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环洱海地区城镇聚落用地扩展特征及模式分析——以大理市下关镇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磊 李君 +1 位作者 武友德 李灿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1-347,共7页
基于2000年、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运用扩展动态分析法、象限方位分析法、同心圆分析法及土地利用转换分析法,对下关镇城镇聚落用地的扩展特征及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3年间,下关镇城镇聚落用地整体扩展态势明显,呈明显... 基于2000年、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运用扩展动态分析法、象限方位分析法、同心圆分析法及土地利用转换分析法,对下关镇城镇聚落用地的扩展特征及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3年间,下关镇城镇聚落用地整体扩展态势明显,呈明显的南北分异,南部地区用地扩展规模与速度远低于北部;在距离镇政府2 000~2 500m及3 000~3 500m的圈层范围内为城镇聚落用地的主要扩展区;随用地扩展,城镇聚落用地海拔整体提升,低坡缓丘地区为用地扩展的首要选择。随时间演进,新建城镇聚落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形态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主要由耕地和非聚落人工覆被用地转入,呈现出城镇扩张推动型、交通干线引致型及工业发展衍生型等3类扩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聚落 用地扩展 模式分析 环洱海地区 下关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口市城镇聚落空间信息提取与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安定 衣华鹏 +1 位作者 王周龙 李德一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3-120,T0004,共9页
以胶东半岛龙口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83年地形图、Landsat1992.6和2002.6两个时期的TM影像.首先分析了该区域城镇聚落的影像特征,研究了城镇聚落及其背景地物的光谱特征.并探讨了它们在光谱特征上的可分性;然后分析并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 以胶东半岛龙口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83年地形图、Landsat1992.6和2002.6两个时期的TM影像.首先分析了该区域城镇聚落的影像特征,研究了城镇聚落及其背景地物的光谱特征.并探讨了它们在光谱特征上的可分性;然后分析并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的简单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域城镇聚落信息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胶东半岛龙口市近20年来.城镇聚落动态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影像 城镇聚落 信息提取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市城镇聚落空间形态信息提取及其演化的分形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萍 冯学智 《遥感信息》 CSCD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通过对绍兴市 1984年 8月和 1997年 5月两景不同时相的 TM遥感影像上城镇及其背景地物的光谱特征分析 ,建立城镇聚落信息提取的光谱模型 ,提取城镇聚落形态信息 ,利用中值滤波进行整体化处理 ,后再矢量化。在此基础上 ,利用分形几何理... 通过对绍兴市 1984年 8月和 1997年 5月两景不同时相的 TM遥感影像上城镇及其背景地物的光谱特征分析 ,建立城镇聚落信息提取的光谱模型 ,提取城镇聚落形态信息 ,利用中值滤波进行整体化处理 ,后再矢量化。在此基础上 ,利用分形几何理论计算不同时相、不同组合的绍兴市城镇聚落形态的分形维数 ,对比分析其空间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绍兴市城镇聚落的空间形态明显具有分形特征 ,而且形态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越来越低 ,发展越来越随意。其中 ,绍兴市区和柯桥镇的发展尤为迅速 ,与其它集镇相比 ,其空间形态的复杂程度更高 ,稳定性更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聚落 遥感 空间形态信息 提取 演化 分形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城镇聚落人工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4
作者 李凤霞 严进瑞 伏洋 《青海气象》 2002年第3期21-27,共7页
镇聚落人工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选取评价因子和权重,确定了青海省城镇聚落人工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青海省各城镇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分:省会城市西宁市生态环境质量最优,生态环境质量总分值为7... 镇聚落人工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选取评价因子和权重,确定了青海省城镇聚落人工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青海省各城镇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分:省会城市西宁市生态环境质量最优,生态环境质量总分值为7.21。州地市级城镇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西海镇、平安镇、隆务镇、恰卜恰镇、结古镇和大武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人工生态环境 城镇聚落 环境质量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欧的城镇聚落系统
5
作者 罗伟 常正文 《人文地理》 CSSCI 1992年第3期24-27,共4页
在当今整个交通事业机械化的情况下,人们难以理解前工业时期北欧港口和航运的重要意义。那时。具有跨区域意义的交通道路只有海洋、湖泊和江河。在中世纪,诺曼人以及后来的汉萨商贾或荷兰人、英国人的贸易公司都走水路,与北欧的商品交... 在当今整个交通事业机械化的情况下,人们难以理解前工业时期北欧港口和航运的重要意义。那时。具有跨区域意义的交通道路只有海洋、湖泊和江河。在中世纪,诺曼人以及后来的汉萨商贾或荷兰人、英国人的贸易公司都走水路,与北欧的商品交换完全依赖航运来进行。海洋贸易和航运—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欧尔森德海关(1429——1857)的记录清楚地概括了当时北欧与东海岸国家的贸易关系。从中可以看出,特别是在十七世纪,瑞典和丹麦是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贸易大国的重要原材料供应国。尤其是那里的造船厂,依靠的都是北部地区及东南波罗的海地区的产品。“通过欧尔森德”获取的材料和产品包括条铁、铜材、大麻、缆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聚落 北欧 前工业时期 港口城市 北部地区 斯德哥尔摩 航运 工业革命 十七世纪 商品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南地区城镇聚落演变研究——以桑耶镇的桑耶寺为线索
6
作者 苏尔发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4-115,共2页
山南地区是藏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与自然资源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高原气候对当地的城镇聚落产生了影响。本文对桑耶寺内外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改善桑耶镇镇域环境、整合周边人文和自然资源、进行区域性保持与开发等建议。
关键词 山南地区 桑耶寺 城镇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城镇聚落空间形态及景观 被引量:17
7
作者 邓春凤 冯兵 +1 位作者 龚克 刘声伟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2-68,共7页
桂北城镇空间形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各构成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塑造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聚落形态是保持和发展城镇特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通过对空间形态和景观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小城镇生态... 桂北城镇空间形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各构成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塑造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聚落形态是保持和发展城镇特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通过对空间形态和景观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小城镇生态景观的完整性、空间生长的连续性、空间要素的有机性与空间形态的人文性是实现小城镇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北 城镇聚落 空间形态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无定河流域城镇聚落的历史演变与人地耦合 被引量:7
8
作者 佟彪 党安荣 周宏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54,共17页
地处黄河中游的无定河流域,是典型的过渡地带和生态脆弱地区。通过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人地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城镇枢纽地区,在唐代及以前为弓形,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唐末以后为三角... 地处黄河中游的无定河流域,是典型的过渡地带和生态脆弱地区。通过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人地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城镇枢纽地区,在唐代及以前为弓形,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唐末以后为三角形,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以人文因素为主。当代流域城镇格局继承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但城镇发展动力主要是长城沿线的资源开发和城镇建设,这些活动对局部地区的植被覆盖产生了冲击型影响;同时以退耕还林、防风治沙等为代表的生态保护政策也已经显现出积极的效果。建议流域的城镇发展要合理确定人口与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集中在榆横和靖边等主要城镇周边布局,并且以河流为骨架构建生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聚落 空间格局 无定河流域 地理枢纽 人地耦合
原文传递
城镇传统聚落中家族社会与院宅空间的相关性研究--以泰宁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鹰 刘嘉敏 余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城镇传统聚落表现出杂姓杂居的特征,杂姓家族社会的演进直接体现在家族院宅空间的变化上,院宅空间变化影响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厘清聚落传统院宅空间特征属性有必要从社会演进视角研究其家族社会与院宅空间的相关性问题。本文以泰宁古城... 城镇传统聚落表现出杂姓杂居的特征,杂姓家族社会的演进直接体现在家族院宅空间的变化上,院宅空间变化影响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厘清聚落传统院宅空间特征属性有必要从社会演进视角研究其家族社会与院宅空间的相关性问题。本文以泰宁古城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时空维度,从传统聚落家族社会结构与其对应院宅空间的演化分析入手,以家族社会视角,将家族院宅空间作为基本研究单元,梳理院宅权属、姓氏院宅的更迭方式,解读家族社会发展演变与院宅空间变化的相关性,揭示聚落形态演化的内在规律及其空间特征,为传统聚落空间分析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传统聚落 家族社会 院宅空间 时空演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划实践的历史文化聚落调研思路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少飞 王树声 崔凯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10期74-78,共5页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历史文化城、镇、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各地地方精神、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存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历史文化聚落濒临消失,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国内专家学...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历史文化城、镇、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各地地方精神、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存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历史文化聚落濒临消失,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城镇聚落保护的首要问题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城镇聚落 规划实践 调研 传统文化 民俗风情 建筑艺术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汉至唐初中国西南边疆治所城镇的发展格局研究
11
作者 李宇舟 《前沿》 2021年第5期104-111,共8页
蜀汉至唐初时期西南边疆的城镇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此前紧密依赖于两汉王朝政区治所的城镇建设模式开始动摇,"夷化"了的南中大姓开始登上南中社会发展的历史舞台,并逐步成为社会及城镇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南中大姓势力掌控... 蜀汉至唐初时期西南边疆的城镇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此前紧密依赖于两汉王朝政区治所的城镇建设模式开始动摇,"夷化"了的南中大姓开始登上南中社会发展的历史舞台,并逐步成为社会及城镇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南中大姓势力掌控的区域,部分南中的民族聚落正朝着军政治所发展起来,原有的汉王朝主导的城镇建设虽受到冲击,一些受中原文化深刻影响的农业民族部落却酝酿着自己的城镇建设。隋至唐初,再次统一的中原王朝力量崛起,给南中城镇建设发展又一次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使得西南边疆的城镇发展在本土力量(爨氏、南诏)和中原王朝的共同推动下广泛地勃兴起来。从而为此后南诏国、大理国时期,西南边疆的城镇体系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唐初 本土主导力量 民族聚落城镇
原文传递
传统建筑文化的象征意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求理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1年第2期70-77,共8页
本文首先探讨作为人类文化构成的建筑之本质,讨论了意义、象征和场所等概念,认为象征性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一大特征。论文从景观风土、城镇聚落、建筑住宅和构件尺度等几个层面上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象征意 建筑群 象征手法 象征性 象征符号 城镇聚落 构件 人为环境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亚人口的分布和迁移
13
作者 王一鸣 《人口与经济》 1986年第5期53-58,61,共7页
西亚人口的分布表现出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方面,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另一方面,游牧半游牧、定居农业和城镇聚落三种形式并存。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亚人口的分布状况、聚落形式及其相互组合状况都有所改变,但是这两个基本特点... 西亚人口的分布表现出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方面,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另一方面,游牧半游牧、定居农业和城镇聚落三种形式并存。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亚人口的分布状况、聚落形式及其相互组合状况都有所改变,但是这两个基本特点依然存在,而且还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 游牧民 犹太人 分布和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波斯湾 巴勒斯坦 石油生产国 城镇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历史地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盛佳 《历史地理》 1992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一、江汉相汇的港埠,隔江相夹的要塞——武汉肇源的基础武汉是我国起源最早的城市之一。市北与郊县黄陂接界处的商代古城遗址——盘龙城,是武汉市最早的城镇聚落,经考古确认为商代古城,距今3500年左右。它和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两座并... 一、江汉相汇的港埠,隔江相夹的要塞——武汉肇源的基础武汉是我国起源最早的城市之一。市北与郊县黄陂接界处的商代古城遗址——盘龙城,是武汉市最早的城镇聚落,经考古确认为商代古城,距今3500年左右。它和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两座并列最早的城镇聚落遗址。盘龙城位于滠水入江之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 古城遗址 城镇聚落 肇源 郑州商城遗址 商代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京杭大运河留给外国人的印象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梦飞 《珠江水运》 2016年第22期49-51,共3页
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不仅促进了南北物资的交流和沿线城镇聚落的兴起,也便利了人员的往来,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外国使节、传教士、旅行者等多取道于此.运河沿线的水利工程、城镇乡村和风土民情,... 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不仅促进了南北物资的交流和沿线城镇聚落的兴起,也便利了人员的往来,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外国使节、传教士、旅行者等多取道于此.运河沿线的水利工程、城镇乡村和风土民情,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作品中多有体现,他们的观察与描述无疑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明清京杭大运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明清时期 外国人 印象 城镇聚落 文化交流 水利工程 大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登封天地中--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清《登封县河图》
16
作者 常泽儒 席会东 《资源导刊》 2022年第8期40-41,共2页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登封县河图》一幅,该图绘制时间在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至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之间,是一幅清代地方官府绘制的河南府登封县境内水系分布图。《登封县河图》绢本彩绘,图廓纵横90×90厘米,方位为上南...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登封县河图》一幅,该图绘制时间在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至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之间,是一幅清代地方官府绘制的河南府登封县境内水系分布图。《登封县河图》绢本彩绘,图廓纵横90×90厘米,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以形象画法绘注清代登封县境内8条河流及13座山峦分布等自然地理和城镇聚落,以及寺观祠庙等人文地理景观,并以墨书红签注明地名,属典型官绘本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会图书馆 河图 登封县 清雍正 绘制时间 人文地理 分布图 城镇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GLOMERATION AND RADIATION EFFECT OF THE PULL OF URBANIZATION 被引量:4
17
作者 QI Jin-li (School of Econom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 R.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in of thought for China’s urbanizing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e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find good ways of solving rural problems through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bsorbs the pu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in of thought for China’s urbanizing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e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find good ways of solving rural problems through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bsorbs the push-and-pull forces theory and the systematic dynamic theory in the traditional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ories, views urbanization as a dynamic system, makes research on the push-and-pull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The pulling power of urbanization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wo aspects,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the radiation effect of cities.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provides continuous propelling force for urbanization, and the radiation effect further accelerate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by push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Of course,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an result in the hindrance to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lomeration effect radiation effect pull of urban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落遗产的保护困境与利用模式浅析——以山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金平(文\供图) 《中华民居》 2020年第6期29-38,共10页
聚落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立体的有机系统。较之于城镇聚落,乡村聚落的保护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困难,山西拥有五百五十个中国传统村落,九十六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山西在乡村聚落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聚落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立体的有机系统。较之于城镇聚落,乡村聚落的保护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困难,山西拥有五百五十个中国传统村落,九十六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山西在乡村聚落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乡村振兴和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有机系统 城镇聚落 保护困境 保护与利用模式 聚落遗产
原文传递
历史早期印度恒河流域城镇空间形态探析
19
作者 王锡惠 董卫 《建筑史》 2021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公元元年前后的几个世纪里,印度恒河流域出现了早期国家的第一次城镇建设高潮,产生了最早一批规划理论与技术专著,是其传统城镇规划理念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后世规划实践影响深远。结合印度古代文献与聚落考古学数据,揭示了历史早期恒河... 公元元年前后的几个世纪里,印度恒河流域出现了早期国家的第一次城镇建设高潮,产生了最早一批规划理论与技术专著,是其传统城镇规划理念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后世规划实践影响深远。结合印度古代文献与聚落考古学数据,揭示了历史早期恒河流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空间结构和都城作为“理想城”的空间形态特征;通过分析城镇建设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其规划建设理论与技术的发挥主要受到了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从而导致了实际建成形态与理想形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城镇规划 恒河流域 城镇聚落 规划理论 规划历史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不同地貌类型区人口压力等级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自翔 任志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4-278,共5页
通过GIS软件作出延安市各地貌类型区城镇聚落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划分出聚落分布等级和人口空间分布等级。并以3个指标,即相对高差、主要坡度和沟谷密度作为地貌地势评判因子,经相关性分析发现,人口密度与地势的相关性比与城镇分布的相... 通过GIS软件作出延安市各地貌类型区城镇聚落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划分出聚落分布等级和人口空间分布等级。并以3个指标,即相对高差、主要坡度和沟谷密度作为地貌地势评判因子,经相关性分析发现,人口密度与地势的相关性比与城镇分布的相关性更为明显。进而拟定本地区人口的粮食消费和经济发展压力指标,计算出延安各地貌类型区人口压力状况,并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河谷阶地人口压力最大,而黄土梁涧人口压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类型区 延安市 压力等级 人口压力 人口密度 GIS软件 相关性分析 城镇聚落 空间分布 沟谷密度 城镇分布 经济发展 河谷阶地 分布图 划分 指标 地势 高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