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汴洛城市廊道的“走廊城市”建设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志伟 徐冲 王发曾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5,共2页
论文首先对"走廊城市"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建设郑汴洛"走廊城市"的区域背景和可能性;其次对郑汴洛之间快速交通廊道的基础和未来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郑汴洛"走廊城市"建设的特色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郑... 论文首先对"走廊城市"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建设郑汴洛"走廊城市"的区域背景和可能性;其次对郑汴洛之间快速交通廊道的基础和未来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郑汴洛"走廊城市"建设的特色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郑汴洛"走廊城市"核心城市和核心城市之间的功能整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核心城市 城市廊道 郑汴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廊道变化对城市景观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维敏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9年第4期76-80,共5页
城市廊道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促使城市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城市廊道各要素的变迁有助于掌握城市景观的发展变化规律。该文利用景观生态学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对广州城区廊道的发展演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探讨其对总... 城市廊道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促使城市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城市廊道各要素的变迁有助于掌握城市景观的发展变化规律。该文利用景观生态学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对广州城区廊道的发展演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探讨其对总体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廊道 城市景观生态 广州市城区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城市廊道规划实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洋 甄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年第5期38-40,共3页
本文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靖江市的实例,分析了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关键要素,并对几种生态廊道从布局、规模、结构等角度分别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析和规划,促进城市绿地系统发挥出最大... 本文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靖江市的实例,分析了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关键要素,并对几种生态廊道从布局、规模、结构等角度分别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析和规划,促进城市绿地系统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城市廊道 靖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数据平台分析下的城市廊道空间形态格局分析——以巴中市南江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 何文琪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7期100-101,共2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愈发开源和多样,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也变得极为重要。GIS地理信息系统正是针对数据分析的高效平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GIS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然后运用基于GIS平台分析对城市...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愈发开源和多样,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也变得极为重要。GIS地理信息系统正是针对数据分析的高效平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GIS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然后运用基于GIS平台分析对城市廊道的空间形态格局进行研究,同时选取巴中市南江县作为实际案例来阐述GIS技术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形态 城市廊道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廊道与城市中心的步行空间建设
5
作者 古诗韵 柳意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8年第2期16-22,共7页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有关廊道的理论入手,分析城市中心区的廊道的生态意义,并论述城市中心步行空间发展的三种模式的演化过程,探讨今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城市廊道 城市中心区 步行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学原理下城市廊道与物质空间的互动性解析
6
作者 蔡瑞定 金广君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9期112-115,共4页
本文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通过借鉴中医经络学原理探讨城市廊道与城市物质空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两者在城市形态、功能、价值三方面的互动规律,旨在指导对城市有机体循环状态的主动调理,维护生命体要素之间作用关系的和谐共存和城市... 本文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通过借鉴中医经络学原理探讨城市廊道与城市物质空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两者在城市形态、功能、价值三方面的互动规律,旨在指导对城市有机体循环状态的主动调理,维护生命体要素之间作用关系的和谐共存和城市物质空间能量的有机循环,从而实现城市有机体的健康、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命体 经络学 城市廊道 城市功能体 互动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廊道中输电塔造型概念设计研究
7
作者 尹传垠 王鸿博 《科技风》 2020年第6期53-54,共2页
随着人们对电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针对在城市廊道中,因输电塔高耸结构和体积较大的特点,对居民的日常生活美观度造成了一定影响,探讨了国内外优秀案例中美化输变电塔杆的重要性。立足于设计是美观性、人性化、令人愉悦、提升品位和传播... 随着人们对电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针对在城市廊道中,因输电塔高耸结构和体积较大的特点,对居民的日常生活美观度造成了一定影响,探讨了国内外优秀案例中美化输变电塔杆的重要性。立足于设计是美观性、人性化、令人愉悦、提升品位和传播文化的理念,将城市廊道区域空间的自然和人文特点进行归纳,通过电脑建模,从传统、仿生、现代三大风格领域为理念设计塔杆的造型,制作效果图表达设计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廊道 输电塔杆 风格 概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视角下的城市廊道景观规划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田甜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5期98-100,共3页
城市廊道作为一种以条带状呈现的景观单元,可视为不同于两侧基质的被拉伸斑块,具有连接相似组分的景观单元、完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等多重生态效益。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城市廊道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与关键要... 城市廊道作为一种以条带状呈现的景观单元,可视为不同于两侧基质的被拉伸斑块,具有连接相似组分的景观单元、完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等多重生态效益。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城市廊道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与关键要素,顺应当下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相应的城市廊道景观生态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廊道 景观规划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轨电车城市廊道复合发展的模式——以广州有轨电车荔湾线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丘瑾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有轨电车发展不仅是一种公共交通的发展,而且是引导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有轨电车发展可改善廊道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沿线土地开发价值,带动产业发展,活化历史文化发展,是一个城市廊道整体提升和复合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有轨电车 城市廊道 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廊道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10
作者 田洪涛 李杨 +2 位作者 郭新闽 马广远 徐海霞 《中学教学参考》 2025年第1期80-82,共3页
文章以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河城市生态廊道为载体,以“四层一体”理论为指导,从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意识形态层四个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野外探究实践活动,落实课标要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生态文明观。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 研学课程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热环境评估的平顶山城市通风廊道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攀 李凤秀 +2 位作者 朱业玉 许蓬蓬 梁鑫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42,共14页
城市通风廊道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市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目前已在世界各国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 城市通风廊道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市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目前已在世界各国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并结合城市规划,采用数理统计、地表温度反演、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分析平顶山城市风环境、城市热岛及绿源的分布并评估地表通风潜力,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平顶山市城市通风廊道。结果表明:(1)受地形与季风气候共同作用,平顶山市主导风向以西北风、东北风和南风为主,且存在季节差异;(2)平顶山市的城市热岛空间上呈多中心分布,热岛强度由中心城区向周围递减;城市绿源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可为主城区引入新鲜空气;(3)基于城市地表粗糙度、天空开阔度等因子综合评估城市通风潜力,初步构建平顶山市“六主十次”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风 风环境 热环境 通风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连接度的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研究
12
作者 张浪 余浩然 +2 位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青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 宽度 功能连接度 电路理论 形态学格局分析(MS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的土壤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继刚 骆玉珍 张维维 《园林》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是城市生态廊道的典型形式。选择上海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共有9大类群真菌,其中Ascomycota(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担... 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是城市生态廊道的典型形式。选择上海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共有9大类群真菌,其中Ascomycota(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和Zygomycota(结合菌门)是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的优势真菌,其相对丰度分别达到59.5%、14.9%和14.2%。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的植物病原真菌共有91个属,144个种水平类群;土传病原真菌有48个属,35个种水平类群,Fusarium是属水平上丰度最高的病原真菌,Fusarium solani相近类群是种水平上丰度最高的病原真菌。公园和道路绿地土壤真菌群落以及病原真菌群落间存在显著性差异。Mortierella、Talaromyces、Guehomyces、Trichobotrys、Metarhizium、Mycoarachis、Cystofilobasidium、Penicillium、Gibberella、Curvularia等菌群在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中存在显著差异。pH、EC、全钾、有效钾、交换性钠、全铅和全铜是影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廊道 公园绿地 路绿地 真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通风廊道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云皓 顾康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44-5458,共15页
通风廊道对于城市气候适应性提高以及人居环境品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综述分析有利于对城市通风廊道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既往综述研究过多强调通风廊道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规划编制,对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及效应维度关注不足。总结... 通风廊道对于城市气候适应性提高以及人居环境品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综述分析有利于对城市通风廊道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既往综述研究过多强调通风廊道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规划编制,对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及效应维度关注不足。总结了城市通风廊道的概念内涵、系统构成与研究进展,并指出其与城市风环境的关联,从微观与宏观尺度分别梳理了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归纳微观尺度方式为基于现状或模拟气流的观测,包括实地测量法、风洞实验法与计算机数值模拟法,宏观尺度方式为基于空间形态指标的通风路径测度,具体涵盖建筑形态指标选取、评价体系构建、空间路径生成3个步骤。研究也对城市通风廊道的效应维度、管控措施与规划实践进行概括,指出其效应维度主要聚焦于引风、降温、除霾,管控措施以指标预警方式为主,规划实践具有因地制宜的特征。未来研究应结合电路理论挖掘新的通风廊道构建方法与模型,从低碳与健康两个方面拓宽通风廊道效应维度,同时尝试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处理通风廊道研究尚存的矛盾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风 城市风环境 空间形态 构建方法 引风-降温-除霾 指标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和再分析数据的潜在城市通风廊道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5
作者 陆艺杰 黄丹妮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6期235-242,共8页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建设大、中型城市通风廊道可有效缓解城市内空气流动困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ython开发语言,解译遥感影像和再分析数据,开发南京市通风廊道算法模型。通过Python与GDAL处理MODIS数据获...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建设大、中型城市通风廊道可有效缓解城市内空气流动困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ython开发语言,解译遥感影像和再分析数据,开发南京市通风廊道算法模型。通过Python与GDAL处理MODIS数据获取南京市地表温度数值,然后调用scipy对频度图进行高斯模糊处理,获取空间分辨率为1 km城市热源和低源的分布;通过Python与xarray处理NCEP再分析资料获取南京市风场,然后调用scipy的线性插值法计算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南京市风环境。基于两种分布结果,结合江苏省级行政区划矢量数据,以南京市(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参考南京市历史城市绿地规划,确定通风走廊走向。最终识别出5条潜在的南京市通风廊道,并给出合理的规划管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MODIS NCEP 城市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城市廊道”概念的思考 被引量:14
16
作者 金广君 吴小洁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95,共6页
城市廊道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骨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医学整体与系统的视角,通过对城市廊道概念的思考,科学认识城市廊道在城市功能与结构演变中的显性和隐性作用,挖掘其对城市发展的潜力和机会,旨在... 城市廊道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骨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医学整体与系统的视角,通过对城市廊道概念的思考,科学认识城市廊道在城市功能与结构演变中的显性和隐性作用,挖掘其对城市发展的潜力和机会,旨在引起人们对城市廊道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廊道 城市空间结构 关联关系 中医学
原文传递
城市雨水廊道公园的设计探究——以武汉玉龙河公园为例
17
作者 欧阳子珞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7期215-218,共4页
在我国中部、南部降雨量较多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被改变,城市内涝问题愈演愈烈。在城市大面积绿地区域,打破原有硬质渠道或管道排水方式,依据城市原有的汇水地形并设计形成城市雨水廊道,依托其周边绿地打造生... 在我国中部、南部降雨量较多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被改变,城市内涝问题愈演愈烈。在城市大面积绿地区域,打破原有硬质渠道或管道排水方式,依据城市原有的汇水地形并设计形成城市雨水廊道,依托其周边绿地打造生物栖息地,进而规划形成城市雨水廊道公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玉龙河公园为例,基于水系、海绵设施、景观布局及植物种类分析,设计了兼顾排水、生态、景观复合功能的城市雨水廊道公园,提出了雨水廊道公园的概念,最终总结了城市雨水廊道公园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公园 海绵城市 绿色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绿化对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的支持作用与优化策略
18
作者 黄泽腾 吴丽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2期268-271,共4页
城市生态廊道作为连接不同生态斑块的绿色通道,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园林绿化在生态廊道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支持作用,通过提供生态连接、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缓解环境问题,促进城市... 城市生态廊道作为连接不同生态斑块的绿色通道,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园林绿化在生态廊道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支持作用,通过提供生态连接、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缓解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廊道构建中的支持作用,分析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城市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多重贡献。接着,提出了针对当前园林绿化应用中的问题的优化策略,包括科学规划与设计、植物多样性配置、技术创新与智能监测以及政策支持等。最后,本文总结了园林绿化在生态廊道建设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优化的方向。研究表明,合理的园林绿化布局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生态廊道的功能,还能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城市生态 生物多样性 绿色连接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汇”热景观理论下的城市通风廊道构建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19
作者 钱兆 顾康康 +1 位作者 陈小芳 李龙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7-62,73,共7页
科学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着重要作用。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源-汇”热景观理论提取通风廊道起终点,MCR模型和重力模型分析并筛选通风廊道,构建研究区通风廊道网络。结果表明:起点斑块以水库、湿地公园、森林的集... 科学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着重要作用。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源-汇”热景观理论提取通风廊道起终点,MCR模型和重力模型分析并筛选通风廊道,构建研究区通风廊道网络。结果表明:起点斑块以水库、湿地公园、森林的集中区为主,终点斑块以城市建成密集区为主;共构建13条一级廊道,9条二级廊道,全长312.44 km;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除Y5斑块外的其他热源斑块均能够通过一级廊道引入2个及以上的热汇斑块的冷空气;“源-汇”理论的引入可以增强城市通风廊道对于城市冷源和热源区域的联系,加强城市通风廊道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热景观 热环境 城市通风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研究的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初探——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 被引量:20
20
作者 党冰 房小怡 +5 位作者 吕红亮 程宸 杜吴鹏 刘勇洪 张硕 杨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30-1137,共8页
利用南京江北新区的气象观测数据、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地表温度反演技术,综合分析了江北新区的背景风场特征和城市热岛分布状况;并结合江北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未来规划资料,构建了其核心规划... 利用南京江北新区的气象观测数据、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地表温度反演技术,综合分析了江北新区的背景风场特征和城市热岛分布状况;并结合江北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未来规划资料,构建了其核心规划区域的通风廊道系统。结果表明:(1)江北新区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局地存在山谷风和水陆风,风速主要集中在2~4 m·s^(-1)风速段,且近10年呈下降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城镇、工业园区风速较小,同时是强热岛区域且有热岛连片发展趋势;长江、老山和林地等冷岛区风速较大,空气较为清新,可利用其与城镇进行空气交换;(3)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用地类型及未来规划,以山体地势为脊骨,以顺势输引主导风向为基本,以沟通冷源和弱风区为目的,构建了东北—西南走向的1条主通风廊道和3条次通风廊道,以及东南—西北、东—西走向的8条局部通风廊道;并对通风廊道的走向、宽度、布局等提出控制指标和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风 风场特征 热岛分布 控制指标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