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中心性与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 被引量:160
1
作者 周一星 张莉 武悦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城市中心性是指一个城市为它以外地方服务的相对重要性 ,是用以衡量城市中心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 ,国内学术界对“中心性”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差 ,有必要对中心性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专门研究。文章在明确中心性概念 ,回顾国内外... 城市中心性是指一个城市为它以外地方服务的相对重要性 ,是用以衡量城市中心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 ,国内学术界对“中心性”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差 ,有必要对中心性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专门研究。文章在明确中心性概念 ,回顾国内外中心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城市统计资料 ,利用最小需要量和主成分分析法 ,对 1997年全国 2 2 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中心性等级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城市中心性指数的高低 ,把我国城市划分为五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结节性 心性指数 等级体系 城市地理学 最小需要量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淮海经济区城市中心性评价 被引量:39
2
作者 薛丽芳 欧向军 谭海樵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6,共4页
根据城市中心性的内涵,从生产中心性、商贸中心性、信息中心性、交通中心性和科教中心性5方面构建城市中心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实证分析了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的中心性。淮海经济区城市的中心性主要表现为生产、信息和科... 根据城市中心性的内涵,从生产中心性、商贸中心性、信息中心性、交通中心性和科教中心性5方面构建城市中心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实证分析了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的中心性。淮海经济区城市的中心性主要表现为生产、信息和科教方面的中心性,且区域差异较小,该区主要城市的中心性均不太显著,其中徐州的城市中心性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熵值法 淮海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城市中心性研究与城市发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孙斌栋 胥建华 冯卓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辽宁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区位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研究。通过对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辽宁省当前城市发展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社会经济体制、第三产业... 以辽宁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区位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研究。通过对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辽宁省当前城市发展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社会经济体制、第三产业、经济外向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城市发展 主成分法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城市中心性测度及其中心城市选取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耀彬 张安军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8-209,共2页
在改进了城市中心性强度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对江西省11个城市的中心性指数进行了计算并予以等级划分。发现江西城市之间的中心性强度指数相差悬殊,且分布呈现出分形特征。根据中心性城市选取的原则提出了江西省的主省域中心、副省域中心... 在改进了城市中心性强度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对江西省11个城市的中心性指数进行了计算并予以等级划分。发现江西城市之间的中心性强度指数相差悬殊,且分布呈现出分形特征。根据中心性城市选取的原则提出了江西省的主省域中心、副省域中心、主区域中心和副区域中心,四个类别、两个等级的城市群体系建设方案。改进的城市中心性强度指数模型计算简单,简便易行,可以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城市 指数模型 等级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城市中心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晓冬 黄彪 孙坦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运用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淮海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地理分布,测度该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中心度.研究表明:目前淮海经济区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最好的城市均为徐州市,即徐州是该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但其辐射和带动整... 运用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淮海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地理分布,测度该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中心度.研究表明:目前淮海经济区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最好的城市均为徐州市,即徐州是该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但其辐射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功能尚较缺乏,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还相对不足.据此,应着力提升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并加快推进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空间分析 网络分析 徐州市 淮海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海城市群的城市中心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乔沙沙 欧向军 +1 位作者 杨晶晶 顾雯娟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3-16,共4页
从生产、商贸、信息、交通、科教、金融、医疗和文化8个方面建立起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首位度等相关方法,以地级市区为研究单元,对2012年淮海城市群内主要城市的中心性、规模分布和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从生产、商贸、信息、交通、科教、金融、医疗和文化8个方面建立起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首位度等相关方法,以地级市区为研究单元,对2012年淮海城市群内主要城市的中心性、规模分布和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首要中心城市,在生产、商贸、交通、科教、金融和医疗方面的中心性最强,但其首位分布并不显著.徐州的城市中心性不显著,且与临沂、济宁、连云港差距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城市中心性 城市 淮海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安、重庆、成都城市中心性的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许迎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7,36,共6页
西部大开发需要依靠中心城市的推动作用 ,而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就必须先了解其中心性的大小及其行业结构。一个城市的人口密度 ,从事具辐射功能行业的人口比例等均能反映其中心性的大小 ,而行业结构则是影响中心性的关键因素。因此 。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城市中心性 行业结构 量化分析 西安市 重庆 人口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四市城市中心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嘉俊 蒋国富 靳晶晶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基于城市中心性理论,构建了城市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淮四市城市中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淮四市城市中心性都较弱,城市中心性差异比较小,整体上还处在低水平均衡发展的状态,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熵值法 黄淮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繁荣带城市中心性研究——以福州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得文 汤小华 王春菊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92-297,共6页
根据福建省和福州市有关统计资料,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重要节点城市———福州市的城市中心性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其经历一段波动发展后平稳增长;并探讨了福州城市中心性波动的原因,最后提... 根据福建省和福州市有关统计资料,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重要节点城市———福州市的城市中心性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其经历一段波动发展后平稳增长;并探讨了福州城市中心性波动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福州城市中心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主成分分析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都市圈城市中心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明华 朱明明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以济南都市圈七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建立山东大学都市圈城市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区位商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进行了城市中心性测度和研究.结果表明:济南都市圈存在"一强多弱"局面、经济的外向度不高、... 以济南都市圈七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建立山东大学都市圈城市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区位商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进行了城市中心性测度和研究.结果表明:济南都市圈存在"一强多弱"局面、经济的外向度不高、社会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济南都市圈各城市协调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与外界联系、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产业结构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区位商 主成分分析法 济南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区三州”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中心性--藏东昌都市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小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50,共10页
从城市中心性构建的角度出发,以藏东昌都市为案例,对“三区三州”城镇化跨越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一地区城市中心性的构建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人口流动性的聚集;二是中心服务优先于中心产业的发展;三是中心性在较短时间的... 从城市中心性构建的角度出发,以藏东昌都市为案例,对“三区三州”城镇化跨越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一地区城市中心性的构建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人口流动性的聚集;二是中心服务优先于中心产业的发展;三是中心性在较短时间的构建和外力,尤其是行政力量的引导与培育紧密相关;四是当地的中心性体系对周边区域内其他城市中心性体系具有较高依赖性。这种政府引导和外力推动的中心性构建,对“三区三州”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在理论上也将有助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三州 城镇化 城市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城市中心性提升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彰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7期45-50,共6页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强化了城市中心性的网络化特征。以"修正后的服务等级"和"多重中心地"简单模型为基础,针对广州城市中心性的尺度特征和约束因素,面向广州市"国际性城市"发展目标,文章提出了增强广州城...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强化了城市中心性的网络化特征。以"修正后的服务等级"和"多重中心地"简单模型为基础,针对广州城市中心性的尺度特征和约束因素,面向广州市"国际性城市"发展目标,文章提出了增强广州城市多尺度、多维度中心性的策略,即塑造城市内部空间多级多核中心性协调发展格局;提升广州在广-佛都市圈、泛珠江三角洲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空间尺度的输出中心性和介入中心性;提高广州在全球尺度的邻近中心性和输入中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全球化 策略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城市中心性的地理空间分析
13
作者 陈长瑶 武友德 李君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5年第11期1301-1306,共6页
以云南省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和GIS分析方法进行了城市中心性的地理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中心性空间扩展体现了以昆明市为中心向外围延伸的多方向性,综合因子影... 以云南省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和GIS分析方法进行了城市中心性的地理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中心性空间扩展体现了以昆明市为中心向外围延伸的多方向性,综合因子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分布构成了云南省当前城市的基本空间格局;呈现"一核多极"的城市空间格局和"核心—环核心—外围"城市圈层结构;从城市群组角度看,呈现"核心—外围"的城市群空间格局,对进一步认识云南省城市中心性和优化空间布局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地理空间 主成分分析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区域城市中心性发展状况分析——以青海省为例
14
作者 高晓辉 王小梅 闫璐璐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13期6-7,共2页
以青海省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评价系统,用熵值法和城市首位度方法,对城市的中心性、规模分布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西宁市作为其中心城市,在各方面是中心性最强,且首位度分布明显。西宁市的城市中心性极为显著,且... 以青海省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评价系统,用熵值法和城市首位度方法,对城市的中心性、规模分布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西宁市作为其中心城市,在各方面是中心性最强,且首位度分布明显。西宁市的城市中心性极为显著,且与其他四城市之间的差距甚大。海东、格尔木、德令哈三城市发展水平低且差距较小。相对来说,四城市在交通中心性差距最小,在科教中心性上差距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熵值法 城市首位度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会城市中心性研究 被引量:82
15
作者 俞勇军 陆玉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2-357,共6页
城市中心性的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心性指数,另一为中心性程度。省会城市中心性的影响因素包括省区形状、省会位置、省会综合实力、省内地级市实力以及省内交通结构等。文章提出了更为简易的省区形状和省会位置的计量公式,计算了... 城市中心性的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心性指数,另一为中心性程度。省会城市中心性的影响因素包括省区形状、省会位置、省会综合实力、省内地级市实力以及省内交通结构等。文章提出了更为简易的省区形状和省会位置的计量公式,计算了我国各省的形状指数和省会城市位置指数。利用GIS软件,计算出我国各省区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几何重心,并根据这些重心与省会城市位置间的关系,对我国各省最高级中心城市的组合类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中心性程度的概念并探讨了计算方法。文章将影响因素及中心性程度综合考察,对我国部分省会城市的中心性作用不强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其结论对全国省级城市经济区的组织和行政区划调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省会城市 行政区划调整 影响因素 心性指数 GIS软件 城市经济区 研究内容 综合实力 交通结构 计量公式 经济重心 人口重心 组合类型 城市 计算方法 综合考察 借鉴意义 形状 省区 地级市 最高级 文章 剖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城市中心性及城市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艳丽 刘兆德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共2页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基础上,运用区位熵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山东省呈现双中心城市发展格局,东、中、西城市中心性差异大,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城市发展 主成分分析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中心性评价的淮海经济核心区一体化建设路径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晶 沈山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4期4-6,共3页
构建城市中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淮海经济核心区城市的中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核心区8个城市中徐州、济宁的中心性强,但与其他各市的差异并不显著,区域处于相对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缺乏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的带动作... 构建城市中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淮海经济核心区城市的中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核心区8个城市中徐州、济宁的中心性强,但与其他各市的差异并不显著,区域处于相对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缺乏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基于此,结合核心区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从中心带动、市场机制、产业协作、区域规划、城乡统筹、设施共建、科技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核心区一体化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熵值法 区域一体化 建设路径 淮海经济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武汉市城市中心性与城市发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妮莉 《理论月刊》 2004年第5期80-82,共3页
一个城市的发展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该城市的中心性;一个地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中心城市的推动作用。因此,科学分析城市中心性对指导城市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武汉市城市的中心性及行业结构... 一个城市的发展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该城市的中心性;一个地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中心城市的推动作用。因此,科学分析城市中心性对指导城市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武汉市城市的中心性及行业结构优、劣势等问题作一番探索性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武汉市城市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城市中心性 行业结构 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长株潭城市中心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凡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78,共4页
从城市的商贸、服务、空间作用、制造业和对外开放5个系统,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采用2006—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相关数据,构建城市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中8个主要城市中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 从城市的商贸、服务、空间作用、制造业和对外开放5个系统,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采用2006—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相关数据,构建城市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中8个主要城市中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长株潭3城市中心性的评判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对长株潭城市群城市中心性的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是由以长沙为中心城市,株洲、湘潭和衡阳为二级城市,岳阳、常德、益阳和娄底为三级城市构成的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 城市中心性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苏北地区城市中心性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超 蒋宇娜 薛丽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33-239,共7页
基于熵权TOPSIS法,从综合经济、科技创新、城市竞争、集聚带动、交通通达、信息交流和可持续发展7个方面构建起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北地区主要城市的中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2010~2014年各项指标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 基于熵权TOPSIS法,从综合经济、科技创新、城市竞争、集聚带动、交通通达、信息交流和可持续发展7个方面构建起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北地区主要城市的中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2010~2014年各项指标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的城市中心性综合得分最高,城市中心性显著,其中心性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与交通通达两个方面.其他4个城市中心性的优劣势各有不同,城市间差距较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熵权TOPSIS法 综合评价 苏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