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域视角下校家社协同之难及破解
1
作者 李如海 《中小学德育》 2025年第1期27-30,34,共5页
校家社协同是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虽然三方都有强烈意愿,但协同始终不尽人意。从场域视角审视校家社协同,难点在于生活场域、教育场域、工作场域主体角色趋同,造成同而不协的局面。破解之思在于明晰不同场域内容边界及目标取向,使... 校家社协同是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虽然三方都有强烈意愿,但协同始终不尽人意。从场域视角审视校家社协同,难点在于生活场域、教育场域、工作场域主体角色趋同,造成同而不协的局面。破解之思在于明晰不同场域内容边界及目标取向,使其协而不同。通过在生活场域中唤起美好生活向往的意识,在教育场域中唤起真实自我认知的意识,在工作场域中唤起责任伦理明晰的意识,使其协同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家社协同 协同边界 协同目标 生活场域 教育场域 工作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场域学习: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研究
2
作者 徐兰 王志明 +1 位作者 孟鑫沛 梅阳寒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9,112,共11页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要素的不断渗透,制造业以及其他战略新兴行业衍生了大量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现场工程师作为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优化产业格局的关键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要素的不断渗透,制造业以及其他战略新兴行业衍生了大量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现场工程师作为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优化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从工作场域学习理念来看,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培育这一类型人才时存在以下不足:契合现场工作场域学习的校内实训场所育人效度不强、匹配真实工作场域的校外实习基地范围不广、适应技能提升的工作场域内外联动不足等现实问题。由此提出具体人才培养路径:以识岗——跟岗——顶岗三阶段递进学习模式为核心,以校内实训场所为支点,构建初级工作场域,培育学生实操技能;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中心,塑造中级工作场域,夯实学生数字素养;以校内外场域联动为链条,创设高级工作场域,孵化学生创新精神。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共同助力新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工作场域学习 新质生产力 数智化转型 人才培养 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3
作者 曹文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作为当代大学转型发展的新取向与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基于学生个性培养更具开创性的社会建设人才。从场域的视角看,形成教育新惯习、建构行动者网络与实现主体同场共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然要求。当前创... 作为当代大学转型发展的新取向与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基于学生个性培养更具开创性的社会建设人才。从场域的视角看,形成教育新惯习、建构行动者网络与实现主体同场共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然要求。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存在既有惯习挟持、专业壁垒掣肘、隔“场”喊话盛行等问题,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此,需要全员行动,超越教育惯习同场域结构的消极互动关系,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微观行为与宏观结构在中观场域的层面走向统合。具体路径是基于文化生态激活主体内生动力、基于组织生态贯通协同育人体系、基于管理生态优化环境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场域 惯习 行动者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人形象的数字生产研究——基于抖音短视频场域的内容考察
4
作者 冉华 刘沛彤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4,共14页
随着全面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社交媒体在中国乡村的普及不仅大幅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更催生城乡数字交往中的新质生产力,塑造新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样态。基于抖音社交平台,通过对短视频中新农人形象再生产数据的内容分析,可深入考察抖音... 随着全面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社交媒体在中国乡村的普及不仅大幅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更催生城乡数字交往中的新质生产力,塑造新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样态。基于抖音社交平台,通过对短视频中新农人形象再生产数据的内容分析,可深入考察抖音如何重构城乡交往的整体现状及其形塑过程。研究发现,抖音等新媒体能够催生青年人反哺中老年人一起建立城乡双向奔赴的交往场域。尤其是一批青年新生代农民工,开始从城市返乡,他们积极投身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创意化表演重塑了新农人形象。这种行为充分肯定返乡生活并重新定义乡村身份,在中国交往场域实践中占据核心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抖音作为技术与社会互动的中介,在视频内容展演上具有历时性维度和包容特性,并成为跨越城乡鸿沟、促进城乡互动的重要传播特征。此外,抖音等社交媒体用户,通过在视频里扮演中介角色再生产出数字时代的中国城乡社会网络交往媒介,在构建积极城乡交往的媒介形象以及搭建新传播体系方面提供实践方式与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乡鸿沟 新农人 抖音社交平台 交往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1990年代诗歌场域与诗学论题的转变——以出版物为线索
5
作者 张桃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在关于1980—1990年代诗歌发展的表述中,“断裂”的说法和“进步”的叙事都不足以准确而清晰地概括或勾画这两个年代诗歌的关联,必须回到两个年代诗歌的具体情境中,梳理各自的发展线索以及二者在诸种因素的合力下出现的更迭与转变。从... 在关于1980—1990年代诗歌发展的表述中,“断裂”的说法和“进步”的叙事都不足以准确而清晰地概括或勾画这两个年代诗歌的关联,必须回到两个年代诗歌的具体情境中,梳理各自的发展线索以及二者在诸种因素的合力下出现的更迭与转变。从两个年代的重要诗歌出版物入手,能够透视这两个年代诗歌的复杂联系及其隐含的种种议题。通过梳理并分析一些关键而被忽视的诗歌出版物及其形成的场域,可以发现:1990年代诗歌既不是与1980年代诗歌“断裂”后的全新开始,也显然绝非对后者的自然接续,二者实际上处于交错、对峙、相互映照的关联中,共同影响了21世纪以来诗歌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 1990年代 诗歌出版物 场域 诗学论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制度化——基于组织场域分析框架
6
作者 朱芝洲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2,共8页
近年来,职业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回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和实践样态,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社会认同的现实困境。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制度化理论的视角,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新兴的组织场域,其制度化既是一... 近年来,职业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回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和实践样态,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社会认同的现实困境。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制度化理论的视角,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新兴的组织场域,其制度化既是一种“历时性”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或属性变量”,因而职业本科教育面临的这种困境实质上是制度化不足困境,即职业本科教育还是一个成熟度低、弱型治理的组织场域,在过程维度上尚缺乏充分的历时性制度化过程,在结构维度上尚缺乏稳固的制度化核心要素基础。因此,在组织场域层面,职业本科教育制度化的基本路向是在过程维度上需要稳步推进“理论化”“规模化”和“合法化”,在结构维度上需要扎实稳固制度体系、关系结构、集体行动等核心要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组织场域 职业本科教育 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域理论青创项目融入艺术乡建的路径研究——以浙江义乌市艺术乡建示范点为例
7
作者 杨雪萍 郭金喜 《西部学刊》 2025年第4期70-73,共4页
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根据“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框架,选取不同阶段样本实证艺术乡建的青年创业吸纳度,以建设期的七一村、成长期的莱山村、成熟期的李祖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得出,青创项目融入艺术乡建的可持续性发展路径包... 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根据“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框架,选取不同阶段样本实证艺术乡建的青年创业吸纳度,以建设期的七一村、成长期的莱山村、成熟期的李祖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得出,青创项目融入艺术乡建的可持续性发展路径包括:(一)惯习维度:嵌入“互动—体验—激发—唤醒”场景链条;(二)资本维度:嵌入“点—线—面”乡村产业项目集群;(三)场域维度:嵌入“愿意去—融得进—富得起”发展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习 场域 蜂鸣 艺术乡建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广告的场域竞合与再造——基于我国现当代文学广告演变的思考
8
作者 李雪枫 宋宇航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文学广告是文学作品推广与接受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学广告的运行机制是通过文学广告场域中“他律极”与“自主极”之间的竞合与再造完成的。研究对现当代文学广告场域的机制与作用进行了考察,在总结历史经验、观察现实媒介运行的基础上提... 文学广告是文学作品推广与接受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学广告的运行机制是通过文学广告场域中“他律极”与“自主极”之间的竞合与再造完成的。研究对现当代文学广告场域的机制与作用进行了考察,在总结历史经验、观察现实媒介运行的基础上提出文学广告的传播新思路:借助媒介技术的创新再造文学广告场域———需要以整合传播的视角看待文学广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电影、文学奖项、新书发售会、直播等新的传播中介,需要推动文学广告传播的定制化、差异化和分众化变革,需要实现文学创造力与市场化的平衡,以此激发广大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广告 场域竞合 场域再造 演变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支持路径建构——基于场域理论
9
作者 江增光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背景。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要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审慎思考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了城乡融合、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背景。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要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审慎思考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了城乡融合、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场域关系,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构建了城乡融合场域模型与社区教育支持场域模型,并基于上述场域模型建构了支持路径,即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思维培养与价值引导功能,立足场域系统培养城乡政府管理人员及城乡利益相关者的产业思维、人才思维、文化思维、生态思维、组织思维和永续思维,系统塑造其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的利用惯习,实现乡村振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城乡两个场域的包容性融合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社区教育 乡村振兴 场域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中国”文化场域中的郭嵩焘使西形象
10
作者 陈恩维 黄琦艳 《云梦学刊》 2025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郭嵩焘的形象,是在“世界-中国”文化场域中通过多元主体的叙事而完成构建的。借助《使西纪程》和《伦敦与巴黎日记》的自我书写,郭嵩焘完成了其清醒看世界的自我画像。而西文报刊则对郭嵩焘外交活动的全面报道和评论,将其塑造为一个不... 郭嵩焘的形象,是在“世界-中国”文化场域中通过多元主体的叙事而完成构建的。借助《使西纪程》和《伦敦与巴黎日记》的自我书写,郭嵩焘完成了其清醒看世界的自我画像。而西文报刊则对郭嵩焘外交活动的全面报道和评论,将其塑造为一个不同于一般中国官员的“他者”形象。《使西纪程》毁版后,原本支持郭嵩焘的《申报》为了实现商业利益、顺应清流舆论而制造了画像争议,而《万国公报》则始终正面维护郭嵩焘的“星使弁冕”的形象。只有借助自我与他者书写的差异与中西报刊舆论的交流与对话,进入“世界-中国”交流互动场域中,才能跳脱单一叙事,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郭嵩焘使西及其形象建构的复杂多元背景和思想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日记 文化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权式治理:中小学组织结构的场域建构逻辑
11
作者 王强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组织结构变革是中小学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学校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战略内容和发展模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优化。从场域视角审视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构建“资本—权力—文化”场域理论框架,剖析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的赋... 组织结构变革是中小学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学校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战略内容和发展模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优化。从场域视角审视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构建“资本—权力—文化”场域理论框架,剖析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的赋权式治理机制,以期揭示在动态复杂的场域环境下,学校应如何通过合理配置资本、分配职权及塑造文化等实现组织结构变革,进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与内在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式治理 组织结构 中小学治理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域下面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师范生培养现状与路径
12
作者 李尽晖 杨娟 《西部素质教育》 2025年第5期7-11,共5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场域理论视域下面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师范生培养模型建构,然后分析了场域理论视域下面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师范生培养现状,最后从含义共创、内容共构、资源共筑、制度共生四个方面提出了场域理论视域下面向农村小学全... 文章首先阐述了场域理论视域下面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师范生培养模型建构,然后分析了场域理论视域下面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师范生培养现状,最后从含义共创、内容共构、资源共筑、制度共生四个方面提出了场域理论视域下面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师范生培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培养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场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域理论的艺术设计集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13
作者 毛琛 纪海波 卢丹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当前,设计教育面临学科跨界、技术革新、产教融合等带来的新形式与新挑战。集群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复杂性,作为一种开放包容的教学方式,其教学实践活动涉及学校、企业、政府等主体。在场域理论的指导下,集群工作... 当前,设计教育面临学科跨界、技术革新、产教融合等带来的新形式与新挑战。集群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复杂性,作为一种开放包容的教学方式,其教学实践活动涉及学校、企业、政府等主体。在场域理论的指导下,集群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由场及域、动态发展的过程,涉及知识建构、情境学习、网络联通等方面。高校应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产教融合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评价系统建设等方面完善集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框架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育 集群工作室 场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自我认同的反身性重构
14
作者 张媛 刘爱莲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辅导员群体自我认同度的高低关系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在场域视阈下,高校是学术场域与行政场域的结合体,兼具学术与行政的双重属性,辅导员在其中难以获取专家角色、享受权力话语和求得生存空间。为此,在对高校辅导员自我认... 辅导员群体自我认同度的高低关系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在场域视阈下,高校是学术场域与行政场域的结合体,兼具学术与行政的双重属性,辅导员在其中难以获取专家角色、享受权力话语和求得生存空间。为此,在对高校辅导员自我认同反身性概念剖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性制度对自我认同的深刻影响,提出在场域交互实践中克服自我认同危机的三条路径,具体包括与环境互动获得本体性安全、与他者互动克服自我无意义感和与制度互动形成自我认同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辅导员 自我认同 反身性重构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大别山民歌活态传承现状、意义与路径——基于场域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姗姗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8-32,共5页
安徽大别山民歌植根于皖西独特的文化土壤中,它的传承具有民俗文化学、民族音乐学意义,也有利于激发大别山民歌的内在活力。在时代变迁中,安徽大别山民歌的传承场域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实现其活态传承,需要依托多元场域发挥多元主体的作... 安徽大别山民歌植根于皖西独特的文化土壤中,它的传承具有民俗文化学、民族音乐学意义,也有利于激发大别山民歌的内在活力。在时代变迁中,安徽大别山民歌的传承场域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实现其活态传承,需要依托多元场域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基于场域理论,提出安徽大别山民歌活态传承的几大路径:固本守源,激发自然场域中的传承活力;教化弘声,发挥学校场域的系统传承力量;网联四方,释放网络社群的传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大别山民歌 活态传承 自然场域 学校场域 网络社群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公共图书馆课后服务的场域建构及启示
16
作者 陶苗苗 史景轩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4,共7页
开展课后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彰显了其重要的公共服务价值。以场域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美国公共图书馆课后服务场域建构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识别构建场域的物理场域的空间集合、场域内部的游戏规则、多元主体... 开展课后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彰显了其重要的公共服务价值。以场域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美国公共图书馆课后服务场域建构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识别构建场域的物理场域的空间集合、场域内部的游戏规则、多元主体的惯习和资本等要素。美国公共图书馆课后服务场域建构的经验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课后服务实践的启示为:探索解决馆校距离问题,合理规划场域空间;细化场域游戏规则,加强资源优化整合;关注教师教学惯习,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拓展经济资本渠道,完善经费投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课后服务 场域建构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安全范式下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面向
17
作者 曾一涵 杨华锋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9,197,共8页
[研究目的]为应对科技快速变革所带来的网络空间安全挑战,需基于场域安全的研究范式对网络空间安全进行系统性研究,通过安全理论的实际应用,剖析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维度的基本面向。[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通过场域安... [研究目的]为应对科技快速变革所带来的网络空间安全挑战,需基于场域安全的研究范式对网络空间安全进行系统性研究,通过安全理论的实际应用,剖析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维度的基本面向。[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通过场域安全范式的“情境-意识-行动”框架以及对应的行为体维度,分析网络空间安全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维度特性。[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网络空间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场域安全,即网络空间安全可通过场域安全范式的三维框架检视其场域安全关注的基本内容,在实现行为体间优态共存的基础上,维护与塑造网络空间安全的可持续性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 安全范式 “情境-意识-行动”框架 基本面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态遗产视角下南诏洞天福地景观场域建构
18
作者 唐孝祥 徐应锦 +2 位作者 舒畅 白颖 王鑫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1,共7页
洞天福地场域的持续建构过程充分展现了活态遗产的时空整体性特征。以南诏洞天福地巍宝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场域理论的梳理与活态遗产特征的对应整合,构建由场域本体建构、场域系统结构、场域空间呈现三方面组成的景观场域研究框架。结... 洞天福地场域的持续建构过程充分展现了活态遗产的时空整体性特征。以南诏洞天福地巍宝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场域理论的梳理与活态遗产特征的对应整合,构建由场域本体建构、场域系统结构、场域空间呈现三方面组成的景观场域研究框架。结合历史文献和现状遗存,梳理其作为一个典型少数民族崇拜洞天福地的场域建构。研究表明:源于自然地理的圣显传说被广泛传播,推动了巍宝山宫观建筑群本体场域的建构,维系了信众与宗教信仰关系的活跃;少数民族信仰与道教祭祀活动的互动融合从本体尺度的景观序列、聚落尺度的空间共生、区域尺度的仪式空间拓展了场域系统、结构与标志性;以巍宝山为中心的文本记述从艺术的角度映射了神圣场域的建构规律与秩序,代代相传的建设行为、祭祀活动与文本记忆引导信众维持场域的活态。通过场域线索对巍宝山的物质、非物质及其关系结构开展系统研究,以期多层次阐释洞天福地的活态遗产特征,为全面理解中国洞天福地空间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活态遗产 南诏洞天福地 场域本体 场域结构 场域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场域中人工智能对教师文化的影响
19
作者 杨天豪 樊改霞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8,共7页
教育场域中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领“第四次教育革命”。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师受到多方关注,对教师行为有直接影响的教师文化也需受到重视。人工智能首先是以文化资本的形式进入到教育场域之中,对教师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教育场域中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领“第四次教育革命”。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师受到多方关注,对教师行为有直接影响的教师文化也需受到重视。人工智能首先是以文化资本的形式进入到教育场域之中,对教师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产生影响,而哈格里夫斯描绘的“流动的马赛克”或将成为发展新趋势。同时,Chat GPT也让人们看到了强人工智能出现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也可能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到教育场域中,这也对教师文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场域 人工智能 教师文化 哈格里夫斯 “流动的马赛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创品牌塑造中的女性特质与形象场域构建
20
作者 唐春燕 《天工》 2025年第4期40-42,共3页
自“中国品牌日”设立以来,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和内涵得到增强。在产品同质化时代,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更追求情感价值和文化认同,这就需要多维度构思品牌设计,以形成既具有女性特质又兼具形象场域的品牌形象。特别是文创品牌,基于女性... 自“中国品牌日”设立以来,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和内涵得到增强。在产品同质化时代,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更追求情感价值和文化认同,这就需要多维度构思品牌设计,以形成既具有女性特质又兼具形象场域的品牌形象。特别是文创品牌,基于女性的视觉经验和情感因素展开设计,利用故事叙事及形象联动的设计手段,反思品牌形象的设计塑造,才能构建引发女性情感共鸣的审美形象,形成吸引女性消费者的品牌,以独特的品牌文化增强女性的文化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 文创产品 女性消费者 形象场域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