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综合承载力耦合协同研究
1
作者 刘崇献 孙静 张嘉豪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为探究北京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协同关系问题,本文结合北京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综合承载力构建了复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05—2020年两个系统综合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和... 为探究北京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协同关系问题,本文结合北京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综合承载力构建了复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05—2020年两个系统综合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和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目前还处于中低水平;北京高质量发展系统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失调耦合升级为初级协调耦合,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但距离优质协调耦合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北京要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市综合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龙志和 任通先 +1 位作者 李敏 胡贵平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4-207,共4页
提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状态空间法构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模型,对广州市2002—2007年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实际承载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州市在2002—2003年处于可载状态,从2004年出现超载,近年超载愈来愈严重;运用... 提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状态空间法构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模型,对广州市2002—2007年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实际承载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州市在2002—2003年处于可载状态,从2004年出现超载,近年超载愈来愈严重;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过度增长及相应资源消费量增加,是影响广州城市综合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空间法 城市综合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城市综合承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柳 高太忠 +2 位作者 闫兰娜 庞会从 甄桂英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10年第4期264-268,共5页
针对河北省11个设区城市,选取了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4个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环境承载力是对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影响最大的指标;石家庄市的综合承... 针对河北省11个设区城市,选取了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4个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环境承载力是对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影响最大的指标;石家庄市的综合承载力最大,为0.083 8;唐山市的经济承载力最大,为0.016 3,综合承载力相对较低,主要限制因素为环境承载力。提出了关于河北省提高综合承载力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对策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吉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凡凡 苗承玉 李明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198,共6页
以人地关系论为理论基础,利用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频度计数方法,构建了延吉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即4个子系统(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和39项具体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系统多指标综合分析、综合承载力指数等方法,... 以人地关系论为理论基础,利用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频度计数方法,构建了延吉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即4个子系统(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和39项具体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系统多指标综合分析、综合承载力指数等方法,对延吉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吉市城市综合承载力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较小;从子系统供需指数比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承载状况有所好转,说明延吉市正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延吉市的综合承载力,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延龙图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延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姜豪 陈灿平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9-62,共4页
采用熵值法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维度,对成都2008~2014年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揭示成都的发展短板,进而分析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城市发展间是否存在协调的、良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对成都城... 采用熵值法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维度,对成都2008~2014年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揭示成都的发展短板,进而分析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城市发展间是否存在协调的、良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对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较大的贡献,但第三产业和城市交通是其主要限制因素;生态环境是决定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必要因素,空气质量和绿化环境是其重要短板;自然资源对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已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R框架下西部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付金存 常昕辉 陈静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62,共7页
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新疆城市发展逐步逼近其综合承载力的极限。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构建了新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市综合承载力呈显著下... 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新疆城市发展逐步逼近其综合承载力的极限。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构建了新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市综合承载力呈显著下降趋势,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其中自然因素差异是其空间分异的主因,区域环境压力和城市建设水平差异的影响也正逐步提升,因此优化人口和产业在城镇间的合理布局是提升新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PSR框架 组合赋权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徐州都市区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珊 闫庆武 +2 位作者 李玲 蒋龙 刘永伟 《资源与产业》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城市综合承栽力评价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以徐州都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撑力一压力—调控力的概念模型,选取3类26个指标,基于空间分析、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格网分析等方法,运用ArcGIS、Yaahp、SPSS等软件对徐州都市区城... 城市综合承栽力评价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以徐州都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撑力一压力—调控力的概念模型,选取3类26个指标,基于空间分析、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格网分析等方法,运用ArcGIS、Yaahp、SPSS等软件对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大范围集中、小区域分散、高低承载区渐变分布的特点;高承栽区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成片分布,北部则相对比较零散,且被塌陷区和生态保护区隔断;中承载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和高承栽区外围;低承载区则主要分布在地质条件限制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地区,主要分布在故黄河两侧、不老河以北及微山湖周围。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徐州未来发展规划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空间分析 格网分析 徐州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程广斌 张盼盼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8-52,共5页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7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水资源、交通、环境、人口和经济6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均方差决策等方法,对其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承载力逐步成为影响天山...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7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水资源、交通、环境、人口和经济6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均方差决策等方法,对其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承载力逐步成为影响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首要因素,供给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需求贡献,各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基于此,对提高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天山北坡经济带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娟 李景保 卿雄志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0,共4页
本文以湖南省"3+5"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外部支撑力6个方面入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方法对"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5"城市... 本文以湖南省"3+5"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外部支撑力6个方面入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方法对"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长沙市以综合得分1.715分居于城市群之首,益阳市为1.410分最低,且"3+5"城市群承载力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城市综合承载力承载力各要素来看,经济承载力是制约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提高的首要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下成为城市群共同问题;科技创新与区际交流对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3+5”城市 城市综合承载力 信息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测算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赣华 秦艳辉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3-678,共6页
对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测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启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进... 对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测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启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测算和评价研究有待完善;有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承载力的研究较欠缺;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测算及提升路径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综合承载力 评价及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承载力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文龙 任圆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0,189,共4页
在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系统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城市综合承载力仿真模型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了呼和浩特市未来1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变化,得出相对较优方案,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解决呼和浩特城市承载力的对... 在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系统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城市综合承载力仿真模型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了呼和浩特市未来1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变化,得出相对较优方案,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解决呼和浩特城市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呼和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11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科技和产业》 2013年第2期49-52,共4页
城市经济增长迅速伴随而来的是资源、环境、社会承载能力的严重下降。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内11个设区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11... 城市经济增长迅速伴随而来的是资源、环境、社会承载能力的严重下降。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内11个设区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11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指出河北省11个城市综合承载力差异较大,城市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的还不够,应重点提升11市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评价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辉 赵富强 李东序 《当代经济》 2012年第21期146-148,共3页
本文从我国城市面临的诸多承载挑战的现实出发,界定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与结构,设计了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分析了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指标数据处理方法,并提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评价方法。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预警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娟 李景保 卿雄志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81-284,288,共5页
采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外部支撑力6个方面入手,对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长沙市以综合得分1.715分居... 采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外部支撑力6个方面入手,对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长沙市以综合得分1.715分居于城市群之首,益阳市为1.410分最低,且"3+5"城市群承载力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3+5”城市 城市综合承载力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博文 何苑 《生产力研究》 2017年第9期74-78,共5页
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系统的具体体现和应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城市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文章从土地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5个方面构建了城... 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系统的具体体现和应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城市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文章从土地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4年的历史数据,对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和城市综合承载力供需指数比的变化趋势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4年,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呈现逐年向好趋势,但土地承载能力不足影响着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城市综合承载力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奎 《调研世界》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60,共4页
本文首先以自然生态系统的种群承载力为起始点,界定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其次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对应于承载主体和承载客体分别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最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评价模型,并测算出北京市综合承载力指... 本文首先以自然生态系统的种群承载力为起始点,界定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其次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对应于承载主体和承载客体分别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最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评价模型,并测算出北京市综合承载力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已经由2009年前的超载状态逐渐转变为富余状态。但也建议北京市要警惕城市承载压力变化带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降低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 北京市 承压指标 压力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秋芳 王珊珊 《河南科学》 2013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在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选取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中土地、环境、水资源、交通、科教、医疗服务承载力等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均方差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水资... 在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选取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中土地、环境、水资源、交通、科教、医疗服务承载力等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均方差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水资源承载力是影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最关键的因素,科教承载力是短板因素;烟台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最大,德州和滨州的城市承载力最小,其他城市居中.针对出现的问题,从城市发展速度、模式以及居民行为等方面提出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综合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凡文 麻理 任家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90-293,共4页
阐述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按照其内涵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无量纲化法将预警指标标准化,在指标标准化的基础上,由模糊评判法综合得出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级别;从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 阐述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按照其内涵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无量纲化法将预警指标标准化,在指标标准化的基础上,由模糊评判法综合得出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级别;从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不同预警级别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预警方法 模糊评判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敦平 刘子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5-52,共8页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经济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公共服务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5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水平不...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经济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公共服务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5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上海市综合承载力优势突出,浙江、江苏两省城市次之,安徽省城市相对较低。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将长三角地区城市划分为综合承载力较强地区、一般地区与较低地区3种类型。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文章为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城市综合承载力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镇化视角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阳鹭霞 邹佳旻 《城市》 2016年第3期32-34,共3页
城市综合承载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城市发展反过来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状况,两者相互作用。笔者结合绿色城镇化内涵和要求对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由经济、资源及环境三方面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城市综合承载力... 城市综合承载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城市发展反过来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状况,两者相互作用。笔者结合绿色城镇化内涵和要求对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由经济、资源及环境三方面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存在客观阀值区间,可利用各承载力阀值区间作为评价标准,用状态指数评价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限制因素,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镇化 城市综合承载力 阀值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