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2篇文章
< 1 2 2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7及视盘区血管密度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萍 刘建荣 +2 位作者 喻磊 马丽芬 肇莉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及视盘区血管密度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NTG患者为NTG组,根据不同临床分期分为Ⅰ期组(n=29)、Ⅱ期组(n=88)和Ⅲ期组(n=40);另选取5... 目的探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及视盘区血管密度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NTG患者为NTG组,根据不同临床分期分为Ⅰ期组(n=29)、Ⅱ期组(n=88)和Ⅲ期组(n=40);另选取5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NTG组与对照组血清SDF-1、CXCR7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视盘区血管密度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TG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TG组血清SDF-1、CXCR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TG组患者大血管密度、毛细血管密度、全区域血管密度降低,无血管区密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Ⅲ期组毛细血管密度、全区域血管密度低于Ⅰ期组,无血管区密度高于Ⅰ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密度(r=-0.503,P=0.006)、毛细血管密度(r=-0.546,P<0.001)、全区域血管密度(r=-0.553,P<0.001)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无血管区密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521,P=0.002)。NTG组高血压、饮酒史、青光眼家族史以及血清SDF-1高水平、CXCR7高水平患者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青光眼家族史、饮酒史以及高血清SDF-1、CXCR7水平是NTG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TG患者血清SDF-1、CXCR7水平显著升高,大血管密度、毛细血管密度、全区域血管密度与患者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无血管区密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血清SDF-1、CXCR7可作为NTG诊断和临床分期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因子受体7 视盘区血管密度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清内皮素-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变化与功能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郑丽 陈鸿丽 +1 位作者 刘丹 魏彦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水平变化,分析ET-1、SDF-1与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水平变化,分析ET-1、SDF-1与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ACI患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将其分为功能结局良好组及功能结局不良组。检测患者溶栓前后血清ET-1和SDF-1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ET-1、SDF-1水平与ADL评分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血清ET-1、SDF-1水平对ACI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ACI患者溶栓1周后血清ET-1水平降低,SDF-1水平升高(P<0.05);ACI患者功能结局不良发生率为39.81%;与功能结局良好组比较,功能结局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合并心房室颤占比、溶栓前、溶栓1周后血清ET-1水平升高,SDF-1水平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长、NIHSS评分高、溶栓1周后的血清ET-1高水平及SDF-1低水平是ACI功能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DL评分与溶栓1周后的血清ET-1水平呈正相关(r=0.563,P<0.05),与SDF-1呈负相关(r=-0.483,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溶栓1周后的血清ET-1、SDF-1二者联合预测ACI功能结局的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ACI患者溶栓后血清ET-1水平降低,SDF-1水平升高,溶栓1周后血清ET-1、SDF-1水平与ADL评分均呈正相关,且对于预测ACI功能结局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清内皮素-1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功能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汀激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3
作者 唐小雪 周政 +1 位作者 李启期 姜丹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SCs,用不同浓度的西格列汀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后续西格列汀实验浓度。采用1μg/mL LP...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SCs,用不同浓度的西格列汀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后续西格列汀实验浓度。采用1μg/mL LPS刺激诱导24 h建立hPDLSCs炎症模型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西格列汀低浓度组(0.5μmol/L)、西格列汀中浓度组(1μmol/L)、西格列汀高浓度组(2μmol/L)、西格列汀高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 (CXCR4)通路抑制剂(AMD3100)组(2μmol/L+10μg/mL)。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24、48、72 h后的hPDLSCs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72 h后hPDLSCs凋亡情况;诱导成骨分化21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试剂盒测定hPDL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检测hPDLSCs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PDLSCs中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及SDF-1和CXC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PDLSCs中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hPDLSCs增殖活性、矿化结节数量、染色强度、ALP活性和RUNX2、OCN、OPN mRNA及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西格列汀低、中、高浓度组hPDLSCs增殖活性、矿化结节数量、染色强度、ALP活性和RUNX2、OCN、OPN mRNA及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依次降低(P<0.05);AMD3100可部分逆转高浓度西格列汀对LPS诱导的hPDLSCs的作用效果(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激活SDF-1/CXCR4信号通路促进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hPDL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抑制hPDLSCs凋亡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脂多糖 人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_α/CXCR4/CXCR7轴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玉兰 何晓梅 +5 位作者 唐薇 顾怡萍 张世春 汤曼 徐铁军 高殿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受体CXCR4、CXCR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SDF-1α/CXCR4/CXCR7轴对BMSCs迁移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和CD34。应用...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受体CXCR4、CXCR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SDF-1α/CXCR4/CXCR7轴对BMSCs迁移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和CD34。应用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及CXCR7中和抗体分别阻断CXCR4及CXCR7,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分别检测BMSCs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本次实验分为单纯BMSCs组(A)、AMD3100预处理BMSCs组(B)、CXCR7中和抗体预处理BMSCs组(C)及AMD3100+CXCR7中和抗体预处理BMSCs组(D)。结果经鉴定第3代大鼠BMSCs中CD29和CD44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表达阴性。BMSCs中CXCR4、CXCR7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与A组相比,B组及D组CXCR4及CXCR7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C组只有CXCR7蛋白表达降低(P<0.05);各组CXCR4 mRNA和CXCR7 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SDF-1α可以诱导BMSCs迁移,与0μg/L组相比,10μg/L组和100μg/L组穿膜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1),与10μg/L组相比,100μg/L组穿膜细胞数亦明显增多(P<0.01);AMD3100和CXCR7中和抗体均能抑制BMSCs的迁移作用(P<0.05),当两者同时作用时,抑制效应更为显著(P<0.05)。结论 BMSCs共表达CXCR4、CXCR7蛋白及mRNA;BMSCs的迁移具有SDF-1α浓度依赖性;SDF-1α/CXCR4/CXCR7轴介导BMSCs的迁移作用,CXCR4受体和CXCR7受体对BMSCs的迁移可能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CXCR4 CXCR7 骨髓间充细胞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血小板第4因子对体外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黏附特性和趋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桥川 李云涛 +7 位作者 孟恒星 王亚非 万长春 李新 葛薇 李茜 韩俊领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养第7、10、14天检测CD34+细胞扩增倍数、集落形成能力、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总黏附性、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加入SDF-1的实验组CD34+细胞及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高于对照组;②加入SDF-1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的表达,加入PF4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CD54的表达,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或PF4均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总黏附性;③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自发迁移率,但导致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降低;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在扩增体系中同时加入SDF-1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结论:体外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和PF4能够上调部分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保持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有利于降低体外扩增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相关功能的不利影响,维持扩增的HSPC的归巢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脐带血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小板第4因子 体外扩增 黏附特性 趋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宏远 谭毅 +4 位作者 蔡绍晖 马伟峰 郭芝刚 杜军 蔡绍皙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0-1183,共4页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与人类多种肿瘤转移密切相关,CXCR4在一些肿瘤细胞系、原发肿瘤组织均呈高表达。SDF-1在肿瘤细胞潜在转移靶器官的表达量比非常规转移靶器官高,肿瘤细胞利用CXCR...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与人类多种肿瘤转移密切相关,CXCR4在一些肿瘤细胞系、原发肿瘤组织均呈高表达。SDF-1在肿瘤细胞潜在转移靶器官的表达量比非常规转移靶器官高,肿瘤细胞利用CXCR4与其天然配体间的趋化效应实现远距离转移。SDF-1/CXCR4驱动癌细胞转移模式的提出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R4 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大鼠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凌莉 张素平 +4 位作者 吉章阁 黄惠鸿 何锐 王慕真 邓婉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侧脑室注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alpha,SDF-1α)对大鼠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同侧丘脑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6只脑梗死大鼠随机分为SDF-1α治疗组、溶剂... 目的观察连续性侧脑室注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alpha,SDF-1α)对大鼠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同侧丘脑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6只脑梗死大鼠随机分为SDF-1α治疗组、溶剂对照组和SDF-1α+CXCR4拮抗剂组,每组12只。所有大鼠分别于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术后第7 d和14 d处死,处死前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以标记新增殖的细胞,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梗死侧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VPN)内BrdU+细胞数目、血管密度及BrdU+/laminin+细胞数目。结果与溶剂对照组及SDF-1α+CXCR4拮抗剂组相比,SDF-1α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减少(术后7 d:12.3%±0.68%vs.20.6%±1.02%vs.17.2%±0.84%、术后14 d:10.4%±0.90%vs.17.8%±0.77%vs.15.0%±0.86%,P<0.05);梗死侧丘脑VPN内BrdU+细胞表达增加(术后7 d:132.7±9.11 vs.90.5±9.35 vs.96.83±8.01,术后14 d:264.2±11.65 vs.192.2±6.18 vs.207.3±7.53,P<0.05),同时BrdU+/laminin+细胞数目增多(术后7 d:73.3±5.75 vs.50.2±6.27 vs.55.5±6.15、132.3±9.81 vs.67.7±9.44 vs.87.0±7.69,P<0.05)及血管密度增加(术后7d:8.3%±0.79%vs.6.97%±0.73%vs.7.31%±0.75%、术后14 d:13.08%±0.79%vs.10.5%±0.70%vs.11.6%±0.67%,P<0.05)。结论外源性SDF-1α可减少脑梗死大鼠的梗死体积,并促进非缺血的远离梗死灶的同侧丘脑VPN内细胞增殖及血管再生,其作用可能通过SDF-1/CXCR4轴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脑梗死 远隔部位 细胞增殖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mRNA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振峰 王芳 +2 位作者 刘宏光 李洪梅 唐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mRNA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组(n=6)、模型组(n=18)、针康组(n=18)和康复组(n=18)。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模型组、...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mRNA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组(n=6)、模型组(n=18)、针康组(n=18)和康复组(n=18)。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模型组、针康组和康复组再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术后24 h对针康组进行头穴丛刺结合水迷宫训练干预,康复组仅进行水迷宫训练,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采用Y-型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反转PCR(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DF-1αmRNA表达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正常对照组、针康组、针康组大鼠学习能力优于模型组(P<0.05),与康复组比较,针康组术后3 d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14 d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针康组和康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康组、康复组SDF-1 mR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康复组相比,针康组SDF-1 mRNA表达较高,术后3 d、7 d显著性差异(P<0.05),14 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SDF-1αmRNA,这可能是其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康法 学习记忆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MRN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基因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静 李晓岚 +2 位作者 王敏哲 刘贯英 杨雪松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784-1789,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基因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MEC?1,以小干扰RNA(siRNA)介导低表达VEGF、SDF?1处理细胞,分组为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转染非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基因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MEC?1,以小干扰RNA(siRNA)介导低表达VEGF、SDF?1处理细胞,分组为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转染非特异性对照组)、Ⅲ组(转染si VEGF组)、Ⅳ组(转染si SDF?1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VEGF、SDF?1的表达情况,MTT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HMEC?1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变化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HMEC?1迁移能力。结果转染了VEGF165?siRNA后,Ⅲ组VEGF165、SDF?1蛋白的表达强度(0.48±0.07)、(0.62±0.08)均明显弱于Ⅰ组(1.92±0.42)、(1.29±0.38)和Ⅱ组(1.87±0.35)、(1.3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6,8.279,7.846,8.045,P<0.05);转染了SDF?1?siRNA后,Ⅳ组SDF?1蛋白的表达强度(0.37±0.05)均明显弱于Ⅰ组和Ⅱ组(t=7.381,7.9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VEGF165蛋白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VEGF165、SDF?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iRNA转染后,Ⅲ组、Ⅳ组细胞均出现增殖抑制率(42.37±1.25)%、(29.15±1.32)%和凋亡率(21.6±1.8)%、(16.8±1.6)%明显增高,与Ⅰ组、Ⅱ组增殖抑制率0.00%、(0.24±0.02)%和凋亡率(4.9±0.4)%、(5.2±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组和Ⅳ组之间比较,Ⅲ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增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7,5.487,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实验中,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迁移距离分别为(579.65±11.59)μm、(553.76±9.47)μm、(234.72±10.28)μm、(318.36±9.95)μm,Ⅲ组和Ⅳ组细胞明显少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72,9.894,8.426,7.904,P<0.05),而Ⅰ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组和Ⅳ组之间比较,Ⅲ组细胞明显少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7,P<0.05)。结论VEGF、SDF?1基因均参能促进HMEC?1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抑制HMEC?1的凋亡水平,从而可能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且在此过程中VEGF对SDF?1表达具有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RNA干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Wistar大鼠视网膜上的生理性表达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源智 袁非 +2 位作者 黎蕾 汪洋 童蓓燕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8-521,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成体大鼠视网膜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生理性表达情况。方法取正常Wistar成年大鼠视网膜进行抗SDF-1和抗P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结合半定量图像分析;实时定量RT-PCR测定视网膜神经上皮层SDF-1mRNA含量,与内参基因... 目的研究正常成体大鼠视网膜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生理性表达情况。方法取正常Wistar成年大鼠视网膜进行抗SDF-1和抗P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结合半定量图像分析;实时定量RT-PCR测定视网膜神经上皮层SDF-1mRNA含量,与内参基因βactin比较。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可见SDF-1表达,其阳性结果多位于视网膜内层,视神经无明显染色。PCK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上无明显表达。实时定量RT-PCR证实在健康成体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存在一定量的SDF-1mRNA。结论正常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存在SDF-1的生理性表达,其生理作用及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miR-210和miR-214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变化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宁 杨磊磊 +3 位作者 彭夫松 贾博 曾真 张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miR-210、miR-214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SDF-1α)的变化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浆中miR-...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miR-210、miR-214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SDF-1α)的变化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浆中miR-210、miR-214、SDF-1α的含量,检测患者心功能,判定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14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80例(观察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未形成60例(对照组),观察组中Ⅰ级45例,Ⅱ级25例,Ⅲ级10例.不同组别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TG、LDL等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miR-210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iR-214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SDF-1α含量高于对照组[(2543.95±567.01)ng/ml比(2049.88±87.19)ng/ml,t=12.055,P<0.05].观察组的LVEF值高于对照组,Gensini积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浆miR-210、miR-214和SDF-1α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544、-0.345、0.416,P<0.05).血浆miR-210、miR-214和SDF-1α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0.802和0.765,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2%、81%和61%,特异度分别为64%、66%和7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比较常见,患者血浆中miR-210、miR-214及SDF-1α水平的变化可预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MIR-210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快速起搏致扩张型心肌病犬模型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佳 富路 +2 位作者 葛海龙 陈光远 孙俊峰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观察心房快速起搏诱发扩张型心肌病犬模型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方法选用成年健康杂种犬13条,随机分为2组:快速起搏组7条,假手术组6条。均开胸于右心耳缝植AOO型起搏器,快速起搏组以400次/min起搏6周... 目的观察心房快速起搏诱发扩张型心肌病犬模型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方法选用成年健康杂种犬13条,随机分为2组:快速起搏组7条,假手术组6条。均开胸于右心耳缝植AOO型起搏器,快速起搏组以400次/min起搏6周,假手术组不起搏。心脏彩超定期观察犬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在实验结束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左心房和左心室心肌组织中SDF-1和CXC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快速起搏组各犬不同程度出现心功能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该组左心房心肌组织中SDF-1和CXCR4 mRNA表达水平分别增加22.4%和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24、2.269,P<0.05);左心室心肌组织中SDF-1和CXCR4 mRNA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33、0.525,P>0.05)。结论心房快速起搏诱发扩张型心肌病犬模型中心房组织SDF-1和CXCR4 mRNA表达水平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心肌病 充血性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受体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人正常和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琨 王锋 +5 位作者 吴小涛 洪鑫 王运涛 时睿 蔡峰 王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6-923,共8页
目的:比较人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中央区、髓核与纤维环交界区、纤维环外层、纤维环内层及软骨终板5个相邻部位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情况,探讨退变椎间盘SDF-1的表达在上述五个相邻部位是否具有差异。方法:获取20例腰椎间... 目的:比较人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中央区、髓核与纤维环交界区、纤维环外层、纤维环内层及软骨终板5个相邻部位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情况,探讨退变椎间盘SDF-1的表达在上述五个相邻部位是否具有差异。方法:获取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L4/5,病理证实为退变椎间盘组织),并纳入退变组;7例急性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椎间盘(L3/4)及3例脊柱侧凸患者的椎间盘(L2/3,病理证实为正常椎间盘组织),纳入正常组。HE染色观察两组椎间盘的组织学结构,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rt-PCR检测椎间盘髓核中央区、髓核与纤维环交界区、纤维环内层、纤维环外层及软骨终板5个部位的SDF-1表达情况及分布,并将退变椎间盘上述5个部位的SDF-1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与供者年龄、椎间盘Thompson分级作相关分析。结果:正常组的上述5个部位SDF-1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420.87±89.93、407.80±100.76、380.02±85.05、342.89±63.76、344.06±88.97;Western-blot灰度比值分别为0.08±0.03、0.08±0.05、0.07±0.04、0.05±0.03、0.05±0.02;rt-PCR灰度比值分别为0.22±0.06、0.22±0.05、0.20±0.04、0.20±0.04、0.20±0.04。退变组上述5个部位SDF-1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7355.13±2271.74、5959.58±2436.23、5397.49±3044.80、1605.44±825.31、361.91±104.22;Western-blot灰度比值分别为0.55±0.29、0.52±0.28、0.42±0.18、0.21±0.12、0.06±0.04;rtPCR灰度比值分别为0.75±0.30、0.71±0.26、0.55±0.22、0.36±0.17、0.22±0.13。退变椎间盘5个部位的SDF-1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SDF-1表达量髓核中央区>纤维环内层>纤维环外层>软骨终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核中央区和髓核与纤维环交界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退变椎间盘上述5个部位的SDF-1表达与椎间盘Thompson分级、年龄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SDF-1广泛表达于退变和正常的椎间盘中,其表达在退变椎间盘中上述5个相邻部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椎间盘退变 正常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畅 王梦之 +2 位作者 国海东 康湘萍 田金鑫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清中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双侧海马区微量注射β-淀粉...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清中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双侧海马区微量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构建A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ELISA检测海马组织及血清中MCP-1及SDF-1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可明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P<0.05),下调海马组织MCP-1水平(P<0.05)及血清MCP-1水平(P>0.05),上调血清SDF-1水平(P<0.05)。海马组织SDF-1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能通过对趋化因子的调节作用提高A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阿尔茨海默病 趋化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宏 郭敏 +6 位作者 徐祥 杨策 孙宏振 戴卉 冯帅南 王莎丽 张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cell derived factor-1,SDF-1)的表达及其年龄和炎症刺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年龄小鼠背部皮肤全层缺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获取创面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 目的探讨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cell derived factor-1,SDF-1)的表达及其年龄和炎症刺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年龄小鼠背部皮肤全层缺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获取创面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创面SDF-1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NF-α和IL-1(均为0.1ng/ml、1ng/ml、10ng/ml、100ng/ml)作用于成纤维细胞48h后收获细胞,通过RT-PCR法检测细胞SDF-1α的基因表达。结果 RT-PCR结果发现成年鼠创伤愈合过程中创面SDF-1呈双峰表达,在损伤后1天表达显著增加(P<0.01),3天表达最低(P<0.05),5天表达达峰值(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在正常皮肤组织,SDF-1主要表达在表皮基底层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第1天主要表达在表皮基底层和血管周围;第3天主要表达在血管周围;第5天主要表达在表皮细胞和血管周围。新生组和2周龄组小鼠创面SDF-1基因表达于伤后前3d都呈高水平表达(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0.1ng/ml)TNF-α和IL-1均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SDF-1αmRNA表达(P<0.05),并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年龄因素和炎症反应对创面SDF-1表达有明显影响,炎性细胞因子对创面SDF-1表达具有负性调控作用,影响创伤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创伤愈合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成纤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7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雨 都庆国 +5 位作者 薛飞 普彦淞 毛智军 刘栋 王建华 龙延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受体7 (CXCR7)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以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胃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同时间段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受体7 (CXCR7)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以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胃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同时间段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胃部良性病变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P法和SABC法)检测胃组织中CXCR7和SDF-1水平,并分析CXCR7和SDF-1阳性表达与临床各病理参数间的关联,CXCR7与SDF-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胃组织中CXCR7和SDF-1表达的强阳性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XCR7和SDF-1水平的表达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紧密相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以及分化程度等无相关性(P> 0.05);胃癌组织中CXCR7和SDF-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XCR7、SDF-1在胃癌组织中含量均较高,二者间表达的呈正相关,而且其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有关,临床应重视CXCR7、SDF-1表达水平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趋化因子受体7 CXCR7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 侵袭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血小板血浆通过抑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通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魏芳远 曲峰 +1 位作者 王显军 张建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7期834-837,共4页
目的观察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距骨软骨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信号通路及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基质金属蛋... 目的观察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距骨软骨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信号通路及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表达的影响,探讨PRP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距骨软骨损伤患者16例,先做踝关节镜检查并做病灶清理骨髓刺激术(微骨折)治疗,然后分别于术后第1d、术后第1、2个月抽取自体静脉血制备PRP后,每次于踝关节腔内注射PRP 3ml。比较关节镜术前及第3次注射PRP前抽取关节液样本中SDF-1及GAG水平;在关节镜术中取距骨病灶区软骨样本,经SDF-1预处理后,将距骨软骨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融合率达80%~90%时,将软骨细胞随机分为PRP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8个,分别经PRP及不含PRP的人血清处理3天后,比较两组细胞培养液中SDF-1、CXCR4、MMP13及GAG水平。结果患者第3次PRP注射前患者踝关节液中SDF-1蛋白浓度[(1250.07±376.72)ng/L]较术前[(1707.88±180.32)ng/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385,P=0.000);第3次PRP注射前患者踝关节液中GAG浓度[(20.93±3.88)μg/L]较术前[(14.39±3.95)μg/L]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4.736,P=0.000)。PRP治疗组SDF-1蛋白浓度[(1412.39±38.15)ng/L]较空白对照组[(1003.37±109.45)ng/L]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9.981,P=0.000);PRP治疗组CXCR4蛋白浓度[(5.22±1.51)μg/L]较空白对照组[0.65±0.18)μg/L]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2.285,P=0.013);PRP治疗组MMP13蛋白浓度[(2.42±0.36)μg/L]较空白对照组[(5.53±0.63)μg/L]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PRP治疗组GAG浓度[(5.75±2.75)μg/L]较空白对照组[(17.99±3.96)μg/L]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7.181,P=0.000)。PRP处理后的距骨软骨细胞生长曲线及生长趋势平稳,空白对照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不佳,PRP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软骨细胞生长差异有显著性(t=12.837,P=0.000)。结论距骨软骨损伤时,软骨细胞内SDF-1/CXCR4通路可能参与了软骨细胞蜕变及降解过程;PRP可能通过抑制该通路,抑制软骨细胞蜕变及降解,从而促进距骨软骨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软骨损伤 富含血小板血浆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 糖胺聚糖 金属蛋白酶-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特异性受体生物学轴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纯 崔国惠 +2 位作者 刘芳 吴秋玲 陈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50-1355,共6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细胞系Raji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雷公藤内酯醇体外抑制NHL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对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细胞系Raji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雷公藤内酯醇体外抑制NHL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对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NHL淋巴结基质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公藤内酯醇作用前后NHL淋巴结瘤细胞CXCR4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Transwell微孔隔离室迁移实验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NHL淋巴结瘤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结果MTT法表明低剂量雷公藤内酯醇(6.25~25nmol/L)即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明显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其作用24、36、48、60、72h的IC50值分别为43.06、25.08、7.32、2.66、0.58nmol/L。RT-PCR结果显示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NHL淋巴结基质细胞SDF-1α的表达,其中较低剂量组(12.5nmol/L)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较高剂量组(25、50nmol/L)则可明显抑制SDF-1α的表达(P<0.05),并具有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发现经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处理后,NHL淋巴结瘤细胞CXCR4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逐渐下降(P<0.01),此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Transwell趋化活性分析显示雷公藤内酯醇既能抑制重组人SDF-1α对NHL淋巴结瘤细胞的趋化作用,也能阻断NHL淋巴结基质细胞对瘤细胞的体外迁移,且雷公藤内酯醇对趋化作用的抑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抗淋巴瘤细胞增殖的效应,并能阻断NHL淋巴结瘤细胞通过淋巴结的转移。其抗肿瘤机制及其抗细胞增殖作用与对NHLSDF-1/CXCR4生物学轴的抑制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非霍奇金淋巴瘤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帅南 朱方强 +4 位作者 王莎莉 张波 蒋建新 王正国 黄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α,SDF-1α)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背部正中近颈侧皮肤1.5cm×1.5cm的正方形全层缺损伤模型,分别于伤... 目的探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α,SDF-1α)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背部正中近颈侧皮肤1.5cm×1.5cm的正方形全层缺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2、3、4、5、7、10、14d获取创缘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SDF-1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F-1α的蛋白表达。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创面SDF-1α呈双峰表达,损伤后1d,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表达显著增加(P<0.05),3d表达最低(P<0.05),5d表达达峰值(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创面SDF-1α蛋白也呈双峰表达,峰值分别在伤后2d(P<0.05)和7d(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SDF-1α主要表达在新生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结论SDF-1α可能参与了皮肤的创伤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 创伤愈合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海英 杜鹃 王庆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5170-5171,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SDF-1水平,化学发...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SDF-1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也进行测定。以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SDF-1水平均升高,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P<0.05,P<0.01);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Hb A1c、TG、SDF-1水平均升高,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降低,大量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与SDF-1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与参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SDF-1相关,而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加重,维生素D缺乏也逐渐加重,提示25-羟维生素D可能与SDF-1水平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