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右叶巨块型肝癌1例报告
1
作者 李诺亚 许明星 徐见亮 《中国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Yttrium-90 microsphere 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90)Y-SIRT)...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Yttrium-90 microsphere 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90)Y-SIRT)是不适合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重要转化治疗手段。本文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采用^(90)Y树脂微球治疗肝右叶巨块型肝癌患者1例,治疗后肿瘤显著坏死缩小,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显著下降,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现^(90)Y-SIRT在控制肿瘤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90树脂微球 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块型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IC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刘振华 蔡联明 +2 位作者 袁福建 赖海平 吴向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60例巨块型HCC伴PVT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HAIC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60例巨块型HCC伴PVT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HAIC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情况、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CR)4例(13.3%)、部分缓解(PR)14例(46.7%)、病情稳定(SD)6例(20.0%)、疾病进展(PD)6例(20.0%),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CR 2例(6.7%)、PR 8例(26.7%)、SD 8例(26.7%)、PD 12例(40.0%),总有效率为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36.1±4.1)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38.4±6.4)U/L、白蛋白(ALB)为(38.5±3.9)g/L,对照组患者ALT为(45.3±3.6)U/L、AST为(49.6±7.1)U/L、ALB为(36.2±3.1)g/L。观察组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1年后有22例生存、占比73.3%,治疗2年后有14例生存、占比46.7%,治疗3年后有7例生存、占比23.3%,生存时间(3.5±1.4)年;观察组治疗1年后有28例生存、占比93.3%,治疗2年后有23例生存、占比76.7%,治疗3年后有18例生存、占比60.0%,生存时间(4.6±1.2)年。观察组治疗1、2、3年后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明显(χ^(2)/t=4.320、5.711,8.297、3.2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巨块型HCC伴PVTT选择HAIC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块型肝细胞癌 阿帕替尼 肝动脉灌注化疗 生存质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CTA对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指导及评价价值研究
3
作者 孙生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指导及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80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腹主动脉CTA检查,以...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指导及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80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腹主动脉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腹主动脉CTA对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指导及评价价值。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腹主动脉CTA评估巨块型肝癌血供类型的诊断符合率为91.25%(73/80),评估巨块型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00%(24/25)、90.91%(50/55)、92.50%(74/80)。碘油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以及Ⅳ型的巨块型肝癌患者TACE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34/36)、87.10%(27/31)、40.00%(4/10)、0(0/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ACE治疗后碘油沉积类型与疗效呈负相关性(r=-0.751,P<0.05)。结论:腹主动脉CTA可准确反映巨块型肝癌血供类型以及门静脉癌栓情况,并能提高患者TACE疗效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型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廷超 王忠 申梦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9-994,共6页
目的 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与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 目的 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与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局部热消融联合C-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局部热消融联合D-TACE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血流灌注指标、不良反应,术后随访2年,对比2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2组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升高(P<0.05),而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组白蛋白(ALB)均降低(P<0.05),而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胸腺激酶1(TK1)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血容量(BV)、血流量(BF)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随访2年,2组各失访1例,随访率为97.22%,研究组中位PFS为15.41个月(95%CI:7.02~23.19),对照组中位PFS为12.34个月(95%CI:6.16~22.30),研究组PFS曲线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局部热消融联合D-TACE可改善巨块型肝癌患者肝功能、血流灌注情况,疗效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调节血清EGFR、VEGF、TK1表达,安全可靠,且可延长中位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局部热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块型肝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下动脉栓塞在巨块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张宏宾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分析、评价在巨块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膈下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依据临床资料均衡原则,将36例2021年05月~2023年05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均实施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组联合膈下动脉栓塞治... 分析、评价在巨块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膈下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依据临床资料均衡原则,将36例2021年05月~2023年05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均实施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组联合膈下动脉栓塞治疗,分析、评价膈下动脉栓塞在该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缩小率与坏死率分别为35.00%、90.00%,对照组分别为20.00%、60.00%,前者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AFP、CA19-9、GGT指标值比对,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GGT指标值均相近(P>0.05),观察组AFP、CA19-9指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为66.66%、3年生存率为44.44%,均高于对照组的44.44%和22.22%,两组间差距在统计学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巨块型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膈下动脉栓塞具有较高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后该类患者肿瘤缩小率与坏死率,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型肝癌 膈下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与TACE在巨块型肝癌中的应用疗效对比
6
作者 廖轲 滕金豪 +2 位作者 陈伟棠 陈金梅 甘苡榕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992-999,共8页
目的:探究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巨块型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治疗手段的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探究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巨块型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治疗手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HAIC治疗组(研究组)和TACE治疗组(对照组),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1:1匹配,配对后比较两组在总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114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其中研究组54例,对照组60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完成匹配60例,每组30例,配对后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HAIC组与TACE组比较:两组术后AFP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HAIC组术后AFP指数较TACE组明显低下(P +指数较TACE组明显高出(P 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和TACE对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均有疗效,并发症少,但肝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更快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可使肿瘤尽快降期,近期疗效较高,可改善患者预后。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 an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mass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Data from patients with massive HCC admitted to the Hepatobiliary 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January 2020 and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HAIC treatment group (study group) and the TACE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i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s.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 was used to perform 1:1 matching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matching, differences in total treatment efficacy rat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rate, and other asp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 total of 114 eligible patients with primary massive HCC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ith 54 in the study group and 60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PSM, 60 patients were matched, with 30 in each gro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matching (P > 0.0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AIC group and the TACE group: The AFP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surgery compared to before surgery in both groups, and the AFP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AIC group than in the TACE group (P +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AIC group than in the TACE group after surgery (P 0.05). Conclusion: Both HAIC and TACE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massive HCC with few complications. However, HAIC can more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umor progression, enable rapid tumor downstaging, demonstrate higher short-term efficacy, and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 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块型肝癌 倾向得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肝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巨块型肝癌TACE疗效的评估价值
7
作者 吕晓婷 张尧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全肝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巨块型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75例(98个病灶)接受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 目的分析全肝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巨块型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75例(98个病灶)接受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均接受肝脏CT灌注成像(hemodynamic parameters of whole liver CT perfusion imaging,HCTP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析评估TACE疗效效能。结果75例患者共98个病灶,TACE术后DSA检查显示存在61个残瘤染色。HCTPI评估TACE术后疗效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52%、94.59%、90.82%。残留病灶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高于背景肝实质,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低于背景肝实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质肝组织间HCTPI血流动力参数差异明显,巨块型肝癌患者TACE术后接受HCTPI检查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肝CT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参数 块型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B-TACE联合C-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8
作者 苗颖 赵昌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7期812-817,共6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联合常规经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44例巨块型肝癌患者... 目的探讨经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联合常规经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44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采用DEB-TACE联合C-TACE治疗作为观察组,17例采用单独DEB-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疾病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WBC)、血尿素氮(BUN)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小板(PLT)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肌酐(CREA)水平呈下降趋势,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腹痛、恶心呕吐、便秘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B-TACE联合C-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近期疗效不优于单纯DEB-T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型肝癌 经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 常规经动脉化疗栓塞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块型肝脏肿瘤体会
9
作者 李留峥 吴彤 +3 位作者 赵海荣 高学昌 吕涛 龚国茶 《腹部外科》 202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巨块型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沧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巨块型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沧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3例巨块型肝脏肿瘤病人施行ALPPS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资料和手术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例病人肿瘤长径分别为11.0 cm×14.0 cm、13.0 cm×15.5 cm、16.5 cm×19.0 cm。3例均顺利施行ALPPS,无手术死亡。ALPPSⅠ阶段手术后7 d增强CT复查,2例荷瘤侧肝叶发生萎缩,保留侧肝叶增生明显,分别为64.41%、72.38%。1例保留侧肝叶未见明显增大,遂行补救性经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术后14 d增强CT测量剩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3例病人模拟右半肝/右三叶切除后三维重建报告示FLR分别为51.27%、62.33%、46.48%,3例均完成ALPPSⅡ阶段手术。ALPPSⅠ阶段手术后发生胆漏1例,ALPPSⅡ阶段手术后发生胸腹水2例,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一过性升高,在术后第6天均恢复正常,复查甲胎蛋白均<20.0μg/L。痊愈出院。结论ALPPS能够诱导预留肝叶短期内快速增生,降低了巨块型肝脏肿瘤术后肝衰竭的风险,拓展了肝脏肿瘤根治性切除的极限,是巨块型肝脏肿瘤可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块型肝肿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巨块型不可切除肝癌TACE术后临床研究
10
作者 颜士朝 许斌 +5 位作者 俞渊 张政 郭徽 乔杰 张强 韦思玲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巨块型不可切除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毒瘀互结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均行TACE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抗病毒、水化、护肝等常规治疗,治...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巨块型不可切除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毒瘀互结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均行TACE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抗病毒、水化、护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及肝功能、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后、21 d后与治疗前相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上升,白蛋白(ALB)水平下降,且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与治疗7 d后相比较,两组TBIL、ALT、AST水平下降,ALB水平上升,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热、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巨块型不可切除肝癌TACE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中医证候疗效,并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型不可切除肝癌 脾虚毒瘀互结 健脾解毒化瘀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块型AIDS相关性淋巴瘤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2例
11
作者 吴隘红 罗丽 +1 位作者 王云东 冯玉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0-592,共3页
患者1,男性,66岁。于外院确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1年余,2023年1月因“左腋窝肿物5个月”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体格检查:左腋窝扪及一大小约14 cm×10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与周围组... 患者1,男性,66岁。于外院确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1年余,2023年1月因“左腋窝肿物5个月”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体格检查:左腋窝扪及一大小约14 cm×10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明显黏连,不可推动,周围皮肤稍红肿。可扪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见图1A。超声检查示:左腋窝软组织内低回声块影,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部分似见包膜,内回声不均,见斑片状稍高回声,周边软组织回声增强呈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内见丰富血流信号;PW检出动脉血流频谱,最大流速38 cm/s,RI 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型 AIDS 相关性淋巴瘤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虚拟弹性成像在粗梁-团块型肝细胞肝癌术前评估的初步应用
12
作者 王文剑 杨鑫 +4 位作者 杭嘉乐 孙骏 傅剑雄 叶靖 罗先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43-164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DWI的虚拟磁共振弹性成像(vMRE)对粗梁-团块型肝细胞肝癌(MTM-HCC)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对2022年10月-2024年1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9例HCC患者进行上腹部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vMRE、DWI及增强扫描。其中,MTM-HCC组16例,... 目的:探讨基于DWI的虚拟磁共振弹性成像(vMRE)对粗梁-团块型肝细胞肝癌(MTM-HCC)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对2022年10月-2024年1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9例HCC患者进行上腹部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vMRE、DWI及增强扫描。其中,MTM-HCC组16例,非MTM-HCC组43例。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间虚拟剪切模量(μ_(diff))、移位表观扩散系数(sADC)、ADC值、临床资料及影像特征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预测MTM-HCC的诊断效能。结果:MTM-HCC组的平均虚拟剪切模量(μ_(diff))值显著高于nMTM-HCC组[(4.96±1.08)vs.(3.31±0.99)kPa,P<0.001],移位表观扩散系数(sADC)值和ADC值均显著低于nMTM-HCC组[(0.71±0.08)×10^(-3)vs.(0.84±0.08)×10^(-3)mm^(2)/s,P<0.001;(0.94±0.12)×10^(-3)vs.(1.04±0.14)×10^(-3)mm^(2)/s,P=0.008]。MTM-HCC组和nMTM-HCC组间典型强化及门静脉癌栓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vs.60.5%,P=0.046;37.5%vs.11.6%,P=0.023)。μ_(diff)、sADC、ADC、典型强化及门静脉癌栓预测MTM-HCC的AUC分别为0.882、0.875、0.722、0.646和0.629,Delong检验示μ_(diff)和sADC的AUC显著高于ADC、门静脉癌栓和典型强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影像特征及ADC值,vMRE定量参数μ_(diff)在术前预测MTM-HCC方面具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粗梁-团块型 虚拟弹性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肝细胞靶向免疫治疗对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效果
13
作者 王爱华 林丛 +3 位作者 崔豹 刘晶磊 李亮 梁志会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3546-3550,共5页
目的 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肝细胞靶向免疫对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196例和对照组104例... 目的 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肝细胞靶向免疫对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196例和对照组104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肿瘤直径、疾病缓解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治疗前2组肿瘤直径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客观缓解率(ORR)54.08%、疾病控制率(DCR)94.89%,对照组ORR 26.92%、DCR 80.7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1.12%和49.04%,12个月生存率为62.76%和36.54%,18个月生存率为44.39%和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发生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肝细胞靶向免疫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能够缩小肿瘤直径、缓解病情、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改善预后,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靶向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TACE对巨块型肝癌治疗效果及Wnt1、β-catenin、DKK1的影响
14
作者 张月馨 郑文宏 +2 位作者 吴德建 谭义炫 周聪 《肝脏》 2024年第11期1352-1357,共6页
目的 探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巨块型肝癌治疗效果及Wnt1蛋白(Wnt1)、β-连接蛋白(β-catenin)、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76例,根... 目的 探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巨块型肝癌治疗效果及Wnt1蛋白(Wnt1)、β-连接蛋白(β-catenin)、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术后1周开始给予特瑞普利单抗240 mg, 3周给药1次。术后6周进行疗效评估。于治疗前、治疗6周分别检测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Wnt1、β-catenin、DKK1,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为63.16%(24/38)高于对照组的39.47%(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P=0.039)。治疗6周2组AFP、VEGF、β-catenin、DKK1水平均降低,Wnt1水平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30例(78.95%),高于对照组的21例(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P=0.028);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为6(2,8)个月,对照组为3(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瑞普利单抗配合TACE对巨块型肝癌疗效确切,可调节AFP、VEGF水平,抑制Wnt信号通路,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瑞普利单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块型肝癌 Wnt1蛋白 Β-连接蛋白 分泌蛋白Dickkop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次酉矩阵的块型分解
15
作者 贺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9-31,共3页
在K-次酉矩阵分块形式的基础上,讨论了这类矩阵的块型QR分解、块型奇异值分解和块型混合分解的几种形式,得出了一些新的结果.
关键词 K-次酉矩阵 块型QR分解 块型奇异值分解 块型混合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并乳腺及皮肤巨块型浸润一例
16
作者 夏耘 夏乐三 袁承泰 《中国民康医学》 2003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皮肤巨块型浸润 病例报告 乳腺巨块型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入硬化治疗大块型、巨块型肝血管瘤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荷英 付伟娟 +4 位作者 郭孝伟 王艺海 寇育红 褚雯 马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研究超声介入硬化治疗肝血管瘤大块型、巨块型的临床价值和远期疗效。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由里向外,多点、多面向瘤体内注入硬化剂,按瘤体体积公式计算注药量,设计分次注药量。结果 穿刺治疗3750例,消失率、基本消失... 目的 研究超声介入硬化治疗肝血管瘤大块型、巨块型的临床价值和远期疗效。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由里向外,多点、多面向瘤体内注入硬化剂,按瘤体体积公式计算注药量,设计分次注药量。结果 穿刺治疗3750例,消失率、基本消失率分别为大结节型98.45%、1.55%;大块型30.25%、31.65%;巨块型5.1%、0,巨块型中瘤体直径缩小1/2~2/3者占94.9%。穿刺治疗总有效率100%。并发肝内出血0.133%。结论 超声介入治疗肝血管瘤大结节型、大块型为最佳治疗期,疗效满意,瘤体消失率高。远期观察无复发,对肝、肾功能无损伤,可达康复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穿刺 肝血管瘤 硬化剂 远期疗效 硬化治疗 块型 块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包块型剖宫产瘢痕妊娠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18
作者 熊洁 陈锦云 +2 位作者 王熙 胡亮 陈文直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包块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5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包块型CSP的患者19例。19例患者均行1次HIFU治疗,术后行清宫术或门诊随访。以超声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包块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5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包块型CSP的患者19例。19例患者均行1次HIFU治疗,术后行清宫术或门诊随访。以超声造影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包块血流灌注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β-HCG变化、清宫术中出血量、月经复潮等情况。结果:19例患者HIFU术后即刻超声造影提示妊娠包块内血流灌注明显减少。17例患者于HIFU术后1~4天行清宫术,10例患者一次清宫术完全清除妊娠物,术中出血10~100ml[平均(36.36±34.71)ml],6例行第二次清宫术,术中出血40~400ml[平均(120.0±156.68)ml],1例HIFU+清宫术失败,转行介入栓塞术+清宫术;2例患者HIFU术后给予观察处理,1例术后4月妊娠物完全消失,1例患者行宫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所有患者均在1月后月经来潮,血β-HCG阴性,其中1例患者术后3月诊断宫内妊娠。结论:HIFU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包块型CSP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供选择的新型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U 切口妊娠 块型剖宫产瘢痕妊娠 妊娠物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邹勇斌 范卫君 +1 位作者 张亮 唐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59-2761,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36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最... 目的:研究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36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最大病直径均>11cm,先TACE化疗,待肝功能恢复后,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患者治疗后及时复查增强CT或MRI检查和肿瘤标志物以评价疗效。结果:36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16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生存期12.5个月,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肝外转移。结论: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是治疗巨块型肝癌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块型 微波消融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块型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藏有效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南部王府气田白垩系沙河子组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凡成 张昌民 +5 位作者 李忠诚 张国一 张驰 王拥军 孙文铁 邓庆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1-493,共13页
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属于特殊的复杂岩性非常规气藏,目前研究程度和勘探开发程度低。松辽盆地王府断陷沙河子组发育断块控制的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藏,由于兼具断块、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藏的复杂性,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导致气藏... 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属于特殊的复杂岩性非常规气藏,目前研究程度和勘探开发程度低。松辽盆地王府断陷沙河子组发育断块控制的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藏,由于兼具断块、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藏的复杂性,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导致气藏勘探开发难度极大。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在评价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藏特殊性和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孔隙结构、物性和有效性特征基础上,分宏观气藏、中观砂体及微观储层3个层次,揭示了研究区源-储关系、成藏要素、层间非均质、层内非均质和微观成岩作用对有效储层发育特征的影响,形成了构造控制成藏圈闭、断层控制运移通道、砂体控制气藏分布、非均质性控制层内气水关系、成岩作用控制甜点富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有效储层平面上沿缓坡带由东向西整体呈树枝状发散分布,垂向上为丘状岩体控制下的块状、反韵律分布等规律。研究成果在城深6井区开发井位部署、老井复查中取得较好效果,为类似复杂致密气藏的勘探部署和分类精细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分布规律 有效储层 致密气 块型 沉火山碎屑岩 沙河子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