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生性贫血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转铁蛋白受体2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婷婷 袁粒星 +4 位作者 潘玲丽 马志贵 顾玲 朱易萍 高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39-44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增生性贫血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转铁蛋白受体2(transferrin receptor 2,TfR2)表达情况,分析TfR2 mRNA表达水平与贫血程度、骨髓红系增生程度、基础疾病种类和铁状况等指标的相关关系,评价TfR2受体蛋白在红系造血方面的作... 本研究旨在探讨增生性贫血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转铁蛋白受体2(transferrin receptor 2,TfR2)表达情况,分析TfR2 mRNA表达水平与贫血程度、骨髓红系增生程度、基础疾病种类和铁状况等指标的相关关系,评价TfR2受体蛋白在红系造血方面的作用和在增生性贫血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系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40例增生性贫血患者,对照组系经骨髓检查排除红系疾病和血液系恶性肿瘤的10例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骨髓抗凝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增生性贫血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TfR2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骨髓增生程度、原发疾病种类以及机体铁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增生性贫血组骨髓单个核细胞TfR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生性贫血组TfR2相对表达量与外周血Hb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s=-0.715),而与骨髓幼红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s=0.533)。结论:增生性贫血患者TfR2表达水平增高,与骨髓增生程度、外周血贫血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受体2 增生性贫血 红系造血 骨髓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小粒对MDS诊断及与非典型再障、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静 卢艳 李志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925-926,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MDS与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AA、5例MDS、10例增贫及1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MDS与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AA、5例MDS、10例增贫及1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分析对MDS的诊断及与不典型AA、增贫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小粒 骨髓生异常综合征 增生性贫血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障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增生性贫血实验室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琳 刘会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1027-1030,共4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临床诊断中存在着很多困扰,极易与AA、IDA、MA、增生性贫血相混淆,因此MDS的实验室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性。本文从血象、骨髓活检,分子生物学,基因控制,细胞免疫表型等方面对MDS的诊断与再障、缺铁性贫血、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临床诊断中存在着很多困扰,极易与AA、IDA、MA、增生性贫血相混淆,因此MDS的实验室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性。本文从血象、骨髓活检,分子生物学,基因控制,细胞免疫表型等方面对MDS的诊断与再障、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增生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贫血伴海蓝细胞增多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钱晓娟 商新梅 周新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370-371,共2页
海蓝细胞增多除常见于原发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外,还欠于继发性(获得性)海蓝细胞增多症.现将本院1例增生性贫血伴海蓝细胞增多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增生性贫血 海蓝细胞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蔼复 王雪野 陈林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8年第3期126-126,共1页
增生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徐蔼复王雪野陈林吉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130021增生性贫血是一类临床上符合贫血,但骨髓中红系呈增生状态的贫血,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IDA)、慢性疾病性贫血(CDA)、巨幼细胞贫血(MA)、溶血性... 增生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徐蔼复王雪野陈林吉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130021增生性贫血是一类临床上符合贫血,但骨髓中红系呈增生状态的贫血,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IDA)、慢性疾病性贫血(CDA)、巨幼细胞贫血(MA)、溶血性贫血(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贫血 实验室诊断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在增生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6
作者 郭晓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1384-1385,共2页
目的探讨旗形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在溶血性盆血(Ha)与其他增生性盆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ymesK-4500自动细胞分析仪对经确诊为增生性贫血病例90例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血小板直方图,另外以相应的方法进行血清铁蛋白(SF)进行检测,对溶... 目的探讨旗形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在溶血性盆血(Ha)与其他增生性盆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ymesK-4500自动细胞分析仪对经确诊为增生性贫血病例90例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血小板直方图,另外以相应的方法进行血清铁蛋白(SF)进行检测,对溶血性贫血可疑病例作血清铁(SI)葡萄糖6-磷酸脱离梅(G-6-PD)检测,以及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抗硷血红蛋白(HbF)试验、异丙醇试验、酸溶血(Hams)及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等。同时配合骨髓片,血片细胞形态分析及骨髓细胞化学染色。结果16例确诊为溶血性贫血病例有10例(占62.5%)出现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在5fL和7fL处出现两个波峰,其曲线在10f1处突然阻断,不能呈抛物状延伸,形似飘展的旗形,6例巨幼细胞性盆血全部出现血小板异常直方图;12例MDS一例中也出现类似巨幼细胞性盆血的异常直方图,其图形特点是在10fL~30fL之间出现2个或多个波峰,且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可呈线性作抛物状延伸;缺铁性盆血病例,血小板直方图无异常改变。结论旗形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在Ha病例中出现的机率明显高于其它增生性盆血,旗形异常直方图出现与红细胞被破坏的程度有关。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发现伴有旗形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应作溶血性盆血相关检告项目,以减少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增生性贫血 旗形血小板异常直方图 溶血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在增生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林筱蓉 吉飞跃 《交通医学》 2006年第6期783-783,785,共2页
目的:探讨异常的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直方图在增生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SF-3000血细胞分析仪对确诊的增生性贫血病例80例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结果:在各类增生性贫血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直方图均有... 目的:探讨异常的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直方图在增生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SF-3000血细胞分析仪对确诊的增生性贫血病例80例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结果:在各类增生性贫血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直方图均有不同的改变。结论:各类增生性贫血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的特征性改变,对增生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贫血 红细胞 血小板 细胞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在增生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8
作者 郭晓华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 2005年第4期205-206,共2页
有关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实验室检查中的应用,常可见到通过对白细胞和红细胞直方图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佐证的报道,而血小板直方图分析的报道较少。本文在整理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0月的增生性贫血资料中发现,除MCV、RDW对贫血... 有关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实验室检查中的应用,常可见到通过对白细胞和红细胞直方图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佐证的报道,而血小板直方图分析的报道较少。本文在整理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0月的增生性贫血资料中发现,除MCV、RDW对贫血病例有鉴别诊断意义外,旗形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对溶血性贫血亦有初筛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异常直方图 增生性贫血 血常规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小粒对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增生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早立 徐凤兰 刘自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7期505-505,507,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下称增贫)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5例AA、15例MDS、25例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细胞成分进行观察。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下称增贫)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5例AA、15例MDS、25例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细胞成分进行观察。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和增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S患者骨髓小粒中的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贫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生性 骨髓生异常综合征 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小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β_2-m RIA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叶涛 贾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增生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清 Β2-M 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小粒对再障、MDS、增生性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芬 《江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AA、20例MDS、20例增贫、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AA、20例MDS、20例增贫、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并出现多系统的病态造血。而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S 增生性贫血 诊断 鉴别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小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并发增生性贫血一例报告
12
作者 王珍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3期92-,91,共2页
患者陈某,男,45岁,职业工人,籍贯定安县。住院号:1819,于1986—12—26入院。患者于一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在颜面、颈部出现散在隆起淡红色斑丘疹,自觉瘙痒,不痛,皮疹渐扩大增多,并累及腹背部及四肢,皮疹表面有少许鳞屑。发病以来有不规... 患者陈某,男,45岁,职业工人,籍贯定安县。住院号:1819,于1986—12—26入院。患者于一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在颜面、颈部出现散在隆起淡红色斑丘疹,自觉瘙痒,不痛,皮疹渐扩大增多,并累及腹背部及四肢,皮疹表面有少许鳞屑。发病以来有不规则发烧,时有头晕,无关节酸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贫血 红色斑丘疹 关节酸痛 淡红斑 真皮乳头 活体组织检查 棘细胞 定安县 角化过度 胸肋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可霉素致增生性贫血1例
13
作者 高东岩 卢乾坤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1011-1011,共1页
病儿,女,5岁。因前胸被开水烫伤(Ⅱ度),用湿润烧伤膏、头孢唑啉钠、甲硝唑等治疗10 d,高热39℃不退、咳嗽、食欲锐减,遂使用林可霉素0.6 g/d,4 d后体温恢复正常,继续用药8 d后停药,约停药后1周家长发现患儿面色、口唇苍白,呈进行性... 病儿,女,5岁。因前胸被开水烫伤(Ⅱ度),用湿润烧伤膏、头孢唑啉钠、甲硝唑等治疗10 d,高热39℃不退、咳嗽、食欲锐减,遂使用林可霉素0.6 g/d,4 d后体温恢复正常,继续用药8 d后停药,约停药后1周家长发现患儿面色、口唇苍白,呈进行性加重,伴发热(38℃左右)、食欲差、精神萎靡,约5周后就诊。查体:呈重度贫血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增生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增生性贫血(NORA)的临床骨髓象分析
14
作者 陈清寿 《石家庄医专学报》 1994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贫血 增生性贫血 骨髓检查 骨髓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小粒对MDS AA增生性贫血的诊断鉴别意义
15
作者 张爱萍 曲如瑾 《实用医技》 2000年第12期935-936,共2页
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AA、50例MDS、50例增贫、10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 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AA、50例MDS、50例增贫、10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长和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贫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小粒 MDSAA 增生性贫血 诊断鉴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生异常综合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不明增生性贫血53例临床追踪分析
16
作者 邓俊泉 《广州医药》 1994年第3期29-29,共1页
原因不明增生性贫血53例临床追踪分析广州市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职工医院(510515)邓俊泉增生性贫血常为溶血性、失血性或缺铁性贫血的血液学表现,但部分病例原因难以查找。为了探索其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1986年至199... 原因不明增生性贫血53例临床追踪分析广州市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职工医院(510515)邓俊泉增生性贫血常为溶血性、失血性或缺铁性贫血的血液学表现,但部分病例原因难以查找。为了探索其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1986年至1990年资料较完整的53例作追踪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贫血 贫血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17
作者 肖承京 杨萍 丁凡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157-157,共1页
患者男,60岁.头昏乏力4年余加据七天于1987年10月29入院.患者于1983年8月出现乏力,两下肢皮肤有出血点,经康力龙等治疗出血停止,但贫血进行性加重.反复多次骨穿为增生性贫血.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胞浆颗粒粗糙.病期先后在苏州、天津等地均... 患者男,60岁.头昏乏力4年余加据七天于1987年10月29入院.患者于1983年8月出现乏力,两下肢皮肤有出血点,经康力龙等治疗出血停止,但贫血进行性加重.反复多次骨穿为增生性贫血.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胞浆颗粒粗糙.病期先后在苏州、天津等地均诊断MDS.查体:贫血貌,胸骨无叩击痛,肝肋下2cm,脾肋下2.5cm;化验:Hb30g/L,BPc550×10~9/L,WBC2.3×10~9/L,血片中中幼粒3%,晚幼粒2%;尿含铁血黄素阴性.骨髓象:增生活跃,非红系原粒16%,早幼粒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力龙 增生性贫血 骨髓象 下肢皮肤 胞浆颗粒 中幼粒 晚幼粒 血红蛋白尿 早幼粒 血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18
作者 肖承京 杨好萍 丁凡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142-142,共1页
患者男,60岁.因进行性贫血伴下肢紫癜4年余加重一周,于1987年10月29日入院.经康力龙等治疗出血停止,但贫血进行性加重,反复多次骨穿为增生性贫血。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胞浆颗粒粗糙.病期先后在苏州、上海、天津等地均诊断MDS.胞苷治疗.查... 患者男,60岁.因进行性贫血伴下肢紫癜4年余加重一周,于1987年10月29日入院.经康力龙等治疗出血停止,但贫血进行性加重,反复多次骨穿为增生性贫血。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胞浆颗粒粗糙.病期先后在苏州、上海、天津等地均诊断MDS.胞苷治疗.查体:贫血貌,胸骨无叩击痛,肝肋下2cm,脾肋下2.5cm。化验:Hb3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力龙 增生性贫血 进行性贫血 胞浆颗粒 血红蛋白尿 次骨 骨髓象 胞苷 进行性加重 网织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个性化预防策略探讨
19
作者 冯钰 张开贵 +2 位作者 朱茂才 邹兆华 卿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年第24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KD)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48例ES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的不同及肾性贫血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肾性贫血组(86例)和非...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KD)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48例ES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的不同及肾性贫血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肾性贫血组(86例)和非贫血组(62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肾性贫血的因素,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同时采用十字交叉试验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建立风险分层系统,并根据X-Tile软件获得的截断值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风险分层系统的区分度。结果148例ESKD患者中,肾性贫血发生率为58.11%(86/148);高血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增加、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清铁蛋白(SF)升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升高是影响患者肾性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服用α-骨化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Nagelkerke R 2=0.593。根据X-Tile软件获得风险评分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4分,29例)、中危组(4~<7分,64例)和高危组(≥7分,55例),肾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4.14%、57.81%和76.36%。3组肾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训练集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风险分层系统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811,验证集中分别为0.804和0.789。结论ESKD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发生受高血压、NLR、CRP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增生性贫血 危险因素 个性化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85例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毛瑞 金玲 孙景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1期1904-1906,共3页
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可以是原发于造血器官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只有及时准确地找出贫血的病因,才能对... 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可以是原发于造血器官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只有及时准确地找出贫血的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对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铁染色是直接有效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患者 骨髓细胞学检查 铁染色 血红蛋白浓度 单位容积 巨幼细胞性贫血 鉴别诊断 参考值 增生性贫血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