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学艺术的社会本质——文学艺术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让言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46-59,共14页
五十年代初,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发表以后,在苏联曾引起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的讨论,文艺界也掀起了关于文学艺术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文学艺术的社会本质问题上,文学艺术是不是经... 五十年代初,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发表以后,在苏联曾引起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的讨论,文艺界也掀起了关于文学艺术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文学艺术的社会本质问题上,文学艺术是不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成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些文艺学家否认文学艺术的上层建筑性质,对文学艺术的社会本质,作了令人不能满意的错误解释。这些错误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建筑 文学艺术 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历史唯物主义 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 被统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结构中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思考──学习马恩唯物史观八封信的体会
2
作者 乔润芳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44-45,共2页
关于社会结构中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思考──学习马恩唯物史观八封信的体会中共富平县委党校乔润芳社会结构中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赖以建立的重... 关于社会结构中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思考──学习马恩唯物史观八封信的体会中共富平县委党校乔润芳社会结构中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赖以建立的重要支柱。在今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所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和上层建筑 唯物史观 社会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相互作用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 反作用 《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的基础和上层建筑 被引量:26
3
作者 雷蒙德.威廉斯 胡谱忠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0-79,共10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主导文化 基础和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意义和价值 艺术作品 马克思主义传统 整体观念 文化实践 主导模式
原文传递
企业也需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
作者 朱岩梅 《企业家信息》 2022年第10期4-5,共2页
信仰和自由既不属于生产力要素,也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属于上层建筑,它影响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经济基础,也被它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双螺旋”邓小平同志1983年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国家、社会... 信仰和自由既不属于生产力要素,也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属于上层建筑,它影响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经济基础,也被它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双螺旋”邓小平同志1983年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国家、社会适用,也对企业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要素 双螺旋 基础和上层建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反作用
原文传递
论文学艺术的上层建筑性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传龙 《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最近,在文艺和政治关系问题的学术讨论中,有些同志完全忽视了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今天似乎不再适用了。 因此,现在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第一,文艺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第二,马克思主义... 最近,在文艺和政治关系问题的学术讨论中,有些同志完全忽视了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今天似乎不再适用了。 因此,现在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第一,文艺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否已经过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和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 论文学 文艺和政治 学术讨论 关系问题 值得商榷 两个问题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忽视上层建筑对社会进程的作用——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
6
作者 崔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3,21,共4页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其晚年(1890年起至逝世前)的许多通信中,特别是与保·恩斯特、康·施米特、奥·伯尼克、约·布洛赫、弗·丹尼尔逊、弗·梅林和瓦·博尔吉乌斯等人的通信中,在全面地论述了...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其晚年(1890年起至逝世前)的许多通信中,特别是与保·恩斯特、康·施米特、奥·伯尼克、约·布洛赫、弗·丹尼尔逊、弗·梅林和瓦·博尔吉乌斯等人的通信中,在全面地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上层建筑的巨大积极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原理,丰富和发展了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和上层建筑 恩格斯 意识形态领域 社会进程 精神文明建设 交互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因素 辩证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政治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兼谈克服上层建筑中不健全、不协调环节
7
作者 东元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Z1期16-20,共5页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当前发展经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号召我们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必须有政治保证”.当然,这完全不同于以前“四人帮”之流光强调...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当前发展经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号召我们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必须有政治保证”.当然,这完全不同于以前“四人帮”之流光强调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那种过左的极端政治,而是正确地使社会主义政治更好地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并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基础和上层建筑 协调环 能动作用 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 建筑 发展经济 意识形态 极左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馆是上层建筑吗? 被引量:2
8
作者 邹本栋 《图书馆建设》 1980年第S1期6-11,共6页
“图书馆是上层建筑”——长期以来,在图书馆界成了一个无可非议的公式。这个公式是“图书馆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等极左口号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个公式是不是正确的呢?“文化大革命”给了我们一个从反面检验这个理论的机会。十年浩劫... “图书馆是上层建筑”——长期以来,在图书馆界成了一个无可非议的公式。这个公式是“图书馆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等极左口号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个公式是不是正确的呢?“文化大革命”给了我们一个从反面检验这个理论的机会。十年浩劫中,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图书馆事业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使我们不得不对这种貌似革命的理论产生了怀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和上层建筑 图书馆事业 矛盾运动规律 统治阶级 列宁 形态变化 文献情报 斯大林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社会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基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视角
9
作者 田鹏颖 刘颖晴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一个新命题。对这一命题的认识和理解,关乎人们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及其运动规律的把握,关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必须走进社会基本矛盾深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 “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一个新命题。对这一命题的认识和理解,关乎人们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及其运动规律的把握,关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必须走进社会基本矛盾深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中,把握“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的生成动因和内在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更加凸显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及其运动规律中的主体性,赋予了其时代性,更加突出表现了社会基本矛盾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生产力最初基础与最终决定之间的处境
10
作者 曾春晖 谷陵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41-44,共4页
试论生产力最初基础与最终决定之间的处境曾春晖,谷陵一个新的社会形态,首先立足于前一社会形态所不能容纳的生产力,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因此,这一生产力及其发展就成了这一社会形态存在和发... 试论生产力最初基础与最终决定之间的处境曾春晖,谷陵一个新的社会形态,首先立足于前一社会形态所不能容纳的生产力,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因此,这一生产力及其发展就成了这一社会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生产力 社会主义 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资产阶级 劳动者 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正确运用 资本主义 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方学者“法构成经济基础论”的批判
11
作者 刘茂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4-18,共5页
对西方学者“法构成经济基础论”的批判刘茂林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概述“社会结构”这个概念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通常认为它主要应用于对社会权力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特别是用于对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研究。虽然这一... 对西方学者“法构成经济基础论”的批判刘茂林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概述“社会结构”这个概念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通常认为它主要应用于对社会权力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特别是用于对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研究。虽然这一概念在社会学中流传甚广,但在使用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社会结构 权力关系 西方学者 马克思主义法学 政治权力 经济权力 狩猎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基础首先应是生产力
12
作者 吉彦波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5年第1期25-28,共4页
关于“经济基础应该包括生产力”的观点,已有论者提出.笔者拟以新的视角,从八个方面论证,经济基础不但应包括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而且首先应是生产力.一、从生产力对上层建筑的直接作用看,经济基础首先应是生产力“要... 关于“经济基础应该包括生产力”的观点,已有论者提出.笔者拟以新的视角,从八个方面论证,经济基础不但应包括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而且首先应是生产力.一、从生产力对上层建筑的直接作用看,经济基础首先应是生产力“要对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整个社会结构作科学的解剖,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座建筑物,分析什么是社会的基础,什么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马克思正是用这个比喻制定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二者的统一体——社会形态等范畴,用以表达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的.”(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294页,以下简称李本)的确如此.马克思把整个社会形态比喻成一座建筑物,从而才制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范畴.“整个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而我们在探究这个社会结构的基础时,竟将生产力置之度外,这岂不是沿天之大稽吗?整个社会结构都是建立在生产力之上的,因而生产力也就的的确确、实实在在地直接作用于上层建筑,是整个社会的最重要的首当其冲的基础.首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着上层建筑的物质装备和作用的大小;上层建筑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各种制度、设施等物质手段,才能表现为现实的物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标准 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史观 社会结构 社会历史观 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释邓小平不争论观的哲学基础
13
作者 李中举 《兵团党校学报》 1996年第4期7-8,44,共3页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74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哲学基础 《邓小平文选》 争论观 社会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农村改革 基础和上层建筑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政治--评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殷旭辉 王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9,共4页
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威廉斯提出了"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新文化观;借助于这种文化观,威廉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进行了反思和更正,完善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公式;通过对利维斯主义的批判,威廉斯指出... 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威廉斯提出了"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新文化观;借助于这种文化观,威廉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进行了反思和更正,完善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公式;通过对利维斯主义的批判,威廉斯指出:工人阶级不是"大众",工人阶级文化也不是他们所贬低的"文明",而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创造性文化,这体现了文化研究所持的政治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基础和上层建筑 决定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提法辨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健 蒋传光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1期55-,65,共2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提法辨析王健,蒋传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发表,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这一问题迅速成为法学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提法辨析王健,蒋传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发表,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这一问题迅速成为法学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领城。但法学界对于这一提法本身在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传统部门法 法理学 市场经济关系 分配和社会保障 提法 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保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变迁的根源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东日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36-41,共6页
本文提出了政治基体的概念.并探讨在社会学及政治学领域中的历史决定论和人本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及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结合途径.
关键词 根本利益 政治主体 政治系统 社会变迁 历史决定论 马克思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政治行为 人本主义 基础和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哲学──最高的发展哲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根洪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6-12,39,共8页
本文鲜明地提出,“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提法是不正确的,而应恢复“对立面统一规律”的表述。文章依据马克思列宁的本真学说,联系中国哲学的传统思想,多侧面地论证和阐发了“对立面的统一”的观... 本文鲜明地提出,“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提法是不正确的,而应恢复“对立面统一规律”的表述。文章依据马克思列宁的本真学说,联系中国哲学的传统思想,多侧面地论证和阐发了“对立面的统一”的观念,认为它才是“事物存在的本性”,“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斗争性的根据”,“构成一切规律的内容”,“真善美统一的基础”。作者又论述了“对立面的统一”理论的现实意义,指明“对立面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实质.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主题。本文涉及到唯物辩证法根本理论的理解.希望引起我国哲学界的重视并引起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面的统一 矛盾的统一性 统一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 基础和上层建筑 矛盾统一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发展哲学 和平与发展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发展决不是简单的重复──驳李洪志的“历史循环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晋清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历史循环论 李洪志 人类社会 社会基本矛盾 否定之否定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历史发展 社会革命 基础和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与改革——基于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伯文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6-31,共6页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观 社会基本矛盾 制度创新 经济增长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邓小平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的构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军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9-92,共4页
恩格斯晚年的构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万军一作为卡尔·马克思逝世后20年间“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恩格斯晚年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动向,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 恩格斯晚年的构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万军一作为卡尔·马克思逝世后20年间“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恩格斯晚年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动向,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比较完整的构想。(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恩格斯晚年 马克思恩格斯 邓小平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民主共和国 构想 基础和上层建筑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