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奥心血康对家兔脑基底动脉环收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孟丽娟 王学廷 +4 位作者 李艳 王淑英 田敏 李建 王亚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155-156,共2页
目的:观察地奥心血康对高钾和高钙引起的家兔脑基底动脉环收缩的影响。方法:制作家兔离体脑基底动脉环,以高钾液和氯化钙溶液为兔脑基底动脉环的预收缩剂,尼莫地平为阳性对照药,地奥心血康为治疗药,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通过测定脑基底... 目的:观察地奥心血康对高钾和高钙引起的家兔脑基底动脉环收缩的影响。方法:制作家兔离体脑基底动脉环,以高钾液和氯化钙溶液为兔脑基底动脉环的预收缩剂,尼莫地平为阳性对照药,地奥心血康为治疗药,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通过测定脑基底动脉环的收缩,研究地奥心血康胶囊对家兔脑基底动脉环的作用。结果:地奥心血康对高钾液和氯化钙溶液引起的离体兔脑基底动脉环的收缩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不及尼莫地平(IC1=IC2=P<0.01)。结论:地奥心血康对高钾和高钙引起的家兔脑基底动脉环收缩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奥心血康 基底动脉环 血管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素对狗基底动脉环舒张作用及其机制的离体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金桥 孙剑瑞 刘秋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8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张力变化对染料木素的脑血管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比较。方法:(1)制备狗基底动脉血管环固定于恒温肌槽内,待平衡后,加入各种药物观察血管张力的变化。结果:(1)200μmol/LGST可浓度依赖性地压低氯化钾(KCl)量效曲线,使其明... 目的:探讨血管张力变化对染料木素的脑血管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比较。方法:(1)制备狗基底动脉血管环固定于恒温肌槽内,待平衡后,加入各种药物观察血管张力的变化。结果:(1)200μmol/LGST可浓度依赖性地压低氯化钾(KCl)量效曲线,使其明显右移,最大收缩反应和肌条对KCl的敏感性明显降低。(2)无Ca2+K-H液中,染料木素对去甲肾上腺素(NA)诱发产生第一时相收缩和CaCl2产生第二时相收缩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染料木素可使60mmol/LKCl预收缩基底动脉血管环产生明显的舒张作用,除内皮细胞或加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L-硝基精氨酸1×10-4mol/L,甲烯兰1×10-5mol/L,1×10-5mol/L吲哚美辛或格列本脲1×10-5mol/L温育后,染料木素对60mmol/LKCl预收缩动脉血管环产生的量效舒张作用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1)染料木素对基底动脉血管舒张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而引起的,即抑制电压依赖性的钙通道。无Ca2+K-H液中,抑制NA从细胞内释放贮存的Ca2+。(2)染料木素对基底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与内皮细胞及其释放的一氧化氮无关,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和KATP通道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基底动脉环 内皮细胞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群地平对兔基底动脉环和隐动脉环的作用
3
作者 戚敏 刘红 +3 位作者 谢华 胡香杰 可君 张贵卿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 :观察尼群地平对兔脑血管的作用。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 5 5只 ,空气栓塞处死后 ,采用离体兔基底动脉环和隐动脉环离体实验方法 ,观察尼群地平对KCl、CaCl2 、5 HT和NE引起基底动脉环和隐动脉环收缩的影响。结果 :尼群地平抑制 45... 目的 :观察尼群地平对兔脑血管的作用。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 5 5只 ,空气栓塞处死后 ,采用离体兔基底动脉环和隐动脉环离体实验方法 ,观察尼群地平对KCl、CaCl2 、5 HT和NE引起基底动脉环和隐动脉环收缩的影响。结果 :尼群地平抑制 45 6mmol·L-1KCl诱发的兔基底动脉环和隐动脉环收缩 ;其拮抗基底动脉环和隐动脉环CaCl2 量 效反应的pD2 值 (非竞争性拮抗剂引起 5 0 %最大效应时浓度的负对数 )分别为 10 9(n =10 )和 10 45 (n =7,P <0 0 5 ) ;拮抗 5 HT的pD2 值分别为 6 .18和 4.81(n均 =6 ,P <0 0 1) ;10 -10 mol·L-1和 10 -9mol·L-1尼群地平对无Ca2 + 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引起隐动脉环的收缩无抑制作用 ,10 -10 mol·L-1尼群地平对恢复正常Ca2 + 液 (1 2 5mmol·L-1)引起的隐动脉环收缩无抑制作用 ,而 10 -9mol·L-1尼群地平对恢复正常Ca2 + 液 (1 2 5mmol·L-1)引起的隐动脉环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1)。结论 :与隐动脉环相比较 ,尼群地平对基底动脉环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群地平 去甲肾上腺素 五羟色胺 基底动脉环 动脉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GFP转染兔离体基底动脉环的研究
4
作者 骆杨 徐义昌 徐善水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621-623,共3页
目的通过将将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转染兔离体基底动脉环,观察GFP表达部位及表达量的变化。方法获取兔基底动脉环,置入含DMEM的96孔板中;加入1.8×106pfu/μl的Ad-GFP转染1 h;转染后即刻3、5、7 d行冰冻切片... 目的通过将将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转染兔离体基底动脉环,观察GFP表达部位及表达量的变化。方法获取兔基底动脉环,置入含DMEM的96孔板中;加入1.8×106pfu/μl的Ad-GFP转染1 h;转染后即刻3、5、7 d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亮绿色物质。另外,将不同病毒浓度(分别为1.2×105、1.2×106、1.8×106和2.4×106pfu/μl)转染离体血管环1 h后,培养3 d后行冰冻切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基底动脉环管壁各层均表达GFP,但主要位于血管内皮层,1 000倍下在内皮细胞内中明确观察到荧光颗粒。1.8×106pfu/μl的Ad-GFP转染后发现,GFP在转染3d后表达最明显,5 d次之,而7 d后表达最弱;不同浓度Ad-GFP转染3 d后发现,浓度为1.2×105pfu/μl时,管壁有较弱绿色荧光,浓度不断升高亮度有所增强,浓度为1.8×106pfu/μl时达到最高峰,浓度继续增加时荧光亮度未见进一步增强。结论 Ad-GFP可以成功转染入离体血管环中,以内皮层为主;3 d为病毒转染后最佳培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环 体外培养 因转染 绿色荧光蛋白 新西兰纯种大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茶后--谁最先发现基底动脉环(上)
5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73-75,共3页
卒中研究者都知道基底动脉环或Willis环(图1),它是颅内动脉的主要侧支循环系统,由英国的Thomas Willis(1621-1675)在1664年报道而命名。
关键词 基底动脉环 侧支循 解剖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茶后--谁最先发现基底动脉环(下)
6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基底动脉环(Willis环)连接前后循环和左右半球。英国的Thomas Willis(1621-1675)于1664年在Cerebri Anatome一书中详细做了描述,因此获得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但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人Gabriele Fallopius(1523-1562)就"首次"部... 基底动脉环(Willis环)连接前后循环和左右半球。英国的Thomas Willis(1621-1675)于1664年在Cerebri Anatome一书中详细做了描述,因此获得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但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人Gabriele Fallopius(1523-1562)就"首次"部分性地描述了基底动脉环,但他未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塞平对离体兔基底动脉环和隐动脉环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戚敏 胡香杰 +2 位作者 吕爱刚 可君 张贵卿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观察多塞平(doxepin,Dox)对兔脑血管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兔基底动脉和隐动脉动脉环离体实验方法.结果:多塞平抑制KCl45.6mmol·L-1和5羟色胺10μmol·L-1诱发的兔基底动脉环... 目的:观察多塞平(doxepin,Dox)对兔脑血管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兔基底动脉和隐动脉动脉环离体实验方法.结果:多塞平抑制KCl45.6mmol·L-1和5羟色胺10μmol·L-1诱发的兔基底动脉环和隐动脉环收缩,其拮抗CaCl2量效反应的pD2值分别为5.28±0.40和4.76±0.14(n=6,P<001).多塞平5.8μmol·L-1抑制在无Ca2+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隐动脉环收缩,多塞平30μmol·L-1对无Ca2+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和恢复正常Ca2+液(1.25mmol·L-1)引起的隐动脉环收缩均有抑制作用.结论:与隐动脉环相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塞平 去甲肾上腺素 基底动脉环 动脉
原文传递
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血管重建手术的护理配合
8
作者 陶孝云 李有焕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654-2655,共2页
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MMD,烟雾病)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管径逐渐狭窄,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诊断一经明确,宜尽早手术血管重建。本文总结10例MMD手术血管重建... 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MMD,烟雾病)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管径逐渐狭窄,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诊断一经明确,宜尽早手术血管重建。本文总结10例MMD手术血管重建术的护理配合。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MMD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26—58岁。均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CT检查确诊,侧支脑血管均表现烟雾状。其中1例为二次脑出血,9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主要表现(主诉为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 血管重建手术 护理配合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大脑中动脉 动脉内膜增厚 代偿性扩张
原文传递
氯通道阻断剂对KCl、5-HT引起的兔脑椎基底动脉血管环收缩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丁岩 关永源 +1 位作者 熊大志 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氯通道阻断剂在不同激动剂引起的脑血管平滑肌收缩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记录离体兔脑椎基底动脉环收缩反应。结果 ①氯通道阻断剂DIDS、Furosemide及NPPB均浓度依赖性抑制高K+ 及 5 HT引起血管环收缩反应 ,DIDS、Fu...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氯通道阻断剂在不同激动剂引起的脑血管平滑肌收缩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记录离体兔脑椎基底动脉环收缩反应。结果 ①氯通道阻断剂DIDS、Furosemide及NPPB均浓度依赖性抑制高K+ 及 5 HT引起血管环收缩反应 ,DIDS、Furosemide及NPPB对 5 HT引起收缩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KCl的作用 ;②在 5 HT引起血管收缩反应中 ,给予SK&F96 36 5引起血管最大舒张的基础上 ,DIDS、Furosemide及NPPB均可引起血管进一步舒张。结论 氯通道可能参与了由高K+ 去极化和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管收缩效应 CA^2+通道 Cl^-通道阻断剂 KCL 5-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莲心碱对兔离体脑基底动脉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青 柯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2-324,共3页
为了研究甲基莲心碱对兔离体脑基底动脉收缩的影响及与血管内皮的关系 ,采用离体家兔脑基底动脉环实验方法 ,以苯肾上腺素为兔脑基底动脉环的预收缩剂 ,测定血管张力变化 ,观察甲基莲心碱对血管收缩张力的影响 ;测定血管内皮完整组和去... 为了研究甲基莲心碱对兔离体脑基底动脉收缩的影响及与血管内皮的关系 ,采用离体家兔脑基底动脉环实验方法 ,以苯肾上腺素为兔脑基底动脉环的预收缩剂 ,测定血管张力变化 ,观察甲基莲心碱对血管收缩张力的影响 ;测定血管内皮完整组和去血管内皮组的张力变化 ,观察甲基莲心碱对血管收缩张力的影响是否为血管内皮依赖性的作用。结果发现 :甲基莲心碱抑制苯肾上腺素引起的兔脑基底动脉环收缩的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 ) ;甲基莲心碱对内皮完整组和对去内皮组血管环的最大舒张百分值分别为 38.4 %± 9.1 %和33.4 %± 1 1 .5 % ,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提示甲基莲心碱能抗苯肾上腺素诱导的兔离体脑基底动脉收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莲心碱的血管效应 离体家兔脑基底动脉环实验 莲心碱 苯肾上腺素 动脉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动脉环的解剖及在磁共振血管成像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建 周播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大脑动脉环,为构建大脑基底动脉环三维可视化动脉图谱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对10例尸体的大脑动脉环进行动脉间角度及距离的测量。同时,对30例正常人的头颅进行3D-TOF磁共振血管成... 目的探讨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大脑动脉环,为构建大脑基底动脉环三维可视化动脉图谱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对10例尸体的大脑动脉环进行动脉间角度及距离的测量。同时,对30例正常人的头颅进行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图像经西门子Syngo B17工作站后处理,从影像学分析大脑动脉环。结果大脑前动脉显示率为100!,均表现为双支型。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为(1.06±0.23)cm,其与颈内动脉间的均值夹角为(63.13±9.72)°,与前交通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07.95±57.70)°;颈内动脉环内段显示率为100!,其与大脑前动脉的均值夹角为(63.13±9.72)°,与后交通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23.20±10.37)°;大脑后动脉显示率为100!,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为(0.56±0.12)cm,其与后交通动脉的均值夹角为(70.00±8.87)°,与基底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23.95±11.43)°;后交通动脉显示率为100%,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1.06±0.17)cm,其与颈内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23.20±10.37)°,与大脑后动脉的均值夹角为(70.00±8.87)°,与大脑中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31.15±15.21)°;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80%,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为(0.23±0.16)cm,其与大脑前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07.95±57.70)°。结论明确了大脑动脉环的解剖组成,测量了动脉间的距离及动脉环内各动脉间的角度,3D-TOF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各个角度显示大脑动脉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基底动脉环 三维时间飞跃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吕达平 韩咏竹 +1 位作者 李慎茂 张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侧支循 脑组织血流 WILLIS 血管狭窄程度 血流动力学 硬膜外血管 基底动脉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爪沙鼠脑底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制作及其后交通支变异类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丽军 冯媛瑜 +1 位作者 梁成结 黄月玲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186-188,207,共4页
目的制备普通级长爪沙鼠脑底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分析其脑部血管分布,为筛选出可稳定制备脑缺血模型的长爪沙鼠品系奠定基础。方法挑选8~10周龄普通级长爪沙鼠和SPF级SD大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制备脑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取全脑4%福尔马林溶... 目的制备普通级长爪沙鼠脑底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分析其脑部血管分布,为筛选出可稳定制备脑缺血模型的长爪沙鼠品系奠定基础。方法挑选8~10周龄普通级长爪沙鼠和SPF级SD大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制备脑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取全脑4%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运用血管铸型法可有效地制备长爪沙鼠脑底血管红油铸型标本,与SD大鼠比较认为长爪沙鼠脑底血管后交通支存在4种变异类型。结论通过脑底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可直观地分析长爪沙鼠脑底血管分布,为建立长爪沙鼠Willis动脉环缺陷明显品系和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奠定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基底动脉环 铸型标本 分布类型 脑缺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动物颈总动脉结扎后存活率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留保 陈进贵 +5 位作者 刘平 周其锦 孙永达 颜宪秋 任秀华 张翠兰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90-90,共1页
不同动物颈总动脉结扎后存活率比较张留保陈进贵刘平周其锦孙永达*颜宪秋**任秀华张翠兰(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大学**天津肿瘤医院)关于脑缺血的研究是国内、外热门课题之一,实验动物从小鼠到狗和猴均有研究,实验方法不... 不同动物颈总动脉结扎后存活率比较张留保陈进贵刘平周其锦孙永达*颜宪秋**任秀华张翠兰(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大学**天津肿瘤医院)关于脑缺血的研究是国内、外热门课题之一,实验动物从小鼠到狗和猴均有研究,实验方法不外乎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双侧颈总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存活率 沙土鼠 基底动脉环 动脉 脑缺血 大鼠 腹腔麻醉 水合氯醛 高等专科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加压旁路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吴雪溪 唐平章 高虹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1-563,共3页
目的颈动脉外科处理动脉血流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截流法,二是分流法。截流法是阻断一侧颈动脉血流,约30%的患者由于大脑基底动脉环功能不良而产生大脑缺血。分流法是另外建立一条颈动脉到脑动脉的通路,目前存在的缺点是供血量不足。... 目的颈动脉外科处理动脉血流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截流法,二是分流法。截流法是阻断一侧颈动脉血流,约30%的患者由于大脑基底动脉环功能不良而产生大脑缺血。分流法是另外建立一条颈动脉到脑动脉的通路,目前存在的缺点是供血量不足。我们设计以下加压旁路装置,试以改进。方法实验动物为大耳白兔,共16只。用27G细针,分别于股动脉和颈动脉颅底端穿刺,两穿刺针之间连接输液管、抗凝输血袋和输液泵。夹闭两侧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近心端,阻断向颅内供血。同时启动输液泵,将股动脉的血流加压向颅内灌入。取出大脑作脑组织切片,与正常及缺血模型兔子大脑做对照。结果大脑缺血模型:兔子于5~12分钟内死于脑缺血,大脑外观苍白,组织切片显示大脑缺血表现。股动脉向颈动脉加压灌注血流:全部动物存活,两侧大脑血液灌流一致,组织切片显示正常脑组织。抗凝输血袋起到缓冲池的作用。结论由细针、贮血袋和加压泵组成的动脉旁路,可以减少动脉穿刺损伤,保障大脑供血,为颈动脉手术建立一条临时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物 实验 动脉加压灌注 动脉旁路 实验研 动脉血流 大脑缺血 脑缺血模型 基底动脉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进行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单纯颈动脉切除术
16
作者 李树玲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0年第4期16-17,共2页
颈部恶性肿瘤固着于颈总动脉是公认的手术禁忌症。多年来,人们虽曾试图突破这一手术禁区,但因结扎颈总动脉后,脑血管并发症高达20~60%,甚至出现10~55%的死亡率.在这种高风险的情况下,致使开展此术者寥寥无几,有夫颈动脉切除的诸多问... 颈部恶性肿瘤固着于颈总动脉是公认的手术禁忌症。多年来,人们虽曾试图突破这一手术禁区,但因结扎颈总动脉后,脑血管并发症高达20~60%,甚至出现10~55%的死亡率.在这种高风险的情况下,致使开展此术者寥寥无几,有夫颈动脉切除的诸多问题,至今仍未获满意解决.作者等设计不进行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主要基于以下设想: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切除术 血管重建 脑血管并发症 颈总动脉 动脉压迫锻炼 颈内动脉 手术禁忌症 动脉压迫器 恶性颈动脉体瘤 大脑基底动脉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超声波与核磁共振影像对正常变化的脑血管循环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睿 张华 黄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12期5-7,共3页
探讨了利用超声波与核磁共振影像对脑血管循环中颈动脉和脑基底动脉环的非介入性诊断评测。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表明,对于"Willis环"和主要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评估方式,当与其他非介入性CT和MRI检查诊... 探讨了利用超声波与核磁共振影像对脑血管循环中颈动脉和脑基底动脉环的非介入性诊断评测。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表明,对于"Willis环"和主要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评估方式,当与其他非介入性CT和MRI检查诊断方式结合使用时,可替代大多数介入性、费时且昂贵的造影或脑血管造影。这些非介入性的诊断工具在训练有素的专业医生手中为患者提供了最佳的医疗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核磁共振 基底动脉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俊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9期3558-3560,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 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侧支循环代偿改善情况,统计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即刻两组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代偿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侧支循环代偿改善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1例失访,对照组2例失访。观察组复发率[2.38%(1/42)]与对照组复发率[5.00%(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侧支循环代偿改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动脉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及手术方法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华 李树业 +4 位作者 王智 谢文焜 岳长生 徐荣 高文宏 《陕西肿瘤医学》 2000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及颈动脉切除患者的选择指标。方法 对拟行颈动脉切除的患者 ,术前行Matas试验和Willis环发育状况评价。术中单纯行瘤体剥离术或与颈动脉一并切除。结果 颈动脉体瘤患者 11例 ,瘤体切除 8例 ,瘤体并颈动脉...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及颈动脉切除患者的选择指标。方法 对拟行颈动脉切除的患者 ,术前行Matas试验和Willis环发育状况评价。术中单纯行瘤体剥离术或与颈动脉一并切除。结果 颈动脉体瘤患者 11例 ,瘤体切除 8例 ,瘤体并颈动脉切除 3例 ,无脑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结论 颈动脉体瘤提倡以瘤体剥离为主 ,对预计瘤体剥离困难者 ,术前可应用Matas试验和Willis环发育状况测定筛选可以安全切除颈动脉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体瘤 外科手术 动脉切除 基底动脉环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动脉痉挛的诊治
20
作者 张金先 张兰芳 张炼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8年第4期21-21,共1页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引起脑动脉痉挛的原因之一。推测其发生机理有:1、头颅外伤直接损伤脑动脉。2、在颅内肿瘤切除时释放某种化学物质。3、脑池内血液成分破裂形成“致痉挛因子”。4、下丘脑损伤,致下丘脑功能障碍。
关键词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 动脉痉挛 颅内肿瘤 脑功能障碍 血管扩张剂 血液成分 基底动脉环 婴粟碱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