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50
1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0-888,共9页
利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水汽输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夏季(7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 利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水汽输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夏季(7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秋季(10月)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季风携带的南来水汽在高原东侧地区的进退比较缓慢,8月初北扩到40°N附近,10月中旬南退出30°N,其强弱和进退异常能影响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水汽输送对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部地区 邻近地区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季节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水汽分布原理和中国东部地区加权“平均温度”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117
2
作者 李建国 毛节泰 +1 位作者 李成才 夏青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文中讨论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水汽的原理。为了反演出大气垂直积分水汽或可降水,需要计算加权“平均温度”Tm。Tm与对流层温度廓线和水汽垂直分布有关,但从北京气象台1992年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它与表面温度存在着很好的线... 文中讨论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水汽的原理。为了反演出大气垂直积分水汽或可降水,需要计算加权“平均温度”Tm。Tm与对流层温度廓线和水汽垂直分布有关,但从北京气象台1992年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它与表面温度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文中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垂直积分水汽 加权平均温度 水汽分布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秋季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源地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从夏季型到冬季型水汽输送的转换特征表现为: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输送的显著减弱、消失直至转向,东亚南支偏西风水汽输送的逐渐建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偏东风水汽输送的加强西进。秋季亚洲季风区范围最大的强水汽源地位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115~120°E,15~2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季节转换 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0
4
作者 周长艳 何金海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7,共10页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进入北太平洋;东亚夏季偏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北界为东北北部50°N附近;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东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西界为甘肃东南部100°E附近。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强辐合区大多位于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中,与降水大值区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推进 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射计数据的秦岭南北水汽和云底高度等参量的差异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金辉 周毓荃 +3 位作者 岳治国 王瑾 宋嘉尧 雷连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2-458,共7页
利用微波辐射计分析了秦岭南北的水汽、液态水含量、湿度、云底高度等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北垂直积分水汽量年平均为18.52 kg·m^(-2),秦岭南为20.94 kg·m^(-2),90%以上水汽秦岭北平均高度为4.26 km,秦岭南为3.87 km;垂直积分... 利用微波辐射计分析了秦岭南北的水汽、液态水含量、湿度、云底高度等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北垂直积分水汽量年平均为18.52 kg·m^(-2),秦岭南为20.94 kg·m^(-2),90%以上水汽秦岭北平均高度为4.26 km,秦岭南为3.87 km;垂直积分液水含量,秦岭南年平均为0.13 kg·m^(-2),秦岭北年平均为0.12 kg·m^(-2),两者相差不多;秦岭腹地的空气湿度大,秦岭南年平均相对湿度75.3%,秦岭北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8%,秦岭南比秦岭北平均相对湿度大15.6%;云底高度,秦岭南年平均为3817.5 m,秦岭北年平均为4396 m,中云云底高度年平均差异不大;降雨时秦岭南云底年平均高度为323.3 m,较秦岭北低,二者相差42.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垂直积分水汽总量 垂直积分液水总量 人工影响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澳季风区水汽输送季节转换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芸芸 何金海 +1 位作者 梁建茵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6,共9页
利用NCEP/NCAR1957~2001年45年逐日的再分析资料,从地面开始积分计算整层的水汽输送通量,从气候平均的角度分析了亚澳季风区大尺度水汽输送的季节转换演变特征。分析发现,亚澳季风区水汽输送由冬季向夏季的季节转换的基本特征是:夏季... 利用NCEP/NCAR1957~2001年45年逐日的再分析资料,从地面开始积分计算整层的水汽输送通量,从气候平均的角度分析了亚澳季风区大尺度水汽输送的季节转换演变特征。分析发现,亚澳季风区水汽输送由冬季向夏季的季节转换的基本特征是:夏季大值输送带的建立及其自西向东伸展,伴随着斯里兰卡低涡活动、自南向北的越赤道输送和副高的东撤、南海夏季风建立等一系列天气气候事件;而冬季形势的建立则是副高南侧东风输送带的西伸,伴随夏季大值输送带的断裂、西撤,最后形成亚洲低纬东风输送带,进而形成由北向南的越赤道输送以及澳大利亚和南印度洋夏季风水汽输送。伴随着冬、夏季节转换,中南半岛以西和以东地区的西风水汽输送的经向移动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特征,表明印度季风和东亚-西太平洋季风的形成机制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澳季风区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季节转换 中南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降水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彭俊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2年共4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以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黄龙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93.7mm,...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2年共4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以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黄龙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93.7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9月,干湿季明显,7月份降水最多。44年来本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7月。九寨沟、黄龙地区的水汽输送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这种差异和季风环流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冬、春季本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夏、秋季节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夏季风的异常变化引起的南来水汽向北输送的减弱,是造成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寨沟、黄龙地区多雨年和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的水汽输送特征有显著差异,多(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地区的水汽输送显著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黄龙地区 降水 变化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RS资料的青海省空中水汽时空规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祥成 赵杰 +3 位作者 王开 彭飞 李铁键 乔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采用美国NASA地球观测系统"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的2002年9月至2016年9月的AIRS/Aqua L2 Standard Physical Retrieval (AIRS+AMSU) V006资料,分析了青海省空中垂直积分水汽含量在时空上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 采用美国NASA地球观测系统"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的2002年9月至2016年9月的AIRS/Aqua L2 Standard Physical Retrieval (AIRS+AMSU) V006资料,分析了青海省空中垂直积分水汽含量在时空上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青海省空中水汽含量多年均值为5.93kg/m^2,地表高程越高的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越低;(2)各季节(春、夏、秋、冬)空中水汽含量均值分别为4.67、11.6、5.47、2.12kg/m^2;(3)在多年变化趋势上,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空中水汽含量呈统计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斜率为0.00356kg/m^2·a,相对增速为0.0582%/a;除青海湖周边外,青海省北部水汽含量的增长速率快于南部;(4)各个季节空中水汽含量变化斜率分别为0.00713、0.00636、-0.00527、-0.00221kg/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S 垂直积分水汽含量 时空规律 青海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