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墓葬考古与美术史叙事——以《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伟 《艺术家》 2019年第2期122-122,共1页
一、马王堆汉墓的发现1971年12月,解放军366医院正在进行战备工事的建造,在挖掘防空洞时,总是发生奇怪的塌方,在塌方的空洞中不时地冒蓝色的气体,有着墓葬挖掘经验的当地村民称之为'鬼火',并断定下面一定有墓葬。施工随即停止,... 一、马王堆汉墓的发现1971年12月,解放军366医院正在进行战备工事的建造,在挖掘防空洞时,总是发生奇怪的塌方,在塌方的空洞中不时地冒蓝色的气体,有着墓葬挖掘经验的当地村民称之为'鬼火',并断定下面一定有墓葬。施工随即停止,考古人员迅速进入,一座震惊世人的大墓逐渐被揭开面纱。考古发掘的结果证实了西汉墓葬高超的保存技术,也出土了琳琅满目的文物,其中就有一件覆盖在内棺棺盖上的帛画,后来取名为《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整个帛画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长205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考古 美术史 马王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古墓葬考古综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东 《南方文物》 2002年第3期22-31,共10页
一、引言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境辖七个行政区(开元区、思明区、湖里区、鼓浪屿区、集美区、杏林区、同安区),包括九龙江口北岸的大陆区域和厦门岛、鼓浪屿等沿海诸岛,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上世纪60年... 一、引言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境辖七个行政区(开元区、思明区、湖里区、鼓浪屿区、集美区、杏林区、同安区),包括九龙江口北岸的大陆区域和厦门岛、鼓浪屿等沿海诸岛,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上世纪60年代起,厦门的文博工作者已经重视对本地区古墓葬资料的收集,尤其至80年代初期,市文管会和市博物馆相继成立后,文博专业队伍得到扩大和加强,田野考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近年来厦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土地不断开发利用以及对辖区内的多次文物调查,陆续发现和清理了一批由唐至清各时期墓葬,收集和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包括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墓志记载以及埋葬习俗等多方面内容,为研究厦门及闽南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社会经济、风俗习惯及"南明"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厦门市考古的重要收获.现将历年来厦门地区主要墓葬考古资料加以整理(详见表一),并对相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室墓 石质 明墓 墓志铭 万历通宝 墓室 墓葬考古 厦门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湖南蓝山县汉唐墓葬考古记 南平古城与五里坪古墓葬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斌 《大众考古》 2018年第2期70-80,共11页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曾轰动一时,至今影响巨大,其中3号慕出土的《地形图》上怀注有一座小城叫“南平”。
关键词 墓葬考古 南平 墓葬 蓝山县 长沙马王堆汉墓 古城 汉唐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原墓葬考古中的孝子故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明 黄丽荣 《固原师专学报》 2001年第5期79-81,共3页
孝子故事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战国,全国各地历代墓葬中都有发现。固原地区墓葬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是北魏漆棺画墓漆棺两侧绘画的孝子故事,有《舜》、《郭巨埋儿》、《尹吉甫》,后来在西吉黑虎沟宋墓里发现精美的砖雕孝子故事,有《孟... 孝子故事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战国,全国各地历代墓葬中都有发现。固原地区墓葬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是北魏漆棺画墓漆棺两侧绘画的孝子故事,有《舜》、《郭巨埋儿》、《尹吉甫》,后来在西吉黑虎沟宋墓里发现精美的砖雕孝子故事,有《孟宗泣竹》、《王祥卧冰》、《王褒闻雷泣墓》、《曹娥投江寻父》、《姜诗涌泉跃鲤》、《蔡顺伏棺哭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原 墓葬考古 孝子故事 《舜》 《孟宗泣竹》 北魏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地区明代墓葬考古记 追寻大明的足迹
5
作者 燕睿 《大众考古》 2013年第4期86-89,共4页
河南南阳在明代是藩国重镇,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柽被封于此处,称唐王,并在南阳城内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府。时至今日,王府内的建筑已保存无多,后花园中高耸的假山依然静静地矗立,仿佛无语胜有声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逝去的历史。
关键词 南阳地区 墓葬考古 明代 朱元璋 明太祖 后花园 王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华能热电厂墓葬考古发掘简报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璞 刘风亮 +3 位作者 薛凯辉 王殿平 同新 王策 《北京文博文丛》 2017年第4期69-86,共18页
为了配合华能北京热电厂有限责任公司三期扩建工程项目用地开发建设,2015年4月27日至5月10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用地范围内考古勘探发现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
关键词 墓葬考古 北京市 热电厂 发掘简报 项目用地 扩建工程 有限责任 考古发掘
原文传递
墓葬考古与绘画史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巫鸿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 2017年第1期1-26,共26页
引言墓葬是集中保存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资源,对研究各种美术形式的历史都具有关键性作用。随着中国考古事业在最近半个世纪的长足发展,美术史研究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墓葬考古材料。而对于这类历史证据的不断增长的使用,又进一... 引言墓葬是集中保存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资源,对研究各种美术形式的历史都具有关键性作用。随着中国考古事业在最近半个世纪的长足发展,美术史研究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墓葬考古材料。而对于这类历史证据的不断增长的使用,又进一步促使美术史学者考虑有关方法论的问题。如:埋藏于墓中的艺术品和视觉形象有何特殊性质?这些考古材料在美术史的研究中具有哪些方面的价值?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什么?如何把考古材料与传世作品结合使用?等等。七八年前薛永年已经著文讨论过这些问题,但其主要着眼点在于书画鉴定。[1]本文希望把问题展得更开一些,就绘画史研究的整体来谈一谈墓葬考古材料的重要性和使用方式。由于材料极端丰富,这里不可能一一介绍。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资料的种类和性质做一整体性的概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墓 阿斯塔那 屏风画 绘画史 武梁祠石刻 墓室壁画 墓葬考古 伏羲女娲像 墓主人
原文传递
浅谈北京地区东汉魏晋墓葬考古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利芳 张中华 《北京文博文丛》 2021年第4期59-71,共13页
近20年来,随着基建考古工作大量开展,北京地区发现了数量众多且成片分布的汉墓,如亦庄汉墓①、丰台南苑汉墓②、窦店与长阳汉墓③、房山南正汉墓④、平谷汉墓⑤等。相较于汉墓,魏晋墓的发现尤显得少,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关键词 汉墓 基建考古 魏晋墓 墓葬考古 成片分布 北京地区
原文传递
《神木大保当——汉代城址与墓葬考古报告》简介 被引量:1
9
作者 红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4-14,共1页
《神木大保当——汉代城址与墓葬考古报告》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8开精装本约49万字(包括插图、表格),文后有彩色图版24版,黑白图版16版。定价168元。
关键词 《神木大保当——汉代城址与墓葬考古报告》 墓葬 画像石墓 考古工作 书评 陕西
原文传递
直接历史法与历史时期墓葬考古
10
作者 魏镇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76,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时期墓葬考古研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一方面新的考古材料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前辈学者前赴后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此过程中,随着既有研究的逐步深入,历史时期墓葬的时空框架、文化因素等研究不断完善,进而学界开...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时期墓葬考古研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一方面新的考古材料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前辈学者前赴后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此过程中,随着既有研究的逐步深入,历史时期墓葬的时空框架、文化因素等研究不断完善,进而学界开始谋求研究范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考古 时空框架 考古材料 前辈学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 时期 历史 逐步深入
原文传递
新疆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国道219线萨吾尔山墓葬考古新收获
11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 刘玉生(摄影) 《文物天地》 2021年第7期67-70,共4页
2016~2017年,为配合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国道219的修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公路沿线涉及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有萨依旱萨依墓地、吐玛墓地、库热萨拉山顶墓地、森塔斯石人墓、松树沟墓地、阔库萨拉墓地、哈日托洛盖墓地等古墓群,... 2016~2017年,为配合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国道219的修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公路沿线涉及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有萨依旱萨依墓地、吐玛墓地、库热萨拉山顶墓地、森塔斯石人墓、松树沟墓地、阔库萨拉墓地、哈日托洛盖墓地等古墓群,发掘墓葬71座。国道219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公路工程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起向南翻越萨吾尔山到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全长83.45千米,这些古墓群分布在这一线的萨吾尔山地上。萨吾尔山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向延伸,属于塔尔巴哈台山脉东部,东南部为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点是木斯套峰,海拔3835米,终年积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发掘 萨吾尔山 石人墓 古墓群 墓葬考古 松树沟 萨拉
原文传递
北魏洛阳时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2
作者 倪润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45-49,共5页
"北魏洛阳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反映北魏社会信息载体的已发掘的墓葬资料,多分布在豫、晋、蒙、冀、鲁、陕、甘地区。中外学者从其墓地制度、墓葬形制、墓葬图像、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 "北魏洛阳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反映北魏社会信息载体的已发掘的墓葬资料,多分布在豫、晋、蒙、冀、鲁、陕、甘地区。中外学者从其墓地制度、墓葬形制、墓葬图像、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为探索洛阳时代的历史原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但在一些主要问题的认识上,也还存在着视点相同、思考模式同一化等问题,变换视角,重视细节,应是未来研究中需要强化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洛阳时代 墓葬考古 研究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盱眙大云山汉墓填土剖面层的揭取与利用 考古信息展示
13
作者 余伟 《大众考古》 2015年第9期59-62,共4页
墓葬考古的实际过程及发掘揭示出的历史微信息往往被媒体与公众所忽视,这一点无论是发掘者还是研究者,都要对公众进行引导,然而如何生动地进行引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常,墓葬的重大考古发现主要通过媒体让公众所知晓,而媒体... 墓葬考古的实际过程及发掘揭示出的历史微信息往往被媒体与公众所忽视,这一点无论是发掘者还是研究者,都要对公众进行引导,然而如何生动地进行引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常,墓葬的重大考古发现主要通过媒体让公众所知晓,而媒体在对发掘成果与信息进行过滤并筛选出报道点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信息 利用 汉墓 墓葬考古 考古发现 公众 媒体 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名城建设中崛起──镇江城市考古侧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云翱 《南方文物》 1995年第4期49-51,共3页
在名城建设中崛起──镇江城市考古侧记贺云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旧城改建和现代化城市设施大面积铺开,尤其是一些历史较为悠久的城镇,新建高楼、马路拓宽等等,无不要在原有建筑物地段深掘深挖。以往,兴建楼房或开辟道路... 在名城建设中崛起──镇江城市考古侧记贺云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旧城改建和现代化城市设施大面积铺开,尤其是一些历史较为悠久的城镇,新建高楼、马路拓宽等等,无不要在原有建筑物地段深掘深挖。以往,兴建楼房或开辟道路,一般基本下挖最多一、二米而已,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城建设 文物考古 镇江 城市发展 文物保护工作 城市交通 墓葬考古 史前考古 造船工场 城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非王室墓葬
15
作者 巴桑旺堆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122-,121,共2页
关键词 墓葬考古 吐蕃 王室墓 西藏山南 形制 古代历史 历史信息 散落 丧葬习俗 古代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石鼓镇石嘴头村发现西周贵族墓葬
16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0-110,共1页
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于2012年3月、4月和6月,先后发现西周贵族墓葬。截至目前,出土商末周初青铜器200余件,其中铜尊、卣、罍保存完好,造型纹饰精美。铜尊带鋬,铸有族徽和铭文,在当地为首次出土。这是30多年来中国商周墓葬考古的... 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于2012年3月、4月和6月,先后发现西周贵族墓葬。截至目前,出土商末周初青铜器200余件,其中铜尊、卣、罍保存完好,造型纹饰精美。铜尊带鋬,铸有族徽和铭文,在当地为首次出土。这是30多年来中国商周墓葬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3月和4月,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曾两次出土礼器、车马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族墓葬 石鼓镇 宝鸡市 西周 青铜器 墓葬考古 渭滨区 出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庄到白沙——中国营造学社与墓葬建筑研究
17
作者 李若水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2期117-125,共9页
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方面的开创意义与奠基地位不言而喻。除地面建筑外,营造学社还对墓葬建筑给予了大量关注。尤其是1940年营造学社迁往李庄后,与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等机构密切合作,参与了几次重要的墓葬考古发掘工... 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方面的开创意义与奠基地位不言而喻。除地面建筑外,营造学社还对墓葬建筑给予了大量关注。尤其是1940年营造学社迁往李庄后,与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等机构密切合作,参与了几次重要的墓葬考古发掘工作,并对李庄附近的数座宋墓展开自主调查测绘,探索了墓葬建筑研究的途径。新中国建立之后,原营造学社成员们多次参与墓葬考古工作,梁思成先生在北大的建筑史授课,也在考古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营造学社与考古学界的密切互动,不仅有助于各时代建筑的资料积累,推动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发展,也影响到考古学界对墓葬中建筑相关元素的分析考察、术语运用、报告体例、图纸绘制等方面,推动了墓葬建筑研究范式的建立。对营造学社相关工作的回顾,不仅是对各位建筑史、考古学前辈的致敬,更有助于反思今天的学科互动模式,推动建筑史与考古学学科合作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营造学社 墓葬考古 学科互动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商周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7
18
作者 曹建恩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6年第2期16-26,共11页
关键词 商周考古 竖穴土坑墓 东周时期 青铜器 历史文物 考古学文化 小双古城墓地 墓葬(考古) 洞室墓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被引量:35
19
作者 陈永志 李强 刘刚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6年第1期9-16,图版一-图版三,共13页
关键词 洞室墓 仰身 直肢葬 土城子古城 葬式 墓道 墓室 墓葬(考古) 埏道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考古发掘 和林格尔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盟鲜卑墓葬综述——兼谈乌盟地区鲜卑墓的年代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兴盛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3年第1期69-76,共8页
公元1世纪末,南匈奴入居塞内,北匈奴西迁之后,至公元六、七世纪,隋唐王朝相继建立之间,在这400余年的时间内,北方草原地带呈现出大迁移、大融合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处在一个大动荡的年代.乌兰察布盟地处北方草原地带的中部,自匈奴民族... 公元1世纪末,南匈奴入居塞内,北匈奴西迁之后,至公元六、七世纪,隋唐王朝相继建立之间,在这400余年的时间内,北方草原地带呈现出大迁移、大融合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处在一个大动荡的年代.乌兰察布盟地处北方草原地带的中部,自匈奴民族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兴起于东北大兴安岭的鲜卑族经过大迁徙之后,入主乌兰察布草原,先后400年末有中断,成为这一地区乃至内蒙古中部草原的主体民族.至东汉晚期鲜卑檀石槐大联盟强盛时期的控制疆域"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纲罗山川水泽盐地"①.其势力空前强大.并以此做为他们休养生息的根据地,南下中原,最终建立统治中国半壁江山的北魏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卑族 墓葬 洞室墓 墓葬(考古) 随葬品 随葬器物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墓地 七郎山 乌兰察布博物馆 单人葬 葬俗 仰身 乌兰察布盟 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