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珊瑚礁地貌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焕庭 王丽荣 宋朝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120,共9页
近200a前Darwin于1832-1836年间环球考察热带海洋珊瑚礁后,首次建立了珊瑚礁地貌模型并论述其形成机制,该模型总体形态呈全部或部分被上截了顶部的锥形,本文简称为"上截锥型"。此后历经几代学者的研究,都继承了他的珊瑚礁地... 近200a前Darwin于1832-1836年间环球考察热带海洋珊瑚礁后,首次建立了珊瑚礁地貌模型并论述其形成机制,该模型总体形态呈全部或部分被上截了顶部的锥形,本文简称为"上截锥型"。此后历经几代学者的研究,都继承了他的珊瑚礁地貌模型。对南海珊瑚礁地貌模型的研究,近年有研究描绘为另外一种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礁外坡为内凹形,礁体形态呈蘑菇状,本文称为"蘑菇型"。本文根据许多南海珊瑚礁地形实测资料和地貌学研究文献,确认南海珊瑚礁地貌模型应为上截锥型,"蘑菇型"珊瑚礁地貌模型并不符合珊瑚礁形成演化规律,在自然界内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地貌模型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地貌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东锐 杨景春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3,F003,共5页
地貌模型在地学数量化研究和GIS研究中作用非常关键。在三维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的四维地貌模型 ,能够模拟地貌景观随时间的演变。如何动态表现这种演变 ,一直是地貌模型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探讨四维地貌模型研究的地学理论和意义 ... 地貌模型在地学数量化研究和GIS研究中作用非常关键。在三维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的四维地貌模型 ,能够模拟地貌景观随时间的演变。如何动态表现这种演变 ,一直是地貌模型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探讨四维地貌模型研究的地学理论和意义 ,推导出一种四维地貌模型的建立方法 ,介绍以该方法建立的一个四维地貌模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地貌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地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貌模型
3
作者 孙以义 《自然杂志》 1993年第3期38-42,共5页
近年来,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高,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人员运行管理信息系统(MIS)软件来存储信息和分析信息为企业的经营作出决策、规划。而地理研究者则也可以运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存储空间信息,对地... 近年来,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高,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人员运行管理信息系统(MIS)软件来存储信息和分析信息为企业的经营作出决策、规划。而地理研究者则也可以运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存储空间信息,对地理过程进行分析、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貌分形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锰 朱令人 龙海英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47-52,共6页
利用简单分形模型和分数布朗运动模型 ,分别对分形地貌研究中的多度域分形曲线和外营力作用下地貌剖线自仿射分形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 ,不同机制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分维值差异不大的时候 ,从分维结构图上无法获得相应的多度域分... 利用简单分形模型和分数布朗运动模型 ,分别对分形地貌研究中的多度域分形曲线和外营力作用下地貌剖线自仿射分形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 ,不同机制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分维值差异不大的时候 ,从分维结构图上无法获得相应的多度域分维值 ,这时需要借助其它手段进行分析 ;不同起伏的地表形态可以具有相同的分维值 ,夷平作用并不改变由地表侵蚀作用形成的分维值 ,表现出外营力作用的相对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地貌模型 外营力过程 分数布朗运动模型 夷平作用 地表侵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数字地貌模型与遥感影象分类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兵 《环境遥感》 CSCD 1996年第4期254-259,T001,共7页
黄土丘陵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为遥感影象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带来了很大困难。仅依靠传统的光谱统计分类方法,难以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本文拟探讨在黄土丘陵区运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建立区域数字地貌模型;并在模糊数学理论的指... 黄土丘陵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为遥感影象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带来了很大困难。仅依靠传统的光谱统计分类方法,难以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本文拟探讨在黄土丘陵区运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建立区域数字地貌模型;并在模糊数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数字地貌模型对影象的分层分类结果进行修正和细化。研究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和机助制图比例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数字地貌模型 黄土地貌 遥感 影象
原文传递
基于水文地貌法模型的城市湿地水环境功能评估——以南京仙林典型湿地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孙一鸣 刘红玉 +2 位作者 李玉凤 蔡春晓 李玉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32-3041,共10页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许多湿地被改造利用成为城市湿地。如何科学评估城市湿地功能及其改变程度,是科学认识城市湿地的重要内容。基于水文地貌法,通过选取区域受城市化影响小、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接近于自然湿地的湿地作为...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许多湿地被改造利用成为城市湿地。如何科学评估城市湿地功能及其改变程度,是科学认识城市湿地的重要内容。基于水文地貌法,通过选取区域受城市化影响小、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接近于自然湿地的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利用遥感和GIS的手段以及野外实地调查方法,从湿地水环境功能角度,对南京仙林区域内典型城市湿地的水环境特征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城市湿地水环境功能明显降低,其蓄水功能、净水功能、水文调节功能明显低于参考湿地;(2)受城市化景观复杂性影响,城市湿地水环境功能的改变程度呈现个性化特征,纪家边、采月湖和西湖西这3个湿地可以作为城市化过程中湿地改造的典范。这一结论可为城市化区域内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湿地的保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水环境 参考湿地 水文地貌法功能评估模型 南京仙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GIS中地貌分析模型的理解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贺山 《甘肃农业》 2002年第1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GIS 地貌分析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要素模型 形态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地理实践力培育的地貌及等高线模型制作实践活动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景晨 俞飞虹 郝雨楠 《地理教育》 2023年第2期18-21,共4页
地理模型既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媒介,也是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地貌及等高线”模型制作为例,让学生根据“找图片—制模型—做文档—绘图像—展成果”的顺序开展实... 地理模型既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媒介,也是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地貌及等高线”模型制作为例,让学生根据“找图片—制模型—做文档—绘图像—展成果”的顺序开展实践活动,对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模型活动过程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实践,并提出了系列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地貌及等高线模型制作 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变的动力地貌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可锋 郑金海 +3 位作者 陆培东 王艳红 张弛 王乃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0-242,共13页
江苏沿海辐射沙脊群在国内潮成沙体中较为罕见,有关辐射沙脊形成的动力机制已有定论,但对其形成时间和物质来源说法不一。运用长时间尺度动力地貌过程数学模型复演了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江苏岸外辐聚辐散的流场不依赖于局... 江苏沿海辐射沙脊群在国内潮成沙体中较为罕见,有关辐射沙脊形成的动力机制已有定论,但对其形成时间和物质来源说法不一。运用长时间尺度动力地貌过程数学模型复演了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江苏岸外辐聚辐散的流场不依赖于局部海底地形而独立存在;不同初始地形下只要泥沙供给充足,经过150年左右潮流动力对地形不断塑造,辐射状"水道-沙脊"相间的地貌格局都能基本形成;辐射沙脊群是废黄河北归约150年后,随着废黄河水下三角洲不断被侵蚀,辐聚辐散的潮流对不同来源物质重新塑造的结果,是动力-泥沙-地形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废黄河三角洲 地貌模型 长时间尺度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古地貌重建技术在中生代羌塘地体古地理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淼 陈建平 +3 位作者 严琼 武瞾 王春女 于萍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4-701,共8页
近年来,从古地貌-沉积组合与油藏关系的角度进行油气远景评价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古地貌的复原研究,提出一种建立三维古地貌模型的方法,将二维平面古地理图通过对资料的整理、挖掘与转换,并结合GIS技术生成了三维立体模型,补充了区域地... 近年来,从古地貌-沉积组合与油藏关系的角度进行油气远景评价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古地貌的复原研究,提出一种建立三维古地貌模型的方法,将二维平面古地理图通过对资料的整理、挖掘与转换,并结合GIS技术生成了三维立体模型,补充了区域地形地貌的相关信息。利用该方法,建立了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羌塘地体在三叠纪和侏罗纪的一系列三维古地貌模型,进而对其古环境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这对于该区域的沉积矿产资源的预测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古地貌模型 GIS 羌塘地体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ketchUp的三维地貌建模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杜研 王方雄 王博 《地理空间信息》 2013年第1期64-66,13,共3页
提出了三维地貌模型的逻辑结构,阐述了基于三维建模工具SketchUp的三维地貌建模流程,介绍了基于等高线和基于高程点的2种三维地貌建模技术;并以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为例,详细介绍了2种建模技术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 地貌模型 三维建模 纹理 SKETCH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物地貌集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英俊 冼学锋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第32期143-145,共3页
探讨了地貌、地物的三维建模方法,并把地物分为与地貌构网相关地物和与地貌构网无关地物两类,与地貌模型分别进行了集成;结合具体实例发现,用新集成方法实现的地物地貌集成速度随着与地貌构网无关的地物增多明显加快。
关键词 三维建模 地貌建模 地物建模 地物地貌模型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剥蚀地貌的计算机模拟
13
作者 王东锐 杨景春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43,共5页
该文根据戴维斯山地演化模型 ,推导了四维剥蚀地貌的数学模型 ,阐述如何基于这个数学模型 ,采用计算机模拟四维剥蚀地貌。
关键词 四维模型 剥蚀地貌模型 计算机模拟 褶皱 沉积 侵蚀 地貌作用 剥蚀 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空平台站通信的三状态宽带信道模型
14
作者 牛俊坡 顾学迈 杨明川 《移动通信》 2008年第10期81-84,共4页
针对高空平台站通信系统中地面终端在大的环境范围内运动时的信道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地貌的三状态切换信道模型,并且引入数字地貌模型,对仿真场景的地面特征进行了数字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准确反映链路性能,对... 针对高空平台站通信系统中地面终端在大的环境范围内运动时的信道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地貌的三状态切换信道模型,并且引入数字地貌模型,对仿真场景的地面特征进行了数字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准确反映链路性能,对系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平台站 三状态信道模型 马尔科夫链 数字地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面地貌稳定态与高原隆升时间
15
作者 张信宝 刘维明 +1 位作者 陈宁生 代彬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本文基于地貌垂直地带性理论,提出计算高原隆升时间的地貌演化模型,并利用GPS现代垂直位移速率资料,计算青藏高原高原隆升时间。海拔4000~5000 m的青藏高原高原面为冰缘地貌带,以上为冰川地貌带,以下为流水地貌带。青藏高原面的构造隆... 本文基于地貌垂直地带性理论,提出计算高原隆升时间的地貌演化模型,并利用GPS现代垂直位移速率资料,计算青藏高原高原隆升时间。海拔4000~5000 m的青藏高原高原面为冰缘地貌带,以上为冰川地貌带,以下为流水地貌带。青藏高原面的构造隆升速率难以超过砂板岩等软弱岩层的冻融侵蚀剥夷速率,处于地貌稳定态,高程受冰缘气候控制,与隆升速率无关。花岗岩、石灰岩等坚硬岩层组成的冰川山地,抗寒冻风化能力强,剥蚀和隆升的竞争中,隆升战胜剥蚀,处于地貌不稳定态,山地持续上升。根据珠峰高程、剥蚀岩层厚度,高原面高程和隆升速率,利用模型求得从青藏高原隆升到现今冰缘地貌带高程以来的隆升时间为2.5 Ma~7.8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垂直地带性 地貌演化模型 GPS隆升时间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造地貌参数的新构造运动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8
16
作者 何祥丽 张绪教 何泽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构造地貌是新构造运动与外地质营力以岩石为物质基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反映新构造运动最为直观的信息载体。构造地貌参数是对内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外在形态特征的定量化表达,对于定量化揭示新构造运动信息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地貌过程对... 构造地貌是新构造运动与外地质营力以岩石为物质基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反映新构造运动最为直观的信息载体。构造地貌参数是对内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外在形态特征的定量化表达,对于定量化揭示新构造运动信息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地貌过程对构造抬升的敏感响应,河流和山坡地貌形态特征成为记录新构造运动信息理想载体。分析了具有显著影响的基于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河流地貌参数的应用原理,介绍了Martin D.Hurst等2013年在山坡地貌参数对构造隆升延缓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尝试讨论了这些地貌参数对构造抬升的指示意义。认为构造地貌参数能够较好地揭示隐含在构造地貌形态中的新构造运动信息;获取不同时段的地貌参数可以实现对现代构造地貌过程的动态研究,以获取最新的地壳活动信息。但是,构造地貌研究并不能解决构造活动的年代序列问题,同时也难以排除一些非构造因素的影响,目前构造地貌参数在新构造运动中的应用仍处于定性研究的瓶颈阶段。结合构造地貌参数和地质、地貌记录以及实验模拟,建立地貌参数的混合模型是实现利用地貌参数进行新构造运动定量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河流地貌参数 山坡地貌参数 构造抬升 构造地貌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模型及其在古冰川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英奎 杨玮琳 +2 位作者 陈鑫 刘强 许向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1-1247,共17页
冰川模型已广泛应用于预测未来的冰川变化。随着冰川地貌制图、测年和古气候研究的不断发展,冰川模型也逐渐用于模拟古冰川变化、估算古冰川发育时期的气候信息和探讨古冰川演化的气候驱动因素。本文综述用于古冰川模拟的两类模型:地貌... 冰川模型已广泛应用于预测未来的冰川变化。随着冰川地貌制图、测年和古气候研究的不断发展,冰川模型也逐渐用于模拟古冰川变化、估算古冰川发育时期的气候信息和探讨古冰川演化的气候驱动因素。本文综述用于古冰川模拟的两类模型:地貌-冰面剖面形态模型和物质平衡-冰川动力耦合模型,介绍不同冰川模型的原理、用于古冰川模拟的流程和利用地貌体进行模型参数校验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为例,总结利用冰川模型恢复古冰川的范围、体积、平衡线等参数,估算不同冰川发育时期的温度和降水,以及评估测年数据及其恢复的古冰川期次和规模的案例研究。最后指出了利用冰川模型进行古冰川模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冰川模型在古冰川模拟研究中的应用,恢复古冰川的规模、演化过程及其气候驱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模型 地貌-冰面剖面形态模型 物质平衡-冰川动力耦合模型 冰川物质平衡线 古冰川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板分析窗口的地形特征分析模型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柯希林 王永生 +2 位作者 何列松 高凯 王强 《测绘科学与工程》 2020年第6期60-65,共6页
地形特征通常描述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走向、地面起伏、以及地形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特征是人们正确分析、判定、以及描述区域地形的基础,也是地形分析和应用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基于3×3栅格像元模板分析窗口的地形特征分析模型... 地形特征通常描述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走向、地面起伏、以及地形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特征是人们正确分析、判定、以及描述区域地形的基础,也是地形分析和应用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基于3×3栅格像元模板分析窗口的地形特征分析模型和相关算法,实现了地形特征点、地形骨架线、地形坡度坡向分布等信息的快速自动提取,结合典型地形进行了可视化实验验证,提高了基于地形特征的地理环境快速分析和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地形分析模型 地貌要素 地貌起伏模型 坡度坡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n yardangs
19
作者 DING Zhaojing LAI Zhongping WANG Jiang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566-582,共17页
Background,aim,and scope Yardang is a kind of typical wind-eroded landform in arid zones both on Earth and other planets.Their geomorphic process records the surface changes and climate,which may play a vital role in ... Background,aim,and scope Yardang is a kind of typical wind-eroded landform in arid zones both on Earth and other planets.Their geomorphic process records the surface changes and climate,which may play a vital role in exploring the coupled landform-atmosphere system in arid zones.Recently,significant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in this research field,and a review is still absent,which is the aim of the paper.Materials and methods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distribution,composition,morphology,and climatic driving force of yardang landform were reviewed.Results Earth yardang’s three evolutionary models were generalized:morphology evolution model,altitude evolution model and climate driven evolution model.Extraterrestrial yardang and its evolution are also summarized:the morphology is dominated by long ridges on Venus and Titan,and three yardang evolution hypotheses and an indirect dating method based on stratigraphic contact have been studied on Mars.Discussion In this study,firstly,the definition and morphology of yardang were described to define its characteristics.Secondly,we argue that yardang evolution has two dimensions:short-term variation and longterm variation.In the short-term variation,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yardang on eart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embryonic stage,juvenile stage,mature stage,and demise stage.In the long-term variation,the evolution of yardang on earth is climate-driven,i.e.,it is controlled by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anges during glacial-interglacial periods.Thirdly,yardang research on extraterrestrial bodies was also summarized:yardang has been found on Mars,Venus,and Titan,and the research focus by far are on geomorphology only.Conclusions(1)Yardang landform is an erosion landform with alternating ridges and troughs,with main form of whale back shape and fluctuations in the range of aspect ratios;(2)the short-term variation of yardang is manifested in its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nd height change,while the long-term variation is climate-driven;(3)based on Earth yardang,extraterrestrial yardang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Mars,Venus,and Titan.Recommendations and perspectives We then proposed that:(1)yardang formation ages,due to the erosion characteristics,are difficult to constraint;(2)the wind erosion capacity in the yardang areas might have been severely underestimated,making it essential to re-evaluate the previous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in the closed basins with limited chronological data;(3)yardang evolution is driven by climate change,but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ardang geomorphy and the air circulation is still unclear.Finally,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1)more chronological data are needed,as well as the wind erosion capacity for yardang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2)the co-evolution of mid-low latitude landforms involved in yardang long-term var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rdang landform evolutionary model CHRONOLOGY wind erosion surface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MODEL在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熊立华 郭生练 胡彩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共4页
介绍了TOPMODEL的基本结构与理论。该模型结构简单、物理概念明确、优选参数少,在集总式和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之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TOPMODEL在国外已被广泛研究,并认为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流域水文模型。为了进一步拓宽该模型的... 介绍了TOPMODEL的基本结构与理论。该模型结构简单、物理概念明确、优选参数少,在集总式和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之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TOPMODEL在国外已被广泛研究,并认为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流域水文模型。为了进一步拓宽该模型的应用,选择6个不同尺度、分布于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流域来应用研究该模型的径流模拟效果。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率定和校核两个阶段的模拟精度都比较高,基本上能达到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MODEL 地貌模型 径流模拟 数字高程模型 流域水文模型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