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3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权文婷 周辉 +4 位作者 王卫东 张煦庭 赵青兰 王旭东 陈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6-346,357,共12页
[目的]掌握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城市格局和建设生态文明,进行生态环境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基于GEE云平台,运用2000-2023年MODIS数据集,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性特征、演变... [目的]掌握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城市格局和建设生态文明,进行生态环境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基于GEE云平台,运用2000-2023年MODIS数据集,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性特征、演变趋势及未来发展动态,并探讨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1)关中平原城市群的RSEI整体呈上升趋势,RSEI均值增长率为0.0053/a,各市之间RSEI时空演变存在差异;(2)近24年来,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虽有改善,但优质区域有限且呈下降趋势;(3)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受城市活动强度和坡度两个主导因子的影响,同时降水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在多数年份中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结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城市活动强度和坡度是主要因素,降水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维护和提升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质量,应考虑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城市 遥感生态指数 GoogleEarthEngine 生态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变化耦合协调分析
2
作者 罗婧 吴静 +1 位作者 王毓乾 刘敏 《北京测绘》 2025年第3期350-357,共8页
快速城市化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0年美国夜光传感器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搭载国家极轨卫星(NPP/VIIRS)采集的夜间灯光数据和陆地卫星(Landsat)多光谱遥感数据,... 快速城市化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0年美国夜光传感器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搭载国家极轨卫星(NPP/VIIRS)采集的夜间灯光数据和陆地卫星(Landsat)多光谱遥感数据,利用综合灯光指数(CNLI)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引入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0年广州市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CNLI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各城区的城市化水平,广州市各城区城市发展水平呈现由中心向两端逐渐扩散的空间格局;②广州市RSEI空间分布状态由“V”字形集聚到逐渐分散,总体生态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特别是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逐渐好转,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③广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水平基本在不协调发展和转型发展之间,耦合协调度在各城区的分布情况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城区耦合协调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环境 综合灯光指数(CNLI) 遥感生态指数(RSEI) 耦合协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扩张的响应
3
作者 徐军朋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准确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并探究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有助于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使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运用空间耦合模型和约束线特征分析,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扩张的响应... 准确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并探究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有助于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使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运用空间耦合模型和约束线特征分析,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扩张的响应。结果表明:1)大湾区内评价单元的不透水层比例对RSEI具有强约束性,即随着不透水层比例的增加,RSEI出现降低现象;2)大湾区内评价单元的不透水层比例与RSEI的变化率基本同步,未出现显著失调状态,耦合类型以耦合型、基本耦合型以及轻度不耦合型为主;3)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城市扩张间的约束线呈现抛物线类型,当评价单元内不透水层比例的变化值大于15%时,其生态环境质量将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扩张 遥感生态指数 约束线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与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基于遥感生态指数和夜间灯光指数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艺霖 赵先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20,共14页
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稳定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平衡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地利... 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稳定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平衡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夜间灯光和MODIS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2002~2022年夜间灯光指数和遥感生态指数分别表征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等级聚类和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2002~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热度变化显著,降低29.26%,且除炎陵县外,其他区(县)生态环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呈倒“N”型或“M”型走势,开福区、天心区、天元区等城镇建设活动多的区(县)遥感生态指数下降幅度最大;②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夜间灯光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22年增速低于2017年,区(县)之间发展不均衡,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县)集中在长沙;③长株潭城市群多数区(县)耦合度在2002~2022年处于从拮抗到磨合过渡的阶段,2012年耦合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17个区(县)在2017年又落回较低阶段。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大部分区(县)耦合协调度达到协调状态,部分区(县)长期失调,整体耦合协调情况较好,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 夜间灯光指数 城镇化 耦合协调 遥感影像 长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指数的矿区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
5
作者 高鹏远 王春博 +4 位作者 赵卫常 陈中山 左伟昆 赵兵杰 徐斌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9期44-47,共4页
基于2018年张家口宣下矿区高分卫星影像及相关资料,采用遥感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强度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研究区生境质量、水网密度、土地胁迫等指数,并进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 基于2018年张家口宣下矿区高分卫星影像及相关资料,采用遥感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强度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研究区生境质量、水网密度、土地胁迫等指数,并进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形分类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覆盖度中等占比最高,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为主,部分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结合其他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综合分析,2018年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属较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植被覆盖度 土壤侵蚀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问青春 卢雁 +1 位作者 董贵华 何立环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以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评价指标,对辽中南城市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辽中南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且变化不明显,空气质量达标率和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变化是影响部分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 以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评价指标,对辽中南城市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辽中南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且变化不明显,空气质量达标率和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变化是影响部分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辽中南 城市 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7
作者 周振宏 周敏 +3 位作者 刘东义 胡琦 汤伟宏 王诗琪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网格单元分析方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转移主要为耕地和森林之间的相互转移,以及人造地表对耕地的侵占;(2)皖江城市带森林的生态价值重要性最大,最高达到55.29%,人造地表用地的变动对该区域的生态影响较大,生态价值贡献率为28.20%;(3)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定且有下降趋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4)耕地向森林及草地的转换是导致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森林转向耕地及耕地转向人造地表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皖江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城市热环境和植被指数为例 被引量:172
8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徐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50-1460,共11页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土壤、水面以及植被等土地覆被类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由沥青、水泥以及金属等组成的不透水表面,这个过程导致地表水分蒸腾减少、径流加速、显热的存储和传输增加以及水质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其中最明显的...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土壤、水面以及植被等土地覆被类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由沥青、水泥以及金属等组成的不透水表面,这个过程导致地表水分蒸腾减少、径流加速、显热的存储和传输增加以及水质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其中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就是土地覆被的植被减少、城市热岛的出现。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同时又是城市生态学中的关键问题,其研究对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为例,采用Landsat7的ETM+为基本数据源,首先定量反演了每个像元内的陆地表面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然后利用GIS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将由于城市土地覆被所形成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到土地利用的图斑中来,按照这个思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分析LST、NDVI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引入多样性指数(SHDI),讨论了不同土地利用的空间组合下,LST和NDVI的空间差异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LST和NDV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LST大的区域对应NDVI一般都较小,反之亦然;中心城市LST表现出热岛效应,而NDVI则为低谷效应。通过TamhanceT2post-hoc多重比较发现,LST以及NDVI在两两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不同。从土地利用斑块和类型两种尺度水平上建立了LST和NDVI的定量关系,二者具有明显负相关的线性关系,但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二者关系并不同。其中工业仓储、交通用地与公园绿地、农业用地差异最为显著。它们和SHDI之间的关系揭示,LST与土地利用多样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而NDVI则与SHDI呈负相关关系,SHDI越大的地区,LST越大,而NDVI越小。由此,可以将LST、NDVI和SHDI作为三个基本指标,来定量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作为城市功能分区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参考。也为高性价比的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表面温度 植被指数 城市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林云杉 《海峡科学》 2018年第2期3-5,共3页
以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评价指标,对福建省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5-2016年间,福建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生态环境质量较好。除了厦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变好,漳州市略微变差外,其他城市均无明显变化。其中... 以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评价指标,对福建省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5-2016年间,福建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生态环境质量较好。除了厦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变好,漳州市略微变差外,其他城市均无明显变化。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热岛比例指数的变化是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评价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时空变异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滕永佳 阎跃观 +2 位作者 郭伟 李凯 赵传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3-222,共10页
随着东部煤炭资源枯竭与开采重心战略西移,东部矿业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西部集约化高强度采区,相关方法和经验对东部矿业城市的适用性研究较少。其次,目前基于统计结果的矿区生态... 随着东部煤炭资源枯竭与开采重心战略西移,东部矿业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西部集约化高强度采区,相关方法和经验对东部矿业城市的适用性研究较少。其次,目前基于统计结果的矿区生态环境研究尚无法提供空间异质性的定量分析。再者,在较小开采强度下,煤矿开采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存在争议,而煤炭储存、运输的生态效应并没有得到较多关注。本研究利用2013—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以工矿城市峰峰矿区为研究区,构建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耦合景观生态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当地煤炭采—储—运过程的生态效应,并分析了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0年峰峰矿区生境质量呈现小幅度波动变化,但结构配置明显优化;景观指数分析表明,RSEI各等级空间异质性加强,非均衡分布现象更为明显;煤炭采—储—运过程对生态环境及其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扰动作用,煤炭开采的环境效应不强,储存与运输过程的生态影响呈现梯度特征;峰峰矿区RSEI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有较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灯光指数有较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东部矿业城市生态环境分析和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矿业城市 生态环境 景观生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晋一 苏涛 《河南科技》 2021年第21期102-105,共4页
生态环境是评价城市的重要指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为城市的环境规划治理提供参考。本文利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人类活动指数五项指数加权求和得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生态环境是评价城市的重要指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为城市的环境规划治理提供参考。本文利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人类活动指数五项指数加权求和得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以2013年与2016年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定量描述合肥市的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良好,平均EI值均大于60,生态优良的区域占35%;位于中心城区的包河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平均EI值相对较低,周边的巢湖市、长丰县、肥西县、肥东县、庐江县平均EI值较高;合肥市2016年的EI值较2013年有所下降,但整体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GF-1/WFV NPP/VIRS PM2.5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方法在规划环评现状评价中的应用——以鸳鸯湖矿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蕾 郭欣 《甘肃科技》 2010年第14期32-34,共3页
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以鸳鸯湖矿区规划环评为实例,论述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方法在规划环评生态现状评价中的应用,从量化的角度说明评价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规划环评 生态现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立冰 熊康宁 任晓冬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10,共9页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周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2008年汶川地震使附近众多大熊猫栖息地出现严重的生态退化。基于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8、2007、2008和2017年4个时相的Landsat影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集成绿度(NDVI)、湿度(...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周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2008年汶川地震使附近众多大熊猫栖息地出现严重的生态退化。基于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8、2007、2008和2017年4个时相的Landsat影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集成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SI)和热度(LST)4项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综合评估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1998、2007、2008和2017年的RSEI值分别为0.748 1、0.752 1、0.411 0和0.599 1,说明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先转好后变差再转好,但从整体来看出现了一定的退化。地震前后生态环境变化明显,海拔1 400~2 600 m的中山和亚高山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呈明显恶化趋势,主要原因是地震造成大量植被破坏、水域面积缩小以及出现大量裸露土地。绿度和湿度是生态环境状况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其具有正向作用,而干度和热度对生态环境状况起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状况 主成分分析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2015—2019年烟台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华 张聪 陈静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78-283,共6页
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并辅以环境统计数据,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对2015—2019年烟台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15—2019年烟台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较“十二五... 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并辅以环境统计数据,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对2015—2019年烟台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15—2019年烟台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较“十二五”末略微改善,均达到良好级别。各区、市、县生态环境质量均为良好,长岛和牟平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居各区、县前列,莱阳、蓬莱和栖霞生态环境质量与“十二五”末相比无明显变化,其他区县生态环境质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烟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状况的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丽伟 吴晓波 《低碳世界》 2022年第6期181-183,共3页
城市生态环境对于现实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意义重大。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管理者来说,既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又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生存发展需求,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与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使管理者的管理难度大幅提升。本文针对城市生态环... 城市生态环境对于现实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意义重大。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管理者来说,既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又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生存发展需求,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与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使管理者的管理难度大幅提升。本文针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及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 管理状况 调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夜光遥感指数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相关性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善海 王堃 +1 位作者 陈艳 梁萍萍 《贵州科学》 2019年第1期38-45,76,共9页
基于2015年NPP-VIIRS的年合成夜光遥感影像,经过预处理后,获取到500 m空间分辨率的贵州省夜光分布图,构建夜光强度(I_j)与夜光面积(S_j)两个夜光指数后统计分析得到贵州省88个地区的夜光状况信息。同时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 基于2015年NPP-VIIRS的年合成夜光遥感影像,经过预处理后,获取到500 m空间分辨率的贵州省夜光分布图,构建夜光强度(I_j)与夜光面积(S_j)两个夜光指数后统计分析得到贵州省88个地区的夜光状况信息。同时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胁迫、污染负荷五个方面通过EI指数对县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分析探讨EI与I_j、S_j在县级尺度上的相关性,并构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贵州夜光分布主要集中在黔中、黔西地区,东西差异明显。生态环境状况结果则相反,黔东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最优,黔中、黔西地区则相对较差;分析证明了EI与S_j存在较高的负相关关系,且线性回归模型精度较高,结果验证显示70%的县域EI估算误差均不超过5%。表明了夜光面积指数可用于县级生态环境状况的快速评估,丰富了夜光遥感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VIIRS 夜光遥感指数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E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及城市化与水生态压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冰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第4期8-10,共3页
文章对铁岭地区水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城市化指数的快速发展是铁岭地区水生态环境压力指数递增的主因。铁岭地区水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从2005年以后,呈现递增变化,但2016年以后呈现一定程度的递减变化。
关键词 生态环境压力 压力指数变化 影响因素 城市化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建平 《低碳世界》 2023年第5期28-30,共3页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具有积极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从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类型的角度出发,以某市为例,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对该市生态文...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具有积极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从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类型的角度出发,以某市为例,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对该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进行系统化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生态文明 文明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评价及建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建林 李莉 +3 位作者 浦国佳 金雅薇 马艳玲 苏营营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0期206-208,共3页
针对嘉兴市2017年和2018年的生态环境EI指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7~2018年,全市的生态环境状况级别均为良,指数分别为64.4和62.7,影响嘉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原因为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偏低,而污染负荷指数较高。为此,... 针对嘉兴市2017年和2018年的生态环境EI指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7~2018年,全市的生态环境状况级别均为良,指数分别为64.4和62.7,影响嘉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原因为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偏低,而污染负荷指数较高。为此,提出了在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注重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继续深化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推进结构减排工作;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土地利用类型 嘉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和GIS支持下的四川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宋述军 柴微涛 周万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以四川省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及相关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采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四川省... 以四川省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及相关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采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四川省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四川生态环境分为5级,分级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环境东部明显好于西部,盆地好于山区,三州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大。这与四川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因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也与实地考察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评价模型是科学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