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脚印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熊金良 狄帮让 +3 位作者 岳英 魏建新 薛广建 顾培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3-497,共5页
采集脚印是描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的新概念,采集脚印的形成机理为:①地面炮点和检波点几何图形离散化分布可造成地下水平层照明强度分布不均匀,并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偏移振幅和相位不均匀;②三维观测模板规律性的纵、横... 采集脚印是描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的新概念,采集脚印的形成机理为:①地面炮点和检波点几何图形离散化分布可造成地下水平层照明强度分布不均匀,并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偏移振幅和相位不均匀;②三维观测模板规律性的纵、横向滚动可造成地下CMP面元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振幅和相位也呈现周期性变化。文中借助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三维偏移数据体的时间切片上,观察到了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验证了采集脚印对中、深层地质目标地震成像的影响,并得出以下初步认识:①在微震扰动背景下,采集脚印的振幅水平与背景振幅属于同一数量级,因而可以观测到与理论分析相吻合的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②采集脚印噪声水平对强反射信号影响不大,但它足以影响中、弱反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从而影响中、深层地质目标的地震成像质量;③在地震物理模拟中,由于地质模型是已知的,所有与地质目标相关的信息都可以正确演示出来,而采集脚印是一种周期性的规则噪声,也可以进行预测、识别,因此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是研究采集脚印问题的优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脚印 三维观测系统 地震成像 地震物理模拟 面元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地震成像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狄帮让 孙作兴 +2 位作者 顾培成 魏建新 徐秀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位两个观测系统,对扇体进行了地震物理模拟分析。通过对三维偏移数据体时间切片的宏观全局分析和偏移剖面的微观局部分析,得出如下认识:在上覆地层相对平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地质背景下,通过采用CMP叠加偏移处理,宽方位和窄方位三维采集都能对地下目标实现基本正确的地震成像,且两者的成像分辨率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角 窄方位角 三维观测系统 地震分辨率 地震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王立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应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孔洞型地层进行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时,会遇到孔洞模型的尺度和洞内填充物较难满足模拟条件等问题,通过在实验室合理调整孔洞与模型的比例关系,分析确定合适的填充材料和制作工艺,制作了4种孔洞形态的物理模型,针对... 应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孔洞型地层进行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时,会遇到孔洞模型的尺度和洞内填充物较难满足模拟条件等问题,通过在实验室合理调整孔洞与模型的比例关系,分析确定合适的填充材料和制作工艺,制作了4种孔洞形态的物理模型,针对每一种形态的洞设计了5种尺寸,并分别进行了二维观测。在二维叠加剖面上,洞的三维形态各不相同,绕射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水平棍形洞的绕射能量远强于其它形态的洞,形态和尺度相近的球形和柱形洞的绕射能量相近,当洞的垂向尺度小于1/2围岩波长时,绕射能量随洞的横向尺度增大而增强。偏移剖面上的串珠状特征主要由洞底绕射引起,当水平洞的长度增加时,串珠状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特征对孔洞形态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模型 填充物 地震物理模拟 绕射 串珠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朱海龙 李智宏 赵群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33-1840,共8页
井间地震资料具有极高的分辨率,但是,其波场十分复杂,特别是有效一次反射波场能量较弱,且往往被管波等强相干干扰淹没,波场的识别与分离难度较大.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是认识复杂地震波场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单一地质体模型、复杂地质体模... 井间地震资料具有极高的分辨率,但是,其波场十分复杂,特别是有效一次反射波场能量较弱,且往往被管波等强相干干扰淹没,波场的识别与分离难度较大.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是认识复杂地震波场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单一地质体模型、复杂地质体模型和真实井间模拟模型等多种逼真地质模型的物理模拟,揭示了井间地震观测下直达波、透射波、反射波、折射波,多次波和导波等各类波型的特征.物理模拟试验表明,在炮检域平面上分析直达波的信噪比与能量分布,可以使处理人员对旅行时的误差有更直观的认识.所以识别初至与拾取旅行时间时,不仅要在共震源点道集(CSG)上分析拾取,而且还要在共炮检距道集(COG)上分析拾取,这样就提高了直达波识别的可靠性与拾取时间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地震物理模拟 波场识别 共震源点道集 共炮检距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多道地震物理模拟系统设计方案及实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国庆 魏建新 +3 位作者 刘伟方 狄帮让 雍学善 高建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02,共8页
作为一种物理模拟手段,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实际地震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地震勘探深度的加大及勘探目标的复杂化,现有的地震物理模拟设备难以满足深层、宽方位等地震勘探模拟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地震物理模... 作为一种物理模拟手段,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实际地震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地震勘探深度的加大及勘探目标的复杂化,现有的地震物理模拟设备难以满足深层、宽方位等地震勘探模拟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地震物理模拟系统,整体研制方案围绕物理模型定位、超声波信号采集及物理模型制作等3个方面来进行。该系统可实现大尺度、高精度物理模型定位,多通道、高效率、高信噪比、高分辨率模型超声波信号采集,高精度模型形态扫描等功能。结合具体的物理模型实验,验证了模拟系统各项指标及功能均已达到设计要求,为地震勘探的理论方法研究及实际生产运用均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模拟系统 大尺度 多通道采集 高信噪比 模型形态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XI总线产品在地震物理模拟多通道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狄帮让 魏建新 《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 CSCD 2001年第2期7-8,共2页
介绍了成功开发一种VXI总线产品的例子 :利用一块HPE1 4 30A、一块自己研制的串口控制的多路转换开关和一块 1 6通道前置放大电路 ,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
关键词 石油勘探 地震物理模拟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VXI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物理模拟系统设计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旭东 狄帮让 许洪波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1Z期160-162,共3页
地震物理模拟系统主要由定位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定位系统设计开发中应用FPGA可编程器件,实现了对光栅返回脉冲的噪声信号处理,可靠计数、锁存和同步信号的实时触发功能。采集系统采用USB2.0技术,实现对模拟地震数据的高速采集传输。
关键词 地震物理模拟技术 FPGA USB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高速采样在地震物理模拟采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涛 狄帮让 魏建新 《微型机与应用》 2016年第4期101-103,共3页
为了解决地震物理模拟采集中采样率和分辨率的瓶颈问题,引用并行高速采样方案,在保证高采样率的同时,提高采样分辨率。利用两块NI PXI5922高速采集卡、一台超声发射仪、一对超声换能器和前置放大器,完成了并行高速采样在地震物理模拟采... 为了解决地震物理模拟采集中采样率和分辨率的瓶颈问题,引用并行高速采样方案,在保证高采样率的同时,提高采样分辨率。利用两块NI PXI5922高速采集卡、一台超声发射仪、一对超声换能器和前置放大器,完成了并行高速采样在地震物理模拟采集的应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采集 高速采集卡 地震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XI总线产品在地震物理模拟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地震物理模拟软件平台的创建
9
作者 狄邦让 牟永光 薛国锋 《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 CSCD 1998年第3期16-18,共3页
本文讨论的是以VXI总线产品HPE1430A为中心的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地震物理模拟软件平台的创建过程,该软件平台由服务器和客户两大部分组成,本文重点讨论采集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二次开发环境。
关键词 石油勘探 地震物理模拟 VXI总线 客户/服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ve型槽波三维地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盼 程建远 +3 位作者 刘强 胡继武 贾茜 王保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82-3190,共9页
三维槽波地震物理模拟技术一直以来都是超声地震物理模拟的一个难题,国内外开展的相关工作较少。要成功模拟出Love型槽波,需要从槽波波场特征、模型设计浇筑、数据采集系统、固体采集耦合等方面系统考虑。针对三维槽波地震物理模拟成功... 三维槽波地震物理模拟技术一直以来都是超声地震物理模拟的一个难题,国内外开展的相关工作较少。要成功模拟出Love型槽波,需要从槽波波场特征、模型设计浇筑、数据采集系统、固体采集耦合等方面系统考虑。针对三维槽波地震物理模拟成功的关键技术参数分析、发射接收系统关键器件-换能器的性能特征、不同直径换能器组合的激发接收方式、槽波物理模型设计制作以及固体模型数据采集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成功模拟出了特征明显的Love型透射槽波。研究结果表明:①模型设计时煤层厚度不能大于30 mm,但必须大于换能器尺寸的2倍以上,且应与探头激发的波长相当,否则无法成功激发出明显的Love型槽波;②直径1 mm的点状换能器和直径8 mm的平面换能器,在无负载条件下,从能量传输效率、子波幅频特性等方面对比,平面换能器均优于点状换能器;③点状换能器和平面换能器不同组合方式作为激发、接收点,在铝板和有机玻璃板为负载的综合试验情况下,要在现有设备条件下实现三维槽波物理模拟只能采用平面换能器作为接收点,激发源可任意选择;④平面换能器激发接收的Love型槽波信噪比高、艾里相能量强,能清晰分辨模型中断层,而点状换能器激发接收的槽波记录信噪比、艾里相能量较弱,无法识别模型中的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ve型槽波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 换能器 频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衰减定量模拟的地震物理模拟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峰 魏建新 +2 位作者 狄帮让 司文朋 黄世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19-5033,共15页
Q值是描述地层衰减特征的重要地震物理参数,研究Q值对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震物理模拟中模型材料的动力学特征出发,提出了一种地层衰减定量模拟的地震物理模拟方法.通过铝样验证了衍射校正方法的... Q值是描述地层衰减特征的重要地震物理参数,研究Q值对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震物理模拟中模型材料的动力学特征出发,提出了一种地层衰减定量模拟的地震物理模拟方法.通过铝样验证了衍射校正方法的准确性,利用有机玻璃实验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求取Q值的测量精度问题,从而优选测量方法;然后基于复合材料的实验数据,建立复合材料配比与各物理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该函数关系指导地层衰减定量模拟.结合单层地震物理模型和近地表地震物理模型,研究了模拟地震记录及其频谱特征与野外实际情况之间的相似性,基于建立的函数关系研究分析了地层衰减定量模拟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地震衰减定量模拟方法构建近地表地震物理模型时,模型中模拟参数不仅与设计参数保持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模拟地层的频谱衰减特征与野外地层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值 地层衰减 定量模拟 地震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页岩地层裂缝地震物理模拟及敏感属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苟其勇 丁拼搏 +4 位作者 凌玮桐 蒋文韬 刘恩良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326,共13页
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大,但页岩地层裂缝发育,对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具有较大影响,在页岩气工程开发过程中容易造成井间压窜,给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带来困难。针对LZ区块FJ向斜构造进行地震物理模拟研究,依据目标工区地质模... 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大,但页岩地层裂缝发育,对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具有较大影响,在页岩气工程开发过程中容易造成井间压窜,给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带来困难。针对LZ区块FJ向斜构造进行地震物理模拟研究,依据目标工区地质模式、地震解释结果及裂缝发育特征设计地震物理模型,在目标地层中设计具有不同参数的裂缝带,进行地震物理模型制作和数据采集,开展裂缝带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分析,并对物理模型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反演,开展裂缝预测研究。叠前地震反演结果表明,经过优选叠前裂缝预测方法,可利用阻抗因子F和AVO梯度等敏感参数预测裂缝密度,利用纵波阻抗、λρ和AVO截距等敏感参数预测裂缝倾角。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技术分析裂缝参数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可检验不同裂缝预测方法的有效性,为目标工区的页岩地层裂缝预测和综合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裂缝 物理模型 地震属性 叠前反演 地震物理模拟 地震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采集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强 石显新 +2 位作者 胡继武 董蕊静 连晨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00,共6页
地震物理模拟建立了地震理论方法研究和实际地震勘探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弹性波场传播规律研究和处理解释方法验证的重要手段,在油气地震勘探领域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由于煤田与油气在地震勘探属性上存有较大差异,且国内外在煤田... 地震物理模拟建立了地震理论方法研究和实际地震勘探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弹性波场传播规律研究和处理解释方法验证的重要手段,在油气地震勘探领域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由于煤田与油气在地震勘探属性上存有较大差异,且国内外在煤田地震勘探领域尚没有建设成专业的自动化地震物理模拟系统。为此,设计研制了适用于煤田地震勘探的大型专业化三维地震物理模拟系统,主要由运动和控制系统、导轨和传动系统、测量系统、采集系统构成。针对该系统的物理模拟采集问题,研发了单坐标系统高定位精度技术和双坐标系统精度统一技术,实现了测量系统的空间定位精度误差不大于7μm、双坐标系统具备统一的绝对零点坐标的超于预期的研究目标,并且通过含典型构造的煤田地震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各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 高定位精度 双坐标系统零点统一 煤田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双三轴气浮定位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显新 刘强 +5 位作者 胡继武 王盼 连晨光 贾茜 张淼淼 聂爱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6,共6页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地震波传播特征的研究手段,与数值模拟相比具有结果更逼真、不受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限制等优点,是认识复杂构造地震波传播规律及其响应特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在地震波传播基本规律研究、野外地震勘...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地震波传播特征的研究手段,与数值模拟相比具有结果更逼真、不受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限制等优点,是认识复杂构造地震波传播规律及其响应特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在地震波传播基本规律研究、野外地震勘探方法验证、观测系统设计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研发一套大型双三轴气浮定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导轨和传动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定位测量系统、物理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及安全系统等5部分,可实现大尺度物理模型高精度定位,多通道、高效率、高信噪比、高分辨率模型超声波信号采集等功能。利用该系统对模拟含断层、陷落柱、煤层变薄带多种构造的含煤地层三维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试验,获得的整体成像效果与地震物理模型吻合,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系统的研制成功为煤炭地震勘探方法理论研究及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新的实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 多通道采集 超声波信号 双三轴坐标定位系统 气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田房柱式采空区地震响应特征物理模拟研究
15
作者 董蕊静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在总结了蒙陕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煤田房柱式采煤时采空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蒙陕地区房柱式采空区地质模型,并在水槽实验室对其进行物理模拟地震数据采集,使用针对性的处理流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对成像结果中目的层进行属性分析... 在总结了蒙陕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煤田房柱式采煤时采空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蒙陕地区房柱式采空区地质模型,并在水槽实验室对其进行物理模拟地震数据采集,使用针对性的处理流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对成像结果中目的层进行属性分析,总结了蒙陕地区房柱式采空区的成像特征,其结果可以用于提升煤田采空区探测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模拟 房柱式采空区 高精度成像 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电效应在隧道地震波场物理模拟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任士房 刘争平 +2 位作者 熊自英 宋斌 宋浪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40-2247,共8页
介绍了声电效应的物理基础和利用声电效应进行隧道地震波场物理模拟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制作的人工冻砂半空间隧道物理模型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同一观测平台的声声观测方法与声电观测方法,采用不同的观测排列分别采集了声声直达信号、声声反... 介绍了声电效应的物理基础和利用声电效应进行隧道地震波场物理模拟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制作的人工冻砂半空间隧道物理模型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同一观测平台的声声观测方法与声电观测方法,采用不同的观测排列分别采集了声声直达信号、声声反射信号、声电直达信号、声电反射信号.应用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技术对所采集信号进行处理,分离出来自反射界面的纵横波直达声信号、纵横波反射声信号和纵横波直达声电转换信号、纵横波声电转换反射信号.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声声信号,声电信号采集受固有频率限制小,频谱明显拓宽,时间波列大为缩短,信号分辨率提高,有效的克服了窄带声传感器对隧道地震波场信号采集的影响.此外,由于声电观测中的采用电极接受,电极直径一般为2~3mm,尺度远远小于声传感器,极大改善了声声观测中由于大尺度换能器带来的模型尺度、耦合性能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增强了隧道地震波场物理模型观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超前预报 声电效应 地震物理模拟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地震勘探物理模拟实验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建 曾昭发 +1 位作者 王者江 韩立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470,共7页
在金属矿地震勘探的物理模拟中,实验技术研究是得到可靠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通过控制环氧基混合材料混合比的实验,形成1600~3200m/s的速度差异,实现了对复杂岩性的模拟。在对山地模型的采集中,采用触点控制方式实现了高程测量和数据... 在金属矿地震勘探的物理模拟中,实验技术研究是得到可靠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通过控制环氧基混合材料混合比的实验,形成1600~3200m/s的速度差异,实现了对复杂岩性的模拟。在对山地模型的采集中,采用触点控制方式实现了高程测量和数据采集同步进行。采用页面模型模拟技术,实现了对复杂模型地震波总场信号的分解和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地震物理模拟 模型材料 高程测量 页面模型模拟技术 地震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区延安组煤层地震响应特征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邢廷栋 薛诗桂 +3 位作者 黎小伟 索重辉 王辉明 焦艳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94,共8页
针对黄土塬区延安组煤层地震响应复杂问题进行地震物理模拟研究。首先,研发适用于黄土塬地表干黄土层和煤层的模型材料,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选用在硅橡胶中添加硅气凝胶粉末的混合材料模拟疏松黄土塬地表层,选用在硅橡胶中添加超细碳粉的... 针对黄土塬区延安组煤层地震响应复杂问题进行地震物理模拟研究。首先,研发适用于黄土塬地表干黄土层和煤层的模型材料,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选用在硅橡胶中添加硅气凝胶粉末的混合材料模拟疏松黄土塬地表层,选用在硅橡胶中添加超细碳粉的混合材料模拟低速低密度煤层;通过模具控制层位、逐层浇筑、三维雕刻起伏地层等方法,制作黄土塬区典型地质结构的三维地震物理模型,并开展地震物理模拟及地震成像分析。结果表明,延安组煤层与围岩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形成较强的反射振幅,对下部地层的成像有较强的屏蔽作用;较厚的多组煤层之间会形成层间多次波,影响下伏地层的成像。用地震振幅属性对煤层进行刻画时,计算时窗大于40ms更有利于煤层识别,但由于煤层存在调谐效应,用地震属性预测煤层厚度存在一定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模拟 延安组煤层 黄土塬地表 振幅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物理正演模拟在古岩溶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邬长武 龚福华 +2 位作者 魏建新 梁全胜 孙全元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76,共3页
古岩溶储集岩储集空间类型复杂 ,识别与预测都有很大难度。研究表明 ,该类储层孔隙空间以洞穴、裂缝、裂缝孔洞、孔洞为主。针对这 4种孔隙空间设计了物理模型 ,来模拟地震反射特征 ,开展正演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洞穴内充填物速度... 古岩溶储集岩储集空间类型复杂 ,识别与预测都有很大难度。研究表明 ,该类储层孔隙空间以洞穴、裂缝、裂缝孔洞、孔洞为主。针对这 4种孔隙空间设计了物理模型 ,来模拟地震反射特征 ,开展正演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洞穴内充填物速度很低时 ,在单炮和叠加记录剖面上能观测到明显的绕射 ,在二维叠加剖面上表现为短轴状较强的反射 ;裂缝发育带在地震反射上出现明显的异常 ,呈现“杂乱”反射特征 ;多组裂缝与孔洞的交叉部位附近 ,可能出现“串珠状”强反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储层 地震物理正演模拟 洞穴型 裂缝型 裂缝-孔洞型 孔洞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体尺度及埋深对AVO特征影响规律的地震物理模拟研究
20
作者 司文朋 闾晨 王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1168,共8页
河流相碎屑岩储层大多面临着河道砂体厚度薄、宽度窄、不同构造部位的天然气富集程度差异明显等难题,利用AVO特征进行甜点预测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数值模拟正演方法相比,地震物理模拟能够更加真实的展示地震波在复杂地区传播的动... 河流相碎屑岩储层大多面临着河道砂体厚度薄、宽度窄、不同构造部位的天然气富集程度差异明显等难题,利用AVO特征进行甜点预测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数值模拟正演方法相比,地震物理模拟能够更加真实的展示地震波在复杂地区传播的动力学特征.为了明确砂体厚度、宽度及埋深对AVO特征的影响规律,在满足物理模拟等效介质条件的前提下,分别构建了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砂体物理模型,并在不同埋深情况下进行了多次覆盖实验数据采集,提取叠前数据进行了AVO响应特征分析.物理模型结果表明,砂体厚度会导致叠前的调谐效应,AVO响应随砂体厚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缩小、最后稳定的趋势,埋深对不同厚度砂体的AVO响应规律无影响.砂体宽度在达到特定数值后AVO特征稳定不变,小于此数值时呈现缩小趋势;不同宽度砂体的AVO响应特征与埋深有关,砂体埋深越深,就需要更大的宽度才能使AVO响应特征达到稳定状态.使AVO特征达到稳定状态的砂体宽度与该埋深时的菲涅尔直径保持一致.通过物理模型砂体AVO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能够为实际含气砂岩叠前预测提供一定的基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 尺度 埋深 AVO特征 地震物理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