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牡蛎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1
作者 李寅 鲁林基 +4 位作者 杨奔 李鹏飞 徐成勋 李琪 刘士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3-682,共10页
研究以前期筛选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弧菌抗性家系为亲本,构建40个全同胞家系,评估了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多个环境下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显示,在不同日龄下,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46±0.... 研究以前期筛选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弧菌抗性家系为亲本,构建40个全同胞家系,评估了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多个环境下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显示,在不同日龄下,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46±0.10)—(0.59±0.13)和(0.30±0.08)—(0.59±0.13),为中高等遗传力,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为(0.25±0.06)—(0.41±0.11),为中低等遗传力。不同日龄的壳高和壳长遗传相关(0.429—0.828)均大于表型相关(0.192—0.611),除180日龄时,遗传和表型相关为低度正相关,其余各阶段均为中高度正相关;生长与存活性状的遗传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138—0.380)和(–0.073—0.512),表现为中低度相关性。研究中生长和存活性状在两个环境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4—0.68)和(0.32—0.50),均小于0.7,表明乳山和荣成海区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状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因此对长牡蛎弧菌抗性进行选育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制定不同的育种方案。研究为长牡蛎抗弧菌品系的选育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选育 长牡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花生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2
作者 邓丽 任丽 +4 位作者 郭敏杰 苗建利 芦振华 殷君华 王培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6,共6页
本研究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LUP)和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的评价方法,对黄淮海中南片多点联合试验的小粒花生品种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对花生生长的影响,明确... 本研究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LUP)和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的评价方法,对黄淮海中南片多点联合试验的小粒花生品种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对花生生长的影响,明确各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对BLUP值和原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热图对比,结果表明,两组数据之间有较多差异,对于产量变异的解释,BLUP值比原始数据更加可靠。BLUP-GGE双标图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开农308的丰产稳产适宜性排在首位,其次为汾花8号、远杂9102;泰安、开封、濮阳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BLUP值 GGE双标图 基因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志然 胡宏辉 +2 位作者 冯上乐 李家乐 白志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4-259,共6页
为培育出产金色珍珠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良种,并为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及产珠性能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金色内壳色的三角帆蚌,经繁育共获得41个全同胞家系(F1~F41),分别在浙江武义和上海崇明两地养殖,在5月龄和17月... 为培育出产金色珍珠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良种,并为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及产珠性能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金色内壳色的三角帆蚌,经繁育共获得41个全同胞家系(F1~F41),分别在浙江武义和上海崇明两地养殖,在5月龄和17月龄时,分别测量两地各家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在5月龄时分别为0.18±0.07、0.19±0.03、0.22±0.09和0.18±0.09,在17月龄时分别为0.26±0.22、0.30±0.16、0.30±0.09和0.23±0.25,两月龄组均属中等遗传力;5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84±0.02)~(0.96±0.07),表型相关范围为(0.56±0.02)~(0.92±0.04),17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52±0.03)~(0.97±0.06),表型相关范围为(0.45±0.02)~(0.91±0.01),表明各生长性状可间接选择;5月龄时两地三角帆蚌各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为(0.53±0.14)~(0.57±0.12),17月龄时相关系数为(0.27±0.08)~(0.31±0.09),表明生长性状在两地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各家系在两地表现不同,其中,F24、F25号家系在两地均表现优良。研究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有较好的选育潜力,在该品系推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生长性状 遗传力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箭筈豌豆品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农艺性状稳定性 被引量:49
4
作者 南志标 张吉宇 +4 位作者 王彦荣 李春杰 聂斌 张建全 赵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5-401,共7页
通过 2 a、4个区试点和 5种基因型及其互作效应研究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 MINQU E(1)法 ,对箭豌豆包括株高在内的9个农艺性状可塑性进行评价 ,揭示了年份和区试点的生态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生态环境互作效应对各农艺性状的可塑性。结... 通过 2 a、4个区试点和 5种基因型及其互作效应研究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 MINQU E(1)法 ,对箭豌豆包括株高在内的9个农艺性状可塑性进行评价 ,揭示了年份和区试点的生态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生态环境互作效应对各农艺性状的可塑性。结果表明 ,种子产量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基因型与生态环境互作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 <0 .0 1和 p<0 .0 0 1)。生态环境分量 (年份、区试点、年份×区试点 )对各农艺性状的可塑性贡献较大 ,同时在不同生态环境间各农艺性状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p <0 .0 5)。其中区试点分量对各农艺性状的可塑性贡献最大 ,各农艺性状在 4个区试点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p<0 .0 1) ,肃南和天祝的 2个区试点的牧草干重和种子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显著大于另 2个区试点。各农艺性状在不同年份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0 .0 1) ,2 0 0 2年各农艺性状的平均值显著优于 2 0 0 1年。牧草干重和种子产量数量性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 ,5~ 8月份的月均温对牧草干重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作用较大 ,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牧草干重和种子产量的提高 ;7月份的降水量与牧草干重和种子产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品系 2 556和 2 560在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稳定性评价后 ,4个区试点两年间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产量 箭筈豌豆 品系 基因 效应 农艺性状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26
5
作者 栾生 罗坤 +5 位作者 阮晓红 曹宝祥 王浩 杜学芳 张凯 孔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452,共8页
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 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分别在(0.19±0.09)—(0.43±0.09),(0.27±0.04)—(0.45±0.06),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Z-score检验表明,体重和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BAS)两个测试场间差异均不显著。体重和存活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07和0.008,表现为低度线性负相关。对于体重和存活性状,HBHH和QBAS场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83±0.04和0.40±0.11。体重性状的G×E效应不显著(K<0.5),但存活性状存在显著的G×E效应(K>0.5)。上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多代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体重 存活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基因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产量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柴守玺 常磊 +2 位作者 杨蕊菊 杨德龙 程宏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61,184,共8页
选用26个小黑麦品种(系),在西北高寒农牧交错区的不同试点和供水条件下,利用GGE双标图法研究了小黑麦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以及稳产性。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小黑麦平均籽粒产量为1805.5 kg/hm2,较普通小麦对照增产54.6%;在灌水... 选用26个小黑麦品种(系),在西北高寒农牧交错区的不同试点和供水条件下,利用GGE双标图法研究了小黑麦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以及稳产性。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小黑麦平均籽粒产量为1805.5 kg/hm2,较普通小麦对照增产54.6%;在灌水条件下,小黑麦平均产量为7196.1 kg/hm2,较对照增产67.2%。基因型间、环境间及G×E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环境和G×E对产量的影响远大于基因型,分别为基因型效应的25.9倍和2.1倍。不同小黑麦基因型的产量稳定性、对水分的敏感性和生态适应性差异很大,抗旱性强的基因型约占7.7%,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特性的基因型占15.4%。同时也发现有些基因型对特定的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筛选出了适合旱地种植的基因型7个,适合保灌条件种植的基因型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稳定性 基因×环境 GGE双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陆国权 黄华宏 何腾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2-486,共5页
为探明甘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精选 11个有代表性的甘薯品种 (系 ) ,分别在 5个产地进行多品种多试点有重复的品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随机效应中 ,甘薯维生素C的试点效应最为明显 ,而胡萝卜素则以基因型... 为探明甘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精选 11个有代表性的甘薯品种 (系 ) ,分别在 5个产地进行多品种多试点有重复的品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随机效应中 ,甘薯维生素C的试点效应最为明显 ,而胡萝卜素则以基因型与试点互作效应最为明显。这表明需针对甘薯不同品质特点筛选和确定不同品种所适宜种植的地区 ,或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品种 ,以实现优质品种优质生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维生素C 胡萝卜素含量 基因 环境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分析大菱鲆选育家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33-1639,共7页
为选育具有普适性的优良家系和适于某一特定环境的优良大菱鲆家系,实验以大菱鲆选育F2的10个优良家系为材料,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其推广到5个不同的实验点进行养殖实验,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分析方法,分析大菱鲆选育家系基因... 为选育具有普适性的优良家系和适于某一特定环境的优良大菱鲆家系,实验以大菱鲆选育F2的10个优良家系为材料,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其推广到5个不同的实验点进行养殖实验,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分析方法,分析大菱鲆选育家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显示,家系和环境互作效应(G×E)的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10.82%,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对产量差异的影响大于家系基因型间对产量差异的影响,为家系效应的1.44倍;综合双标图AMMI模型分析和稳定性参数分析,家系G5和G8的产量较高,分别为844.796和868.888 g,稳定性参数也最小,分别为1.154 975和2.668 016,属于高产、稳产、广适应性较好的家系,其基因型适于新品系(或新品种)选育;通过双标图分析,5个实验点可被分为3组,E3为一组,E5为一组,E1、E2和E4为一组。家系G6的产量为851.768 g,在环境E3条件下最高产,适于在E3条件下推广;家系G10的产量为911.664 g,在环境E5条件下最高产,适于在E5条件下推广;而G2的产量为784.764 g,在环境E1、E2和E4条件下最高产,适于在环境E1、E2和E4条件下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AMMI模 基因 环境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不同生长阶段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曼 刘宝锁 +3 位作者 黄桂菊 陈明强 范嗣刚 喻达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6-924,共9页
为了研究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不同生长阶段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从2012年1月在海南构建的家系中选取生长快、中、慢3个典型家系(分别编号为 F1、F2和 F3),于海南陵水黎安、广东湛江覃斗和广西防城白龙3个不同海区进行养... 为了研究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不同生长阶段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从2012年1月在海南构建的家系中选取生长快、中、慢3个典型家系(分别编号为 F1、F2和 F3),于海南陵水黎安、广东湛江覃斗和广西防城白龙3个不同海区进行养殖试验,每个海区每个家系的放养数量为800个,养殖1年。采用方差和加性主效应乘积交互作用(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AMMI)模型对各家系不同生长阶段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4个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区间合浦珠母贝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其中海南黎安的生长较快,广西白龙较慢;家系间, F2家系的壳长、壳高、壳宽生长速度最快, F1家系体重生长速度最快。整个试验阶段总体上4个性状的基因型方差占变异总方差的比例为72.47%~88.55%,环境方差占9%~24.13%,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占3.32%~4.04%。随着生长的进行,4个性状的基因型方差所占比例由最早阶段的92.32%~98.66%下降到最后阶段的32.45%~68.10%,环境方差由0.11%~1.27%增加到24.41%~62.26%,家系×环境互作方差由0.79%~3.9%增加到3.84%~7.51%。AMMI模型双标图分析表明, F1家系与覃斗、F2家系与黎安存在一定的互作,而F3家系的稳定性最好。上述结果显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较小,家系对表型变异的贡献较大,表明家系的选择非常重要。该结果对合浦珠母贝优良品系的选育与推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选育 基因与环境 多因素方差分析 AMMI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分析谷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军 郭二虎 +2 位作者 袁峰 杨慧卿 王青水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利用AMM I模型及双标图,对2007年西北春谷区谷子早熟及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各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探讨,并对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试验地点的判别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g7(02-567)、g8(06-218)、G1(太选3号)和G3(长农38号)属高产... 利用AMM I模型及双标图,对2007年西北春谷区谷子早熟及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各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探讨,并对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试验地点的判别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g7(02-567)、g8(06-218)、G1(太选3号)和G3(长农38号)属高产稳产型品种;宁夏西吉县种子公司(e3)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作物研究所(e4)对早熟谷子品种判别力较强,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E3)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E6)对中晚熟谷子品种判别力较强,这些地点是鉴定谷子品种稳定性比较理想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 谷子 区域试验 基因 环境 效应 稳定性 判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分析棉花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武 谢德意 +1 位作者 段峥峥 赵元明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158-160,共3页
应用AMM I模型,对2008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9个试验点共13个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间的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棉21和济隆棉6号2个品种的稳定性比较较好;西华试验点具有较强的棉花品种判别力,是鉴定棉花品种稳定性比较理想的地方。
关键词 棉花 AMMI模 基因 环境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黑杨派无性系生长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金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3,共10页
【目的】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分析法综合评价多试验点区域化试验黑杨派无性系(品种)的速生性、稳定性和各试验地点的区分力、代表性,可为黑杨派引种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位于北京、河北和山东的9个试验地点15个... 【目的】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分析法综合评价多试验点区域化试验黑杨派无性系(品种)的速生性、稳定性和各试验地点的区分力、代表性,可为黑杨派引种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位于北京、河北和山东的9个试验地点15个黑杨派引种无性系(品种)进行生长性状测定,使用ASReml-R程序包拟合误差异质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获得各无性系在各试验点6年生胸径和树高BLUP数据,进行GGE双标图分析,对无性系和试验地点进行评价。【结果】基于胸径和树高BLUP数据GGE双标图分析的前2个主成分(PC1和PC2)的方差解释百分比为84.69%和69.83%。基于胸径BLUP数据GGE双标图显示,9个试验点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被分为2组:河北永清和山东金乡为一组,胸径最大的无性系为50;其余7个试验点为另一组,胸径最大的无性系为Por。区分力最好的地点为北京昌平和河北永清,代表性最好的地点为山东宁阳(高桥)和河北魏县。对于无性系高产性和稳产性,Por胸径最大,Pa、36、108、50、111和107的胸径均大于均值,而Og的胸径接近总体均值,La胸径最小;107、Me、108、Br、Og和36稳定性较好。【结论】胸径与树高BLUP-GGE双标图存在差异,胸径BLUP-GGE双标图较树高的可靠;无性系Por速生性突出,其次是Pa、36、108、50、111和107,稳定性较好的无性系为107、Me、108、Br、Og和36,速生性和稳定性均较强的无性系为Por、Pa、36、108和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派 多点区域试验 线性混合模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 GGE双标图 基因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北齐 王皙玮 《中国糖料》 2008年第3期69-71,共3页
试从甜菜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探求更为适合提高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的育种途径。
关键词 甜菜育种 根产量 合糖率 基因 环境因子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GE双标图分析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毛文博 苏成付 +4 位作者 毛瑞喜 王桂英 高惠敏 马晓杰 赵延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7-13,共7页
应用GGE双标图分析参加2016年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的11个品种(含对照)在14个试点的适应性、丰产稳产性以及各试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并利用SPSS 19.0软件对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鲁源28综合表现最好,立原296平均产量最... 应用GGE双标图分析参加2016年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的11个品种(含对照)在14个试点的适应性、丰产稳产性以及各试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并利用SPSS 19.0软件对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鲁源28综合表现最好,立原296平均产量最高;试点方面,泰安试点对产量具有较强的鉴别力,章丘、莱阳、惠民试点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穗位、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粒数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区域试验 GGE双标图 基因与环境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无性系生长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优良无性系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楚彪 熊涛 +4 位作者 张磊 何文亮 卢万鸿 林彦 罗建中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960,共10页
【目的】对20个桉树Eucalyptus无性系,包括1个赤桉E.camaldulensis无性系和19个杂交桉无性系,分别在广西南宁、广西钦州、广东雷州、广西扶绥和海南定安的立地条件下进行测试,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无性系选育的影响,旨在为桉树的... 【目的】对20个桉树Eucalyptus无性系,包括1个赤桉E.camaldulensis无性系和19个杂交桉无性系,分别在广西南宁、广西钦州、广东雷州、广西扶绥和海南定安的立地条件下进行测试,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无性系选育的影响,旨在为桉树的无性系筛选适生环境并推广提供借鉴。【方法】以各地点所测试的4.5年生桉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的调查数据,比较各地点各无性系的生长表现。对单地点、多地点建立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性状的方差分量和无性系重复力,同时计算单地点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值和多地点各性状的方差效应量。最后通过材积平均值和BLUP值进行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双标图(GGE)分析。【结果】单地点分析中,各地点的最优无性系生长排序不同,无性系各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多地点分析中,桉树无性系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存在显著差异,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为0.7816~0.8685,其中胸径的无性系重复力最高且表现最稳定,树高易受环境影响。基于单株材积性状,筛选出EC186、EC188、EC184为优良无性系。基于材积平均值和BLUP值进行GGE模型分析得出EC183和EC184为高材积、高稳定性的无性系。【结论】20个无性系中,EC183和EC184为高材积、高稳定性的无性系。5个地点相比,广西南宁地区适合这批无性系的快速生长,广西钦州为这批无性系理想的选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BLUP-GGE联合分析 重复力 基因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糯玉米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魏常敏 许卫猛 +4 位作者 邢永锋 宋万友 李桂芝 陈国立 周文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8-896,共9页
【目的】分析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为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年黄淮海糯玉米区域试验中的18个糯玉米品种(g01~g18)在13个试点的农艺性状(鲜穗产... 【目的】分析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为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年黄淮海糯玉米区域试验中的18个糯玉米品种(g01~g18)在13个试点的农艺性状(鲜穗产量、穗长、鲜百粒重和出籽率)进行分析,以综合评价参试品种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通过AMMI模型分析发现,鲜穗产量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好的品种为金跃糯58(g06)和景坡82(g07),苏玉糯2号(g15)是丰产性较差但稳产性最好的品种(对照);出籽率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为斯达糯44(g18)和郑白甜糯3号(g05),对照是出籽率居中但稳定性差的品种;鲜百粒重较重且稳定性好的品种为万糯2018(g04)和金跃糯58(g06),而对照是鲜百粒重居中但稳定性好的品种;穗长较长且稳定性较好的品种为景坡82(g07)和花糯680(g11),对照是穗长较短但稳定性好的品种;鲜穗产量、出籽率和穗长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影响(P<0.01,下同),鲜百粒重的基因型和环境达极显著影响,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达显著影响(P<0.05);4个农艺性状的3个主成分累计解释基因型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均达60.00%以上,说明AMMI模型可较好地解释基因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GGE双标图分析发现,万糯158(g03)、金跃糯58(g06)和景坡82(g07)是鲜穗产量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好的品种,郑白甜糯1号(g02)是长穗丰产且稳定性最好的品种,万糯2018(g04)是鲜百粒重较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中糯336(g16)是出籽率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结论】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侧重点不同,可实现优势互补。基于二者分析结果,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景坡82(g07)和金跃糯58(g06),可用于丰产稳产型糯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黄淮海地区 AMMI模 GGE双标图 基因 环境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分析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17
作者 钱佳慧 胡志国 刘建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4-51,共8页
为选育出具有广适性和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实验采用巢式交配设计建立了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并从中选出7个体质量性状优良的家系进行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分析,得出7个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体... 为选育出具有广适性和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实验采用巢式交配设计建立了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并从中选出7个体质量性状优良的家系进行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分析,得出7个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体质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7个家系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达极显著水平(P<0.01);G×E效应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20.608%,家系效应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12.814%,环境效应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64.289%,说明家系体质量差异受环境效应影响显著,此外环境与基因型互作效应对体质量也存在影响,且影响力大于家系效应;基于双标图AMMI模型分析和稳定性参数分析,家系G2产量较高,为12.90g,但G2对环境的选择能力以及依赖性较强,不适合广泛推广;G6产量为9.00g,与G2相比虽然产量稍低,但其家系稳定性较高,对环境选择能力以及依赖性较弱,适合在多种类型环境下养殖,因此G6为中产、稳定、广适应性的家系,其基因型适合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通过AMMI模型双标图功能形态分析,G11在E1环境中体质量最高产,适合与在E1环境下推广;G2在E2环境中最高产,适合在E2环境下推广;G5在E3环境中体质量最高产,适于在E3环境下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AMMI模 基因 环境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18
作者 师睿 李珊珊 +5 位作者 张海亮 路海博 闫青霞 张毅 陈绍祜 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68-3977,共10页
旨在估计奶牛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参数,检测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本研究利用全国6个地区2064个牧场2005至2022年的荷斯坦牛群繁殖记录,计算了2个重要繁殖性状:初产日龄(AFC)和产犊间隔(C... 旨在估计奶牛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参数,检测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本研究利用全国6个地区2064个牧场2005至2022年的荷斯坦牛群繁殖记录,计算了2个重要繁殖性状:初产日龄(AFC)和产犊间隔(CI),共包含1787590和2476422条表型数据。同时对该原始表型数据进行详细的质控和分组。随后,通过BLUPF90软件的airemlf90模块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和重复力模型对6个地区的2个繁殖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使用双性状动物和重复力模型估计同一性状不同地区之间的遗传相关,作为基因型与环境之间效应(G×E)的检测指标。结果表明,研究所设定的质控条件能够剔除分布异常的表型值;AFC的遗传力较高且在地区间差异较大(0.06~0.40),而CI的遗传力较低且各地区间差异较小(0.02~0.04);在大多数地区组合下,2个繁殖性状皆检测到了显著的G×E效应(P<0.05)。综上,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表现存在差异,且部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G×E效应。因此,对我国奶牛繁殖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时需考虑区域性差异及G×E效应对遗传进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繁殖性状 遗传参数 基因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麦区软质小麦面粉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19
作者 程颖 焦碧玉 +5 位作者 王磊 汪辉 崔文礼 朱宗河 赵莉 郑文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了深入了解安徽麦区软质小麦溶剂保持力(SRC)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利用GGE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大田推广软质小麦品种的蔗糖SRC、乳酸SRC、碳酸钠SRC和水SRC 4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 为了深入了解安徽麦区软质小麦溶剂保持力(SRC)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利用GGE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大田推广软质小麦品种的蔗糖SRC、乳酸SRC、碳酸钠SRC和水SRC 4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GGE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4个SRC性状的GGE变异值均大于50%,环境-基因型互作效应复杂。能较好区分蔗糖SRC和乳酸SRC的试点是濉溪,能较好区分碳酸钠SRC且具有强代表性的生态点是新马桥,能区分水SRC的生态点是阜阳。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表明:蔗糖SRC值表现较稳定的品种包括华成863、龙科1109、荃麦725和涡麦99;乳酸SRC值稳定的品种有徽研912和瑞华麦516,碳酸钠SRC值稳定的品种包括徽研912和瑞华麦516,水SRC值表现较稳定的品种是华成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RC GGE双标图 基因-环境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播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87
20
作者 郭天财 马冬云 +3 位作者 朱云集 王晨阳 夏国军 罗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48-953,共6页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的基因型作用大于环境作用。通过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品种和环境互作程度比较大的为四川试点,比较小的为陕西和河南试点;同时,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区,对于沉降值而言,陕65在四川有好的适宜性,对于稳定时间,豫麦70在山东、河南有好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季 品质性状 基因 环境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