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4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1
作者 丁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开展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CE-MRI、DWI,并以手术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开展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CE-MRI、DWI,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统计良恶性病变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与手术病理的一致性;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包膜、边界、内部回声、伴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出恶性48例,良性64例;其中DCE-MRI检出恶性42例,检出率为87.50%(42/48);DWI检出恶性41例,检出率为85.42%(41/48);联合检查检出恶性47例,检出率为97.92%(47/48);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MRI、DWI单一检测,阴性预测值高于DW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pa检验显示,DCE-MRI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15,P=0.000);DWI与手术病理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96,P=0.000);联合检查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45,P=0.000);乳腺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边缘模糊、内部回声不均、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占比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查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误诊风险,可用于指导早期治疗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输卵管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朱辉 周建良 钱林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2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在女性盆腔附件输卵管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撷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磁共振诊断为输卵管积液的住院患者共1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98例(误诊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磁共振征象及信号特点,治疗经过。结...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在女性盆腔附件输卵管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撷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磁共振诊断为输卵管积液的住院患者共1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98例(误诊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磁共振征象及信号特点,治疗经过。结果:98例患者中输卵管积液77例,占78.57%,输卵管积脓21例,占21.43%;双侧35例,占35.71%,单侧63例,占64.29%;磁共振征象:呈扭曲管状、单囊、多囊及串珠状改变,部分可见分隔,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合并输卵管积脓时,T1WI等高信号,DWI高信号,磁共振增强扫描囊腔不强化,囊壁及分隔可轻度强化,合并积脓时囊壁及分隔可明显增厚强化。结论:磁共振增强成像,能比较准确地显示输卵管积液的部位、形态、信号及性质,可以为输卵管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价值,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增强成像 输卵管积液 输卵管积脓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成像评估子宫内膜癌病灶浸润深度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何艳萍 苗培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2期341-343,36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未浸润组17例、浅肌层浸润组35例、深肌层浸...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未浸润组17例、浅肌层浸润组35例、深肌层浸润组26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分析三组患者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及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对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未浸润组相比,浅肌层浸润组、深肌层浸润组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更高,且深肌层浸润组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高于浅肌层浸润组,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转移常数、速率常数与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结论:肌层浸润深度越深,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越高,且容量转移常数、速率常数与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MRI动态增强成像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成像 子宫内膜癌 肌层浸润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CT增强成像在甲状腺癌及颈部不同分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及一致性探讨
4
作者 徐宁 武军 苗恩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比较甲状腺癌与颈部不同分区淋巴结转移中应用超声与CT增强成像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47例自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进行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分别予以患者超声检查及CT增强成像检查,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对比超声与CT增强成像... 目的比较甲状腺癌与颈部不同分区淋巴结转移中应用超声与CT增强成像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47例自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进行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分别予以患者超声检查及CT增强成像检查,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对比超声与CT增强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及诊断一致性,分析超声与CT增强影像甲状腺淋巴结转移影像学特征。结果总计检出511枚颈部淋巴结,包括234枚良性淋巴结及277枚恶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结Ⅰ区及Ⅱ区检出率低于良性淋巴结,Ⅲ区检出率高于良性淋巴结(P<0.05)。Ⅳ区、Ⅴ区及Ⅵ区颈部淋巴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超声相比,CT增强成像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较高(P<0.05)。超声与CT增强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一致性较高(P<0.05)。结论超声及CT增强成像在甲状腺癌与颈部不同分区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均较高,但是CT增强成像诊断效能明显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CT增强成像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磁共振平扫及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成像对肝癌微血管侵犯预测研究
5
作者 俞佩佩 周衍锋 赵恒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177-2179,2200,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平扫及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成像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到三门县人民医院行肝细胞癌根治术的9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n=28)及MVI... 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平扫及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成像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到三门县人民医院行肝细胞癌根治术的9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n=28)及MVI阴性组(n=62)。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并进行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Logistic分析结果得出,肿瘤直径较大、有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形态不光滑及有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均为影响患者发生MVI的相关因素。经ROC曲线分析得知,肿瘤直径、有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形态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等指标均对患者发生MVI有预测价值,且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结论肿瘤直径较大、有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形态不光滑及有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均将提高患者发生MVI风险,并且该类指标在预测患者是否发生MVI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磁共振平扫 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成像 肝细胞癌 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成像和DWI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6
作者 卢绍路 谢艺才 +1 位作者 黄月媚 黄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7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R)动态增强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MR动态增强成像联合DWI检查对宫... 目的:分析磁共振(MR)动态增强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MR动态增强成像联合DWI检查对宫颈癌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MR动态增强成像联合DWI检查良恶性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速率常数(K_(ep))、转运系数(K^(trans))。结果:MR动态增强成像联合DWI检查宫颈癌准确率为96.00%(48/50)、灵敏度为97.87%(46/47)、特异度为66.67%(2/3),Kappa值=0.645,一致性较强。MR动态增强成像联合DWI检查恶性患者的ADC低于良性,K_(ep)、K^(trans)高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动态增强成像联合DWI对宫颈癌诊断的效能较高,可为宫颈癌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动态增强成像 DWI 宫颈癌 诊断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成像TIC曲线流入型比率及ADC值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差异性研究
7
作者 赵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中时间-强度曲线(TIC)的流入型比率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屏山县中医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中时间-强度曲线(TIC)的流入型比率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屏山县中医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各22例、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DWI-ADC值和DCE-TIC曲线检查,分析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结果:恶性组的实质部分ADC值(b=1 000 s/mm^(2))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囊性部分的ADC值(b=1 000 s/mm^(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IC曲线上,良性组流入型比率高于恶性组,流出型比率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的强化模式、肿瘤组成、边界清晰度及形态等MRI特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成像的TIC曲线和ADC值有差异,两种方法同时运用到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成像 TIC曲线 DWI-ADC值 良恶性卵巢肿瘤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动态增强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何金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析前列腺癌诊断中采取3.0T MR动态增强成像(3.0T DCE-MRI)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100例高度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均实施3.0T DCE-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析前列腺癌诊断中采取3.0T MR动态增强成像(3.0T DCE-MRI)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100例高度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均实施3.0T DCE-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0T 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结果:100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前列腺癌68例,前列腺增生32例,3.0T DCE-MRI检出前列腺癌66例,前列腺增生34例;3.0T DCE-MRI检查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5.59%、96.88%、96.00%,Kappa值=0.910,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良好;前列腺癌患者最早强化率、最大信号强度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峰值时间短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K_(ep)、K^(trans)数值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V_(e)数值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结论:前列腺癌诊断中采取3.0T DCE-MRI检查效果显著,可有效将其与前列腺增生进行鉴别,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早期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3.0TMR动态增强成像 前列腺增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鉴别诊断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罗考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35-0038,共4页
探寻将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应用到小肝癌以及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其住院时间为2022.3-2022.12,先后给予患者核磁共振平扫以及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并于4周内给予肝脏穿刺活检,将穿... 探寻将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应用到小肝癌以及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其住院时间为2022.3-2022.12,先后给予患者核磁共振平扫以及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并于4周内给予肝脏穿刺活检,将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将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应用到小肝癌以及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效果。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敏感度和特异性、检查和确诊用时。结果 美显磁共振增强明显比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更为精准,P<0.05。美显磁共振增强检测的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较低,P<0.05。美显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敏感度明显较高,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查和确诊用时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鉴别诊断小肝癌、肝硬化结节方面的准确率较高,为后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各位学者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 核磁共振 小肝癌 肝硬化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评价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高月彩 刘俊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评价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扫描。以临床病理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肝细胞... 目的:分析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评价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扫描。以临床病理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肝细胞癌分化程度进行分期,分析各指标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0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Ⅰ级32例,Ⅱ级30例,Ⅲ级28例,Ⅳ级13例。各分化级别患者在门脉期病灶-竖脊肌信号比(LMR)、过渡期LMR以及相对廓清率、最高强化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ILMR、动脉期LMR、肝胆期LM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增强比(CER)与分化程度的相关系数最大,而相对强度比(RIR)与分化程度的相关系数最小。结论:肝癌分化程度鉴别诊断中,采用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技术价值较高,可以准确鉴别不同分期肝细胞癌,诊断准确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增强成像 肝细胞癌 分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军 张丹凤 王同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对比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在诊断肝脏局限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至2021年术前进行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和CT增强成像且具有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66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 目的对比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在诊断肝脏局限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至2021年术前进行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和CT增强成像且具有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66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结果66例患者中,有29例肝细胞肝癌、15例胆管细胞癌、12肝脏血管瘤、3例肝腺瘤、4例肝脏局灶性增生、3例肝脓肿。CT增强成像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3%、80%、75%、67%、50%、67%,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诊断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7%、100%、92%、67%、100%、100%。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的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增强成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优于CT增强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 CT增强成像 肝脏局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12
作者 丁书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均接受DCE-MRI检查,根据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均接受DCE-MRI检查,根据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估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将其分为轻型组(0~15分)、中重型组(≥16分),比较ACI患者梗死侧、对侧的DCE-MRI定量参数差异,对比轻型组、中重型组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DCE-MRI定量参数的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对ACI患者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诊断效能。结果:ACI患者梗死侧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高于对侧(P<0.05);中重型组的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速率常数(K_(ep))、血浆容积分数(V_(p))均高于轻型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K^(trans)、V_(e)、K_(ep)、V_(p)均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trans)、V_(e)、K_(ep)、V_(p)诊断ACI患者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3、0.751、0.663、0.717,四项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83,联合检测的AUC值高于K^(trans)、V_(e)、K_(ep)、V_(p)单独检测。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且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诊断ACI患者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效能较高,可为临床中ACI患者神经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CSK9、TM4SF1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韩晓凤 侯宗宾 +1 位作者 李小潘 梁仁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联合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TM4SF1)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同期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2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联合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TM4SF1)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同期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成像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CSK9、TM4SF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SK9、TM4SF1对乳腺癌的临界诊断点;采用四格表分析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CSK9、TM4SF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病灶部位较良性组相比其癌旁组织分界不清,边缘表现不规则,强化不均匀。乳腺癌组血清PCSK9、TM4SF1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血清PCSK9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929,血清TM4SF1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880,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959。MRI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准确度为89.22%,灵敏度为84.31%,特异度为94.12%;PCSK9在乳腺癌诊断中准确度为84.31%,灵敏度为78.43%,特异度为90.20%;TM4SF1在乳腺癌诊断中准确度为83.82%,灵敏度为77.45%,特异度为90.20%;三者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准确度为90.24%,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92.23%。MRI动态增强成像、血清PCSK9、TM4SF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类风险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血清PCSK9、TM4SF1水平均升高,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CSK9、TM4SF1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新瑜 熊伟 +3 位作者 韩路军 张雪林 邱士军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获取门静脉、肝、脾的TIC,评价峰高、TTP、信号上升最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最大斜率(MSD)等TIC量化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评价TIC斜率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力。结果各ROI的TIC曲线的峰高、MSI、肝脾的MSD均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r为-0.446~-0.800),TTP与之呈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P<0.05,r>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轻度肝纤维时,各斜率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47~0.783,其中脾MSD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中度以上纤维化(S≥3)时,AUC为0.728~0.877,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脾MSI、脾MSD;诊断肝硬化时,AUC为0.742~0.821,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动脉期脾MSI、脾MSD。结论 MR动态增强TIC能反映肝纤维化进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大尺寸样品的同步辐射硬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袁清习 田玉莲 +5 位作者 朱佩平 黄万霞 王寯越 胡天斗 姜晓明 吴自玉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作为 X 射线相衬成像的方法之一,衍射增强成像方法由于能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及分辨率而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形貌学实验站也开展了该方法的探索研究。此前的衍射增强成像方法中,当白光 X 射线光束横截面尺寸为 20... 作为 X 射线相衬成像的方法之一,衍射增强成像方法由于能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及分辨率而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形貌学实验站也开展了该方法的探索研究。此前的衍射增强成像方法中,当白光 X 射线光束横截面尺寸为 20 mm×10 mm 时,经过双晶单色器后最大只能获得横截面尺寸为20 mm×4 mm 的均匀单色 X 射线,从而造成成像区域减小。在对通常衍射增强成像光路排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光学排列几何并进行了衍射增强实验。应用新光学排列几何首次获得了与入射白光 X 射线尺寸相当的、大的成像光斑均匀区域,因而新光学排列几何更适合于大尺寸样品的研究工作。同时,该光学排列几何成像分辨率可以达到微米量级并且更方便于实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X射线 衍射增强成像 成像尺寸 X射线相衬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的肝纤维化成像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辉 王泰龄 +10 位作者 王雪艳 赵涛 胡春红 鲁玮瑗 王宝恩 赵新颜 朱佩平 黄万霞 袁清习 王寯越 罗述谦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6,共6页
本文根据硬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DEI)原理,对由人血白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成像研究。实验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BSRF)4W1A光束线形貌站完成。结果表明:... 本文根据硬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DEI)原理,对由人血白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成像研究。实验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BSRF)4W1A光束线形貌站完成。结果表明:正常及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模型在DEI图像上差异显著,图像感兴趣区的光强分布及纹理测度也显示出这种差异。DEI成像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影像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肝纤维化 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 组织学图像 纹理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岳秀慧 孔维丹 +2 位作者 任继亮 袁瑛 陶晓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CE-MR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上...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CE-MR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65例。术前患者均行3.0-T MRI扫描包括常规MRI、DWI(b值取0、1000 s/mm^2)和DCE-MRI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DCE-MRI参数。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节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恶性结节相比,良性甲状腺结节的ADC值较高、达峰时间较早(均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和达峰时间是结节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ADC值和达峰时间的联合模型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3,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100%。结论·ADC值和达峰时间是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参数,两者联合诊断或可辅助临床,为术前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6
18
作者 邢庆娜 张小安 赵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DCE)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包括T1和T2加权成像、DWI(b=0和700 s/mm2)和DCE成像,比较平扫结合磁共振DWI、平扫结合磁共振DCE成像判断...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DCE)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包括T1和T2加权成像、DWI(b=0和700 s/mm2)和DCE成像,比较平扫结合磁共振DWI、平扫结合磁共振DCE成像判断肌层浸润、总体分期的差异。结果:对于肌层浸润的评估,磁共振DCE成像整体准确率为77.6%(45/58),磁共振DWI整体准确率为91.4%(53/58)。磁共振DWI分期判断准确率高于DCE成像(χ2配对=6.356,P=0.015)。和病理结果相比,磁共振DWI Kappa为0.807(P<0.001),磁共振DCE成像为0.587(P<0.001)。结论:磁共振DWI与DCE成像相比,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分期方面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BRAVO增强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毕国力 龚霞蓉 +4 位作者 张洁 芮茂萍 任丽香 陈渝晖 陈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磁共振平扫、MRV、常规增强及3D-BRAVO增强成像等各序列在显示颅脑静脉窦血栓病变能力的差异,3D-BRAVO增强成像序列对颅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 目的探讨对比磁共振平扫、MRV、常规增强及3D-BRAVO增强成像等各序列在显示颅脑静脉窦血栓病变能力的差异,3D-BRAVO增强成像序列对颅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MRV、常规增强及3D-BRAVO增强成像.结果在29例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中,常规平扫、常规增强显示12例静脉窦血栓,MRV显示13例静脉窦血栓,3D-BRAVO增强成像显示全部29例.结论在CVST患者中,3D-BRAVO增强序列可较常规序列成像更清楚地显示脑内静脉窦病灶,可极大程度提高早期诊断CVST,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最直观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静脉窦血栓 3D-BRAVO 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X线衍射增强成像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志华 潘琳 +8 位作者 黎刚 李红艳 徐梅 王自强 朱佩平 陈惟昌 姜晓明 吴自玉 唐劲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衬度成像技术———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DEI)对肾脏成像的可能性。方法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采用X线衍射增强成像法对离体的大鼠肾样品进行成像,成像样品的厚度分别为2mm和120μm。成像后的样品进行组织学切片,其结果和... 目的探讨高衬度成像技术———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DEI)对肾脏成像的可能性。方法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采用X线衍射增强成像法对离体的大鼠肾样品进行成像,成像样品的厚度分别为2mm和120μm。成像后的样品进行组织学切片,其结果和DE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离体大鼠肾衍射增强成像可清晰显示常规成像方法无法观察到的走向清晰的髓质区直集合管和乳头管,以及常规需经造影处理才可见的小叶间动、静脉,最细可分辨直径为30μm的管道结构。结论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法具有早期观察肾脏髓质病变及血管微细病变的潜力,该方法为目前影像学尚不能观察到的生物样品结构的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衍射增强成像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