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壁材对ARA微胶囊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萌 张芹 +4 位作者 郑舒磊 闵俊宁 高文浩 任皓威 刘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5-303,共9页
为了筛选更优的壁材包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RA),该研究以ARA为芯材,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W)、乳清蛋白-葡萄糖浆(whey protein-glucose syrup, WG)和乳清蛋白-葡萄糖浆-乳糖(whey protein-glucose syrup-lactose, WGL)... 为了筛选更优的壁材包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RA),该研究以ARA为芯材,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W)、乳清蛋白-葡萄糖浆(whey protein-glucose syrup, WG)和乳清蛋白-葡萄糖浆-乳糖(whey protein-glucose syrup-lactose, WGL)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并对ARA微胶囊的包埋率、含水率、溶解度、堆积密度、休止角、粒径分布、微观形貌和氧化稳定性及热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WGL的包埋率为98.64%,含水率为2.85%,溶解度为89.83%,堆积密度为0.54 g/mL,休止角为35.87°,粒径分布较均匀,其理化性质优于W和WG;表面结构呈完整球形、结构致密,有利于微胶囊的贮藏;采用碘滴定法测定过氧化值,在25和50℃贮藏条件下WGL的过氧化值分别为19.92和32.75 mmol/kg,均显著低于W和WG(P<0.05),表明WGL具有较高的氧化稳定性;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可知WGL的熔解温度和质量保留率最高分别为107℃和27.55%,表明WGL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综上,WGL的综合性质优于W和WG,表明WGL对ARA有较好的包埋和保护作用,该研究结果对选择合适的壁材包埋ARA微胶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理化性质 稳定性 ARA 微胶囊 壁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精微胶囊壁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洪勋 陆少锋 +2 位作者 师文钊 王乔逸 孙远见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香精微胶囊能有效提高香精芯材的稳定性并延缓释放,而香精微胶囊壁材对其性能及应用有重要的影响。综述用于制备香精微胶囊的不同壁材,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合成高分子材料,重点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对香精微... 香精微胶囊能有效提高香精芯材的稳定性并延缓释放,而香精微胶囊壁材对其性能及应用有重要的影响。综述用于制备香精微胶囊的不同壁材,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合成高分子材料,重点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对香精微胶囊制备及应用的影响,并对香精微胶囊壁材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应根据实际要求选取合适壁材并将多种材料结合开发高性能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精 微胶囊 壁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分离蛋白为壁材的山核桃油微胶囊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3
作者 李新 信钰 +2 位作者 孙悦 齐斌 王立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78,共7页
本实验以麦芽糊精、蛋黄粉、山核桃分离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微胶囊的壁材,通过不同比例的组合复配,采取喷雾干燥法制备山核桃油微胶囊产品,分析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以及抗氧化稳定性,研究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微胶囊... 本实验以麦芽糊精、蛋黄粉、山核桃分离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微胶囊的壁材,通过不同比例的组合复配,采取喷雾干燥法制备山核桃油微胶囊产品,分析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以及抗氧化稳定性,研究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微胶囊的性能。结果显示,以山核桃分离蛋白为壁材制备的山核桃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73.68%,微胶囊结构完整致密,成功将山核桃油芯材包埋在内部并具有保护芯材的作用。微胶囊粉末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溶解性好。山核桃分离蛋白微胶囊在程序升温条件下(10℃/min),低于150℃条件下质量损失仅为5.48%,远低于大豆分离蛋白微胶囊(10.3%),因此更能够满足大多数食品的热加工需要。微胶囊化明显减缓山核桃油氧化速度,提高了山核桃油的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性实验证明山核桃油微胶囊能有效提高山核桃油中活性成分的抗氧化稳定性。通过评价山核桃分离蛋白这一新颖的微胶囊壁材的性能,发现山核桃分离蛋白是一种卓越的微胶囊壁材,扩大了蛋白质壁材的选择范围。同时,为核桃分离蛋白资源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提高了山核桃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山核桃油 山核桃分离蛋白 壁材 包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壁材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的影响
4
作者 郑舒文 冯红霞 +2 位作者 常云鹤 马立志 刘晓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以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所制得的乳化相为芯材,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海藻酸钠、乳清蛋白-阿拉伯胶、乳清蛋白-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4种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并分析4种微胶囊的性质。结果表明:在4种微胶囊中,以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 以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所制得的乳化相为芯材,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海藻酸钠、乳清蛋白-阿拉伯胶、乳清蛋白-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4种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并分析4种微胶囊的性质。结果表明:在4种微胶囊中,以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高达93.96%;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具有最小的平均粒径,更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可以制备出具有更好性能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乳化相 壁材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壁材及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5
作者 章智华 钟舒睿 +3 位作者 彭飞 曾英杰 宗敏华 娄文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6-253,共8页
微胶囊技术可有效改善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效果,近年来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而且食品工业的发展促使研发者不断对微胶囊技术进行改进。本文主要综述了几种常见的微胶囊壁材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分析总结了天然微胶囊壁材和改性壁... 微胶囊技术可有效改善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效果,近年来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而且食品工业的发展促使研发者不断对微胶囊技术进行改进。本文主要综述了几种常见的微胶囊壁材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分析总结了天然微胶囊壁材和改性壁材的性质、应用效果以及改性后的优异性能;其次阐述了层层自组装法、复凝聚法和酵母微胶囊法的应用过程和改进策略,以及采取改进策略后的应用效果,以加深对微胶囊技术制备方法的认识;最后从微胶囊壁材和制备方法领域内关注的问题及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动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总结,以期为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微胶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技术 天然壁材 改性壁材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壁材的分类及其性质比较 被引量:36
6
作者 杨佳 侯占群 +3 位作者 贺文浩 彭强 袁芳 高彦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127,共6页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发展迅速,壁材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文中在简要介绍微胶囊技术的基础上,探讨该技术对壁材的要求,综述了碳水化合物、亲水胶体和蛋白质三类常用壁材的特性。
关键词 微胶囊 壁材 碳水化合物 亲水胶体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壁材组合油茶籽油微胶囊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葛昕 费学谦 +2 位作者 陈焱 罗凡 王亚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29,共4页
研究了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壳聚糖、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配组合,采取喷雾干燥法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并以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化效率及产率、微胶囊质量评价、微胶囊的形态和微胶囊氧化稳定性为评定指标,比较不同壁材组合得... 研究了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壳聚糖、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配组合,采取喷雾干燥法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并以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化效率及产率、微胶囊质量评价、微胶囊的形态和微胶囊氧化稳定性为评定指标,比较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为组合壁材的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冲调性和氧化稳定性,较高的微胶囊化效率及理想的颗粒形态和粒径,是适宜喷雾干燥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的理想壁材组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微胶囊 壁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材种类及浓度对高载量紫苏籽油微胶囊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韩丽丽 侯占群 +3 位作者 文剑 吴逸民 钱英燕 龚树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7-170,共4页
为筛选出适于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量(50%)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本文以可溶性大豆多糖、阿拉伯胶、Capsule淀粉、纯胶2000、HI-CAP 100为壁材,研究了壁材种类及其浓度对紫苏籽油微胶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壁材浓度20%时,纯胶2000和HI-C... 为筛选出适于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量(50%)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本文以可溶性大豆多糖、阿拉伯胶、Capsule淀粉、纯胶2000、HI-CAP 100为壁材,研究了壁材种类及其浓度对紫苏籽油微胶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壁材浓度20%时,纯胶2000和HI-CAP 100作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产品的表面油含量较低(分别为3.05%、3.31%),且包埋率较高(分别为93.86%、93.33%),包埋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壁材。因此,纯胶2000和HI-CAP 100是制备高载量紫苏籽油微胶囊的优良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油 微胶囊 壁材 喷雾干燥 高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水解豆渣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及其作为微胶囊壁材的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周德红 郑为完 +1 位作者 祝团结 杨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8,共4页
研究了酶法水解豆渣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在复合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与底物比值)为1·2%时,豆渣与水的比例为1g∶12mL。应用正交试验找出最佳水解条件,即pH为4·5,水解时间为12h,水解温度为40℃,豆渣与水的比例为1g∶12mL,... 研究了酶法水解豆渣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在复合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与底物比值)为1·2%时,豆渣与水的比例为1g∶12mL。应用正交试验找出最佳水解条件,即pH为4·5,水解时间为12h,水解温度为40℃,豆渣与水的比例为1g∶12mL,在此条件下水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产率为39·03%。同时研究了以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壁材的可行性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法水解 水溶性膳食纤维 微胶囊壁材 豆渣 制备 可溶性膳食纤维 复合纤维素酶 水解条件 正交试验 水解时间 水解温度 粉末油脂 月见草油 添加量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壁材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碳 谭天伟 凌沛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2-138,共7页
文中介绍了用于食品工业中微胶囊壁材的特性,讨论了常用微胶囊壁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及其表征方法和手段,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碳水化合物类壁材、植物亲水性胶类壁材、蛋白类壁材以及新型壁材的开发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微胶囊 壁材 表征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超 杨剑 +2 位作者 朱俊晨 刘莉萍 孙岩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03-407,共5页
益生菌微胶囊技术因其能显著提高益生菌在胃肠道中的存活率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微胶囊技术中所使用的包埋材料及方法,并提出益生菌微胶囊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益生菌 微胶囊 微胶囊化 壁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壁材共轭亚油酸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中义 张峻松 +3 位作者 张文叶 魏峰 张方 王少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4,共5页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及麦芽糊精(MD,DE17)为复合壁材组分,喷雾干燥制备了共轭亚油酸(CLA)微胶囊。比较了不同壁材组分微胶囊的包埋效果、色泽变化及氧化稳定性,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的微观形貌...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及麦芽糊精(MD,DE17)为复合壁材组分,喷雾干燥制备了共轭亚油酸(CLA)微胶囊。比较了不同壁材组分微胶囊的包埋效果、色泽变化及氧化稳定性,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麦芽糊精(MD,DE17)分别和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复合作为壁材,可改善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大部分微胶囊直径1~5μm,内部呈空腔状,CLA油滴(50~200 nm)包埋于囊壁中。增加复合壁材中麦芽糊精(MD,DE17)的比例,微胶囊收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微胶囊 壁材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蛋白部分水解制取微胶囊速溶花生粉壁材的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徐满清 郑为完 祝团结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4年第1期81-84,共4页
介绍了用木瓜蛋白酶部分水解花生蛋白制备微胶囊花生粉壁材的工艺.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找出了最佳的水解条件,即加酶量为10000U/g,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16h,底物浓度为1∶10(花生仁∶水).在此水解条件下对花生蛋白进行水解,并通过控制水... 介绍了用木瓜蛋白酶部分水解花生蛋白制备微胶囊花生粉壁材的工艺.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找出了最佳的水解条件,即加酶量为10000U/g,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16h,底物浓度为1∶10(花生仁∶水).在此水解条件下对花生蛋白进行水解,并通过控制水解度得到溶解性和风味都较好的微胶囊花生粉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花生水解蛋白 水解度 壁材 花生蛋白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作无碳复写纸用微囊壁材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钢 王连艳 +1 位作者 钱学仁 刘文波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对壳聚糖制备无碳复写纸用微囊的工艺条件、工艺路线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最佳乳化条件、芯壁比及固膜剂,并对成品微囊的应用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了用壳聚糖制备无碳复写纸用微囊的可行性。
关键词 壳聚糖 无碳复写纸用 微囊 壁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豆蛋白制备微胶囊化鱼油的研究(Ⅰ)——微胶囊化鱼油的壁材选择 被引量:50
15
作者 朱迅涛 许时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34,共4页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包埋量微胶囊化鱼油的壁材选择。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SPI)与麦芽糊精(MD)比例,SPI热处理条件,固形物浓度,糊精DE值以及乳化剂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并经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壁材组成。
关键词 微胶囊化 鱼油 大豆分离蛋白 壁材 麦芽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作纸用微囊壁材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钢 刘文波 +1 位作者 钱学仁 卜金刚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2,共4页
采用天然高分子物质海藻酸钠为壁材,无色染料油溶液为芯材,通过凝聚法制备纸用微囊,其芯材包埋率在80%以上,能够有效利用芯材和壁材,微囊强度、稳定性均能满足一般纸用要求。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凝聚法 微囊 加工纸 壁材 纸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的分类及性质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凤泽 陈霞 +4 位作者 邵玉宇 刘娜 刘彩虹 任艳 孙天松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30,34,共5页
近年来随着益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应用于其中的包埋技术微胶囊也在迅猛发展,壁材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介绍益生菌微胶囊化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应用于益生菌微胶囊化生产中壁材的分类和性质。
关键词 益生菌 微胶囊 壁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紫胶树脂钠盐为壁材制备VE微胶囊工艺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正东 李凯 +3 位作者 徐涓 周梅村 张弘 郑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26,共8页
为探索紫胶树脂钠盐在微胶囊壁材上的应用,将VE作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VE微胶囊。以包裹率为目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亲水疏水平衡值11、乳化剂用量0.833 ... 为探索紫胶树脂钠盐在微胶囊壁材上的应用,将VE作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VE微胶囊。以包裹率为目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亲水疏水平衡值11、乳化剂用量0.833 g、芯壁比1∶2.2。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VE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球型颗粒,其包裹率为78.06%,载药量为31.8%。结果表明,以紫胶树脂钠盐为壁材的VE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复溶性,内容物可在中性pH值或肠内环境下释出,是一种较好的新型食品微胶囊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胶树脂钠盐 VE 微胶囊壁材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维生素微胶囊制备中壁材用量及浓度对成品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井乐刚 赵新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06,共4页
为了掩盖维生素的不良滋、气味,提高其稳定性,该文分别以黄原胶、阿拉伯胶、瓜尔豆胶、卡拉胶、明胶等为壁材,以盐酸硫胺素(VB1)、核黄素(VB2)、盐酸吡哆醇(VB6)、叶酸和烟酰胺的混合物为芯材,采用冷冻干燥工艺,结合粉碎、筛分,制备复... 为了掩盖维生素的不良滋、气味,提高其稳定性,该文分别以黄原胶、阿拉伯胶、瓜尔豆胶、卡拉胶、明胶等为壁材,以盐酸硫胺素(VB1)、核黄素(VB2)、盐酸吡哆醇(VB6)、叶酸和烟酰胺的混合物为芯材,采用冷冻干燥工艺,结合粉碎、筛分,制备复合维生素微胶囊,考察了壁材/芯材比、壁材浓度对微胶囊中维生素荷载量、包埋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黄原胶、阿拉伯胶或瓜尔豆胶为壁材时,维生素的包埋率高且稳定性好,是较适宜的壁材;随着壁材/芯材比的增加,维生素的包埋率增加,稳定性提高,而荷载量降低,合适的壁材芯材比为5︰1(m/m);壁材浓度过高对制备不利,过低则导致维生素包埋率低,合适的壁材浓度为1︰50(m/V)。在上述制备条件下,微胶囊中维生素的荷载量在0.2 g/g以上,包埋率达95%以上,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复合维生素 壁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法制备脂溶性食品配料微胶囊的壁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铁铮 赵宏亮 王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65-369,375,共6页
脂溶性食品配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但同时也面临着多种问题。通过微胶囊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脂溶性食品配料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产品品质。复合凝聚法是脂溶性食品配料微胶囊化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复合凝聚法的原理,概述了脂溶性... 脂溶性食品配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但同时也面临着多种问题。通过微胶囊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脂溶性食品配料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产品品质。复合凝聚法是脂溶性食品配料微胶囊化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复合凝聚法的原理,概述了脂溶性食品配料微胶囊所选用蛋白质与多糖类壁材的特性与研究进展,讨论了常用壁材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聚 微胶囊 壁材 脂溶性食品配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