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理人处分财产制度的修改和完善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盛烨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4期177-188,共12页
管理人制度是我国破产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破产法规定了管理人处分财产的职责,但对于管理人处分财产是否区分重大财产和一般财产、债权人委员会是否有权决定处分重大财产、管理人向债权人委员会报告的程序要求和效力要件等问题,缺乏... 管理人制度是我国破产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破产法规定了管理人处分财产的职责,但对于管理人处分财产是否区分重大财产和一般财产、债权人委员会是否有权决定处分重大财产、管理人向债权人委员会报告的程序要求和效力要件等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影响了管理人职能的发挥和破产程序的运行。本文立足我国破产法实践,通过分析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介绍我国现有管理人处分财产制度并与域外进行对比,提出五点修改完善管理人处分财产制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人 债权人会议 债权人委员会 处分财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欺骗手段取财,定诈骗还是盗窃——关键看受害人是否有处分财产的行为或意思表示
2
作者 任元元 《法律与监督》 2009年第4期34-35,共2页
【案情】 2008年9月,家住重庆市南川区的袁某,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四川合江男子石某某,自称会做“法事”的石某某在第一次跟袁某的交谈中,就对袁某说其家里运程不好,屋里有个凶死鬼,而且周围有人整他,如果不收拾一下,就会不... 【案情】 2008年9月,家住重庆市南川区的袁某,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四川合江男子石某某,自称会做“法事”的石某某在第一次跟袁某的交谈中,就对袁某说其家里运程不好,屋里有个凶死鬼,而且周围有人整他,如果不收拾一下,就会不顺,并当下表示自己可以帮他做“法事”消灾,袁某相信了,并分两次给了石某某共计1200元作为酬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骗手段 意思表示 处分财产 受害人 行为 盗窃 诈骗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意保持恋爱关系 秘密支取恋人存款 是盗窃还是诈骗——关键看被害人有无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的行为
3
作者 郭锟 彭章林 王安静 《法律与监督》 2010年第3期37-38,共2页
案情简介 2007年11月,犯罪嫌疑人李某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结识了被害人邓某,后两人建立恋爱关系。之后不久,邓某便将自己的建行存折交南李某保管,但未告知其该存折的密码。后李某不愿继续与邓某交往,与其朋友即另一犯罪嫌疑人何某共... 案情简介 2007年11月,犯罪嫌疑人李某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结识了被害人邓某,后两人建立恋爱关系。之后不久,邓某便将自己的建行存折交南李某保管,但未告知其该存折的密码。后李某不愿继续与邓某交往,与其朋友即另一犯罪嫌疑人何某共谋骗取邓某银行存折内的存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关系 被害人 处分财产 认识错误 存款 犯罪嫌疑人 恋人 秘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嘱处分财产限制之衍进的中国法律史叙事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晓荣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82,共15页
传统中国基于自身独特的社会伦理和家族主义传统,对被继承人通过遗嘱处分财产之行为采取一种限制性立场,其具有维护父子亲缘格局、维系家族存续和血缘亲情等价值取向。自近代以来,受大陆法系国家继承立法的示范,经由立法者和司法者的持... 传统中国基于自身独特的社会伦理和家族主义传统,对被继承人通过遗嘱处分财产之行为采取一种限制性立场,其具有维护父子亲缘格局、维系家族存续和血缘亲情等价值取向。自近代以来,受大陆法系国家继承立法的示范,经由立法者和司法者的持续努力,中国循次而进在继承法中引入了一个立足于个人权利本位、符合形式理性、以限制遗嘱人任意处分遗产为核心内容的特留分制度。回溯遗嘱处分财产限制从传统到近代的衍进脉络可以发现,维护血缘亲情、尊重人伦情理始终是其不变的价值追求。今日重温这些历史叙事,对于我们反思和完善当下中国的遗嘱处分个人财产法律规则,仍可提供良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嘱处分财产 特留分制度 血缘亲情
原文传递
对被害人是否“处分财产”的行为判断
5
作者 李洪亮 《中国检察官》 2018年第2期63-65,共3页
一、基本案情2016年6月29日凌晨0时30分许,被害人曹某与犯罪嫌疑人卢某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合成村一无名烧烤档吃烧烤时,犯罪嫌疑人卢某以自己的手机没有话费,要借被害人的手机打电话,并给了被害人10元钱,并让其到马路对面买啤酒将被... 一、基本案情2016年6月29日凌晨0时30分许,被害人曹某与犯罪嫌疑人卢某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合成村一无名烧烤档吃烧烤时,犯罪嫌疑人卢某以自己的手机没有话费,要借被害人的手机打电话,并给了被害人10元钱,并让其到马路对面买啤酒将被害人支开,后拿着曹某的苹果6S手机逃离现场。次日,在花都区狮岭镇卢某将该手机以500元的价格销售给不认识的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处分财产 广州市花都区 犯罪嫌疑人 行为 狮岭镇 手机 打电话
原文传递
论破产程序中的财产处分规则——以“江湖生态”破产重整案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8
6
作者 韩长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6-85,共10页
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中的财产处分不仅关涉各利害关系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涉破产清算程序的顺利进行以及破产预防程序的成功与否。以"江湖生态"破产重整案引出的问题为分析样本,基于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债务人"主要财产"... 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中的财产处分不仅关涉各利害关系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涉破产清算程序的顺利进行以及破产预防程序的成功与否。以"江湖生态"破产重整案引出的问题为分析样本,基于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债务人"主要财产"与一般财产的分类方法,结合财产处分行为在常规营业之内与常规营业之外、重整计划之内与重整计划之外的不同情势,可以看出破产程序中进行财产处分应当遵循一定的处分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程序 财产处分 常规营业 重整计划 关联破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分财产行为是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关键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生彦 《中国检察官》 2010年第18期48-49,共2页
一、基本案情2006年1月,简某在招聘广告上看到某公司招聘泥头车司机,遂产生非法占有泥头车的念头。于是,简某办了假身份证和假驾驶证前去应聘。3月21日,简某以虚假的身份被该公司聘用。24日,公司要求简某把泥头车开到江门市年审,... 一、基本案情2006年1月,简某在招聘广告上看到某公司招聘泥头车司机,遂产生非法占有泥头车的念头。于是,简某办了假身份证和假驾驶证前去应聘。3月21日,简某以虚假的身份被该公司聘用。24日,公司要求简某把泥头车开到江门市年审,并将该泥头车(评估价值人民币13万元)的行驶证和车钥匙交给了简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财产 盗窃罪 诈骗罪 行为 公司要求 招聘广告 非法占有 驾驶证
原文传递
协议离婚中财产处分协议性质与生效时间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栋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89-91,共3页
协议离婚是我国目前解除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方式是夫妻双方平和地协商离婚事宜,不借助外部强制力达到离婚的目的。协议离婚的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双方通过协商就离婚和财产处分达成协议,有子女的还包括对子女的抚养事项达成的协议... 协议离婚是我国目前解除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方式是夫妻双方平和地协商离婚事宜,不借助外部强制力达到离婚的目的。协议离婚的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双方通过协商就离婚和财产处分达成协议,有子女的还包括对子女的抚养事项达成的协议,第二步就是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离婚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议离婚 财产处分 时间研究 生效 性质 婚姻登记机关 婚姻关系 离婚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申办处分财产类公证之行为能力认定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春芳 《中国公证》 2021年第2期44-49,共6页
公证处在办理老年人处分财产类公证时,常常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行为能力。目前,有些公证处认为无需对老年人进行行为能力鉴定,有些公证处认为达到一定年龄需要鉴定,司法实践中标准不一,颇有争议。笔者认为,从预防纠纷的角度看,对于70岁... 公证处在办理老年人处分财产类公证时,常常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行为能力。目前,有些公证处认为无需对老年人进行行为能力鉴定,有些公证处认为达到一定年龄需要鉴定,司法实践中标准不一,颇有争议。笔者认为,从预防纠纷的角度看,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处分财产类公证时,需提供医疗机构的证明或者行为能力鉴定为宜,以便更好的维护老年人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纠纷 能力鉴定 处分财产 公证处 行为能力 医疗机构 司法实践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夫妻财产处分与第三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静 《唯实》 2007年第12期76-78,共3页
婚姻关系当事人在为财产处分时,往往会同第三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其行为的性质及后果,关系到与之为法律行为的第三人的利益。法律制度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夫妻财产权益的保障,而且要关注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关键词 夫妻 财产处分 第三人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处分他人财产买卖合同效力的比较法研究
11
作者 刘江琴 李克举 《宜春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4-37,共4页
无论是从两大法系各主要国家的立法规定来看 ,还是从法学理论自身完善的需要来看 ,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买卖合同应为有效合同 ,其有效性并不取决于权利人的追认或出卖人事后取得处分权。承认此类处分合同有效对于维护交易秩序的稳... 无论是从两大法系各主要国家的立法规定来看 ,还是从法学理论自身完善的需要来看 ,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买卖合同应为有效合同 ,其有效性并不取决于权利人的追认或出卖人事后取得处分权。承认此类处分合同有效对于维护交易秩序的稳定、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具有积极意义 ,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 处分他人财产 买卖合同效力 比较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处分财产要慎之又慎
12
作者 赵常民 《社区》 2009年第30期35-35,共1页
北京的一位孙先生来电咨询:我的爷爷和奶奶婚后购买了两间房屋,产权人为我的奶奶。后来他们又在院里盖了两间自建房,没有产权证。爷爷奶奶只有我父亲一个子女。去年听说房子要拆迂,为了能多得些拆迁补助,我的爷爷奶奶决定办假离婚... 北京的一位孙先生来电咨询:我的爷爷和奶奶婚后购买了两间房屋,产权人为我的奶奶。后来他们又在院里盖了两间自建房,没有产权证。爷爷奶奶只有我父亲一个子女。去年听说房子要拆迂,为了能多得些拆迁补助,我的爷爷奶奶决定办假离婚,得到拆迁补偿后再复婚。于是他们在2008年7月协议将两间有产权的房屋和两间自建房屋进行分割,每人分有一间有产权的房屋和一间自建房,并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哪知道他们协议离婚后一个多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财产 个人 婚姻登记机关 拆迁补偿 产权人 离婚后 登记手续 房屋
原文传递
财产处分行为研究——以诈骗罪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林含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5期87-92,共6页
财产处分行为在民事法律上指能够直接发生财产权变动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就直接发生财产权利的设定、转移、消灭的效果。它包括物权民事法律行为和其他财产权处分行为。在诈骗犯罪中,财产处分行为是连接欺骗行为和行... 财产处分行为在民事法律上指能够直接发生财产权变动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就直接发生财产权利的设定、转移、消灭的效果。它包括物权民事法律行为和其他财产权处分行为。在诈骗犯罪中,财产处分行为是连接欺骗行为和行为人取得财物的不可缺少的中间因素。另外,财产处分行为还能更好地区别诈骗罪和盗窃罪。在主观因素上,财产处分行为就是转移占有的意思;在客观因素上,财产处分行为就是转移财物占有的行为,没有转移占有的行为不是财产处分行为;在对象上,财产处分行为是将财物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但行为人骗取他人放弃财物后马上取得该财物的,成立诈骗。财产处分行为不仅包括作为行为,而且包括不阻止将财物转移占有的不作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处分行为 诈骗罪 中间因素 行为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别债权人对管理人财产处分行为的诉讼救济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恒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9-64,共6页
公平偿债系破产法的立法宗旨,故而公平价值是破产法的天然价值,效率价值适度让位于公平价值也是破产法立法宗旨使然。鉴于此,对于管理人不当财产处分行为,应允许个别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除了可以诉请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还可以... 公平偿债系破产法的立法宗旨,故而公平价值是破产法的天然价值,效率价值适度让位于公平价值也是破产法立法宗旨使然。鉴于此,对于管理人不当财产处分行为,应允许个别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除了可以诉请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还可以提起否认处分行为效力的诉讼。在实体处理上,可以参照《公司法》第16条的裁判规则构造个别债权人否认管理人财产处分行为效力的裁判思路,而且对于该类案件的管辖仍应由破产受理法院集中管辖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价值 效率价值 个别债权人 财产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嘱与当代华北乡村家产制的变迁——财产自由处分和赡养的再结合
15
作者 杨龙 《中国乡村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74-200,共27页
本文利用河北省李镇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司法所档案,及对《中国农村惯行调查》所载的其中一个村庄——侯家营村的六次回访调查。借助档案中的遗嘱文书、问答记录和田野材料,考察了遗嘱继承在当代华北乡村的逐渐生成,以及遗嘱—赡养的结... 本文利用河北省李镇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司法所档案,及对《中国农村惯行调查》所载的其中一个村庄——侯家营村的六次回访调查。借助档案中的遗嘱文书、问答记录和田野材料,考察了遗嘱继承在当代华北乡村的逐渐生成,以及遗嘱—赡养的结合。遗嘱文书显现出父母对财产自由处分的形成,而问答记录恰好提供了审视遗嘱生成背后的赡养问题,田野材料则为两者的连接提供了背景材料和相关事实,显示了遗嘱(财产自由处分)—赡养的相互勾连这一全新的经验事实,遗嘱—赡养的结合又进一步证实了村民普遍将赡养作为财产继承的前提。遗嘱代表着不同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乡村的财产处分和继承形式,但是它却与赡养极好地结合在一起。民国至今,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变迁,法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财产继承上不变的是,财产和赡养的紧密缠绕关系。这既不能为继承习惯延续一说所概括,也不能被现代的“个人财产权”所解释。至于其未来变化的趋势,还有待于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和持续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嘱 财产处分自由 财产—赡养 华北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嘱无权处分他人财产
16
《农家致富》 2020年第14期53-53,共1页
【案例】王甲系王某夫妻养子,王乙系其生子,王丙系其侄女,王丙长期与王某夫妻共同生活。王某与王乙、王丙签订《协议书》,确认由王丙照料王某夫妻终身,王某房屋一楼归王丙所有,二楼房屋归王某老伴所有,将来由王乙继承。王某老伴、王某... 【案例】王甲系王某夫妻养子,王乙系其生子,王丙系其侄女,王丙长期与王某夫妻共同生活。王某与王乙、王丙签订《协议书》,确认由王丙照料王某夫妻终身,王某房屋一楼归王丙所有,二楼房屋归王某老伴所有,将来由王乙继承。王某老伴、王某相继去世后,王甲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判决遗嘱无效。法院经审理,判决该房屋二楼由王甲、王乙、王丙三人按比例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共同生活 按比例分配 王乙 处分他人财产 遗嘱 协议书 房屋 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权处分他人财产 缔约过失应当赔偿
17
作者 朱全胜 《兵团工运》 2007年第3期52-52,共1页
1月18日,农七师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撤销原判,支持了上诉人要求被上诉人赔偿损失5.2万元的诉讼请求。法院查明,2006年6月29日。
关键词 缔约过失 上诉人 赔偿损失 诉讼请求 民事赔偿责任 蒸气锅炉 中级人民法院 处分他人财产 撤销原判 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视角下禁止或限制抵押财产转让的约定
18
作者 尹爱龙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担保制度解释》第43条在《民法典》第406条第1款“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基础上,将当事人内部约定的法律效果区分为内部与外部两个视角。在内部视角上,当事人的约定可区分为绝对限制与相对限制,绝对限制因违反了“抵押财产处... 《担保制度解释》第43条在《民法典》第406条第1款“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基础上,将当事人内部约定的法律效果区分为内部与外部两个视角。在内部视角上,当事人的约定可区分为绝对限制与相对限制,绝对限制因违反了“抵押财产处分自由”的规范意旨,不应发生法律效力,相对限制虽然对抵押人的处分自由课加条件,但在规则设计上实与规范意旨保持一致,应当有效。在外部视角上,抵押人与受让人间的负担行为并不受内部约定登记与否的影响,但其处分行为却因内部约定之登记而相对无效,系属类推适用“禁止债权让与”的结果。在已登记内部约定具有对抗力的一般规则下,还存在着如正常经营买受人规则、受让人代替清偿等例外情形。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借助内外视角工具,逐一分析并论证“禁止或限制抵押财产转让约定”的一般规则与例外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财产处分自由 禁止或限制约定 内部约定对抗力 对抗力的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分查封财产的民事后果——以禁止处分查封财产规范的定位为展开主线
19
作者 常鹏翱 《法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71,195,196,共16页
《民事诉讼法》第114条第1款第3项、《民法典》第399条第5项等规定,不得以转让、抵押等方式处分查封财产,此即禁止处分查封财产规范。为了明确处分查封财产的民事后果,需在法律秩序一致性的指引下,对禁止处分查封财产规范进行准确定位... 《民事诉讼法》第114条第1款第3项、《民法典》第399条第5项等规定,不得以转让、抵押等方式处分查封财产,此即禁止处分查封财产规范。为了明确处分查封财产的民事后果,需在法律秩序一致性的指引下,对禁止处分查封财产规范进行准确定位。该规范不是缔约禁止规范,以查封财产为标的物的合同并非无效。该规范不是公益性履约禁止规范,不会导致合同履行不能。该规范不是处分权限制规范,被查封人处分查封财产不是无权处分。该规范是私益性履约禁止规范,除非相对人善意,在损及申请查封人利益的限度内,处分查封财产的结果不得对抗申请查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秩序一致性 处分查封财产 私益性履约禁止规范 相对不生效
原文传递
诈骗罪处分意识的构造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红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7-43,共7页
意识能力是处分意识的前提,无意识能力的自然人不能认识财物移转的性质与后果,无法作出处分意识。诈骗罪中的财产处分是将自己支配之下的财物移转于他人,受骗者只有对有权处分的财物才能作出处分意识。欺骗行为与处分意识之间具有直接... 意识能力是处分意识的前提,无意识能力的自然人不能认识财物移转的性质与后果,无法作出处分意识。诈骗罪中的财产处分是将自己支配之下的财物移转于他人,受骗者只有对有权处分的财物才能作出处分意识。欺骗行为与处分意识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仅仅单纯接受他人错误交付的财物不成立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中的交付意识不同,处分意识具有自愿主动性,但自愿性并非完全排斥胁迫因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处分意识 财产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