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气流冲击结合间断声门吸引法、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灌洗法在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上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 h的病人4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气流冲击组和灌洗组。气流冲击组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结合每日2次气...目的比较气流冲击结合间断声门吸引法、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灌洗法在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上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 h的病人4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气流冲击组和灌洗组。气流冲击组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结合每日2次气流冲击的方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灌洗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每日2次声门下灌洗的方法,两组每日记录气囊上吸引量、呛咳、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情况,并在人工气道建立1、3、7 d留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和声门下滞留物,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病人1周气囊上吸引量、呛咳、气道黏膜受损出血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结果灌洗组与气流组病人比较中3 d VAP发生率分别为15%、5%(P>0.05)、7 d VAP发生率分别为30%、15%(P>0.05),气囊上吸引量分别为(85.30±33.50)、(84.80±35.58)m L·d^(-1)(P>0.05),呛咳发生次数分别为(6.36±1.33)、(4.60±1.83)次(P<0.01)、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5%、5%(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使用气流冲击结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法较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灌洗法,可以降低病人呛咳、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ICU(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40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MV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泌物吸...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ICU(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40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MV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泌物吸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降低MV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粘稠度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的选择。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42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2例,两组均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吸引负压为60 mm Hg;试验组根据分泌物粘稠度选择吸引的负压值,Ⅰ度...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粘稠度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的选择。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42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2例,两组均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吸引负压为60 mm Hg;试验组根据分泌物粘稠度选择吸引的负压值,Ⅰ度分泌物选用30~40 mm Hg的负压,Ⅱ度和Ⅲ度分泌物选用40~60 mm Hg的负压。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气道黏膜损伤和呛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和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在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时,根据分泌物的粘稠度采用不同负压,在预防VAP发生的同时可降低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气流冲击结合间断声门吸引法、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灌洗法在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上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 h的病人4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气流冲击组和灌洗组。气流冲击组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结合每日2次气流冲击的方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灌洗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每日2次声门下灌洗的方法,两组每日记录气囊上吸引量、呛咳、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情况,并在人工气道建立1、3、7 d留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和声门下滞留物,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病人1周气囊上吸引量、呛咳、气道黏膜受损出血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结果灌洗组与气流组病人比较中3 d VAP发生率分别为15%、5%(P>0.05)、7 d VAP发生率分别为30%、15%(P>0.05),气囊上吸引量分别为(85.30±33.50)、(84.80±35.58)m L·d^(-1)(P>0.05),呛咳发生次数分别为(6.36±1.33)、(4.60±1.83)次(P<0.01)、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5%、5%(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使用气流冲击结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法较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灌洗法,可以降低病人呛咳、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
文摘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ICU(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40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MV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泌物吸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降低MV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文摘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粘稠度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的选择。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42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2例,两组均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吸引负压为60 mm Hg;试验组根据分泌物粘稠度选择吸引的负压值,Ⅰ度分泌物选用30~40 mm Hg的负压,Ⅱ度和Ⅲ度分泌物选用40~60 mm Hg的负压。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气道黏膜损伤和呛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和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在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时,根据分泌物的粘稠度采用不同负压,在预防VAP发生的同时可降低呼吸道黏膜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