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城乡转型地区发展战略探研——以新塘街道为例
1
作者 吴斯钰 杨建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50-52,共3页
在城市化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发展转变的阶段,城乡转型地区面临着新背景、新特点。文章探索了新时期城乡转型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思路和基本框架,以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为例,对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研究,借助SWOT分析法和情景分析... 在城市化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发展转变的阶段,城乡转型地区面临着新背景、新特点。文章探索了新时期城乡转型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思路和基本框架,以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为例,对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研究,借助SWOT分析法和情景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提出“城乡融合新型城区”的目标定位及相应的功能,并从产业转型、空间转型和人口转型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为城乡转型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城乡转型地区 发展战略 城乡融合 新塘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循环视角下的中国城乡转型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范建红 莫悠 谢涤湘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9-706,共8页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资本循环周期缩短,城市空间的过度开发为资本积累再生产提供了场所,导致城市空间蔓延式增长的矛盾突出。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增量主义的城乡发展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国城乡转型发展...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资本循环周期缩短,城市空间的过度开发为资本积累再生产提供了场所,导致城市空间蔓延式增长的矛盾突出。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增量主义的城乡发展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国城乡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以新马克思主义资本循环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城乡发展与资本的逻辑关系。首先探究资本循环理论在中国城乡转型背景下的适用性,运用该理论剖析中国城乡转型发展的作用机制;然后从当前面临的各类空间矛盾出发,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规划师、公众三方主体的角色变化,力求引发相关主体对城乡规划转型中的规划思路、管理方式以及制度的思考;最后提出以空间正义为核心,使中国城乡转型发展逐步走向社会公平的价值体系,推动城乡社会空间的相对公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循环理论 城乡转型 增量主义 存量规划 空间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转型案例研究
3
作者 夏金林 文雅香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年第4期67-70,83,共5页
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再配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中国欠发达区域的一个典型村落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发现虽然欠发达区域的城市经济扩散能力较弱、城乡互动的原动力不强,但通过"内生性&qu... 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再配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中国欠发达区域的一个典型村落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发现虽然欠发达区域的城市经济扩散能力较弱、城乡互动的原动力不强,但通过"内生性"措施并依靠当地优势条件和历史发展路径,采用农村工业集聚发展策略,能实现乡村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工业 欠发达地区 城乡转型 太平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乡转型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地域类型 被引量:1
4
作者 耿梦 马晓冬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36-42,共7页
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及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城乡转型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近10年来江苏省各市城乡转型发展水平,通过变异系数分析法及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城乡转型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地域类型.研... 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及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城乡转型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近10年来江苏省各市城乡转型发展水平,通过变异系数分析法及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城乡转型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地域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城乡转型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趋势,区域差异波动减小.(2)城乡转型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且空间集聚现象先强后弱,苏南、苏中、苏北城乡转型发展水平大致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分布,快速转型区主要集中在连云港及宿迁市,慢速转型区则向苏南地区靠拢.(3)综合城乡转型发展水平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将江苏省城乡转型发展划分为5种类型: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较稳定型、较低水平较稳定型、较低水平轻微波动型及低水平剧烈波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发展 时空特征 地域类型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转型背景下农业综合区划研究——以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鲁莎莎 刘彦随 关兴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9-917,共9页
在逐一考察和判断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地域分异的形成条件及其主导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利用研究区农村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采用层次分析、SOFM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 在逐一考察和判断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地域分异的形成条件及其主导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利用研究区农村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采用层次分析、SOFM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农业地域类型区。其次,界定农业地域多功能类型,从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及休闲与文化传承功能等多维角度,构建农业地域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并结合区位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主导功能亚区。最后,将农业地域类型划分结果与农业地域功能分区结果进行耦合与叠加,获得了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农业综合区划方案,并就综合区划方案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类型区域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功能 农业综合区划 城乡发展转型 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转型中乡村文化的解构与重塑 被引量:11
6
作者 方文 《岭南学刊》 2018年第5期33-39,共7页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代表。面对城乡转型中乡村文化面临的现状和困境,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一是需要重新界定新时期乡村文化的内核,做好乡村文化在传承中的再生产和再创造,使之从形式和内容上保持与时俱进、与时俱新的鲜活生...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代表。面对城乡转型中乡村文化面临的现状和困境,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一是需要重新界定新时期乡村文化的内核,做好乡村文化在传承中的再生产和再创造,使之从形式和内容上保持与时俱进、与时俱新的鲜活生命力;二是需要审视城乡文化各自的时空体验和充分利用各自的本土性资源,在互哺和共生中凸显乡村文化的独特个性;三是要创新乡村文化传承的方法,动静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四是要做好乡村文化精英的培育,夯实乡村文化的基础,激发现代乡村文化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乡村文化 解构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转型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对策探析——以山东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鑫涛 胡宇娜 《新西部》 2020年第3期57-59,共3页
本文以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为例,介绍了研究区域选择与数据来源情况,分析了临港经济开发区农业生产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土地流转效率,... 本文以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为例,介绍了研究区域选择与数据来源情况,分析了临港经济开发区农业生产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促进现代规模经营;破解农业资金难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府引领宏观改革,提供实在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农业生产困境 发展对策 临港经济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乡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文风 刘丹 李琳娜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2-1450,共9页
探索黄河流域人口—土地—产业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区域城乡发展提供分区引导。以县域为单元,针对黄河流域城乡转型发展,构建人口、土地、产业三要素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轨迹分析法及面板数据模... 探索黄河流域人口—土地—产业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区域城乡发展提供分区引导。以县域为单元,针对黄河流域城乡转型发展,构建人口、土地、产业三要素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轨迹分析法及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黄河流域339个县域的城乡转型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耦合协调格局,并探索城乡转型的影响因素,根据城乡转型发展的轨迹进行功能分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整体人口、土地、产业城乡转型水平初期偏低,但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系统逐渐向高级有序化方向演化;②2020年,大部分县域处于高水平耦合和高度协调阶段,空间关联类型以显著“高—高”和显著“低—低”类型区为主;③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生产水平等因素是人口—土地—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④按照城乡转型轨迹,黄河流域县域可划分为核心转型区、潜在转型区和限制转型区。未来,应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特征,分别制定城乡融合发展策略,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转型、社会网络与道德行为演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武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本文考虑城乡转型背景下社会网络的信息披露功能,构建个人道德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机制分析发现,囿于行为信息传递障碍和滞后性,个人根据社会网络的状态做出行为决策,稳定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提升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城乡转型带来社会网... 本文考虑城乡转型背景下社会网络的信息披露功能,构建个人道德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机制分析发现,囿于行为信息传递障碍和滞后性,个人根据社会网络的状态做出行为决策,稳定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提升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城乡转型带来社会网络变动及不确定性,降低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通过主体基模型对群体行为演化的仿真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状态显著影响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和演化路径,城乡转型过程中社会网络割裂表现为声誉机制缺失的负向激励,抑制了个人行为道德水平的提升。引入第三方治理后,社会群体的行为演化速度明显加快,显示出强烈的矫正趋势,但并未提高群体行为的平均道德水平。只有进一步增强精准奖惩和精细化治理,社会群体行为的代际演化速度和整体道德水平才会达到更好状态。本研究为城乡转型时期的道德秩序变迁提供了演化视角的经济学解释和社会精准治理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社会网络 道德行为演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法治视角下我国城乡转型期的社会发展
10
作者 李文颖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6-98,120,共3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转型的白热化阶段,转型过程中法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乡转型期的社会发展和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但是,目前我国城乡转型过程中的法治状况不足以适应转型期经济改革、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建立和...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转型的白热化阶段,转型过程中法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乡转型期的社会发展和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但是,目前我国城乡转型过程中的法治状况不足以适应转型期经济改革、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城乡转型过程中的法律制度,以为城乡转型各个目标的实现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法治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城乡转型
11
作者 朱先良 《杭州》 2010年第5期43-43,共1页
2010年是钱江世纪城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宁围镇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完成钱江世纪城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宁围镇将坚持城市化在以城带镇、建城促镇中的龙头作用,以城市化推进带动新农村... 2010年是钱江世纪城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宁围镇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完成钱江世纪城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宁围镇将坚持城市化在以城带镇、建城促镇中的龙头作用,以城市化推进带动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 城市化推进 行动计划 新农村建设 转型升级 坚持 钱江 基础设施建设 龙头作用 城乡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城乡转型期的矛盾和协调发展
12
作者 赵建华 《浙江建筑》 2003年第S1期30-32,共3页
以诸暨市为例,分析了对城乡转型期出现的“城中村”现象的特征、成因和后果,并提出了转型期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城乡转型 城中村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构转型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研究
13
作者 陈诗一 孙沁竹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44,共20页
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运行。中国城乡结构优化转型成为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适应途径。以气温升高为重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经济活动造成了突出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推动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进入城市部门就业;城市... 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运行。中国城乡结构优化转型成为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适应途径。以气温升高为重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经济活动造成了突出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推动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进入城市部门就业;城市部门企业吸纳了更多来自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企业总产出提高。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结果看,虽然气候变化显著降低了农业部门GDP总量,但是城市工业GDP总量的提升在地区整体层面对冲了气候影响。进一步地,优化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方面经济特征均提高了城乡转型在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成效。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气候变化对地区人均GDP的负面冲击被有效抵消。这些研究可为中国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构转型 气候变化适应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转型功能分区的京津冀乡村振兴模式探析 被引量:50
14
作者 杨园园 臧玉珠 李进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4-698,共15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核心在于破解乡村地域系统的"五化"问题。乡村振兴的模式及路径探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乡村地域辽阔、类型差异万千,因此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到...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核心在于破解乡村地域系统的"五化"问题。乡村振兴的模式及路径探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乡村地域辽阔、类型差异万千,因此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到区域的差异化特征,并在乡村分区、分类的基础上开展乡村振兴模式的探索。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范围,从"人口-土地-产业"视角构建城乡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乡转型的发展轨迹进行功能分区,并基于分区进行乡村振兴典型模式的梳理,以期形成区域发展样板,为京津冀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模式的梳理提供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模式 城乡转型 功能分区 京津冀
原文传递
北京市城乡转型与乡村地域功能的时序特征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21
15
作者 唐林楠 刘玉 唐秀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29,共7页
本研究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法和灰色关联法,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乡转型和乡村地域功能的时序特征及其关联性,以期为改善北京城乡关系、有效提升乡村地域功能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1978—2012年,北京市城乡转型依次经历了缓慢转型(197... 本研究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法和灰色关联法,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乡转型和乡村地域功能的时序特征及其关联性,以期为改善北京城乡关系、有效提升乡村地域功能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1978—2012年,北京市城乡转型依次经历了缓慢转型(1978—1995)、快速转型(1996—2006)、转型放缓(2007—2012)三个阶段。2生态、历史、市场和政策等因素显著影响着乡村地域功能的提升。35年间,乡村地域功能总体稳步发展,并与城乡转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3在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村地域功能反馈等综合作用下,城乡转型与乡村地域功能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者依次经历了低水平耦合、倒"U"型耦合和高水平耦合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乡村地域功能 时序特征 关联度模型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城乡转型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守英 龙婷玉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15,共19页
一、城乡转型作为政治经济问题城乡转型的最主要理论来源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跟增长理论的最大分歧就是结构问题。当大多数的主流经济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穷人问题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新古典经... 一、城乡转型作为政治经济问题城乡转型的最主要理论来源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跟增长理论的最大分歧就是结构问题。当大多数的主流经济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穷人问题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问题不一致。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变,这是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的定义,也就是发展经济学讨论的主要是结构变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和城市化 乡土中国 城乡转型 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城乡融合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转型特征与路径 被引量:21
17
作者 马晓冬 李鑫 +1 位作者 顾晓波 胡睿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53-1866,共14页
城乡融合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也是城乡持续转型过程。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剖析了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通过城乡转型多维定量评价与比较,诊断了研究区城乡融合状态,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 城乡融合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也是城乡持续转型过程。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剖析了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通过城乡转型多维定量评价与比较,诊断了研究区城乡融合状态,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两分离一切变"而导致的"三不足"的困境,即传统农区的"居业分离"、资源型城市的"产城分离"和省际交界区的"切变效应",导致乡村转型的内在动力不足、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不足和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协同力不足。(2)城乡转型状态呈现出经济、社会和空间多维相关的特征,转型过程的城乡异速不同步和转型格局的城乡异构非均衡现象并存;采用对比聚类法,划分出城乡转型滞后型、乡村转型滞后型、城市转型滞后型和城乡转型同步型四种类型。(3)推进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碎片化"困境,分类推进城乡协同转型发展,加强省际交界区城乡发展的跨域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转型 跨域协同 淮海经济区
原文传递
中国城乡转型与特大城市地区规划和管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AprodicioAlaquian 张俊军 古诗韵 《地理译报》 CSCD 1997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以中国三个主要特大城市地区北京、上海、广州为例,重点探讨了中国城乡转型的动力、机制和效果,并提出了规划和管理这一过程的措施。
关键词 中国 城乡转型 城市地区 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
原文传递
中国城乡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其优化决策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远智 王介勇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99-1811,共13页
城乡转型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综合过程。科学认知城乡转型的概念内涵,系统探讨城乡转型的格局、过程和机理,对于解决新时代突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转型理论认知的基础上,论文综合解析了中国... 城乡转型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综合过程。科学认知城乡转型的概念内涵,系统探讨城乡转型的格局、过程和机理,对于解决新时代突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转型理论认知的基础上,论文综合解析了中国省域城乡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并基于城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剖析了城乡转型的格局,探讨了不同类型城乡转型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及其对策。结果表明:(1)城乡转型是城市地域系统演化与乡村地域系统演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外在表征是这2个过程耦合协调的状态;(2) 2000—2018年,各省城市和乡村发展水平快速上升,城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濒临失调向中级协调的转变,但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显著低于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3) 2000—2018年,全国城乡转型整体上实现了由低水平城乡统筹向中等水平城乡融合的转变,在空间上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城乡转型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征;(4)全国城乡发展可划分为高水平城乡融合区、中等水平城乡融合区、低水平城乡融合Ⅰ区和低水平城乡融合Ⅱ区4种类型,各类型区城乡转型的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补齐短板等措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模型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的城乡规划转型应对 被引量:24
20
作者 毛蒋兴 王辛宇 +1 位作者 郑雄彬 潘新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4-108,共5页
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乡建设产生影响。新时期,如何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及规划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归... 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乡建设产生影响。新时期,如何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及规划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归纳分析当前城乡规划转型面临的挑战,从战略的高度前瞻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城乡规划的编制需要从规划编制理念、规划制度及规范、规划体系编制内容和规划编制的监督管理4个方面做出应对,构建老年友好型城乡规划体系,体现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口老龄化 城乡规划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