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面降水诊断方程对降水过程的定量诊断 被引量:21
1
作者 崔晓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5-387,共13页
降水,尤其是强降水(暴雨),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以及人民生活影响巨大,然而由于同降水相关的物理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对降水的研究与预测十分困难。过去有关降水的研究大多关注水汽及水汽辐合(输送)的影响,对与降水有关的水汽收支研... 降水,尤其是强降水(暴雨),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以及人民生活影响巨大,然而由于同降水相关的物理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对降水的研究与预测十分困难。过去有关降水的研究大多关注水汽及水汽辐合(输送)的影响,对与降水有关的水汽收支研究较多。Gao et al.(2005a)率先将大气中水汽和云中水凝物(云水、雨水、云冰、雪及霰等)的变化方程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地面降水诊断方程,从而可以将与降水有关的大气中水汽和云的演变过程在同一框架下定量地分析研究。本文利用一套21天长度的热带云分辨尺度模拟资料,通过计算地面降水诊断方程中的局地水汽变化、水汽辐合辐散率、地面蒸发率以及云的变化率等各项,分析了这些物理过程对降水的贡献,指出局地水汽和云的变化率、水汽辐合率,地面蒸发率等均对地面降水有重要贡献。区域平均资料分析表明,若水汽辐合与局地大气变干共存,则产生强降水;若存在水汽辐合但局地大气增湿或者存在水汽辐散但局地大气变干,则引起中等强度降水;若水汽辐散与局地大气增湿共存,则造成弱降水。将降水划分成对流和层状降水进行分析发现,对流降水率一般大于层状降水率,水汽辐合是对流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源,而局地大气变干则是层状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源。区域平均局地大气变干主要发生在降水性层状云区,而最强的局地大气增湿则发生在对流云区和晴空区;最强的局地云的消散发生在层状云区,而最强的局地云的发展发生在对流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降水诊断方程 地面降水过程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热加热纳近方法在地面降水资料同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亚丽 陈德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44,共13页
基于国家气象中心GRAPES_Meso高分辨率区域模式,针对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中预报雨带形成滞后问题,研究了潜热加热纳近方法在地面降水资料同化中的应用,以期提高短时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2013年6月20日—7月20日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 基于国家气象中心GRAPES_Meso高分辨率区域模式,针对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中预报雨带形成滞后问题,研究了潜热加热纳近方法在地面降水资料同化中的应用,以期提高短时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2013年6月20日—7月20日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模式潜热加热廓线,可以改进初始场中温、湿、风等要素的合理分布,增加降水区的对流不稳定性;潜热加热纳近方法可以缩短模式的调整适应(spin-up)时间,改进短时降水预报的落区和强度,提高3 h,6 h,12 h的降水预报TS,ETS评分;与传统的冷潜热加热纳近的试验结果相比,改进的暖潜热加热纳近试验对降水落区和强度的预报更接近观测,但强降水中心范围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_MESO 地面降水观测资料 潜热加热纳近 短时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地面降水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殷笑茹 焦圣明 +2 位作者 喜度 程婷 李玉涛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9-548,共10页
本文在研究地面小时降水量与自动站其他观测要素的关联关系和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基础上,提出从自动站关联要素和雷达估测降水两个角度对地面降水进行综合质量控制的多源质量控制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019年5至6月江苏省国家级自动站小时... 本文在研究地面小时降水量与自动站其他观测要素的关联关系和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基础上,提出从自动站关联要素和雷达估测降水两个角度对地面降水进行综合质量控制的多源质量控制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019年5至6月江苏省国家级自动站小时降水量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1 h相对湿度变化值、1 h变温,相对湿度与小时降水量关联关系较好;基于SFLA-BP的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结果与Z-I关系法相比精度更高,提升了天气雷达对降水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多源降水质量控制方法比MDOS准确率提高1.45%,产生可疑数据量下降67.16%,该方法能有效提升现有降水质量控制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地面降水 关联分析 雷达定量估测降水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地区地铁矿山法暗挖隧道地面降水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朋 《智能城市》 2019年第11期94-96,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交通特别是地下轨道施工已成为一项十分复杂而迫切的生产活动。城市地下铁路矿山法暗挖施工风险高,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且涌水量大的区间,极易造成涌水、坍塌、地表沉降等。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交通特别是地下轨道施工已成为一项十分复杂而迫切的生产活动。城市地下铁路矿山法暗挖施工风险高,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且涌水量大的区间,极易造成涌水、坍塌、地表沉降等。为了达到无水开挖条件,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风险,通过理论计算和实践研究地面深井降水对矿山法暗挖带来的好处,并推广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隧道 地面降水 降水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棚支护辅以地面降水在斜井筒过含水粉砂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学明 《神华科技》 2014年第6期30-31,共2页
针对斜井井筒掘进过弱胶结含水粉砂层期间易冒顶等顶板问题,通过采用管棚桩支护辅以地面降水施工方式,安全有效地保证了井筒过含水流沙层施工。
关键词 管棚桩 地面降水 井筒 弱胶结含水粉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顶降水观测场可行性研究及其与地面降水关系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尚存桂 《青海水利》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可行性研究 地面降水 评价 水文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法暗挖区间地面降水应用研究
7
作者 邓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9年第9期00195-00197,199,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交通特别是地下轨道施工已成为一项十分复杂而迫切的生产活动。城市地下铁路矿山法暗挖施工风险高,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且涌水量大的区间,极易造成涌水、坍塌、地表沉降等。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交通特别是地下轨道施工已成为一项十分复杂而迫切的生产活动。城市地下铁路矿山法暗挖施工风险高,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且涌水量大的区间,极易造成涌水、坍塌、地表沉降等。为了达到无水开挖条件,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风险,通过理论计算和实践研究地面深井降水对矿山法暗挖带来的好处,并推广之。然而对于地质复杂多变,上软下硬,不均匀性强等特点,盾构无法施工或施工风险大,被迫采用矿山法施工,为了降低施工风险,加快施工进度,在有条件的地段采用地面深井降水,预先疏干掌子面,可行可控,本文以沿海谋城市暗挖矿山法区间为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隧道 地面降水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AK算法的GPM产品与地面观测降水数据融合处理
8
作者 杨文斌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为降低卫星遥感降水产品误差,文章提出基于ATAK的星地降水数据融合方法,以长江流域气象站点观测降水量数据为真值,运用ATAK方法对研究区GPM遥感降水产品进行融合,评估验证精度。结果表明,长江流域GPM和地面观测降水量之间良好一致性,区... 为降低卫星遥感降水产品误差,文章提出基于ATAK的星地降水数据融合方法,以长江流域气象站点观测降水量数据为真值,运用ATAK方法对研究区GPM遥感降水产品进行融合,评估验证精度。结果表明,长江流域GPM和地面观测降水量之间良好一致性,区域降水量平均值约为1123.3~1245mm,符合正态分布特征;经ATAK融合后,GPM数据精度R2达0.85,MAE和RMSE依次为118.01、156.37mm,相对于未融合前的R2升高16.47%,MAE和RMSE分别降低55.16%、16.47%。研究为降水数据的空间降尺度和多源降水融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卫星产品 地面降水 数据融合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2C/D卫星反演云特性参数与地面雨滴谱降水观测初步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蔡淼 周毓荃 朱彬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2008年4月11-12日一次北方层状云降水过程,将FY2C/D静止卫星反演的云参数和地面同时段的雨滴谱仪的观测资料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反演得到的一些特征云参数对地面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一般降水发生前,云系发展,云顶抬升,云顶温度和云... 针对2008年4月11-12日一次北方层状云降水过程,将FY2C/D静止卫星反演的云参数和地面同时段的雨滴谱仪的观测资料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反演得到的一些特征云参数对地面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一般降水发生前,云系发展,云顶抬升,云顶温度和云黑体亮温都降低,云光学厚度增大,云参数先于地面降水变化,两者大概相差2小时。其中,云光学厚度与地面降水量和降水粒子数关系密切,其相关性比云顶高度、云顶温度和云黑体亮温的相关性都好;一般地面降水强,光学厚度一定大,若云层光学厚度较小,即便云顶发展得很高,地面几乎无降水或降水较小,但云光学厚度大时,地面降水强度并不一定都大,可能降水粒子数浓度大,地面多降毛毛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参数 光学厚度 地面降水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NCEP和ECMWF地面气温及降水再分析和实测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67
10
作者 李川 张廷军 陈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97-103,共7页
为了分析青藏高原地区的地面气候变化,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的地面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NCEP(美国环境预报中心)、ECMWF(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再分析值地面气温及降水量资料, 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 40 年来... 为了分析青藏高原地区的地面气候变化,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的地面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NCEP(美国环境预报中心)、ECMWF(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再分析值地面气温及降水量资料, 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 40 年来所选地面代表测站气温变暖现象较明显(南部的帕里除外), 特别是青藏高原北部的茫崖气温增暖非常显著, 而 40 年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没有显示明显的气温变暖, 没有大的地域差别, 而再分析气温资料在华北平原地区却能显示出较明显的气温变暖, 再分析气温资料尤其是NCEP地面气温资料在青藏高原上明显偏低。ECMWF再分析地面降水资料的年际变化显示, 近40年来, 青藏高原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干或变湿趋势, 但近十几年属于有资料以来较湿的时段。地面测站年降水观测值不像气温观测值那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和ECMWF再分析值资料 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ORPH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在中国南方短时强降水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1
作者 周璇 罗亚丽 郭学良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344,共12页
对比分析了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时地面降水资料和CMORPH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在反映中国南方地区2008—2013年4—10月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融合降水数据分析了短时强降水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1)融... 对比分析了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时地面降水资料和CMORPH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在反映中国南方地区2008—2013年4—10月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融合降水数据分析了短时强降水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1)融合降水数据所反映的短时强降水的大尺度特征与站点资料一致,并能更好地描述地形的影响;(2)短时强降水的季节变化与东亚夏季风进程和雨带的季节性位移密切相关;(3)短时强降水与暴雨日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趋势相似,4月下半月—10月上半月,超过60%的短时强降水发生在暴雨日,同时短时强降水也是暴雨形成的重要因素,短时强降水暴雨日数占总暴雨日数的比例(68.6%)普遍高于非短时强降水暴雨日(31.4%),但是短时强降水暴雨日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和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时空分布特征 对比分析 短时强降水 CMORPH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干扰校正对星载微波资料反演降水的影响
12
作者 刘博凡 吴莹 邹依珂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针对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上搭载的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建立了陆面亮温数据的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校正算法,同时提出了适用于GMI的综合指数雨强反演算法,... 针对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上搭载的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建立了陆面亮温数据的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校正算法,同时提出了适用于GMI的综合指数雨强反演算法,即极化订正温度及散射指数(polarization corrected temperature-scattering index,PCT-SI)综合指数法,估算了2021年第6号强台风“烟花”登陆后,江苏及周边地区的雨强,与同时期双频降水测量雷达(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DPR)的近地面雨强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了RFI校正前、后的近地面雨强反演精度。进而用强台风“梅花”和一次江淮气旋检验了该雨强反演算法的精度以及RFI校正算法对提高反演精度的有效性。结果表明,GMI的高频观测与降水强度大小密切相关,利用低频组合拟合89.00 GHz通道亮温获得大气散射指数,散射指数越大,雨强越大;RFI信号对微波资料反演近地面雨强的影响显著,所提出的校正方法可以有效地校正陆面上受RFI污染的GMI观测数据。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微波传感器多通道亮温资料和降水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微波反演陆面降水的精度,并为陆面降水反演和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干扰(RFI) 地面降水 PCT-SI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溪河流域GPM IMERG卫星降水对地面站点降水的可替代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汉涛 张潇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1,共3页
为评估IMERG卫星降水产品在空间覆盖范围、时空分辨率、雨雪数据观测等方面较上一代产品TMPA的改进效果,以三峡区间渠溪河流域为例,选择地面实测雨量数据作为参考值,在对IMERG产品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BTOPMC分布式水文... 为评估IMERG卫星降水产品在空间覆盖范围、时空分辨率、雨雪数据观测等方面较上一代产品TMPA的改进效果,以三峡区间渠溪河流域为例,选择地面实测雨量数据作为参考值,在对IMERG产品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BTOPMC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其进行水文适用性评估,探讨IMERG卫星降水对实测降水GAUGE的可替代性,并选择TMPA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IMERG在渠溪河流域精度较高、水文表现较好,具有替代地面站点观测数据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 卫星降水 地面站点降水 BTOPMC 水文适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地降水资料的邢台市降雨侵蚀力空间反演分析
14
作者 刘瑞昆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7期180-183,共4页
为准确预测降雨对地表侵蚀的影响。文章采用卫星降水产品和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邢台市降雨侵蚀力空间进行反演。结果表明,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及支持向量机法对降雨侵蚀力的分析精度较高,可满足区域应用需要。为区域降雨侵... 为准确预测降雨对地表侵蚀的影响。文章采用卫星降水产品和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邢台市降雨侵蚀力空间进行反演。结果表明,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及支持向量机法对降雨侵蚀力的分析精度较高,可满足区域应用需要。为区域降雨侵蚀力的估算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卫星降水 SVM模型 降雨侵蚀力 地面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雨季雷达回波、降水和部分热力参量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28
15
作者 冯锦明 刘黎平 +1 位作者 王致君 楚荣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8-374,共7页
利用 1998年青藏高原地面雷达资料、探空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 ,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雷达回波、层结热力参量及其降水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 ,在 6月中旬青藏高原雨季来临之后 ,云中对流活动明显增强 ,雷达回波强度增大 ,回波顶高和回波... 利用 1998年青藏高原地面雷达资料、探空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 ,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雷达回波、层结热力参量及其降水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 ,在 6月中旬青藏高原雨季来临之后 ,云中对流活动明显增强 ,雷达回波强度增大 ,回波顶高和回波面积增加 ,层结热力参量明显改变 ,对流凝结高度下降 ,气块能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那曲地区 地面雷达 探空 地面降水 雷达回波 热力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联合雨量计校准估测夏季区域强降水 被引量:19
16
作者 史锐 程明虎 +1 位作者 崔哲虎 刘朝晖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5,共9页
提出了一种使用平均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联合雨量计校准估测地面降水的方法。选用2002年、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宜昌和合肥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雷达在几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中的部分时段体积扫描强度数据和周边100 km范围内... 提出了一种使用平均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联合雨量计校准估测地面降水的方法。选用2002年、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宜昌和合肥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雷达在几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中的部分时段体积扫描强度数据和周边100 km范围内整理成10 min一次的雨量资料,计算了区域上空短时平均VPR在地面的可能反射率因子值,并用此值反演降水,计算相对误差。同时,还分析了超短时强降水地区实时VPR的特征。结果表明: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VPR数值,并联合雨量计平均校准因子估测降水,在大部分区域比较合理。与实测的降水比较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对提高估测区域性降水的精度都有效果;对于强对流性降水区域,只须用拟合法得到的地面反射率因子值估测地面降水。通过分析超短时强降水对应区域的实时VPR特征,有利于在无地面雨量计的地区通过分析VPR的特征来估测降水量的大小,结合其他要素分析降水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降水 区域强降水 夏季 雨量计 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辐射传输方案对中尺度降水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广强 赵春生 +1 位作者 丁守国 秦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在MM5非静力稳定中尺度气象模式中引进了建立在δ24流近似和相关2k分布基础上的对云水、雨水、冰晶和霰的辐射特性进行详细描述的辐射传输方案。新建立的辐射传输方案和MM5中原有的辐射传输方案在华南暴雨中的模拟结果相互比较,并与天... 在MM5非静力稳定中尺度气象模式中引进了建立在δ24流近似和相关2k分布基础上的对云水、雨水、冰晶和霰的辐射特性进行详细描述的辐射传输方案。新建立的辐射传输方案和MM5中原有的辐射传输方案在华南暴雨中的模拟结果相互比较,并与天气实况的对比表明辐射在中尺度暴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辐射传输方案对云辐射特性描述的准确程度对于地面降水影响是明显的;不同的辐射传输方案对地面降水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在白天比在夜间明显;辐射传输过程对地面降水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降水中心上,而对降水的地理分布改变很小;相对而言,不同的辐射传输方案之间对短波描述的差异对地面降水的影响明显,而对长波描述差异的影响不大;新辐射传输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MM5对中尺度降水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方案 降水影响 中尺度 对比分析 辐射特性 地面降水 MM5 气象模式 静力稳定 模拟结果 华南暴雨 传输过程 地理分布 模拟能力 对比表 冰晶 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云特征参数与降水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磊 周毓荃 +1 位作者 蔡淼 申双和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3期9-16,共8页
利用河北省、河南省和山西省2013-2014年的每日10-15时逐时FY2E卫星反演得到的云结构特征参数和地面小时降水,统计分析了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云光学厚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等4类云结构特征参数与地面降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随着云光学... 利用河北省、河南省和山西省2013-2014年的每日10-15时逐时FY2E卫星反演得到的云结构特征参数和地面小时降水,统计分析了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云光学厚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等4类云结构特征参数与地面降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随着云光学厚度的增加,降水概率呈增加趋势。云光学厚度比其他云参数对降水更具有指示意义,当云光学厚度大于20时,降水概率显著增大。双参数、多参数组合下,对地面是否出现降水的判断和识别要优于单个云参数的判别结果。4类云参数中,云光学厚度与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对降水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云顶温度和云顶高度对降水强度的影响次之;云粒子有效半径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不明显。地面降水时,当云光学厚度小于20或云光学厚度介于21-30、云顶温度大于-15℃时,出现小雨的概率最大;当云光学厚度介于21-30、云顶温度小于-15℃或云光学厚度大于30、云顶温度大于-30℃时,出现中雨的概率最大;当云光学厚度大于30、云顶温度小于-30℃时,出现大雨或暴雨的可能性最大。云光学厚度、云顶温度、云顶高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等云结构特征参数组合使用,对判断降水概率和降水强度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特征参数 地面降水 光学厚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面降水估计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21
19
作者 师春香 卢乃锰 张文建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467-472,共6页
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和卫星云图估计降水的原理。从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中抽取12个降水云图特征量,构造了网络结构为12一98—7的降水估计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用1993年的小时地面雨量资料和GMS数字云图资料对神经... 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和卫星云图估计降水的原理。从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中抽取12个降水云图特征量,构造了网络结构为12一98—7的降水估计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用1993年的小时地面雨量资料和GMS数字云图资料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用1992和1994年资料对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进行测试。在日面降水估计试验中,地面雨量计值和卫星估计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7,相对误差分别为41%和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 降水估计 人工神经网络 地面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探测雷达的降水云分类方法在北京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钰 阮征 +1 位作者 罗秀明 嵇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5-824,共10页
风廓线雷达采用相干累积技术提高雷达探测灵敏度,用于对降水云体进行垂直探测,能获取高分辨率的云体返回信号的全谱信息。利用多年降水天气统计资料,针对北京延庆地区降水特征,提出了基于风廓线雷达谱参数(回波强度、速度和谱宽)的降水... 风廓线雷达采用相干累积技术提高雷达探测灵敏度,用于对降水云体进行垂直探测,能获取高分辨率的云体返回信号的全谱信息。利用多年降水天气统计资料,针对北京延庆地区降水特征,提出了基于风廓线雷达谱参数(回波强度、速度和谱宽)的降水云分类方案。该方案将降水资料分为浅对流、浅层状云、深对流、深层状云、混合—排除和混合—包含等六种降水类型。根据该方案,利用风廓线雷达结合双偏振雷达和自动雨量站观测资料,对2012年9月1日和2013年6月27日发生在延庆地区的两次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谱参数垂直廓线可以较好的描述降水云体的垂直结构,回波强度廓线发展趋势与地面降水量趋势吻合较好。当降水存在对流时,地面降水量出现明显增大,同时伴随着大速度值区和高空大谱宽值区。利用基于风廓线雷达的分类方案识别降水云,可以降低降水类型误判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云分类 风廓线雷达 谱参数 地面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