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成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与重点勘探领域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喆 杨威 +7 位作者 赵振宇 徐旺林 龚德瑜 金惠 宋微 刘刚 张春林 黄士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0-1253,共14页
通过系统梳理煤成气地质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煤成气对中国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以及对主要产气盆地天然气勘探的贡献,并综合评价中国煤成气重点的有利勘探区带。取得的主要地质认识如下:①煤系是良好气源岩,生烃以气为主,以油为辅;②建立了... 通过系统梳理煤成气地质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煤成气对中国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以及对主要产气盆地天然气勘探的贡献,并综合评价中国煤成气重点的有利勘探区带。取得的主要地质认识如下:①煤系是良好气源岩,生烃以气为主,以油为辅;②建立了基于稳定同位素、轻烃组分、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天然气成因鉴别指标体系;③提出了以“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指标为代表的大气田形成的定量/半定量主控因素,为大气田发现指明了方向;④煤成气是中国当前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的主体,占比均超过55%,支撑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成为中国天然气主力产区;⑤煤岩气是煤成气未来勘探的重大领域,重点区带包括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米脂地区石炭系本溪组、四川盆地川中—蜀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及南缘侏罗系西山窑组等;⑥煤系致密气是主要的增储上产领域,有利勘探区(带)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和渤海湾盆地石炭系—二叠系致密气、四川盆地川中—川西过渡带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气;⑦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是下一步重要的常规煤成气有利勘探区带。上述研究认识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煤成气理论,指导煤成气田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地质理论 塔里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生烃特征 成因鉴别 大气田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生专业核心课建设--以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泽章 聂美怡 +2 位作者 罗情勇 刘钰铭 李壮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8期38-41,共4页
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意义重大。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建设,服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对标“双... 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意义重大。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建设,服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对标“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准确定位课程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一流为目标,接轨国际资源,打造国际化教师培训队伍,将国际化教学融入到专业核心课中;坚持以学科的五大重点攻关方向为基础,优化课程架构,充分拓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了解学术动态,把握科学前沿;坚持以创新为导向,优化考核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该门专业核心课建设形成一套体系化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可为相关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 双一流 课程建设 案例教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被引量:214
3
作者 贾承造 赵文智 +5 位作者 邹才能 冯志强 袁选俊 池英柳 陶士振 薛叔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72,共16页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勘探潜力巨大。针对中国陆上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4类原型盆地和砂砾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通过5年系统研究,在地质理论...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勘探潜力巨大。针对中国陆上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4类原型盆地和砂砾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通过5年系统研究,在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生产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①系统建立了4类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②创建了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理论;③创新了系统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程序与技术系列,自主创新21项核心专利;④推动了中国陆上由勘探构造油气藏向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大面积成藏 地质理论 勘探技术 油气重大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新进展 被引量:43
4
作者 朱光有 杨海军 +5 位作者 苏劲 韩剑发 朱永峰 王宇 顾礼敬 刘星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2-738,共17页
近年来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一批大型海相油气田被发现,海相油气的地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的指导下,海相油气勘探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将会极大缓解东部陆相盆地老油区的勘探开发压力。海... 近年来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一批大型海相油气田被发现,海相油气的地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的指导下,海相油气勘探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将会极大缓解东部陆相盆地老油区的勘探开发压力。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在成烃方面,研究认为中国海相不缺乏高有机质丰度的泥质烃源岩,纯碳酸盐岩生烃能力有限;深埋高温下原油裂解成气和高演化阶段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是海相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在低地温梯度和晚期深埋条件下,原油的稳定性较高,塔里木盆地液相石油可以赋存在9000m以上的储集层中,因此,塔里木盆地深层石油的勘探潜力很大。在储层方面,TSR溶蚀改造储层在深部更强烈、层间岩溶和顺层岩溶不受埋深限制或影响不明显,将解放深部碳酸盐岩的勘探。在油气成藏方面,大面积、准层状、连续型、缝洞型等油气富集模式的提出,拓展油气勘探的范围、降低了勘探成本;一批古老油藏的发现,提高了在构造复杂区寻找原生型海相油藏的信心。研究认为,近期海相勘探,围绕隆起斜坡部位勘探为主,主体勘探深度可以下移至9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碳酸盐岩 原油裂解 岩溶储层 深层 成藏模式 石油地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问题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魏国齐 李剑 +5 位作者 张水昌 谢增业 杨威 王东良 张福东 赵泽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4,121-122,共9页
经过30多年的天然气科技攻关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气成气、成藏地质理论,但随着国内天然气勘探难度的增大和供需矛盾的突显,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一五"... 经过30多年的天然气科技攻关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气成气、成藏地质理论,但随着国内天然气勘探难度的增大和供需矛盾的突显,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一五"期间开展了有关大气田形成基础地质理论问题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认识,主要包括:①3种成因类型天然气(煤成气、原油裂解气和生物气)的生成下限值降低;②高温高压条件下(温度超过150℃、压力超过40MPa)砂岩溶蚀速率增大2~3倍;③建立了气藏盖层的多因素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盖层评价逐步走向定量化;④研究了5类气藏(大面积低渗透砂岩、礁滩与岩溶、火山岩、超高压、生物气)的形成条件与主控因素,建立了其成藏模式、明确了其分布规律。进而深化了3大领域的天然气勘探理论:①发展了近源高效聚集的低渗透砂岩气藏勘探理论,推动了苏里格气田、川中须家河组气藏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②创立了以生烃断槽为基本单元的火山岩气藏勘探理论,实现了松辽盆地深层中小断陷火山岩气藏勘探的系列突破;③深化了碳酸盐岩台缘礁滩气藏勘探理论,有效指导了龙岗气田主体评价勘探与向西向东扩展以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风险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基础地质理论 研究进展 成因机理 成藏理论 勘探理论 储量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被引量:62
6
作者 赵文智 张光亚 王红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2,共8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发展,陆续揭示了一系列有悖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的现象。对石油地质理论的产生,从以下几方面注入新思想:①富油气凹陷具有“满凹含油”特征,即由于优质烃源岩与席状砂体间互发育,在富油气凹陷内具有广泛的...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发展,陆续揭示了一系列有悖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的现象。对石油地质理论的产生,从以下几方面注入新思想:①富油气凹陷具有“满凹含油”特征,即由于优质烃源岩与席状砂体间互发育,在富油气凹陷内具有广泛的成藏几率,可跳出“二级构造带”的概念,实现满凹勘探。②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有悖于传统的石油地质特征,表现为:高压条件下生烃过程滞后,液态窗变宽变深,从而增加了在深层寻找液态烃的机会;历经多期变动的深层油气藏,其分布不完全遵从“源控论”;受早成藏、晚埋藏、超压抗压实、构造托举与盐岩“悬浮”以及次生作用的控制,深层有好储层;受多期叠加作用形成的二级构造带含油气性变化大;退火背景下,油气超晚期成藏。③由于高效天然气成藏取决于生烃、成藏过程及要素组合有效性的时空配置,因而将生烃热动力学过程引入气源灶评价,提出了高效气源灶概念,并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环境下有效成藏过程及优质要素保持机理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理论 满凹含油论 叠合盆地 成藏特征 高效气源灶 高效成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魏国齐 谢增业 +7 位作者 李剑 杨威 张水昌 张奇 刘新社 王东良 张福东 程宏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共13页
随着天然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源劣质化程度不断加剧、勘探对象也越来越复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的攻关研究,主要进展包括:... 随着天然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源劣质化程度不断加剧、勘探对象也越来越复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的攻关研究,主要进展包括:①建立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生气和高演化煤系烃源岩生气模式;②建立了不同丰度、不同类型烃源岩排烃、滞留烃定量评价模型;③建立了天然气多参数、多指标成因鉴别图版;④建立了2种碳酸盐岩和2种致密砂岩沉积新模式;⑤建立了直接盖层盖储排替压力差评价新方法;⑥建立了大气田成藏模式,总结了大气田的形成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进而深化了下述5大领域的天然气勘探理论,应用成效显著:①创新了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认识,推动了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和探明;②发展了大型致密砂岩气田成藏地质理论,指导了鄂尔多斯、松辽等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③深化了台缘礁滩成藏理论,拓展了四川盆地台缘礁滩天然气的勘探;④深化了大型凝析气藏成藏机理与富集理论,指导了塔里木盆地大型凝析气藏的勘探;⑤完善了以生烃断槽为基本单元的火山岩气藏勘探理论,实现了火山岩气藏勘探的战略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 中国 大气田 天然气地质理论 研究进展 成因鉴别 成藏理论 勘探理论 勘探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研究新进展与勘探领域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剑 王晓波 +8 位作者 魏国齐 杨威 谢增业 李志生 国建英 王义凤 马卫 李君 郝爱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5,共9页
随着天然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等领域拓展,勘探对象日趋复杂,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以指导勘探和发现更多的大气田。为此,"十二五"以来,在开展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今后大气田... 随着天然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等领域拓展,勘探对象日趋复杂,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以指导勘探和发现更多的大气田。为此,"十二五"以来,在开展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今后大气田勘探的重点领域。结果表明:(1)"十二五"以来完善了有机质全过程生烃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干酪根热降解生烃、有机质接力成气等有机质生烃地质理论;(2)建立了多元天然气成因鉴别新方法、不同类型封盖层定量评价方法、低生烃强度区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成藏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天然气生成、天然气成因鉴别和天然气成藏等基础地质理论,有效指导了近年来我国重点盆地大气田的勘探突破和重大发现。结论认为:(1)古老碳酸盐岩、致密砂岩、前陆区、页岩、火山岩等是今后大气田勘探的主要领域;(2)克拉通和前陆盆地仍是大气田勘探的重点领域,古隆起、平缓斜坡、冲断带是大气田的主要富集区带;(3)古老层系、深层领域是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方向;(4)海相盆地原油裂解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未来天然气储量、产量增长的重要接替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基础地质理论 新进展 勘探领域 古老碳酸盐岩 致密砂岩 克拉通 前陆盆地 大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找矿: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投资决策的难题及对策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亮明 蔡爱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23-932,共10页
通过对国内外深部找矿的实例、矿产勘查的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探讨了深部找矿勘查对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投资决策的挑战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深部找矿的特殊性使之在地质理论、勘查技术和投资决策方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难题是:①... 通过对国内外深部找矿的实例、矿产勘查的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探讨了深部找矿勘查对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投资决策的挑战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深部找矿的特殊性使之在地质理论、勘查技术和投资决策方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难题是:①成矿理论缺乏足够的预测能力;②地质构造理论推断深部地质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历程带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③传统地质思维难以适应复杂的非线性系统;④"遥测"信息的多解性制约了对深部地质的了解;⑤钻探仍是控制勘查成本的关键性因素;⑥避免投资决策管理的失误并不容易。针对这些困难,可以采取的对策有:①切实提高成矿理论的预测能力;②在发展信息探测技术的同时重视信息应用技术的创新;③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深部钻孔;④建立基于长远规划的科学支持的投资决策机制;⑤真正重视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地质理论 勘查技术 投资决策 铜山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油气地质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及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苗钱友 朱筱敏 +4 位作者 姜振学 李卓 陈磊 张昆 原园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05-516,共12页
在油气勘探实践中,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油气勘探向非常规油气资源转变,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与认识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已不能有效指导非常规油气勘探。从非常规油气成藏条件来看,"源"不只... 在油气勘探实践中,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油气勘探向非常规油气资源转变,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与认识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已不能有效指导非常规油气勘探。从非常规油气成藏条件来看,"源"不只是生成油气的岩石,而且是勘探的储集层和目的层;致密岩层也可以成为有效储层;非常规油气的封闭机制与常规油气不同;连续和准连续成藏不需传统圈闭条件;滞留和短距离运移均可成藏;保存条件的评价方法也与常规油气不同。从油气成藏机制而言,非浮力也可成藏,且是以大面积、连片富集成藏为主;从赋存状态而言,油气除呈游离态赋存外,还可以呈吸附态、溶解态等方式赋存;从富集分布模式而言,油气除在圈闭和高点富集成藏外,盆地的洼陷、斜坡均可富集成藏并达到满凹含油。世界上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4倍以上,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油气地质理论 成藏条件 聚集机制 赋存状态 分布模式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层系油气地质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55
11
作者 金之钧 蔡立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分布面积广,残余厚度大,油气显示多。由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复杂性和勘探难度大的客观条件,制约了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以及陆相盆地的成功勘探,使我国的石油工业走上了独立自主...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分布面积广,残余厚度大,油气显示多。由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复杂性和勘探难度大的客观条件,制约了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以及陆相盆地的成功勘探,使我国的石油工业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经历了几多兴奋,几多困惑,勘探实践表明,随着理论认识的升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中国东部的陆相油气勘探理论及国外海相油气勘探理论均不能有效的指导我国海相层系的油气勘探,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必须在继承陆相与国外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基本要素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适用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特点的油气地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地质理论 继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与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昕 石宝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3-266,共4页
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80 年,以单一的油型气理论指导勘探;1980 ~现今,煤成气理论的提出和四轮国家攻关使我国的天然气理论不断完善,勘探有了大飞跃。目前,天然气中的40用于化工... 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80 年,以单一的油型气理论指导勘探;1980 ~现今,煤成气理论的提出和四轮国家攻关使我国的天然气理论不断完善,勘探有了大飞跃。目前,天然气中的40用于化工原料,预计下世纪天然气将广泛用于发电、城市民用、商业、化工原料、天然气汽车等方面,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由于需求量增长迅速,国内天然气产量在下世纪将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为了促进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应做到:(1) 把天然气资源勘探放在首位,不断增加资源利用的保证程度;(2) 上、下游同步发展;(3)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质理论 天然气工业 中国 工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地质理论创新与钻完井技术进步 被引量:40
13
作者 蒋恕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3,共7页
页岩气的开采是全球能源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回顾美国页岩气从勘探到商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页岩气的成功来自于地质理论认识的创新和先进的钻完井技术的完美结合。地质上将页岩从单纯作为烃源岩到可作为烃源岩,及对盖层和储层... 页岩气的开采是全球能源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回顾美国页岩气从勘探到商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页岩气的成功来自于地质理论认识的创新和先进的钻完井技术的完美结合。地质上将页岩从单纯作为烃源岩到可作为烃源岩,及对盖层和储层的认识,改变了人们对页岩气系统中页岩功能的认识。其他地质相关的理论进展,如页岩气来源、储集空间、在地质历史和构造沉积域的分布、岩相、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物、岩石物理、岩石力学和原位页岩气储量等,使人们认识到超大规模页岩气储量的存在是开采该类非常规能源的基础。地质认识的进步、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和高价的耦合,促进了钻井和压裂技术革新。工程技术上的革新,包括滑溜水/轻砂压裂、水平井多级压裂、重复压裂、同步和顺序压裂等,及页岩储层改造中压裂液配方选择和水力压裂设计等。详细的地质研究可以确定页岩气地质上的甜点,进一步结合详细的岩石物理、岩石力学、不同矿物脆性及和可压裂性的研究,才能找到页岩气开发首选的地质和工程相叠合的甜点区。地质和工程紧密结合是未来全球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理论 钻井工程 完井 水平井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海两个盆地带找油与找气地质理论及方法的差异性 被引量:23
14
作者 邓运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1,共6页
根据油气田分布特点及油气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可分为2个带:靠近陆地的第一盆地带主成盆期是古新世—始新世,属湖相断陷盆地,以生油为主,已发现的油田的石油几乎全是由此盆地带生成;远离陆地的第二盆地带主成盆期是... 根据油气田分布特点及油气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可分为2个带:靠近陆地的第一盆地带主成盆期是古新世—始新世,属湖相断陷盆地,以生油为主,已发现的油田的石油几乎全是由此盆地带生成;远离陆地的第二盆地带主成盆期是始新世—渐新世,属海相坳陷盆地,以生气为主,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的天然气都由此盆地带生成。第一盆地带生烃母质是湖相水生生物,储盖层是近物源湖泊及滨—浅海沉积,陆相生油理论及近源牵引流沉积理论适用于此带,石油的运移、圈闭、盖层保存条件是钻前分析的重点,深入的综合地质评价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第二盆地带生烃母质是高等植物,储盖层是远源的浅海—半深海沉积,煤系成烃理论、远源重力流及碳酸盐岩沉积理论适用于此带,储层及烃源条件是主要风险,现代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及烃类直接检测方法的充分应用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盆地带 找油与找气 地质理论 勘探研究方法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进步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大忠 蔚远江 +1 位作者 杨涛 李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8-24,共7页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中,对我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进步对地下油气资源的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有效烃源岩下限新认识...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中,对我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进步对地下油气资源的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有效烃源岩下限新认识,前陆盆地油气富集理论,岩性地层油气成藏理论,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油气富集成藏理论,前陆盆地复杂构造的地震勘探技术,低渗透储层的酸化压裂改造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储层反演与预测技术。这些理论和技术还为拓展油气勘探领域、实现油气资源向储量的快速转化和客观评价油气资源潜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促进了对我国陆上几大含油气盆地资源潜力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理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进步 油气资源潜力 含油气盆地 油气资源评价 地震勘探技术 高分辨率地震 油气勘探领域 油气富集 前陆盆地 成藏理论 有效烃源岩 低渗透储层 研究结果 岩性地层 叠合盆地 复杂构造 改造技术 酸化压裂 预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在拓展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宇 王书彦 《低碳世界》 2017年第20期61-62,共2页
伴随着世界石油工业近些年来不断发展,油气勘探以及开采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开采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在实际的石油开采过程中,涉及方面越加广泛,研究对象愈发复杂化,石油地质理论在我国石油勘探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新理论、新技术逐... 伴随着世界石油工业近些年来不断发展,油气勘探以及开采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开采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在实际的石油开采过程中,涉及方面越加广泛,研究对象愈发复杂化,石油地质理论在我国石油勘探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新理论、新技术逐步在我国石油工业中应用,给我国的石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文中首先介绍世界和我国石油地质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在我国辽河油田中的实例应用,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辽河油田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理论 新进展 拓展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续创新地质理论 研发推广新技术 走技术发展之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承造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创新对油气勘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石油地质理论的研究、技术创新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股份公司勘探工作的发展。但... 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创新对油气勘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石油地质理论的研究、技术创新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股份公司勘探工作的发展。但是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还存在一些发展的瓶颈,需要继续创新地质理论,研发推广新技术,走技术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理论 技术创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油气勘探 集团公司 勘探工作 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山”耦合:中国人首创的地质理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梁兴 《科学中国人》 2005年第1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盆”“山”耦合 地质理论 中国人 20世纪90年代 石油地质学家 大地构造学 陆相生油理论 地质现象 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与思考
19
作者 许化政 周新科 高正虹 《石油科技论坛》 2006年第2期8-12,共5页
关键词 石油地质理论 油气地质 自主研发 地学理论 本土化 古生代 年代 陆相 国外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非线性地质理论与矿业跨越式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劲鸿 王景峰 《吉林地质》 2001年第4期7-13,32,共8页
我国是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 ,资源消耗处于增长阶段 ,资源型产业将长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比重。矿产资源紧缺是制约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实现矿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引进、消化、应用新成矿理论、找矿... 我国是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 ,资源消耗处于增长阶段 ,资源型产业将长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比重。矿产资源紧缺是制约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实现矿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引进、消化、应用新成矿理论、找矿新技术和方法 ,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现已证实成矿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系统 ,具有混沌属性 ,它客观上要求必须在短临尺度上进行短临成矿预测。大型一超大型矿床作为一类巨型灾变事件的产物 ,是超常规的、独特的、非线性的 ,因此应用非线性理论能有效提高找矿效果 ,找到大矿在较短时期内构筑后发优势 ,实现矿业跨越式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地质理论 短临成矿预测 后发优势 跨越式发展 矿业经济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