
基于传统基团划分方法进行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设计,用基团模指数表征基团在分子中的位置,用基团-邻接原子对增加对基团环境影响的考虑,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物性估算的复合基团拓扑空间方法。提出了估算正常沸点的表达式,使用了1171种... 基于传统基团划分方法进行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设计,用基团模指数表征基团在分子中的位置,用基团-邻接原子对增加对基团环境影响的考虑,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物性估算的复合基团拓扑空间方法。提出了估算正常沸点的表达式,使用了1171种有机化合物拟合出了相应的基团和基团-邻接原子对的参数,其估算的平均相对偏差为 1.58% , 为与前期工作进行比较,故用前期工作所用的 669 种物质进行了估算,其平均相对偏差为1.29%。将本方法和常用的方法以及本工作前期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复合基团拓扑空间 沸点 物性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无线充电异物检测系统灵敏度的高阶复合谐振拓扑
8
作者 孙瀛 周天 +2 位作者 宋凯 朱春波 魏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1-1552,共12页
针对无线充电系统中金属异物的检测需要,提出一种提升异物检测系统检测灵敏度的高阶复合谐振拓扑,解决了传统检测线圈边缘区域检测灵敏度低及存在检测盲区等问题。首先建立金属异物与检测线圈的互感耦合模型,阐释谐振拓扑对检测线圈阻... 针对无线充电系统中金属异物的检测需要,提出一种提升异物检测系统检测灵敏度的高阶复合谐振拓扑,解决了传统检测线圈边缘区域检测灵敏度低及存在检测盲区等问题。首先建立金属异物与检测线圈的互感耦合模型,阐释谐振拓扑对检测线圈阻抗变化的放大作用;其次在合理设计参数下分析复合谐振拓扑对检测灵敏度提升的可行性;然后根据谐振拓扑对线圈阻抗变化的放大特性设计一种高阶复合谐振拓扑,并对该拓扑结构中各器件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对所提出的高阶复合谐振拓扑的检测灵敏度及其具体实现电路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检测线圈边角位置处的金属异物和曲别针等小尺寸异物,系统检测灵敏度可达62.31%和119.23%。在金属异物对检测线圈阻抗影响的微小变化下,所提出的高阶复合谐振拓扑具有足够高的检测灵敏度并可以完全消除检测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异物检测 无线电能传输 电动汽车 高阶复合谐振拓扑 检测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拓扑仿真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建坡 赵成勇 郭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新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在直流输电和电能变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是,由于子模块采用了半桥型拓扑,在直流侧线路故障时,MMC不具有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力。文中在不改变现有MMC调制和均压策略的前提下,利用续流二极管反向... 新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在直流输电和电能变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是,由于子模块采用了半桥型拓扑,在直流侧线路故障时,MMC不具有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力。文中在不改变现有MMC调制和均压策略的前提下,利用续流二极管反向阻断特性和桥臂模块电容充电效应,设计了改进复合拓扑结构,解决了半桥拓扑中电容单向充电问题。通过分析闭锁时储能电容不同充电路径下交流电压与桥臂等效直流电压关系,定义了反映子模块故障抑制能力的电流抑制系数。根据系统启动过程中不控整流阶段电容电压的不同,设计了自励启动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启动方法和复合拓扑对直流侧故障电流抑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复合拓扑 电流抑制系数 自励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C-LCC/S自切换恒流-恒压复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云虎 贾维娜 +2 位作者 梁大壮 薛建志 李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823-4837,4852,共16页
为了解决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恒流过充或恒压欠充问题,该文提出一种LCC-LCC/S自切换恒流-恒压复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副边电力开关切换,该系统不仅可实现恒流-恒压输出,且能有效应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各种异常工况;另外,在充电完... 为了解决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恒流过充或恒压欠充问题,该文提出一种LCC-LCC/S自切换恒流-恒压复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副边电力开关切换,该系统不仅可实现恒流-恒压输出,且能有效应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各种异常工况;另外,在充电完成负载移除时,该系统能自动进入低功耗待机状态。首先,给出LCC-LCC/S自切换复合拓扑,分析恒压-恒流及零相角(ZPA)特性;其次,分析恒流-恒压切换点并验证其最优性;然后,通过分析充电过程中出现的副边缺失、负载短路、负载断路等异常工况,系统能通过开关切换有效应对以上异常工作情况,并且充电完成负载移除后系统能自动进入低功耗待机状态;接着,通过与目前研究较多的S-SP拓扑的系统特性进行对比,突出了LCC-LCC/S拓扑的优势;最后,搭建仿真和实验平台,实现最大电流为5.03 A、最大电压为48.92 V的高效率输出,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自切换 恒流-恒压 复合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姝 石晶 +4 位作者 龚康 刘洋 唐跃进 任丽 李敬东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2-38,44,共8页
现代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就目前储能技术的发展而言,没有一种储能装置可以同时满足电网多方面需求.主要研究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合理组合和配置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使其拥有优于单一储能... 现代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就目前储能技术的发展而言,没有一种储能装置可以同时满足电网多方面需求.主要研究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合理组合和配置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使其拥有优于单一储能方式的理想性能.并对比分析几种典型储能装置的性能参数、技术优势及发展现状.从应用场合、配置方式、拓扑结构以及经济性等方面入手,重点研究多元复合储能类型的配置及构建,提出多元复合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多元复合储能 复合储能拓扑结构 能量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合三端口AC/DC/DC光储并网变换器
12
作者 彭珉轩 孙建军 +2 位作者 郭佳雪 查晓明 黄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776-6785,共10页
为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与储能装置的就地接入,复合三端口变换器相较于组合式三端口变换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高功率密度等优势。针对现有复合三端口(AC/DC/DC)变换器存在的器件交流环流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复合三端口拓扑。... 为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与储能装置的就地接入,复合三端口变换器相较于组合式三端口变换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高功率密度等优势。针对现有复合三端口(AC/DC/DC)变换器存在的器件交流环流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复合三端口拓扑。该拓扑由含6个开关管的全桥逆变器、1个曲折变压器、2套滤波电感与2个滤波电容组成。其中,工频变副边采用曲折接法,能够在引入第三端口的同时实现交流环流有效抑制与铁芯直流磁通的消除。首先,分析复合拓扑中所含AC/DC、DC/DC变换原理、功率范围及效率等特点,与其他拓扑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其次,分析拓扑控制策略,提出含改进直压环的双环混合电压控制方法;最后,通过基于RT-LAB的控制在环实验与1kW样机实验,验证所提拓扑与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变换器 曲折变压器 复合拓扑 光储并网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前馈功率解耦控制策略下的Buck型复合式整流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红 申伟良 +2 位作者 管玉应 司明君 王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150,共6页
针对井下LED照明设备对低压直流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采用Buck型复合式H桥拓扑对AC-DC变换器的整流级进行了设计,使整流级既可以参与单位功率因数整流,又能够实现对纹波扰动的抑制。文章详细分析了Buck型复合式H桥整流器的工作原理、电路... 针对井下LED照明设备对低压直流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采用Buck型复合式H桥拓扑对AC-DC变换器的整流级进行了设计,使整流级既可以参与单位功率因数整流,又能够实现对纹波扰动的抑制。文章详细分析了Buck型复合式H桥整流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等效模型,推导了实际被控量的开关状态函数,提出了一种电压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对解耦电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和解耦电路参数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型复合式H桥拓扑 纹波扰动 功率解耦 电压前馈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单元法模拟应变局部化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14
作者 秦卫星 陈胜宏 +1 位作者 刘金龙 陈尚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42,共3页
复合单元法作为一种模拟应变局部化的新方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系统介绍了复合单元法追踪模拟应变局部化的4项关键技术,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其中复合单元拓扑信息自动生成、局部化带出现前后瞬时场变量继承、局部化带软化特性模拟等... 复合单元法作为一种模拟应变局部化的新方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系统介绍了复合单元法追踪模拟应变局部化的4项关键技术,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其中复合单元拓扑信息自动生成、局部化带出现前后瞬时场变量继承、局部化带软化特性模拟等3项技术是复合单元法模拟局部化的关键,而破坏廊道拟合技术则拓展了应变局部化带追踪技术,克服了当前单元首尾相接逐一扩展追踪方法的不足,能得到和实际现象更吻合的有一定厚度的应变局部化带。此外,拟合的破坏廊道还可用于复核局部化带发展追踪模拟。这几项关键技术的程序实现,简化了前处理工作,提高了分析效率,为复合单元法追踪模拟应变局部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单元法 应变局部化带 复合单元拓扑信息 场变量继承 软化特性 破坏廊道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复合模块化结构的海上风电送出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其辉 樊双婕 +3 位作者 洪诚程 郭小江 汤海雁 申旭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42-151,共10页
采用“直流汇集-直流传输”的全直流海上风电场具有设备体积小、系统损耗低、没有无功电压问题等优势,其核心设备高压送出DC/DC变换器亟须突破传统变换器功率低、电压受限等技术瓶颈。文中首先根据全直流风电组网技术需求,将模块化多电... 采用“直流汇集-直流传输”的全直流海上风电场具有设备体积小、系统损耗低、没有无功电压问题等优势,其核心设备高压送出DC/DC变换器亟须突破传统变换器功率低、电压受限等技术瓶颈。文中首先根据全直流风电组网技术需求,将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与输入串联输出串联型DC/DC变换器组合,提出一种复合模块化结构。其次,为实现DC/DC变换器的高变比功能,提出了基于双重移相的s/m调制策略,并针对该调制策略的特点改进了电容电压均衡算法,有效降低了器件的开关频率。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上搭建模型,验证了所提变换器拓扑及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DC/DC变换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复合模块化拓扑 s/m调制策略 电容电压均衡 定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C-P型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惠中 庄亚杰 薛超 《电子设计工程》 2019年第14期20-25,共6页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存在负载特性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CC-P(LCC-并联)型复合拓扑结构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路理论和互感耦合理论计算出系统的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表达式,并给出参数配...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存在负载特性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CC-P(LCC-并联)型复合拓扑结构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路理论和互感耦合理论计算出系统的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表达式,并给出参数配置方法。通过Matlab软件分析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随负载电阻、耦合系数、频率变化的三维关系图。最后利用PSIM进行相关实验验证,结果表明LCC-P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负载特性较好,频率特性一般,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P型复合拓扑结构 传输效率 输出功率 负载电阻 耦合系数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LCL-S型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方案
17
作者 王惠中 殷雪君 马泽娟 《自动化应用》 2020年第10期4-7,10,共5页
传统的经典模型——SS结构,其补偿方式与负载的变化和线圈相对位置无关,因而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但其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提出一种基于LCL-S型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方案,能够很好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 传统的经典模型——SS结构,其补偿方式与负载的变化和线圈相对位置无关,因而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但其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提出一种基于LCL-S型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方案,能够很好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利用电路理论对LCL-S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参数配置,通过对系统的传输效率η和输出功率Pout的分析,得出η和Pout与系统的负载电阻、工作的频率、线圈之间的互感及耦合系数有关的结论。最后,利用PSIM软件对LCL-S系统进行电路仿真,并结合给出的试验参数,进一步分析了它的恒压特性、谐振频率特性以及它的负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S型复合拓扑结构 传输效率 输出功率 负载电阻 耦合系数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多基地雷达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银园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2,共4页
多层结构的雷达控制器是实现分布式大型多基地雷达实时同步协同工作的关键部件。本文首先分析了分布式雷达控制系统的二个主要特点,即需满足雷达实时性,又能完成分布式设备的同步协同工作;针对上述特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的雷达控制... 多层结构的雷达控制器是实现分布式大型多基地雷达实时同步协同工作的关键部件。本文首先分析了分布式雷达控制系统的二个主要特点,即需满足雷达实时性,又能完成分布式设备的同步协同工作;针对上述特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的雷达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并且详尽地论述了各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包括实时性与协同性兼顾的网络系统设计,复合型拓扑结构,双机冗余系统设计等,最后给出了系统软件实现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实时协同处理 雷达控制器 多层结构 双冗余系统 复合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咔唑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苏婷 尤启冬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8-374,共7页
吲哚咔唑类化合物是一类提取自微生物发酵液中的生物碱。这一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staurosporine、ED-110、NB-506r、ebeccamycin、氮杂吲哚咔唑、吲哚咔唑糖缀合物和双吲哚马来酰亚胺等,被认为存在广泛的抗肿瘤作用靶点,包括多种与细... 吲哚咔唑类化合物是一类提取自微生物发酵液中的生物碱。这一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staurosporine、ED-110、NB-506r、ebeccamycin、氮杂吲哚咔唑、吲哚咔唑糖缀合物和双吲哚马来酰亚胺等,被认为存在广泛的抗肿瘤作用靶点,包括多种与细胞周期有关的激酶、细胞核拓扑异构酶以及与肿瘤细胞生长或凋亡相关的酶等。现已知,吲哚咔唑化合物是拓扑异构酶的致毒剂,其对蛋白激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竞争结合其ATP口袋上特异的氨基酸基团,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并引起细胞生长静止于G1期。多年来研究者们努力寻找此类化合物的良好结构,以期得到抗肿瘤活性提高的选择性激酶抑制剂。本文综述了吲哚咔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抗肿瘤活性产生的机制以及化合物的构效关系(SAR)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咔唑 拓扑异构酶 蛋白激酶 DNA-拓扑异构酶Ⅰ复合 cyclin-CDK复合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chronization Stability in Weighted Complex Networks with Coupling Delays 被引量:1
20
作者 WANG Qing-Yun DUAN Zhi-Sheng +1 位作者 CHEN Guan-Rong LU Qi-Shao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684-690,共7页
Realistic networks display not only a complex topological structure, but also a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weights in connection strengths. In addition, the information spreading through a complex network is often ... Realistic networks display not only a complex topological structure, but also a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weights in connection strengths. In addition, the information spreading through a complex network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time delays due to the finite speed of signal transmission over a distance. Hence, the weighted complex network with coupling delays have meaningful implications in real world, and resultantly gains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various field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linear time-delay systems, synchronization stability of the weighted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 with coupling delays is investigated, and simple criteria are obtained for both delay-independent and delay-dependent stabilities of synchronization states. The obtained criteria in this paper encompass the established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as special cases.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ghted complex networks coupling delays synchronization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