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空间内地域文化数字化设计研究——以长沙地铁4号线为例
1
作者 李莉 潘思汝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5-I0006,共2页
《中国文化地铁发展报告2021》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互动装置、AR等数字化传播手段逐渐融入地铁空间,沉浸式体验成为地铁空间的重要互动体验,地域文化成为地铁空间的重要文化内容。长沙地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地域文化,旨在以数... 《中国文化地铁发展报告2021》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互动装置、AR等数字化传播手段逐渐融入地铁空间,沉浸式体验成为地铁空间的重要互动体验,地域文化成为地铁空间的重要文化内容。长沙地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地域文化,旨在以数字媒体为主要传播手段,将长沙地铁打造成国内地铁媒体运营的头等品牌。本文以长沙地铁4号线为例,分析地域文化数字化设计现状,深入探究地域文化融入地铁空间的数字化设计路径,提炼设计方法与传播手段,以期为数字时代地铁空间数字化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地铁 数字化设计 地铁空间 地域文化 数字化传播 传播手段 互动装置 沉浸式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空间消防排烟控制与仿真技术
2
作者 周冰清 《中国科技信息》 2025年第1期109-111,共3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区交通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而城市地上空间普遍面临无法继续扩张、规划出新的交通用地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大城市都采用了兴建地铁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于已经具有地铁...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区交通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而城市地上空间普遍面临无法继续扩张、规划出新的交通用地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大城市都采用了兴建地铁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于已经具有地铁的城市,延展原有线路、兴建新线路,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段。地铁是一种地下运行的交通系统,运输速度快、载客容量大,尤其是地铁仅需要使用地下空间,大大节省了城市地上空间,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也可以有效解决地上空间不足的用地问题。当然,地铁系统也存在自身的不足,面临较大火灾隐患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与地上空间不同,地铁系统为纯地下空间,基本没有门窗等通风渠道、疏散渠道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一旦出现火情,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将无法有效排除,从而带来极大的人员伤亡安全隐患。因此,对地铁空间进行消防排烟的控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系统 市区交通 交通系统 交通用地 地铁空间 地下空间 有毒烟雾 运输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空间装饰设计文博元素应用探讨
3
作者 刘晓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46-049,共4页
地铁空间装饰设计时,为优化空间单调、文化深度渗透不到位的情况,提升地铁空间传统文化信息。以文博元素为例,针对地铁空间装饰设计文博元素的应用方法展开探讨。 本文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历史文博资源,运用艺术设计方法,把文博元素融入... 地铁空间装饰设计时,为优化空间单调、文化深度渗透不到位的情况,提升地铁空间传统文化信息。以文博元素为例,针对地铁空间装饰设计文博元素的应用方法展开探讨。 本文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历史文博资源,运用艺术设计方法,把文博元素融入地铁空间装饰设计。文博元素的应用,不仅提升地铁空间艺术价值,而且也为乘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觉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空间 装饰设计 文博元素 元素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地铁空间环境监测技术
4
作者 杨逸夫 《中国科技信息》 2025年第2期85-87,共3页
地铁是现代化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大型和超大型城市而言,地铁这种交通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公路交通运力不足、经常拥堵的问题,而且不会占用地上空间,可以和地面交通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但是,地铁系统包含了车辆、轨道、... 地铁是现代化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大型和超大型城市而言,地铁这种交通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公路交通运力不足、经常拥堵的问题,而且不会占用地上空间,可以和地面交通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但是,地铁系统包含了车辆、轨道、站台、候车区等,是一个复杂的大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地铁系统 城市交通 环境监测技术 地铁空间 物联网 拥堵 地上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珺 张炜 许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20-I0021,共2页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已成为现代城市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之一,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参照。由于缺乏对地域文化及大众审美的深度挖掘,各地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同质化现象严重。本文分析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存在...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已成为现代城市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之一,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参照。由于缺乏对地域文化及大众审美的深度挖掘,各地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同质化现象严重。本文分析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供给侧改革、突破孪生性设计模式、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案、应用新媒体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空间 公共艺术设计 供给侧改革 大众审美 现代城市文化 地域文化 深度挖掘 同质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书法在绍兴地铁空间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柯用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32-I0033,共2页
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日常接触颇多、具备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将其应用于地铁空间,能够有效诠释城市文化特征,引发受众的审美情感。本文对绍兴地铁空间设计中汉字书法的应用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法,以呈现... 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日常接触颇多、具备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将其应用于地铁空间,能够有效诠释城市文化特征,引发受众的审美情感。本文对绍兴地铁空间设计中汉字书法的应用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法,以呈现绍兴的城市特色与书法艺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书法 地铁空间 书法艺术 优秀传统文化 日常接触 审美情感 空间艺术设计 鲜明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博元素在地铁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7
作者 梁爽 周睿 陈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14-I0015,共2页
2023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由此可见,跨域化、生活化已成为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与必然。飞机场、火车站、地铁等高流量枢纽空间也已成为博物馆文化溢出、彰显社会服务功能的新型文化场域。以文博为... 2023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由此可见,跨域化、生活化已成为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与必然。飞机场、火车站、地铁等高流量枢纽空间也已成为博物馆文化溢出、彰显社会服务功能的新型文化场域。以文博为主题设计的地铁站点空间甚至地铁专列,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既为地铁站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拓展了文博展陈及文化宣传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博物馆日 文化场域 地铁空间 地铁站点 社会服务功能 主题设计 文博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视野下的地铁空间生存场所的营建
8
作者 罗亦宸 尹兆坤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在城市建设向地下推进时,地下空间原始本性失却,转而表现为功用性的地铁空间。地铁空间在两方面发生了失落:原始的大地性质与空间的亲切感。面对这种地下空间的精神危机,文章从建筑现象学视角出发,还原地铁空间的一般组成要素,构造一般... 在城市建设向地下推进时,地下空间原始本性失却,转而表现为功用性的地铁空间。地铁空间在两方面发生了失落:原始的大地性质与空间的亲切感。面对这种地下空间的精神危机,文章从建筑现象学视角出发,还原地铁空间的一般组成要素,构造一般性的理想地铁空间,重建空间的原始特性与亲切感。在此基础上,恢复本真与亲切性的空间需与当今空间的实用导向保持适当的张力,以期纾解功利化城市建设导致的空间精神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空间 现象学分析 实用性 大地性 亲切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角下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研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旭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1期60-62,共3页
将地域文化与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巧妙结合,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还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地铁”,为乘客带来独特且深刻的地域文化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城市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地铁空间 地铁公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的移轴:谈城市地铁空间中的审美代际冲突与思辨艺术介入
10
作者 沈致中 张译月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14-I0017,共4页
隐喻,主导主体活动方式的关键属性。若隐喻发生移轴,群体行为即发生根本性偏差,导致主体意识自我遮蔽,其单一性则构建新常态。深度老龄化社会进程中,因资本逻辑布控、图像机械复制、日常精准计算、AI技术焦虑等对主体的簇拥,主体意识遭... 隐喻,主导主体活动方式的关键属性。若隐喻发生移轴,群体行为即发生根本性偏差,导致主体意识自我遮蔽,其单一性则构建新常态。深度老龄化社会进程中,因资本逻辑布控、图像机械复制、日常精准计算、AI技术焦虑等对主体的簇拥,主体意识遭到篡改与固化,并在城市空间中加剧因隐喻移轴导致审美代际冲突。本文以地铁空间作为思辨艺术的介入场景,在概述审美代际问题和隐喻移轴后,从“何为思辨艺术”“为何思辨艺术”以及“何以思辨艺术”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思辨艺术作用于地铁场景中的行动建议,通过组织思辨行动去发掘隐喻结构的开放性可能,并通过艺术行动去推动地铁空间中的主-客沟通,促进公众的隐喻想象,为地铁空间的艺术呈现与功能提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冲突 机械复制 地铁空间 关键属性 新常态 AI技术 移轴 主导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性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
11
作者 黄克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28-I0029,共2页
艺术突破了博物馆及美术馆的围墙进入地铁空间,消解了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间的隔膜,不仅起到了装饰物理空间、缓解地下空间压抑感、传承城市文脉等作用,更能增强艺术的民生性和可达性,对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意义重大。本文以... 艺术突破了博物馆及美术馆的围墙进入地铁空间,消解了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间的隔膜,不仅起到了装饰物理空间、缓解地下空间压抑感、传承城市文脉等作用,更能增强艺术的民生性和可达性,对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意义重大。本文以交互性地铁空间公共艺术为视角,分析了交互性公共艺术的比较优势,结合交互性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特征,梳理了地铁空间公共艺术中交互关系的构建方式,提出了交互性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地铁空间 压抑感 城市文脉 物理空间 地下空间 交互性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绘画图像在地铁空间中视觉再现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孙梦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15-I0016,共2页
文化符号不仅是一种装饰性元素,更是一种传达方式,具有引导、识别和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公众的情感体验。同时,文化符号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及城市形象的核心,是城市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关键构建者,对塑造城市形象及增强... 文化符号不仅是一种装饰性元素,更是一种传达方式,具有引导、识别和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公众的情感体验。同时,文化符号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及城市形象的核心,是城市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关键构建者,对塑造城市形象及增强市民地域文化认同意义重大。本文旨在研究明代绘画图像在地铁中视觉再现的机制,利用巧妙的构图、精美的线条和差异化的色彩搭配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生动演绎,赋予地铁空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乘客感受到精彩的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达方式 文化认同 地铁空间 视觉再现 城市形象 文化体验 传统文化元素 色彩搭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路径探析
13
作者 孙静 李志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12-I0014,共3页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引入新媒体技术,使得地铁环境更具有动态性、交互性和趣味性。对于使用者来说,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进入大众视野,提高了大众对城市的“地方感”与生活质量;对于建设者来说,探寻地铁常态化发展的诸多可能与新取向,可以...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引入新媒体技术,使得地铁环境更具有动态性、交互性和趣味性。对于使用者来说,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进入大众视野,提高了大众对城市的“地方感”与生活质量;对于建设者来说,探寻地铁常态化发展的诸多可能与新取向,可以增强城市记忆力与地域识别力;对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来说,将突破产业间的藩篱,实现跨界融合,组成“超大联盟”。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之下,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和新媒体进行跨界交叉,也是新时期地铁发展所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空间 新媒体技术 地铁环境 公共艺术 跨界融合 常态化发展 新媒体时代 记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铁空间的叙事表达
14
作者 刘海鑫 胡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15-I0016,共2页
地铁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不仅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也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乘坐地铁,熟悉城市环境,了解城市文化,接受城市文化的滋养,完成城市文化的传播。当前,地铁空间的叙事表达呈现出新的特征,地铁... 地铁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不仅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也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乘坐地铁,熟悉城市环境,了解城市文化,接受城市文化的滋养,完成城市文化的传播。当前,地铁空间的叙事表达呈现出新的特征,地铁空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铺陈应根据新的叙事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地铁空间 文化传播功能 交通工具 叙事特征 文化的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文化的地铁空间艺术设计浅析--以郑州地铁为例
15
作者 武维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26-I0027,共2页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空间艺术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功能,还应融入当地的文化,增强地域性和独特性,让地铁空间更具个性和识别度,并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为传播城市文化、增强市民文化归属感提供有效途径。1城市文化...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空间艺术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功能,还应融入当地的文化,增强地域性和独特性,让地铁空间更具个性和识别度,并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为传播城市文化、增强市民文化归属感提供有效途径。1城市文化和地铁空间艺术设计1.1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指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征和文化模式的文化现象,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空间 非物质文化 城市风貌 实用功能 空间艺术设计 郑州地铁 文化归属感 识别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艺术与地铁空间营造:以北京地铁8号线为例
16
作者 刘颖文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6期87-90,共4页
公共艺术是基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地铁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产物,将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在我国许多城市已有不少设计实践。但是由于发展起步晚、经验不足,许多站点的公共艺术效果欠佳,不能有效提升地铁空间营造。因此,立足国内优秀... 公共艺术是基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地铁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产物,将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在我国许多城市已有不少设计实践。但是由于发展起步晚、经验不足,许多站点的公共艺术效果欠佳,不能有效提升地铁空间营造。因此,立足国内优秀案例研究公共艺术与地铁空间营造,将对我国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建设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北京地铁8号线开展调研,提炼出奥体中心站、鼓楼大街站、天桥站、火箭万源站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站点,归纳通行空间、跃层空间、等候空间三个功能分区,分析在地铁空间中如何根据功能分区和人的活动设置公共艺术,阐述其在地铁空间中的功能与价值,以期为今后地铁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地铁空间营造 北京地铁8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空间的意象变奏与表征——以广州地铁为例
17
作者 温于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77-182,共6页
地铁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地铁的功能空间所覆盖和形成的叙事网络是一种城市文化。该文参证英美文化批判理论,主要征引英国丹妮·卡瓦拉罗所阐析的知识范畴的“空间”概念、语言与诠释的“表征”概念和关于社会身份的“凝视”概... 地铁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地铁的功能空间所覆盖和形成的叙事网络是一种城市文化。该文参证英美文化批判理论,主要征引英国丹妮·卡瓦拉罗所阐析的知识范畴的“空间”概念、语言与诠释的“表征”概念和关于社会身份的“凝视”概念,试图通过审察分析浓郁生活气息的地铁空间来获得对意象表征的文化理解:超越平素的习惯视野,调动平日里不常用的神经系统,凝视这具有流动性、开放性和建构性特点的广州地铁功能空间,玩赏其中万事百态翩翩起舞的意象并把握意象变奏旋律的表征意义,深化对美与丑等的感受。通过凝视,开启新视角,重审空间,诠释表征,获得新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空间 意象变奏 表征 凝视 追寻 文化触变 诠释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特征与形式分析
18
作者 何玉霜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6期60-62,共3页
文章通过对地铁空间进行界定和对地铁艺术的中外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出地铁艺术的发展现状。文章通过对地铁艺术的受众分析,再结合具体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案例,讨论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开放性、时代性、地域性、纪念性、... 文章通过对地铁空间进行界定和对地铁艺术的中外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出地铁艺术的发展现状。文章通过对地铁艺术的受众分析,再结合具体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案例,讨论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开放性、时代性、地域性、纪念性、民族性五大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地铁中的公共艺术形式。文章写作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分析与解读,为公共艺术今后的发展与实践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艺术 公共艺术 地铁空间 地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文化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王瑞玲 刘春尧 《工业设计》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在文化自信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坚守显得格外重要。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与文化载体,地铁为乘客保障出行的同时也为民俗文化传播作出了贡献。文章首先对地铁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寻民俗文化在地铁空... 在文化自信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坚守显得格外重要。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与文化载体,地铁为乘客保障出行的同时也为民俗文化传播作出了贡献。文章首先对地铁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寻民俗文化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及思路,并从静态与动态介入两个方面探讨民俗文化在地铁站空间各要素中的应用与体现。以期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为地铁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地铁空间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设计方法在地铁空间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兴 何继斌 +1 位作者 曾铁梅 刘珩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第5期1-5,共5页
目前中国国内地铁站内的广告设计,较多考虑的是商业利益,因此缺乏能够提升地铁服务质量的有效路径和策略。有基于此,以服务设计的视角探讨地铁空间广告的形式设计,首先对服务设计的概念进行梳理,接着考察了服务设计方法应用于地铁广告... 目前中国国内地铁站内的广告设计,较多考虑的是商业利益,因此缺乏能够提升地铁服务质量的有效路径和策略。有基于此,以服务设计的视角探讨地铁空间广告的形式设计,首先对服务设计的概念进行梳理,接着考察了服务设计方法应用于地铁广告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对地铁空间和人群等各个要素的研究,进而导入服务设计理念,寻找服务设计在地铁空间广告设计中的介入点、重要的应用方法及其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设计 地铁空间广告形式 体验 地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