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预测震源区应力变化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梦秋 符力耘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5-383,共9页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除了与区域背景构造应力的增长变动有关,也是震源区应力增长及破裂发展的结果.因此地震观测资料必然携带有震源区应力应变增长及破裂发展的信息.随着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普及和数字地震仪性能的提高,用地震观测资料进行...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除了与区域背景构造应力的增长变动有关,也是震源区应力增长及破裂发展的结果.因此地震观测资料必然携带有震源区应力应变增长及破裂发展的信息.随着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普及和数字地震仪性能的提高,用地震观测资料进行震源区应力变化和破裂过程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地震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岩石静态应力状态的变化对地震波传播与衰减的影响,及其对地震孕育和激发的作用;主要介绍了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预测震源区应力变化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目前的进展;讨论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资料 震源区 静态应力变化 孕震机制 地震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如何做好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归档与管理工作
2
作者 李新武 卢向党 《高原地震》 2005年第2期60-63,共4页
地震观测数字化使地震观测资料的载体发生了根本转变。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归档与管理就成为科技档案部门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应加强档案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归档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确定归档管理运行机制、收... 地震观测数字化使地震观测资料的载体发生了根本转变。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归档与管理就成为科技档案部门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应加强档案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归档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确定归档管理运行机制、收集原则、收集范围、分类编号方法、保管、利用等现代管理方法,对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 存在问题 归档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数字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评价及其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燕 王玉莹 《东北地震研究》 2002年第3期74-80,共7页
本文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对“九五”期间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网数字化改造后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 ,并对各测项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分析认为 ,数字观测资料在精度。
关键词 辽宁 地震前兆观测资料 评价 数字化资料 地震预报 数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尔勒台地倾斜观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道尊 朱燕 《高原地震》 2000年第1期55-62,共8页
应用形态法、差分法对新疆库尔勒台 1990~ 1996年地倾斜资料做了系统的分析处理 ,对 2 5 0 km范围内的 Ms≥ 5 .0级的 5次地震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 :地震前差分曲线表现为超出 2 .0倍均方差限 ,单分量曲线和矢量轨迹曲... 应用形态法、差分法对新疆库尔勒台 1990~ 1996年地倾斜资料做了系统的分析处理 ,对 2 5 0 km范围内的 Ms≥ 5 .0级的 5次地震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 :地震前差分曲线表现为超出 2 .0倍均方差限 ,单分量曲线和矢量轨迹曲线出现破年变或年变消失。因此用形态法和差分法就可以判断资料是否存在前兆异常 ,根据资料异常的方向性并结合异常的不同特点可用来预估危险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法 差分法 地倾斜异常 地震观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历史风范 创一流台站——记南京地震台74年的发展与成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广宽 王海云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28-32,35,共6页
关键词 地震台站 历史变迁 南京市 基准 地震观测资料 环境优美 地震监测 观测项目 大震速报 地震速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怀盆地中小地震应力降时空特征初步分析
6
作者 孙海霞 梁芳 +2 位作者 林向东 侯丽娟 鲁跃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72-73,共2页
应力降表明地震发生时错动面上构造应力的瞬间释放水平,它不但反映了地震区域震源尺度的破裂程度,而且还代表了该区域应力场的强弱。延怀盆地地处北京西北,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一直是首都圈重要研究和监测区域。利用北京及邻区密集数字地... 应力降表明地震发生时错动面上构造应力的瞬间释放水平,它不但反映了地震区域震源尺度的破裂程度,而且还代表了该区域应力场的强弱。延怀盆地地处北京西北,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一直是首都圈重要研究和监测区域。利用北京及邻区密集数字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并积累的大量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研究延怀盆地中小地震应力降情况,可以了解该地区近年来应力降背景值,为发现具有前兆意义的中小地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力降 延怀盆地 时空特征 地震观测资料 地震监测台网 区域应力场 构造应力 地震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纸介质资料数字化、自动化处理是科技资料管理的必由之路
7
作者 孙彦雪 薛经 《地震科技情报》 2001年第9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地震 地震观测资料 纸介质资料 数字化 自动化处理 科技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地震台站应急工作的探讨——以西宁地震台为例
8
作者 丁宁霞 《高原地震》 2018年第3期29-32,共4页
基于地震应急工作的特点和基层地震台站现状,从提高地震资料的观测质量及加强震情观念、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对地震台的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做好地震台站工作的一些建议,并针对提升基层台站地震应急能力... 基于地震应急工作的特点和基层地震台站现状,从提高地震资料的观测质量及加强震情观念、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对地震台的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做好地震台站工作的一些建议,并针对提升基层台站地震应急能力,提出了设想和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资料 地震科普宣传 地震监测环境 地震应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9
作者 傅莺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75-76,共2页
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后,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四川九寨沟发生了MS7.0强震。此次地震发生在虎牙断裂的延伸段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强... 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后,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四川九寨沟发生了MS7.0强震。此次地震发生在虎牙断裂的延伸段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强震。岷江断裂曾在1933年发生MS7.5叠溪地震;虎牙断裂曾在1976年发生松潘—平武两次MS7.2地震。为计算九寨沟地区地震的震源参数,首先计算该地区地震波衰减特征和周边台站的场地响应。本文先利用2010—2016年四川地区的固定台站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参照Atkinson等的方法计算该区域的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系数、几何扩散系数和介质品质因子,对于几何衰减我们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震源参数 九寨沟 地震波衰减 岷江断裂 地震观测资料 介质品质因子 四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1999,M7.4)的强地震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敏政 刘洁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0年第2期1-7,共7页
介绍了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Ms7.4)的强震观测资料。结合工程应用,对烈度分布、加速度峰值衰减关系、加速度反应谱及其特征参数、强地震动持续时间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土耳其 地震 地震观测资料 伊兹米特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大略萨德伯里附近的近场(震源距<30km)地震动衰减
11
作者 G.M.Atkinson N.Kraeva +3 位作者 K.Assatourians 杨国栋 郝俐丽 苏洁 《世界地震译丛》 2011年第2期42-48,共7页
使用距震源30km以内发生在安大略萨德伯里附近12个震级MN1.0~3.1的地方浅源地震的3个台站记录资料研究了近场地震动衰减。这对在北美洲东部进行地震动预测方程的研究和依据区域地震观测资料推断震源参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得到了距震... 使用距震源30km以内发生在安大略萨德伯里附近12个震级MN1.0~3.1的地方浅源地震的3个台站记录资料研究了近场地震动衰减。这对在北美洲东部进行地震动预测方程的研究和依据区域地震观测资料推断震源参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得到了距震源25~30km内地震动高频(3~10Hz)水平分量以大约R^-1.3。的几何扩散率衰减(这里R为震源距)的结果。这与Atkinson(2004)确定的及Atkinson与Boore(2006)的预测方程中使用的几何扩散率一致。在这个距离范围内的地震动垂直分量似乎以R^-1.1略低些的速率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衰减 安大略 源距 近场 震源参数 地震观测资料 预测方程 记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监测设施与环境保护——从苏20井的变迁谈起
12
作者 石金虎 《城市与减灾》 2007年第5期20-21,共2页
苏20井是江苏省苏州市冶金机械厂内,1978年4月建立的江苏地震前兆台网水位、气压观测的重要台站。30多年来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了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观测资料,为此,连续多年在全省地震观测资料评比中取得骄人的业绩。
关键词 地震监测设施 环境保护 地震观测资料 变迁 地震前兆台网 地震分析预报 气压观测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及邻区Q值和台站场地响应分析
13
作者 孙海霞 杨选 +1 位作者 林向东 侯丽娟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8期43-44,共2页
Q值和场地响应是精确测定震源参数和震级的基础,可以提高地震台网产出资料质量,促进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的发展.近几年来,北京及邻区存在的密集数字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并积累了大量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来分析北京... Q值和场地响应是精确测定震源参数和震级的基础,可以提高地震台网产出资料质量,促进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的发展.近几年来,北京及邻区存在的密集数字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并积累了大量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来分析北京及邻区的Q值和台站的场地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响应 Q值 邻区 北京 台站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观测资料 地震监测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情信息挖掘平台的研制
14
作者 武安绪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180-180,共1页
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用到丰富的地震观测资料,如地震活动、地球物理/化学前兆场、构造等,进行震情知识的挖掘和研究。但“以震报震”一直是中国地震预测预报中的最重要的震情知识挖掘方法之一,其主要核心数据基于地震目录,利用不同... 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用到丰富的地震观测资料,如地震活动、地球物理/化学前兆场、构造等,进行震情知识的挖掘和研究。但“以震报震”一直是中国地震预测预报中的最重要的震情知识挖掘方法之一,其主要核心数据基于地震目录,利用不同方法、模式、思路进行地震三要素预测信息的挖掘研究和系统分析。目前我国已形成周、月、年、中长期、危险性评估等不同尺度的地震会商制度和不同目标的地震趋势估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挖掘 震情 地震观测资料 预测预报工作 地震预测预报 危险性评估 地震活动 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级大震的未解之谜和启示
15
作者 罗灼礼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44-44,共1页
1汶川大震揭示的最重要、最突出的科学观测事实 ①观测到了汶川大震“奇异”的地震初始破裂的波形;②获取了近场地震观测资料和388个强震动台站合格的观测记录,最大峰值加速度记录为957.7cm/s2;③首次获得了前所未见、鲜为人知的... 1汶川大震揭示的最重要、最突出的科学观测事实 ①观测到了汶川大震“奇异”的地震初始破裂的波形;②获取了近场地震观测资料和388个强震动台站合格的观测记录,最大峰值加速度记录为957.7cm/s2;③首次获得了前所未见、鲜为人知的板内压性(逆冲)-压扭性大震形成的大规模、组合式的地表破裂带,即NE向主中央断裂带的地表破裂带,NW向小渔洞次一级地表破裂带,NE向主边界断裂的地表破裂带及山前地表破裂带;④获得了由GPS、INSAR观测的地震形变场、位移场图像;⑤获得了与大震有关的紫坪铺水库地震活动性资料;⑥获得了大震前成都地震台“地电”等异常观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级大震 汶川 地震观测资料 地表破裂带 观测事实 加速度记录 中央断裂带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型垂直摆倾斜仪标定计算程序 被引量:1
16
作者 池海江 秦占梅 +1 位作者 王长江 马喜龙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3年第5期90-92,共3页
VS型垂直摆倾斜仪是新投入使用的一种地倾斜观测仪器,为提高其标定准确性,应用VB语言编程,进行自动取值计算,可方便快捷、准确地计算格值,提高地震观测资料的可靠性。
关键词 VS型 垂直摆倾斜仪 标定 计算程序 地震观测资料 V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内核边界局部存在“糊状层”
17
作者 柳建乔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9-1069,共1页
中国科技大学温联星研究组,通过分析日本高感度地震台网Hi—net记录到的从地球内核边界反射的地震波走时和波形发现,在鄂霍次克海西南部下方的地球内核边界存在一个厚度约4~8km的糊状层,而与该区域邻近的其他地球内核边界则呈现出... 中国科技大学温联星研究组,通过分析日本高感度地震台网Hi—net记录到的从地球内核边界反射的地震波走时和波形发现,在鄂霍次克海西南部下方的地球内核边界存在一个厚度约4~8km的糊状层,而与该区域邻近的其他地球内核边界则呈现出尖锐的界面,并无糊状层存在。这是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首次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局部区域存在“糊状层”,对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过程具有揭示性意义。《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柳建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内核 边界反射 糊状 中国科技大学 地震观测资料 地震波走时 鄂霍次克海 地震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台FSQ自记水管倾斜仪与CZB-1型竖直摆倾斜仪的对比分析
18
作者 余飞龙 龙艳 梅东林 《高原地震》 2006年第2期42-48,共7页
将兰州台的FSQ与CZB-1仪的观测资料质量、变化趋势、潮汐响应函数及映震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FSQ的观测资料的质量比CZB-1要好,因CZB-1的资料存在漂移现象;在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方面,FSQ比CZB-1反应灵敏;但CZB-1的映震能力比FSQ强。
关键词 倾斜仪 地震观测资料 潮汐因子 相位滞后 映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cting the Earthquake Excited Spheroidal Free Oscillation of the Earth by Use of Observational Data at Huzhou Seismic Station
19
作者 Fang Yanxun Bian Genfa +1 位作者 Hui Ruoyu Sun Zongqi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4期584-593,共10页
By using the digital observations of the pendulum tiltmeter, water tube tiltmeter,extensometer and volumetric strainmeter at Huzhou station and with the power spectrum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we acquired the_0S_5-_0... By using the digital observations of the pendulum tiltmeter, water tube tiltmeter,extensometer and volumetric strainmeter at Huzhou station and with the power spectrum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we acquired the_0S_5-_0S_50 fundamental sphere free oscillations caused by the Japan earthquake on March 11,2011,then compared it with the PREM model. The relative errors are mostly bigger than 1.2‰. The extensometer and volume strainmeter can clearly detect _0S_2,_0S_3and_0S_4,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ep structure and earth's inter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dulum tiitmeter Water tube tiitmeter EXTENSOMETER Volumetric strainmeter Free oscillation of the ear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地区地震走时表编制
20
《中国科技成果》 2017年第10期18-18,共1页
项目在现有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获取陕西及周边地区壳幔三维速度结构;编制陕西地区基于三维速度模型的区域地震走时表,提供基于区域地震走时表和三维速度模型的震相分析和高精度地震定位软件系统,较大幅度地提... 项目在现有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获取陕西及周边地区壳幔三维速度结构;编制陕西地区基于三维速度模型的区域地震走时表,提供基于区域地震走时表和三维速度模型的震相分析和高精度地震定位软件系统,较大幅度地提高陕西地区地震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地区 天然地震 走时表 编制 三维速度模型 地震观测资料 三维速度结构 区域地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