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DI及SBI指数、SF-36量表预测脊柱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童安 吴颖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ODI、SBI及SF 36量表对脊柱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因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临床疗效好中差依次分为A、B、C3组,并按70∶30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 目的:探讨ODI、SBI及SF 36量表对脊柱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因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临床疗效好中差依次分为A、B、C3组,并按70∶30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用测试集对模型效果进行验证,计算模型准确率。结果:A、B两组患者ODI与SBI分值均较C组更低,而两组患者SF 36量表所得分值显著高于C组(P<0.05);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疗效模型得出ODI系数为0.67,SF 36系数为-0.43、SBI系数为0.52;在临床疗效好的A组,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0.00%,在临床疗效为中的B组,模型预测正确率为76.92%;在临床疗效为差的C组,模型预测正确率为44.44%。结论:综合考虑ODI、SBI与SF 36构建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脊柱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坐骨神经痛频率指数 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 模型预测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35例报告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宜保 杨勇 +1 位作者 侯颖周 鲍朝辉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管探查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管探查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3~45个月),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进行术后疗效评定,优2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4.28%。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内固定 后路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3
作者 黄耀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68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LIF组和TLIF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TLIF...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68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LIF组和TLIF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TLIF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PLIF组(P<0.05)。结论:由本文结果可知,椎间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 内固定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钟凯 许刚 +2 位作者 陈子明 张雪轩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9-293,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疾病,可采用保守及手术治疗,随着手术治疗的发展及其适应证的扩大,并发症也相应增加,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疾病,可采用保守及手术治疗,随着手术治疗的发展及其适应证的扩大,并发症也相应增加,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疼痛严重者仍需再次手术。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手术术式、病人年龄、性别、肥胖情况、椎间盘高度、吸烟、糖尿病、负重、Modic改变及椎间盘突出性质等为rLDH的危险因素。目前针对rLDH治疗方式主要为翻修椎间盘切除术、腰椎融合术、微创介入治疗。本文对上述rLDH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先期判断可能有rLDH的风险及术后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危险因素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TLIF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5
作者 安博琛 任博文 +4 位作者 刘义灏 刘庆祖 刘重阳 刘建恒 毛克亚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011-1016,共6页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出现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翻修治疗是目前脊柱外科医师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关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出现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翻修治疗是目前脊柱外科医师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关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PELD术后RLDH的临床研究甚少。目的比较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脊柱外科收治的PELD术后R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MIS-TLIF 30例(MIS-TLIF组),行PLIF 31例(PL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随访中,MIS-TLIF组的腰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LIF组(术后1个月:2.2±0.7 vs 3.1±0.8,P<0.001;术后6个月:2.0±0.7 vs 2.5±0.7,P=0.007;术后1年:1.7±0.7 vs 2.3±0.7,P=0.001)。此外,MIS-TLIF组的术中出血量[M(IQR):105(60~257)mL vs 170(75~360)mL,P=0.022]和术后住院时间[(4.2±1.8)d vs(5.3±1.9)d,P=0.024]也显著低于PLIF组。在功能评估上,MIS-TLIF组在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JOA功能评分显著优于PLIF组(术后6个月:18.0±1.7 vs 16.6±1.3,P=0.001;术后1年:20.6±2.3 vs 19.0±1.7,P=0.002)。同时,MIS-TLIF组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ODI评分也显著低于PLIF组(术后1个月:18.0±2.1 vs 19.3±1.6,P=0.008;术后6个月:13.4±3.1 vs 15.1±2.0,P=0.015;术后1年:8.9±3.4 vs 11.2±2.7,P=0.005)。结论MIS-TLIF治疗PELD术后RLDH具有医源性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更快等优点,且早期临床效果优于传统P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临床疗效 围术期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白一冰 王力文 +3 位作者 郭立新 薛海滨 谢明玖 简伟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评估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10-2011-06根据纳入标准筛选30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神经根松解术治疗,采用VAS、ODI两项调查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根据结果评估椎间孔镜对该类... 目的评估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10-2011-06根据纳入标准筛选30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神经根松解术治疗,采用VAS、ODI两项调查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根据结果评估椎间孔镜对该类疾病的手术疗效。结果根据VAS评分标准,平均视觉模拟评分由7.50±1.27降至4.80±2.44,(P<0.05);ODI评分由39.70±16.69降至36.30±17.37,(P<0.05);优良率为30%。结论椎间孔镜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针对再发的神经根腹侧压迫,是有效而有优势的,但就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言,影响其临床症状的因素较繁杂,多数情况下因背侧瘢痕粘连或内固定占位不良等限制,椎间孔镜无法对其进行手术处理的,总体疗效低于再次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后外侧 经椎间孔 椎间孔镜 翻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立成 方文广 +3 位作者 余金胜 李建军 杜贵忠 杨希宝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5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再次翻修手术采用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日本矫形外...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再次翻修手术采用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问卷调查及影像学随访观察。结果本组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所有病例脊柱节段均获融合,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6~12)个月。术后随访1~5年,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优良率为96.6%。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经扩大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治疗后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 椎间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手术方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彭军 兰宾尚 +3 位作者 樊李瀛 荣泾渭 马伟军 李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及探讨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理论依据及优缺点。[方法]将24例有明显腰椎不稳表现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内固定组(14例)和非内固定组(10例),分别采用椎间融合器后路椎... [目的]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及探讨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理论依据及优缺点。[方法]将24例有明显腰椎不稳表现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内固定组(14例)和非内固定组(10例),分别采用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和重复的髓核摘除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组病例均获6个月以上,平均18个月的随访,内固定组14例无机械不稳引起的并发症如椎体滑脱,无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无螺钉断裂及松动;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2.8%。非内固定组10例腰椎不稳仍存在或加重,3例发生腰椎滑脱;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60%。[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机制主要是腰椎不稳,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髓核摘除术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卓祥龙 胡建中 +3 位作者 李兵 孙宏志 陈耀辉 胡朝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67-1669,共3页
[目的]评价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1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TLIF再手术治疗,1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前、术后采用VAS、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评... [目的]评价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1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TLIF再手术治疗,1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前、术后采用VAS、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评价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评价临床结果。[结果]术后随访VAS、ODI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椎间融合率为100%。临床结果优良率88.9%。术中硬膜撕裂1例,1例出现感觉障碍,一过性母背伸肌肌力减弱,无切口感染,无术后感染,没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TLIF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TLIF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凤松 王凯 +3 位作者 景成伟 张亮 刘宾 杨亚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重要方法是椎间盘切除,但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现象。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植入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的脊柱稳定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重要方法是椎间盘切除,但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现象。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植入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的脊柱稳定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应用后路减压cage植入椎间融合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情况以及腰椎稳定性。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分析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后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融合良好,优良率96.2%。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椎间不融合现象。后路减压cage椎间融合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症状缓解快、内固定坚强、椎间融合确切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间盘突出 椎弓根螺钉 骨钉 椎体稳定性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CAGE 内固定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0
11
作者 黄保华 陈远明 +4 位作者 周先明 黄民锋 陈锋 温永福 万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0-823,832,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对3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椎间孔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采用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对3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椎间孔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采用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疗效标准评定评价早期疗效。结果 32例术后随访12~26个月,术前腰痛VAS(7.2±2.1)分,术后3个月(2.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4.325,P〈0.05),术后1年(2.3±1.0)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999,P〉0.05);改善率(75.8±12.4)%。术前腿痛VAS评分中位数9.1分(4.1~9.9分),术后3个月中位数2.4分(1.5~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7,P=0.000),术后1年中位数2.1分(1.2~3.0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9,P=0.108);改善率(72.1±10.2)%。ODI术前55.4±10.2,术后3个月22.6±6.2,术后1年8.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90,P=0.000);改善率(86.8±10.2)%。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2%(26/32)。结论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周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1-694,共4页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是指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症状缓解至少6个月以上.原手术节段残留的椎间盘组织于手术侧或对侧再次突出引发神经症状。尽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认识较早.但对其复发...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是指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症状缓解至少6个月以上.原手术节段残留的椎间盘组织于手术侧或对侧再次突出引发神经症状。尽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认识较早.但对其复发原因、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原则等至今仍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逐渐成熟,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良.手术方式的不断涌现,再手术的临床效果满意.尤其是微创技术在RLDH治疗中的应用.笔者就RLDH及其手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LUMBAR 椎间盘组织 DISC 神经 状缓解 切除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2
13
作者 姜宇 袁磊 +7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苏建成 包杰 +1 位作者 曾月东 左文建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将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我院行PTED手术和再次椎板开窗术治... 目的将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我院行PTED手术和再次椎板开窗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6例。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治疗(PTED组)36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为40例(对照组)。通过术后随访,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TED组患者手术时间(1.3±0.2)h,术中出血量(20.0±6.5)m L,住院时间(4.5±1.2)d,术后卧床时间(1.3±0.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DI值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与椎板开窗术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卧床时间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工作中开展和推广,但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镜 椎板开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孟宪中 孟宪国 +1 位作者 申勇 董玉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髓核摘除与360°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后同一间隙复发患者99例,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69个月(8~130个月),再次手术时55例采用单纯扩大切除椎板髓核摘除... 目的:比较单纯髓核摘除与360°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后同一间隙复发患者99例,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69个月(8~130个月),再次手术时55例采用单纯扩大切除椎板髓核摘除术或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非内固定组),44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360°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组)。术后平均随访66个月(36~9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的临床结果优良率为81.8%,其中非内固定组为80.0%,内固定组为84.1%,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非内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是必要的,单纯髓核摘除术是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再手术 髓核摘除术 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保华 钟远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7-640,共4页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通常指椎间盘切除术后症状缓解,其后出现同一节段同侧和(或)对侧椎间盘再次突出,引起相应的神经、马尾压迫症状[1],患病率在7%~24%[2]。RLDH患者由于初次后路手术的原因,...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通常指椎间盘切除术后症状缓解,其后出现同一节段同侧和(或)对侧椎间盘再次突出,引起相应的神经、马尾压迫症状[1],患病率在7%~24%[2]。RLDH患者由于初次后路手术的原因,术后通常伴有瘢痕异常增生、椎管内广泛粘连,合并腰椎滑脱和失稳倾向,增加再次手术的风险和难度。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是再次手术的常见并发症[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内镜治疗 常见并发 脊柱 再次手术 神经损伤 硬脊膜撕裂 DI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国良 焦根龙 李志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2-534,545,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对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显微镜下椎间融合术,术后规律随访至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ODI(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对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显微镜下椎间融合术,术后规律随访至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ODI(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比手术疗效。结果:28例平均随访至术后2年,所有病例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满意,术前ODI评分(82.22±17.02)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23.37±17.42)分;术前JOA评分(13.32±4.09)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23.20±2.43)分。结论: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显微镜 减压融合 腰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入路再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利民 任跃兵 +1 位作者 张承韶 胡海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9-431,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复发率文献报告为5%-18%。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而再次原入路手术难度大,主要是因需要面对上次手术造成的脊膜周围的瘢痕组织。2006年2月-2010年7月,我科对2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复发率文献报告为5%-18%。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而再次原入路手术难度大,主要是因需要面对上次手术造成的脊膜周围的瘢痕组织。2006年2月-2010年7月,我科对2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入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再手术治疗 根管扩大 侧隐窝 入路 神经 再次手术治疗 文献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卫春 周升 熊敏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926-929,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9例,根据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病人VAS、ODI、JOA及改良的MacNab标准...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9例,根据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病人VAS、ODI、JOA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对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12~18个月)。依据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2.1%;腰腿疼痛VSA评分由术前(7.33±1.01)降至术后(2.6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功能ODI由术前(59.08±7.16)降至术后(13.54±3.36),JOA评分由术前(14.92±3.37)升至术后(26.05±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病人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3个月和不合并侧隐窝狭窄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症病人疗效显著,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及侧隐窝狭窄是影响疗效的重要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BEIS技术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龙彪 高清元 赵东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394-39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入院的8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入院的8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伤残、MacNab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ODI指数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acNab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 疼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