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牧交错区农牧民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差异化研究--基于资源禀赋与主体认知视角
1
作者 任彬彬 张凯军 肖少英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剖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影响机制对农牧交错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资源禀赋与主体认知视角,对兴安盟突泉镇农牧户入户调查并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分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发现:牧户城镇化意愿远低于农户,... 剖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影响机制对农牧交错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资源禀赋与主体认知视角,对兴安盟突泉镇农牧户入户调查并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分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发现:牧户城镇化意愿远低于农户,影响农牧户城镇化意愿的因素不尽相同,除年龄、政策了解度、人均年收入、宅基地用途等共同因素外,农户城镇化意愿另受地形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再就业效益信心显著影响,牧户城镇化意愿另受距河流、镇区与草地距离、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满意度、住宅补偿与医疗保障效益信心显著影响。研究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影响动因并提出城镇化政策建议,可为加快农牧交错区城镇化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农户 牧户 城镇化意愿 资源禀赋 主体认知 影响因素 二元Log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地区乡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研究——基于常州市区的调查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震东 韦江绿 +1 位作者 张京祥 严玲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3期35-43,共9页
乡村居民是城镇化进程最主要的参与者,其意愿和行为决策对城镇化质量会产生直接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调查,着重于从空间层面对乡村居民城镇化的真实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以常州市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高度城镇化地区的乡村居民已经具备... 乡村居民是城镇化进程最主要的参与者,其意愿和行为决策对城镇化质量会产生直接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调查,着重于从空间层面对乡村居民城镇化的真实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以常州市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高度城镇化地区的乡村居民已经具备较好的城镇化基础,就业城镇化意愿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居住与日常生活意愿也相对倾向城镇化地区。在城区和镇区两类城镇化目的地中,各类镇区已经成为乡村居民最愿意和最容易接受的就业、居住与日常生活的城镇化目的地,村民的意愿中镇区所占的比重均远远超过城区。即使在常州市区这种高度城镇化地区,由于城镇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乡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依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乡村居民对于镇区的偏好和其城镇化意愿的明显地域差异对于思考健康城镇化道路和城乡统筹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意愿 乡村居民 高度城镇地区 差异性 常州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基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琬 孙斌栋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0,共8页
跳出不同规模城市利弊分析的传统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来确定"十三五"期间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城市迁移偏好基本呈"哑铃形",即大部分农民倾向迁移... 跳出不同规模城市利弊分析的传统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来确定"十三五"期间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城市迁移偏好基本呈"哑铃形",即大部分农民倾向迁移到小城市(小城镇、县或县级市),其后是大城市,居于中间的中等城市对农民城市化吸引力最低;女性、家庭人均土地少尤其是有过外出经验的农村居民更偏好高等级城市;社会资本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均有利于农民向中等城市迁移,且有可能使得农民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选择中倾向小城市迁移;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和对外联系等因素的区域差异是影响农村居民迁移偏好的重要原因,并且偏好中等城市的农村居民相对更重视公共服务,而偏好大城市的农村居民更注重就业机会。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最后为推进"十三五"期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十三五 农村居民 城镇化意愿 城市迁移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居村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轶 刘涛 +3 位作者 李子豪 尹俊超 陈文珺 羊妍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5,共6页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为案例地,选取7个农村社区的276份样本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以居村农民属性特征和居住环境评价为切入点,分析居村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40岁、具有初中/高中教育程度、已婚的...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为案例地,选取7个农村社区的276份样本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以居村农民属性特征和居住环境评价为切入点,分析居村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40岁、具有初中/高中教育程度、已婚的居村农民群体就地城镇化意愿强烈。务工形式、住房类型等对居村农民的就地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外出工作意愿、土地流转支持度对其就地城镇化意愿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居村农民 LOGISTIC回归 就地城镇化意愿 南京江北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居民的就地城镇化意愿差异特征——基于两省21村的调查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云 陈宇 卓德雄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138,共7页
文章在对农业主导型村镇地区(海南)和工贸综合型村镇地区(福建)两类不同类型村镇地区的调研基础上,从就业、居住和落户3个方面对村民的就地城镇化意愿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实现条件对城镇化意愿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判断。研究发现... 文章在对农业主导型村镇地区(海南)和工贸综合型村镇地区(福建)两类不同类型村镇地区的调研基础上,从就业、居住和落户3个方面对村民的就地城镇化意愿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实现条件对城镇化意愿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判断。研究发现:按"就业—居住—落户"的城镇化意愿形成方向次序,两类村镇地区的被调查村民城镇化意愿都表现出显著的逐级弱化趋势,小城镇户籍吸引力明显不足;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是促使村民希望通过就业和居住城镇化改善生活水平的重要原因;农业主导型村镇地区村民对所在镇区公共服务功能的依赖性高于工贸综合型村镇地区;城乡(镇村)空间联系越强,村民的镇区就业和居住城镇化意愿也会越强。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村镇发展方向与类型化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主导型村镇地区 工贸综合型村镇地区 就地城镇化意愿 策略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城镇化意愿分层:代际与婚姻的视角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蕾 李放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8,共9页
从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表现入手,探讨婚姻状况对城镇化意愿代际差异形成的贡献。基于经济理性假设构建农民工城镇化分层决策模型,并建立多个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两个假说:一是已婚农民工城... 从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表现入手,探讨婚姻状况对城镇化意愿代际差异形成的贡献。基于经济理性假设构建农民工城镇化分层决策模型,并建立多个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两个假说:一是已婚农民工城镇化决策更符合经济理性;二是城镇中对农民工有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镇化意愿的制度性拉力,而农村中对农民有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镇化意愿的制度性阻力,城乡社会制度共同影响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意愿 分层 代际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地区差异 被引量:6
7
作者 曾鹏 向丽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7,共9页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差异性对中西部不同地区人口就...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差异性对中西部不同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中西部不同地区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认同度与其就近城镇化意愿显著正相关,且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的影响作用更明显。东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更注重职业升迁机会、职业技能水平、子女教育状况、工资待遇水平、工作环境、工作时长的满意度。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则更关注其与市民的关系、城市社会关系网络、户籍状况、基本公共服务、城市物价水平及居住条件的改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就近城镇化意愿 地区差异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往城市还是留恋乡村?——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陆益龙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101,共8页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 CGSS)显示,近90%的农民近期无进城定居和置房计划,仅有10%左右的农民有进城计划,这意味着目前生活在乡村的农民大多没有主动城镇化的意愿。对这一现象,可用乡村结构再生产论加以解释,留守乡村而不愿进城的,是那...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 CGSS)显示,近90%的农民近期无进城定居和置房计划,仅有10%左右的农民有进城计划,这意味着目前生活在乡村的农民大多没有主动城镇化的意愿。对这一现象,可用乡村结构再生产论加以解释,留守乡村而不愿进城的,是那些受教育较少、年龄较长和不外出的农民,正是他们支撑和维续着乡村社会的再生产。那些有意愿进城生活的农民,在年龄、收入和生活方式倾向等方面有着明显特征,年轻人、收入更高、更具有现代生活方式倾向的农村人,主动城镇化的意愿更为强烈,表明主体能动性对农民进城意愿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乡村 农民 城镇化意愿 CG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生产要素配置对西部地区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英 张明东 刘后平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3,共6页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农村居民和家庭的意愿直接决定着城镇化进程。采用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村家庭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对其城镇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进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获取金融信贷的擅长经营农地的...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农村居民和家庭的意愿直接决定着城镇化进程。采用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村家庭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对其城镇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进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获取金融信贷的擅长经营农地的农户不愿意迁移入城,更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没有上述农业经营优势,又具有非农技能的年轻人更愿意进城落户。农户是否愿意城市化,取决于哪一种选择更能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和家庭收入,可以通过整合配置农村生产要素达到合理引导农户城镇化意愿的目标。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促进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拓展农村家庭资本来源渠道,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保障迁徙家庭权益,在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保障农业基础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意愿 生产要素配置 农村家庭 现代农业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村金融 农地流转 规模经营 新型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利益表达——基于D县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敏 靳朝晖 孙守相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91-598,共8页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民作为这一进程的主体,其意愿及利益表达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以城镇化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S省T市D县城镇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样本的数据分析,了解到农民的...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民作为这一进程的主体,其意愿及利益表达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以城镇化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S省T市D县城镇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样本的数据分析,了解到农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经济、政治、教育文化、身份认同),并针对调查中农民利益表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利益表达机制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城镇化意愿 利益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向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9-303,共5页
基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1 779份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就业质量为研究视角,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整体偏低。... 基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1 779份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就业质量为研究视角,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整体偏低。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特征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性别、进城务工年限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不明显;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显著。农业转移人口受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发展机会、社会保险健全程度满意度的影响尤为突出,同时注重工资收入水平、工作设施安全性和职业稳定性满意度的提升。因此,建议不断强化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制度,并建立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农业转移人口 就近城镇化意愿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安全感与依恋对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基于贵州省1796名农民的调研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红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78,共4页
为了研究农民安全感与依恋对其城镇化意愿的影响,采用安全感量表(SQ)、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抽取贵州省1796名农民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贵州省农民的人际安全感均分为3.415,确定控... 为了研究农民安全感与依恋对其城镇化意愿的影响,采用安全感量表(SQ)、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抽取贵州省1796名农民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贵州省农民的人际安全感均分为3.415,确定控制感均分为3.135;成人依恋从高到低依次为亲近分量表、亲近依赖复合分量表、依赖分量表和焦虑分量表。2)人际安全感、亲近、依赖与农民城镇化意愿存在显著差异。3)农民安全感、成人依恋与城镇化意愿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人际安全感、亲近与依赖能显著影响农民的城镇化意愿。结论,农民安全感与依恋对城镇化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意愿 安全感 依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意愿研究
13
作者 程淑平 程业炳 张德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8,共4页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以往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出发,从制度设计等方面来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问题,其结果是,学者们对农业转移人口这一群体的心理和认知因素缺乏考量。由此,...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以往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出发,从制度设计等方面来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问题,其结果是,学者们对农业转移人口这一群体的心理和认知因素缺乏考量。由此,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信任这一因素,分析其对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意愿的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信任通过态度和主观规范间接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城镇化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区域农民城镇化意愿的调查与分析
14
作者 陈大鹏 刘小红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1年第7期13-15,共3页
该文选取一小城镇区域农民进行调查,分析小城镇地区农民城镇化的意愿。通过调查得出小城镇地区农业经济衰落,农民收入低,向往城市生活;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比例不高,多数愿望不强,主要担心在城市工作的收入不高;重视自己的土地权... 该文选取一小城镇区域农民进行调查,分析小城镇地区农民城镇化的意愿。通过调查得出小城镇地区农业经济衰落,农民收入低,向往城市生活;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比例不高,多数愿望不强,主要担心在城市工作的收入不高;重视自己的土地权利,对国家的土地政策和农转非政策了解不够。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农民 城镇化意愿 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城镇化意愿及其群体差异问题——基于贵州调查数据的分析
15
作者 韦璞 戚玉娇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3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利用贵州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特征农民工群体的常住城镇化和户籍城镇化意愿上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是:女性农民工城镇化意愿强于男性;年龄与城镇化意愿的关系呈倒'U'形;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城镇化意愿越强;进城时间越长、工作... 利用贵州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特征农民工群体的常住城镇化和户籍城镇化意愿上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是:女性农民工城镇化意愿强于男性;年龄与城镇化意愿的关系呈倒'U'形;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城镇化意愿越强;进城时间越长、工作稳定、拥有住房、与当地居民关系融洽,城镇化意愿越强。但户籍城镇化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样态,在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土地仍然承担着重要的最后保障功能,使得农民工决定放弃土地的决策过程更加艰难,影响因素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意愿 群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城化战略对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以江苏省丹阳市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婧 翟国方 范晨璟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4,共7页
以江苏省丹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同城化战略实施以及半城镇化现象对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城化战略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镇化进程,提高区域内中小城市对于本地农... 以江苏省丹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同城化战略实施以及半城镇化现象对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城化战略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镇化进程,提高区域内中小城市对于本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是一种协调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关键应着力于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降低其在城市生活的经济成本,提供各类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城战略 农村居民 城镇化意愿 城镇 丹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关系研究——以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保障为中介变量
17
作者 李军 施日全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5年第4期38-42,共5页
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和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农民的土地流转利益保障和农民的城镇化意愿等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当前土地流转政策中基本上没有体现保障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利益... 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和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农民的土地流转利益保障和农民的城镇化意愿等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当前土地流转政策中基本上没有体现保障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利益。为此,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和流转功能,在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到市场环节开始就要体现土地的市场交易价值规律,从就业、住房等方面为农民土地流转后提供基本的保障,以土地交易市场化机制促成农民从农村土地的生存依附关系中分离开,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城镇化意愿 利益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都市区外围地区居民城镇化意愿研究——以重庆市潼南区为例
18
作者 金刚 王文静 林韬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1期65-71,共7页
居民城镇化意愿对城镇化质量具有直接且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重庆大都市区外围的潼南区农村居民和小城镇居民城镇化迁移意愿调查,探索重庆大都市区外围地区农村居民和小城镇居民城镇化意愿... 居民城镇化意愿对城镇化质量具有直接且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重庆大都市区外围的潼南区农村居民和小城镇居民城镇化迁移意愿调查,探索重庆大都市区外围地区农村居民和小城镇居民城镇化意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重庆大都市区外围地区农村及小城镇留守居民的城镇化意愿整体不高,除个体因素外,还受到城市资产状况及当前居住环境因素的影响。据此,本研究为推进新时期重庆大都市区外围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意愿 重庆大都市区外围地区 乡镇居民 新型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凤琴 师昭慧 陈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323-325,共3页
城镇化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学者们对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进行了较多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含义、特征、影响因素及对策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当... 城镇化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学者们对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进行了较多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含义、特征、影响因素及对策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当前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征、家庭因素、人力资本、社会政策及其他因素。为了更好地推进城镇化,学者们提出了加快发展小城镇、调整产业结构、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扩大民主参与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城镇化意愿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代际-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鹏 向丽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08,共8页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代际差异、性别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农业转...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代际差异、性别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整体偏低,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特征对其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代际及性别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认同度与其就近城镇化意愿显著正相关,且第一代女性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的影响作用更明显。从各项指标来看,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受职业技能水平、子女教育状况、职业升迁机会、户籍状况、与市民的关系、工作环境、工作时长、居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均大于第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女性农业转移人口更关注子女教育水平、工作环境、工作时长、居住条件和物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 代际差异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