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形的“声调谱”:王士禛七古声韵探微
1
作者 黄金灿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91,共10页
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 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渔洋七古最典型的句调格式,此外渔洋七古还综合运用多种句调格式,体现了极强的多样性。韵作为古诗声调的重要表达形式与古诗声调系统的关键要素,在渔洋七古中也得到巧妙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古诗声调 声调谱 七古 三平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习《声调谱》,轻松标格律
2
作者 乔淑华 于生存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7-21,共5页
欣赏或创作近体诗,当然要能够标明近体诗的格律,并运用格律要求去创作。历来讲格律的书,不是太简单,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太繁复,如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其实只要研习一下清人赵执信的三卷《声调谱》,从中总结规律,... 欣赏或创作近体诗,当然要能够标明近体诗的格律,并运用格律要求去创作。历来讲格律的书,不是太简单,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太繁复,如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其实只要研习一下清人赵执信的三卷《声调谱》,从中总结规律,就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学会近体诗的格律,并轻轻松松地标出格律进而较纯熟地运用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谱 平仄 粘对 拗救 诗歌创作 近体诗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声调谱》
3
作者 张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73-74,共2页
《声调谱》清代赵执信著,一卷。因全书分为《声调前谱》、《声调后谱》、《声调续谱》三部分,亦称《声调三谱》,各本亦多分为三卷或二卷,并于《续谱》后附《通转韵式》。全书均如书名所示,论析诗歌声调所宜。据赵执信《谈龙录》云:赵氏... 《声调谱》清代赵执信著,一卷。因全书分为《声调前谱》、《声调后谱》、《声调续谱》三部分,亦称《声调三谱》,各本亦多分为三卷或二卷,并于《续谱》后附《通转韵式》。全书均如书名所示,论析诗歌声调所宜。据赵执信《谈龙录》云:赵氏“得常熟冯定远(班)先生遗书,心爱慕之,学之不复至于他人。新城王阮亭(士禛)司寇,余妻党舅氏也,方以诗震动天下,天下士莫不趋风,余独不执弟子之礼。闻古诗别有律调,往请问,司寇靳焉。余宛转窃得之,司寇大惊异;更睹所为诗,遂厚相知赏,为之延誉。”又云:“阮翁律调,盖有所受之,而终身不言所自。其以援人,又不肯尽也。有始从之学者,既得名,转以其说骄人,而不知己之有失调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寇 通转 声调谱 赵执信 谈龙录 律调 简评 诗歌 古诗 论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举试诗背景下赵执信《声调谱》的传播与接受
4
作者 刘洋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20,共9页
赵执信《声调谱》序文作于乾隆三年(1738),学界常据此认为《声调谱》在乾隆初年即产生较大影响。然而现存有乾隆三年序的因园刊本《声调谱》,实际印行时间绝大多数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后,《声调谱》的其它类型刻本和抄本则集中出现... 赵执信《声调谱》序文作于乾隆三年(1738),学界常据此认为《声调谱》在乾隆初年即产生较大影响。然而现存有乾隆三年序的因园刊本《声调谱》,实际印行时间绝大多数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后,《声调谱》的其它类型刻本和抄本则集中出现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后。清代初期,由于科举常科不考作诗,诗歌声律学不受重视,《声调谱》的传播范围非常有限。乾隆二十二年起,各级科举考试增试试律,考生们对诗歌声律学知识产生迫切的需求,《声调谱》方开始大规模传播。科举试诗初期,《声调谱》的续补著作存在应试化趋势。随着科举磨勘、覆试制度的变化,《声调谱》续补著作的理论倾向亦发生转变。《声调谱》的传播与接受过程,揭示了清代诗学发展与文化制度、文献载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谱 近体诗律 清代科举试诗 清代诗学 文献文化史
原文传递
中文的声调、语调、吟唱、吟诵、朗诵、按声调谱曲的作品和不按声调谱曲的作品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元任 《中国音乐》 1987年第2期5-7,9+99,共5页
本文的目的是描述和比较语音的音高在中国语言、中国韵律学和中国音乐中的不同功能。其议题基于以下几点:(1)声调,这是中文语调的要素之一;(2)语调或说话的调子;(3)吟唱,或某种基于声调之上的特殊的具一定风格的说话方式;(4)吟诵,或某... 本文的目的是描述和比较语音的音高在中国语言、中国韵律学和中国音乐中的不同功能。其议题基于以下几点:(1)声调,这是中文语调的要素之一;(2)语调或说话的调子;(3)吟唱,或某种基于声调之上的特殊的具一定风格的说话方式;(4)吟诵,或某种特殊的唱法,尤指诗体;(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 声调谱 中国语言 作品 传统戏 语调 说话方式 音高 韵律学 语音
原文传递
赵执信诗歌声调说两个问题辩析
6
作者 邬国平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8-73,共6页
赵执信《声调谱》是他研究古诗声调的结晶,对形成清朝文学批评史上的诗歌声调学说影响显著。后人对他声调学说的来源认识颇有分歧,对他在书中仅举唐宋古诗为例也存在误会。这些都影响着对《声调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各种说法经过比... 赵执信《声调谱》是他研究古诗声调的结晶,对形成清朝文学批评史上的诗歌声调学说影响显著。后人对他声调学说的来源认识颇有分歧,对他在书中仅举唐宋古诗为例也存在误会。这些都影响着对《声调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各种说法经过比较,可以相信赵执信的声调学说得自冯班,而不是得自王士禛,也不是仅仅出于赵执信对唐宋诗歌的揣摩。赵执信举唐宋古诗为例以发明古诗声调,是因为他的古诗观所指主要是唐以后与近体诗相对的新变的古诗,与一般以汉魏古诗为古诗的认识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声调谱 冯班 王士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诗歌“拗救”说辨伪 被引量:10
7
作者 龚祖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96,167,共20页
清人阐述的汉语诗歌"拗救"理论,是没有依据的伪科学。今天的全部相关著述,包括学术性很强的权威性著述,仍然沿用清人旧说,甚至犯常识性的低级错误。唐代有完整的诗歌声律理论及规则,却没有"拗救"条文。宋人说"... 清人阐述的汉语诗歌"拗救"理论,是没有依据的伪科学。今天的全部相关著述,包括学术性很强的权威性著述,仍然沿用清人旧说,甚至犯常识性的低级错误。唐代有完整的诗歌声律理论及规则,却没有"拗救"条文。宋人说"拗",是说语言风格、用字艺术等,有"拗"的概念而无"救"的内容。所谓"救孤平"、"特定的平仄格式"等句型,是因"仿古修辞"得来;沈约所举曹植、王粲等人诗句的论说,对此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使古体句式融入律体之中。赵执信出于特殊的治学原因,最终确立了完备的"拗救"知识体系。《声调谱》中新说很多,但"大拗双救"是典型的欺人之说。综合分析,现在可以得出结论:"拗救"这一知识体系,因新说之多而建立,也因伪说之多而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修辞 声调谱 拗救 伪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执信与清初诗学之终结 被引量:3
8
作者 蒋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4,共6页
赵执信诗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王渔洋的批评,二是《声调谱》的诗歌格律研究。其中既有独到的理论贡献,也充斥着偏见和武断之辞。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他都是清初诗学和乾隆诗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引发了乾隆诗学对神韵论的反思和... 赵执信诗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王渔洋的批评,二是《声调谱》的诗歌格律研究。其中既有独到的理论贡献,也充斥着偏见和武断之辞。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他都是清初诗学和乾隆诗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引发了乾隆诗学对神韵论的反思和深入钻研诗歌声律的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清初诗学 终结 声调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渔洋与赵秋谷的关系及诗学之分歧 被引量:5
9
作者 蒋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1-48,共8页
清初王士礻真与赵执信两人的关系及其诗学论争一直是诗学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学界通常将两人始亲终疏的关系说成是论诗宗旨的不合。通过对史料的深入发掘和细致考辨 ,可以论定两人关系的恶化主要因为赵执信性格的褊狭和狷急所致 ,意气... 清初王士礻真与赵执信两人的关系及其诗学论争一直是诗学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学界通常将两人始亲终疏的关系说成是论诗宗旨的不合。通过对史料的深入发掘和细致考辨 ,可以论定两人关系的恶化主要因为赵执信性格的褊狭和狷急所致 ,意气之争多于诗学观念的歧异。赵对王的批评基本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渔洋 赵秋谷 诗学 声调谱 清朝初年 性格 文学研究 王士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镇诗歌声律学发微 被引量:2
10
作者 冉耀斌 沈丽敏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2-66,共5页
诗歌声律学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齐、梁以来备受人们的重视,但也歧见纷出,莫衷一是。清初顾炎武、李因笃、毛奇龄等人潜心研究古诗音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后各种研究诗歌声律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尤以王士禛和赵执信最... 诗歌声律学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齐、梁以来备受人们的重视,但也歧见纷出,莫衷一是。清初顾炎武、李因笃、毛奇龄等人潜心研究古诗音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后各种研究诗歌声律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尤以王士禛和赵执信最为著名。吴镇深入研究前人的理论成果,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著有《声调谱》和《八病说》两部声律学研究著作,解决了诗歌声律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难题,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见解,为诗歌声律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镇 声律学 声调谱 八病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近体诗律理论的三种倾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64,共11页
今日学界普遍认为,我们现在所通行的近体诗律规范自唐代就已确立。实际上,直到清代前中期,各种诗歌声律学专著对近体诗律的论述仍至少存在"以古为律""以法为律""以律为律"三种不同的理论倾向。本文以李... 今日学界普遍认为,我们现在所通行的近体诗律规范自唐代就已确立。实际上,直到清代前中期,各种诗歌声律学专著对近体诗律的论述仍至少存在"以古为律""以法为律""以律为律"三种不同的理论倾向。本文以李宗文《律诗四辨》、王士禛《律诗定体》、恽宗和《全唐试律类笺声调谱》为中心,分别介绍这三种著作所尝试建立的近体诗律规范,根据其立论依据及论述方法,分析其中呈现出的三种理论倾向,并列出与之相近的后世其他著作,以展示清代前中期近体诗歌声律规范实际存在的多样性。近体诗律规范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律",而是一种值得讨论的"学问",一套在不同时期存在多样性与发展过程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四辨》 《律诗定体》 《全唐试律类笺声调谱 诗歌声律学 科举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执信诗论佚文
12
作者 刘聿鑫 陈汝洁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2,共1页
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县(今淄博市博山区)人,清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和诗歌理论家。有《饴山堂集》、《谈龙录》、《声调谱》等著述。笔者近见赵执信所撰书序一篇,正可体现其诗教观(与《... 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县(今淄博市博山区)人,清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和诗歌理论家。有《饴山堂集》、《谈龙录》、《声调谱》等著述。笔者近见赵执信所撰书序一篇,正可体现其诗教观(与《谈龙录》颇为一致)。此文新版《赵执信全集》(赵蔚芝、刘聿鑫整理,齐鲁书社,1993年)未收,今公之予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诗论 《谈龙录》 佚文 声调谱 现实主义 齐鲁书社 淄博市 理论家 诗教观
原文传递
关于犯孤平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克刚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46-53,共8页
关键词 王渔洋 拗律 杜诗 句型 律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七律 五律 《古代汉语》 声调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洋诗则》的真相与文献价值──与刘永平先生商榷
14
作者 蒋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37-42,共6页
《渔洋诗则》的真相与文献价值──与刘永平先生商榷蒋寅王渔洋幼承家学,长接启、祯故老游,崛起于顺治间,主盟康熙诗坛五十年;兼性喜揄扬济辈、奖掖后进,天下望之如龙门,歙然归向。其论诗之书,家习户诵,门生弟子几遍天下。渔洋... 《渔洋诗则》的真相与文献价值──与刘永平先生商榷蒋寅王渔洋幼承家学,长接启、祯故老游,崛起于顺治间,主盟康熙诗坛五十年;兼性喜揄扬济辈、奖掖后进,天下望之如龙门,歙然归向。其论诗之书,家习户诵,门生弟子几遍天下。渔洋身后,诗学著述由门人黄叔琳等陆续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谱 文献价值 刘永平 通行本 《乐府诗集》 赵执信 诗律学 冯班 七言古诗 清初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渔洋诗则》
15
作者 宫晓卫 《文献》 1986年第4期47-50,共4页
《文献》第13辑载刘永平同志《【渔洋诗则】及其在诗律学方面的贡献》(以下简称"刘文"),一文,读后有几点不同看法,在这里提出与作者讨论。先须说明的是,《渔洋诗则》(以下简称《诗则》),乃"孤本",笔者无缘得以一见... 《文献》第13辑载刘永平同志《【渔洋诗则】及其在诗律学方面的贡献》(以下简称"刘文"),一文,读后有几点不同看法,在这里提出与作者讨论。先须说明的是,《渔洋诗则》(以下简称《诗则》),乃"孤本",笔者无缘得以一见,只能仅就"刘文"的引述而谈,好在其引述尚详,介绍亦细,据之则不至于过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谱 王渔洋 刘永平 赵执信 冯班 谈龙录 引述 诗律学 论诗 杂论
原文传递
《渔洋诗则》及其在诗律学方面的贡献
16
作者 刘永平 《文献》 1982年第3期67-80,共14页
王世祯的《渔洋诗则》一书,是一部有关诗歌"声调谱"和阐明诗律学说发展的著作,系粉碎"四人帮"之后,武晋煊同志在零乱的残书堆中发现的。这部《渔洋诗则》,字为仿宋体,乃清乾隆年间(1755年)尘定轩刊本(见第69页)。... 王世祯的《渔洋诗则》一书,是一部有关诗歌"声调谱"和阐明诗律学说发展的著作,系粉碎"四人帮"之后,武晋煊同志在零乱的残书堆中发现的。这部《渔洋诗则》,字为仿宋体,乃清乾隆年间(1755年)尘定轩刊本(见第69页)。卷首有商邱陈淮的序言。在序页的右下方加盖"善补过斋"的钤记。书的开端有"新城王士正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律学 声调谱 声调规律 七言古诗 诗歌声律 论诗 沈约 声调变化 五言 宋之问
原文传递
试论律诗的形式美
17
作者 李明章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63-67,共5页
中国诗的体裁中最特别的是律诗。它是外国诗体中所没有的,在中国也在魏晋以后才起来。中国诗的体裁中最特料的一是律诗。它是外国诗体中所没有的,在中屏也在魏晋叹后才越来。特的-未光潜律诗这种形式木仅是中国诗歌巾最完美的,
关键词 中国诗歌 声调谱 形式美 七言绝句 律句 五言 七言律诗 王维诗歌 中所 绘画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粘对”
18
作者 张国光 《贵州文史丛刊》 1996年第2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粘对 《古代汉语》 王力 赵执信 声调谱 拗救 律诗 诗词格律 平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学史纲要
19
作者 叶桂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1-97,共7页
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歌之流变形式词、曲、戏曲歌词等,甚至一部分有韵散文)声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实际上还没有被真正地承认。但是关于诗歌声律的理论却很早就出现了,而且这方面的著作非常之多,简直可以说汗牛... 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歌之流变形式词、曲、戏曲歌词等,甚至一部分有韵散文)声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实际上还没有被真正地承认。但是关于诗歌声律的理论却很早就出现了,而且这方面的著作非常之多,简直可以说汗牛充栋。在声律学还没有被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时候,耙梳一下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学的有关材料,理出一个简明扼要的史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学史 律学 声调谱 李清照词 诗词曲格律 唐宋词论丛 诗文声律论稿 永明声病说 唐宋词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调曲谱与元刊杂剧校勘
20
作者 焦浩 《戏曲研究》 2022年第3期318-339,共22页
我国古代的曲谱主要有文字谱、声调谱、板眼谱、工尺谱四大类。声调谱是曲体韵文创作的声韵依据,它规定了曲的宫调、曲牌、平仄、韵脚、押韵情况、正格字数、句数、节奏、对仗、衬字、幺篇等诸多方面。最早的声调曲谱是明代宁王朱权的... 我国古代的曲谱主要有文字谱、声调谱、板眼谱、工尺谱四大类。声调谱是曲体韵文创作的声韵依据,它规定了曲的宫调、曲牌、平仄、韵脚、押韵情况、正格字数、句数、节奏、对仗、衬字、幺篇等诸多方面。最早的声调曲谱是明代宁王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徐沁君先生的《元北曲谱简编》参考《太和正音谱》《北曲新谱》《北词广正谱》《北词简编》等曲谱写成,也是声调谱。《元北曲谱简编》标示符号简明清晰,便于使用,我们用此谱对元刊杂剧进行校勘,并将这种利用北曲曲谱进行元杂剧校勘的方法称作“谱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谱 元刊杂剧 《太和正音 元杂剧 曲体 北曲 文字 简明清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