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7份野生大豆草甘膦耐性的培养皿鉴定
1
作者 孙亚萍 胡雪洁 +7 位作者 石晓坤 赵圆 郑佳喆 王艳丽 李晓明 乔亚科 秦君 张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为确定野生大豆耐草甘膦特性,采用培养皿鉴定法对采集于燕山山脉47份野生大豆材料的芽期耐草甘膦能力进行了鉴定。通过对野生大豆材料芽期发芽势、发芽率、胚轴长、胚根长等指标的测定,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等... 为确定野生大豆耐草甘膦特性,采用培养皿鉴定法对采集于燕山山脉47份野生大豆材料的芽期耐草甘膦能力进行了鉴定。通过对野生大豆材料芽期发芽势、发芽率、胚轴长、胚根长等指标的测定,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等方法计算得出野生大豆草甘膦耐性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8个性状指标转化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43%。将其耐性等级分为4级,其中,野生大豆材料2011编8的草甘膦耐性综合得分最高,2011编42的草甘膦耐性综合得分最低。培养皿鉴定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野生大豆耐草甘膦性状评价方法,可用于野生大豆草甘膦耐性材料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耐性鉴定 耐草甘膦 培养皿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台及培养皿类型对胚胎培养液滴温度的影响
2
作者 王艳玲 刘林燕 +3 位作者 左奎 何红梅 韩倩倩 唐健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50-1656,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的培养皿在不同温度热台上皿内培养液滴温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种不同品牌(Vitrolife组、Oosafe组、Falcon组)的生长皿、中央孔皿、四孔皿和ICSI皿4种不同用途的培养皿作为研究材料,模拟胚胎实验室日常工作制备培养...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的培养皿在不同温度热台上皿内培养液滴温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种不同品牌(Vitrolife组、Oosafe组、Falcon组)的生长皿、中央孔皿、四孔皿和ICSI皿4种不同用途的培养皿作为研究材料,模拟胚胎实验室日常工作制备培养微滴,记录各类培养皿分别放在37℃和38.5℃的热台上5 min皿内培养液滴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在37℃的热台上,各种类型的培养皿内培养液温度随时间延长呈下降的趋势,与Vitrolife组相比较,Falcon组的生长皿和没有盖油的四孔皿培养液滴温度下降更快(P<0.05);与中央孔皿的Vitrolife组相比较,Oosafe组的中央孔皿内培养液温度下降更快(P<0.05);Oosafe组和Falcon组ICSI皿内培养液滴温度下降均比Vitrolife组更快(P<0.05)。而盖油后的3组四孔皿内培养液温度变化无差异(P>0.05)。在38.5℃的热台上,不盖油的四孔皿和中央孔皿内培养液温度仍然呈下降趋势,但盖油的生长皿、四孔皿和ICSI皿内培养液温度有上升的现象。与生长皿的Vitrolife组相比,Falcon组生长皿内培养液滴温度变化无差异(P>0.05),但Oosafe组生长皿温度上升相对缓慢(P<0.05);Oosafe组和Falcon组没有盖油的四孔皿和中央孔皿内培养液温度均比Vitrolife组下降更快(P<0.05);Vitrolife组的ICSI皿内培养液滴温度上升速度比另外两组更快(P<0.05)。结论不同培养皿内培养液滴达到最佳温度时所需热台设置温度可能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站热台温度设定应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培养皿类型的不同,最终应以患者的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结局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皿 热台 温度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皿模型的Hopf分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月 柏灵 +1 位作者 杨帆 黄启昌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6-12,共7页
对单种群的培养皿模型做了合理的改动 ,直接以培养液的流量和初始浓度为新的培养皿模型的Hopf分支参数 ,研究了它的Hopf分支以及稳定性 ,使分析更加清晰 .
关键词 培养皿模型 单种群 培养 HOPF分支 渐进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快速采样培养皿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大亮 王永明 +3 位作者 李明君 胡光春 杨永敏 刘慧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7-617,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快速采样培养皿 医疗消毒 空气沉降法 菌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培养皿上挑取阳性噬菌斑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伟 艾秀莲 +1 位作者 谢玉清 王玮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5-36,共2页
从密集噬菌斑的培养皿上挑选少数几个阳性噬菌斑是一件繁琐而又容易出错的工作。以往的做法是在阳性噬菌斑周围多挑选几个 ,然后通过重复杂交筛选 ,直到准确筛选出阳性噬菌斑为止 ,但该方法对于大规模筛选显得非常笨拙。这里介绍一种改... 从密集噬菌斑的培养皿上挑选少数几个阳性噬菌斑是一件繁琐而又容易出错的工作。以往的做法是在阳性噬菌斑周围多挑选几个 ,然后通过重复杂交筛选 ,直到准确筛选出阳性噬菌斑为止 ,但该方法对于大规模筛选显得非常笨拙。这里介绍一种改进方法 ,只需一次杂交筛选即可准确挑出阳性噬斑 ,做到省时、省力、省材 ,而且准确性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皿 阳性噬菌斑 挑取方法 阳性克隆 噬菌斑轮廓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蠕虫在线追踪培养皿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强 康健 向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96-2698,共3页
提出了一个用于反向追踪大规模网络蠕虫传播的虚拟实验环境,能够用于网络蠕虫检测和防御实验。实验环境使用虚拟机技术,虚拟大量主机和网络设备参加,尽量符合网络实际。在可控的范围内,使用真实的感染代码引发大规模蠕虫的爆发,观测蠕... 提出了一个用于反向追踪大规模网络蠕虫传播的虚拟实验环境,能够用于网络蠕虫检测和防御实验。实验环境使用虚拟机技术,虚拟大量主机和网络设备参加,尽量符合网络实际。在可控的范围内,使用真实的感染代码引发大规模蠕虫的爆发,观测蠕虫的传播过程。实验环境中可以发现蠕虫的传播特性,实时收集网络蠕虫的流量数据和感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 在线追踪 培养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培养皿的介电常数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源慈 孙嘉鸿 余国芬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1,111,共3页
针对细胞层次上研究8mm波生物效应时对细胞培养皿复介电常数测试的要求,提出了在该频段采用平凹型Fabry-Perot腔结合标量网络分析仪对玻璃材料和有机材料两类细胞培养皿进行介电常数测量,测得有机材料培养皿的介电常数比玻璃材料培养皿... 针对细胞层次上研究8mm波生物效应时对细胞培养皿复介电常数测试的要求,提出了在该频段采用平凹型Fabry-Perot腔结合标量网络分析仪对玻璃材料和有机材料两类细胞培养皿进行介电常数测量,测得有机材料培养皿的介电常数比玻璃材料培养皿更接近于空气,且有机材料的损耗角正切要小一个数量级,表明有机材料制作的细胞培养皿更便于毫米波能量由空气透射到贴壁细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皿 介电常数 标量网络分析仪(AV3617) 扫频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培养皿对Ames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建军 姜凌 +1 位作者 张海娇 柴振海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研究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培养皿对Ames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Ames试验平板掺入法,分别使用不同储存时间及是否通风等情况下的环氧乙烷灭菌培养皿,计数TA97、TA98、TA100、TA102及TA1535菌株的回变菌落数。结果:灭菌后存放1个月左右(25... 目的:研究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培养皿对Ames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Ames试验平板掺入法,分别使用不同储存时间及是否通风等情况下的环氧乙烷灭菌培养皿,计数TA97、TA98、TA100、TA102及TA1535菌株的回变菌落数。结果:灭菌后存放1个月左右(25 d)的培养皿中环氧乙烷的残留在活化和非活化两种条件下均能引起TA100和TA1535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增多(TA100,约自发回变数的1.5倍;TA1535,约自发回变数的10倍),而经通风或延长培养皿储存时间可减少环氧乙烷残留并消除这种致突变作用。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培养皿对Ames试验中TA100、TA1535菌株有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 培养皿 AMES试验 致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鉴定抗咪唑乙烟酸除草剂谷子的培养皿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婷 师志刚 +4 位作者 王根平 程汝宏 陈媛 冀小绵 杨伟红 《农业工程》 2016年第4期85-87,共3页
介绍一种快速、简单和可靠的鉴定抗咪唑乙烟酸除草剂谷子的培养皿方法,种子置于滤纸上后即喷药处理,喷施剂量为2 250 mL/hm^2。该方法适于大批量种子鉴定的需要,可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对谷子育种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咪唑乙烟酸 谷子 鉴定 培养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子培养皿法发芽试验误差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常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培养皿法是玉米种子发芽试验常采用快捷方便的方法,但此方法的发芽率比较低、变异系数较大,不能反映种子本来固有的发芽水平。对此,笔者进行了培养皿法发芽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皿内种胚向下是造成发芽率低和变异系数大的原因,若... 培养皿法是玉米种子发芽试验常采用快捷方便的方法,但此方法的发芽率比较低、变异系数较大,不能反映种子本来固有的发芽水平。对此,笔者进行了培养皿法发芽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皿内种胚向下是造成发芽率低和变异系数大的原因,若将种胚全部向上置放,就能减少发芽率的误差,体现出玉米种子的正常发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发芽试验 培养皿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培养皿储藏片剂药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成秀 余新华 陈艳红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药品规格 培养皿 片剂 储藏 药房工作人员 医护人员 计算机录入 口服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种新的厌氧菌培养皿——Oxyplate^(TM)的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虎 陈险峰 周庭银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的厌氧菌培养皿———自动氧净厌氧培养皿 (OxyplateTM)分离培养厌氧菌的效果。方法 比较OxyplateTM与厌氧袋培养法对 10 0例临床厌氧菌标本的分离情况 ,并观察多株已知厌氧菌菌株在 2种平板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OxyplateT... 目的 探讨新的厌氧菌培养皿———自动氧净厌氧培养皿 (OxyplateTM)分离培养厌氧菌的效果。方法 比较OxyplateTM与厌氧袋培养法对 10 0例临床厌氧菌标本的分离情况 ,并观察多株已知厌氧菌菌株在 2种平板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OxyplateTM从 10 0例临床标本中分离出 6 8株厌氧菌 ,阳性分离率为 6 2 % ;厌氧袋培养法分离出 6 2株厌氧菌 ,阳性分离率为 5 8%。大多数已知厌氧菌在OxyplateTM 上形成的菌落较在厌氧袋内培养的厌氧血平板上稍大。结论 OxyplateTM 中含有的Oxyrase酶可以快速去除Oxyplate平板内的氧气 ,迅速产生无氧环境 ,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 ,其厌氧菌的阳性分离率较简易厌氧袋培养法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菌 培养皿 Oxyplate^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接触式培养皿和棉拭子进行手套表面细菌的检测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浦静雯 潘杰 +1 位作者 耿洲 杨文斌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1期638-639,共2页
目的:评价接触式培养皿和传统棉拭子对于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手套表面细菌采样的检测效果。方法:分别用接触式培养皿和棉拭子这两种常用的细菌采样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配置人员在配置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段的手套表面进行采样、培... 目的:评价接触式培养皿和传统棉拭子对于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手套表面细菌采样的检测效果。方法:分别用接触式培养皿和棉拭子这两种常用的细菌采样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配置人员在配置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段的手套表面进行采样、培养、计数,比较采样效果。结果:接触式培养皿所测得的菌落数与棉拭子采样法无明显差异(P>0.05),而接触式培养皿测得的菌落阳性率要明显高于棉拭子采样法(P<0.05)。结论:当手部细菌量较少的情况下,接触式培养皿对细菌的检测效果优于棉拭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采样 接触式培养皿 手卫生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卫生学监测培养皿单制纸封条式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靖 刘胜英 徐喜荣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医学微生物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培养皿单制纸封条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查采用开放式管理法和单制纸封条式管理法的医学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各348个值班次的空气培养皿、物表监测皿、消毒试剂监测皿的检查情况,对比两组培养皿的完好... 目的观察医学微生物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培养皿单制纸封条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查采用开放式管理法和单制纸封条式管理法的医学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各348个值班次的空气培养皿、物表监测皿、消毒试剂监测皿的检查情况,对比两组培养皿的完好率及监测结果达标率。结果单制纸封条式管理组的空气培养皿、物表监测皿、消毒试剂监测皿的完好率及监测结果达标率高于开放式管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微生物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培养皿单制纸封条管理不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规范了医院感染管理,而且提升了管理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卫生学监测 培养皿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培养皿及厌氧培养管的临床应用——对传统的厌氧菌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的简化
15
作者 郝维善 王晓光 +3 位作者 陈克功 杜洁君 杨冬茹 姜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利用我们研制的厌氧培养皿及管,共检验了39份牙髓炎及牙周炎标本,分离出厌氧菌59株,标本中厌氧菌分离的阳性率为100%。其中类杆菌28株,消化链球菌9株,消化球菌7株,韦荣氏球菌5株,真杆菌2株,梭形杆菌8株。在类杆菌中产黑素类杆菌21株,... 利用我们研制的厌氧培养皿及管,共检验了39份牙髓炎及牙周炎标本,分离出厌氧菌59株,标本中厌氧菌分离的阳性率为100%。其中类杆菌28株,消化链球菌9株,消化球菌7株,韦荣氏球菌5株,真杆菌2株,梭形杆菌8株。在类杆菌中产黑素类杆菌21株,占类杆菌总数的75%。结果表明使用厌氧培养皿及管研究厌氧菌简便、有效、经济,适于基层单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菌 厌氧培养皿 牙髓炎 牙周炎 类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乙烷灭菌营养琼脂培养皿应用的实验观察
16
作者 肖树文 尹晓锋 王媛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8期114-114,117,共2页
目的:提出了一种培养皿灭菌方法,即营养琼脂培养皿密封后经过环氧乙烷灭菌,解析后保存备用。方法:通过分析残留环氧乙烷的抑菌影响、不同保存方法对细菌培养的影响,应用不同采样方法空气沉降菌采样,对自然菌捕获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营... 目的:提出了一种培养皿灭菌方法,即营养琼脂培养皿密封后经过环氧乙烷灭菌,解析后保存备用。方法:通过分析残留环氧乙烷的抑菌影响、不同保存方法对细菌培养的影响,应用不同采样方法空气沉降菌采样,对自然菌捕获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营养琼脂培养皿环氧乙烷灭菌后对空气沉降法或对一些表面的采样,收集细菌的效果和培养结果都与普通9 cm玻璃培养皿相当,其结果具有可比较性。结论:环氧乙烷灭菌营养琼脂培养皿可以在一些现场采样中使用,尤其在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工作中,减少了采样的准备工作,可争取宝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 培养皿 环氧乙烷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综合晾干架与培养皿置放架的研制与应用
17
作者 冯晶 任红娟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1年第6期1561-1561,共1页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操作台抹布、服药杯、湿化瓶、止血带等消毒后应晾干备用。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条件所限,没有适用的晾干架,止血带、管道类、服药杯等容器晾干极不方便,医护人员只能用报架、窗台代替,存在着晾干数量少、易掉...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操作台抹布、服药杯、湿化瓶、止血带等消毒后应晾干备用。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条件所限,没有适用的晾干架,止血带、管道类、服药杯等容器晾干极不方便,医护人员只能用报架、窗台代替,存在着晾干数量少、易掉落、重复污染、污水污染环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皿 应用 研制 置放 医用 医院感染管理 污染环境 日常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用于培养皿细菌计数的规格板
18
作者 戚金荣 刘笃平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9年第1期41-41,共1页
用笔在平皿上以点数记忆法计数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数,既不准确,又增加菌落重复数的可能性,造成误差的机会较大。我们根据划线分格的原理,制成一种规格板,既方便,又减少菌落重复数的误差。用有机玻璃(1mm、2mm厚度都可以)划上与所用记数... 用笔在平皿上以点数记忆法计数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数,既不准确,又增加菌落重复数的可能性,造成误差的机会较大。我们根据划线分格的原理,制成一种规格板,既方便,又减少菌落重复数的误差。用有机玻璃(1mm、2mm厚度都可以)划上与所用记数的平皿底部同大的一个园,并在园上分格,刻上相应的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菌落数 培养皿 格板 重复数 误差 记忆法 区间 平皿 有机玻璃 菌落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培养皿投影提高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效果
19
作者 陈雪泥 房宏 《实验教学与仪器》 1995年第11期5-5,共1页
近几年来,我们尝试用培养皿投影部分演示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能用培养皿投影的演示实验可以分为下面几类。1 动态对比实验 此类实验最好伴有固体物质的消耗、溶解,或有气体的产生,现象清晰。 实验1 金属钠分别与水和... 近几年来,我们尝试用培养皿投影部分演示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能用培养皿投影的演示实验可以分为下面几类。1 动态对比实验 此类实验最好伴有固体物质的消耗、溶解,或有气体的产生,现象清晰。 实验1 金属钠分别与水和无水乙醇反应速度的对比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培养皿 对比实验 投影屏幕 教学效果 投影实验 无水乙醇 投影仪 溶解度 温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培养培养皿细菌超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
作者 贾俊英 杨晓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12期1571-1571,共1页
2002年冬~2003年春季,随着SARS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各医院对发热患者及呼吸系统疾病更是处处谨慎,对病室和治疗室的通风更是每日必须执行的一项工作。我院当时要求治疗室在下午不做治疗的情况下每日通风1小时,随着每天的开窗通风,... 2002年冬~2003年春季,随着SARS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各医院对发热患者及呼吸系统疾病更是处处谨慎,对病室和治疗室的通风更是每日必须执行的一项工作。我院当时要求治疗室在下午不做治疗的情况下每日通风1小时,随着每天的开窗通风,治疗室的空气培养细菌超标在很多科室出现,特别是真菌超标更为多见。当时,医院感染办和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查找真菌超标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皿 细菌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