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被菊‘紫妍’IPT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研究
1
作者 高松 《山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IPT基因转入到地被菊‘紫妍’中,并确立了最优遗传转化体系。具体操作为:将地被菊‘紫妍’的叶片在无菌条件下剪成0.5 cm×0.5 cm的小叶,在MS+6-BA 2.0 mg/L+NAA 1.0 mg/L培养基上预培养2 d,置于OD 600浓度...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IPT基因转入到地被菊‘紫妍’中,并确立了最优遗传转化体系。具体操作为:将地被菊‘紫妍’的叶片在无菌条件下剪成0.5 cm×0.5 cm的小叶,在MS+6-BA 2.0 mg/L+NAA 1.0 mg/L培养基上预培养2 d,置于OD 600浓度为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3 min,之后接种到共培养基(同预培养基)中,在28℃培养箱中暗培养36 h。再接种到Hyg浓度为3 mg/L、头孢浓度为500 mg/L的培养基(同预培养基)上诱导叶片分化和脱菌,待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后,切下长约1.5 cm的不定芽,接种到1/2 MS+NAA 0.2 mg/L+Hyg 14 mg/L的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利用该体系对地被菊‘紫妍’叶片进行转化,可获得生根且长势良好的抗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紫妍’ IPT基因 遗传转化 抗性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新品种——地被菊系列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发棣 房伟民 +2 位作者 赵宏波 管志勇 许高娟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67-1167,i0002,共2页
地被菊新品种‘七仙女’、‘秋意’、‘玉满堂’、‘天坠玉露’、‘金合欢’、‘恒星’和‘飞天’经自交种子辐射诱变选育获得.花期株高40~50 cm,植株具匍匐生长特性,长势旺盛,分枝性强,冠幅均匀且较大,花色艳丽,初花期10月底,盛花期1... 地被菊新品种‘七仙女’、‘秋意’、‘玉满堂’、‘天坠玉露’、‘金合欢’、‘恒星’和‘飞天’经自交种子辐射诱变选育获得.花期株高40~50 cm,植株具匍匐生长特性,长势旺盛,分枝性强,冠幅均匀且较大,花色艳丽,初花期10月底,盛花期11月上旬,营养生长期叶色浓绿均匀,适合园林地被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对地被菊种子的生长效应 被引量:20
3
作者 葛维亚 杨树华 +3 位作者 陈林 赵滢 王甜甜 葛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研究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10~50Gy)对地被菊种子发芽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30Gy以上辐照剂量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20Gy以上剂量辐照造成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显... 研究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10~50Gy)对地被菊种子发芽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30Gy以上辐照剂量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20Gy以上剂量辐照造成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也呈升高趋势,且在40Gy以上辐照剂量下差异显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除了40Gy处理有显著差异外,辐照基本没有影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由此表明,地被菊种子的适宜诱变剂量为20Gy,辐照造成了成活幼苗膜脂过氧化损伤,但植株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CAT和POD的活性来启动相应保护机制以减少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种子 辐射诱变 发芽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1基因转化地被菊品种‘玉人面’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吕晋慧 吴月亮 +1 位作者 孙磊 张启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8-132,共5页
The flower’s meristematic characteristic gene AP1 was introduced into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v. ‘Yu Ren Mian’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he factors influencing genetic transformation protocol were st... The flower’s meristematic characteristic gene AP1 was introduced into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v. ‘Yu Ren Mian’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he factors influencing genetic transformation protocol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f explants precultured for 2~8 hours or not precultured were best for transformation by A. tumefaciens. The suitable concentration of bacterial and the time for infecting was OD_ 600 0.5 for 10 minutes. Leaves were cocultivated with bacterial at 23~25 ℃ for 2 days,then delayed selection for 3 days. Kan^r plant were selected by increased selective press from 5 mg·L ~ -1 G418 to 7.5 mg5L~ -1 G418 followed by 10 mg5L~ -1 G418. The integration of AP1 gene into C. morifolium ‘Yu Ren Mian’ was confirmed by PCR and Southern blotting.Two of transgenic plants bloomed 15 days earlier than untransformed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AP1基因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花粉生活力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吕晋慧 赵耀 +3 位作者 任意 袁思安 刘坤 陈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9-193,共5页
花粉生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地被菊杂交育种效率的高低或成败。快速准确测定不同地被菊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可为正确选择杂交组合和授粉时间等提供参考依据,也是保证杂交育种顺利进行的关键。采用ME3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地被菊花... 花粉生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地被菊杂交育种效率的高低或成败。快速准确测定不同地被菊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可为正确选择杂交组合和授粉时间等提供参考依据,也是保证杂交育种顺利进行的关键。采用ME3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地被菊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时间、适宜培养基和影响花粉生活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花粉离体培养后90 min,花粉萌发率达到最高值;地被菊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ME3+蔗糖100 g/L+PEG4000 150g/L或ME3+蔗糖150 g/L+PEG4000 150 g/L,150 g/L的PEG600和250 g/L的PEG4000也对花粉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温度是影响地被菊花粉萌发的重要因素,其中10,15,20℃是地被菊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高温会抑制花粉萌发;同一天内不同时间段采集的花粉生活力不同,其中13:00采集的花粉生活力最高,11:00-15:00也有较高的生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花粉 离体萌发 萌发率 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直接体细胞胚发生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细旺 陈发菊 +2 位作者 陆苗 蔡明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70,共6页
该文建立了地被菊品种‘玉人面’直接体细胞胚受体体系。试验以‘玉人面’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其直接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浓度下,KT诱导体胚的效果优于6-BA... 该文建立了地被菊品种‘玉人面’直接体细胞胚受体体系。试验以‘玉人面’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其直接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浓度下,KT诱导体胚的效果优于6-BA;②体胚诱导培养基为MS+KT 2.0 mg/L+2,4-D 2.0 mg/L+NAA 0.5 mg/L,诱导10 d后,转入去除2,4-D的体胚发育培养基MS+KT 2.0 mg/L+NAA 0.5 mg/L中培养30 d,体胚发生率最高为93.0%,平均每外植体分化的体胚数为13.6个;③MS基本培养基对‘玉人面’体胚发生的效果优于N6、B5培养基;④‘玉人面’直接体胚发生途径的基因转化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10 mg/L,头孢霉素前期(3-4周内)选择压为300 mg/L,后期(4周后)为1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直接体细胞胚发生 受体体系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地被菊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时丽冉 王玉平 +1 位作者 刘国荣 李明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9-121,共3页
为研究地被菊的抗旱能力,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地被菊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地被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胁迫下净光... 为研究地被菊的抗旱能力,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地被菊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地被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胞间CO2浓度(Ci)在轻度干旱条件下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提高30.6%。水分利用率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均升高,中度干旱胁迫下为对照的1.34倍。同时,叶绿素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比对照提高6.2%,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低于对照。表明地被菊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干旱胁迫 光合性能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匍匐性的遗传分析与RAPD标记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静媛 陈发棣 +1 位作者 滕年军 陈素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4-741,共8页
【目的】探讨地被菊株型匍匐性的遗传控制,并寻找与匍匐性连锁的RAPD标记,为匍匐型地被菊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匍匐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盆栽小菊品种‘早意大利红’为母本,地被菊品种‘03(6)-12’为父本构... 【目的】探讨地被菊株型匍匐性的遗传控制,并寻找与匍匐性连锁的RAPD标记,为匍匐型地被菊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匍匐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盆栽小菊品种‘早意大利红’为母本,地被菊品种‘03(6)-12’为父本构建F1群体,从F1中选取株型表现为匍匐、直立和中间型的单株各1株,分别自交,构建F2群体,并以选取的3个类型F1单株为母本与‘03(6)-12’回交,构建BC1群体。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划分依据,统计每个群体中不同株型分离比,推测地被菊株型控制相关基因特点。此外,以F1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构建株型匍匐/直立基因池,利用200个RAPD随机引物筛选与地被菊匍匐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通过遗传分析和χ2检验表明,地被菊匍匐/直立特性由1对不完全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微效修饰基因。筛选出1个与地被菊匍匐性状控制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A-10555。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该标记与地被菊株型匍匐/直立位点遗传距离为7.96cM。【结论】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的划分标准是可行的,通过F1、F2和BC1分离群体能对地被菊株型控制位点进行有效分析。获得的分子标记与株型匍匐/直立位点的遗传距离小,能用于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株型匍匐性 遗传分析 集团分离分析法(BSA) RAPD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地被菊晚粉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路 张启翔 +2 位作者 高亦珂 陆苗 王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1-185,共5页
对转太行菊OtMYB基因晚粉进行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以野生型晚粉和野生太行菊为对照,测定不同水分胁迫下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和膜透性,比较外源OtMYB基因表达对转基因晚粉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 对转太行菊OtMYB基因晚粉进行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以野生型晚粉和野生太行菊为对照,测定不同水分胁迫下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和膜透性,比较外源OtMYB基因表达对转基因晚粉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三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明显上升,但转基因晚粉各指标变化规律与太行菊相似,比野生型晚粉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表明OtMYB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成功表达,并提高了植株的抗旱性。转基因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与OtMYB基因来源种太行菊相似的变化趋势,明显区别于野生型晚粉,推测OtMYB基因在干旱胁迫下能诱导转基因植株糖和蛋白的特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地被菊 OtMYB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中国红’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0
作者 毛洪玉 周杨 +1 位作者 刘迪 贾红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2-677,共6页
为建立地被菊‘中国红’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其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并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对地被菊‘中国红’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 为建立地被菊‘中国红’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其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并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对地被菊‘中国红’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一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地被菊‘中国红’在MS+2.0mg·L-16-BA+0.2mg·L-1NAA的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不定芽分化率(89.6%);地被菊‘中国红’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1NAA,生根率达100%;其叶片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条件:OD600=0.6、农杆菌侵染时间为7min、共培养48h、延迟培养2d、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15mg·L-1、头孢霉素抑菌浓度为300mg·L-1。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菊花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叶片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引种栽培试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晓东 张敩方 +2 位作者 盛力 张捷 刘宏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31,共7页
地被菊新品种群(Dendranthema×grandiflora Tzvel.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 Group)是80年代初期选育而成的。于1989年10月~1992年10月在哈尔滨地区进行该品种群的引种栽培试验,共引种18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地被菊中的大部... 地被菊新品种群(Dendranthema×grandiflora Tzvel.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 Group)是80年代初期选育而成的。于1989年10月~1992年10月在哈尔滨地区进行该品种群的引种栽培试验,共引种18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地被菊中的大部分品种在哈尔滨地区栽培表现良好,仅在栽培的第1~2年稍加埋土防寒即可越冬,成年以后则不加任何保护措施,就可越冬成活。其优点:(1)高生长、冠幅、花朵大小均明显大于北京的同类品种;(2)花期均迟于北京地区;(3)在背阴的小区里,大部品种(除早花品种外)开花可持续至10月30日左右;在空旷地栽培的品种,花朵会受初霜(9月底或10月初)冻害,但花蕾不受冻害在初霜以后气温回升,还可继续开花。地被菊新品种可在哈尔滨地区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引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地被菊品种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明 刘华 +1 位作者 张启翔 陈华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5,共4页
研究地被菊的香气成分及其日变化规律。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TCT-GC/MS(热脱附冷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相结合,对东林瑞雪、玉龙和向阳3个地被菊品种花朵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用总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对香气... 研究地被菊的香气成分及其日变化规律。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TCT-GC/MS(热脱附冷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相结合,对东林瑞雪、玉龙和向阳3个地被菊品种花朵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用总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对香气成分在总挥发物中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对东林瑞雪一天中3个不同时段花朵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林瑞雪花朵香气成分有13种,玉龙有6种,向阳有14种;樟脑,莰烯和-α蒎烯为3种地被菊共有的香气成分;樟脑在3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17%;其他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东林瑞雪主要香气成分中,莰烯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樟脑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其他香气成分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个地被菊品种的香气成分不同,其中有3种共有的香气成分;东林瑞雪各主要香气成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均稳定存在,但其相对含量呈明显的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 TCT-GC/MS(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新品种选育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王彭伟 陈俊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23-228,共6页
本文采用远缘杂交后连续选择的方法,对菊花新品种群——地被菊进行了研究。母本多采用‘美矮粉’和早菊品种等,父本则多采用菊属野生种(含半野生种)毛华菊、小红菊、甘野菊、野菊、紫花野菊以及‘北京菊’等。结果选育出一套抗性强、开... 本文采用远缘杂交后连续选择的方法,对菊花新品种群——地被菊进行了研究。母本多采用‘美矮粉’和早菊品种等,父本则多采用菊属野生种(含半野生种)毛华菊、小红菊、甘野菊、野菊、紫花野菊以及‘北京菊’等。结果选育出一套抗性强、开花繁密、花期集中于“十一”前后或较长、植株较矮或匍匍状、管理粗放、适合于露地栽植过冬的地被菊新品种10个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育种 新品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挥发油化学组成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明非 刘晓东 潘雪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7-91,共5页
采用GC、GC/MS联用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四种地被菊花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共分离出54个组成,鉴定了39个组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7.59%~96.77%。樟脑、桉叶油素是四种地被菊共有的主要组成成分,樟脑含量在1... 采用GC、GC/MS联用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四种地被菊花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共分离出54个组成,鉴定了39个组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7.59%~96.77%。樟脑、桉叶油素是四种地被菊共有的主要组成成分,樟脑含量在16.12%~58.06%,桉叶油素含量在8.81%~29.56%,此外含量比较高的成分有2,6,6-三甲基,2,4-环二烯-1-酮含量为18.07%,龙脑含量为12.7%,异龙脑含量为1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基艳 雷家军 +1 位作者 胡新颖 颜范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对地被菊5个品系的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9~10月份沈阳地区自然低温条件下,各品系地被菊的SOD活性在试验初期显著升高(p<0.05),到10月15日后开... 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对地被菊5个品系的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9~10月份沈阳地区自然低温条件下,各品系地被菊的SOD活性在试验初期显著升高(p<0.05),到10月15日后开始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从9月15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开始时增加缓慢,到10月15日后增加显著,其中074-175增加幅度最大,由10月15日的0.269mmol·g-1上升到10月30日的0.302mmol·g-1。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5个品系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074-175>074-123>074-17>074-237>074-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抗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的区域栽培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晓东 丁冰 +1 位作者 张敩方 杜小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0-56,共7页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高纬度寒冷地区,缺乏秋季城市园林绿化、美化的植物材料.为丰富城市绿化品种,开拓地被菊种植区域,于1992~1995年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大庆、佳木斯和黑河四个地区进行了地被菊新品种区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引种栽培试...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高纬度寒冷地区,缺乏秋季城市园林绿化、美化的植物材料.为丰富城市绿化品种,开拓地被菊种植区域,于1992~1995年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大庆、佳木斯和黑河四个地区进行了地被菊新品种区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引种栽培试验的地被菊品种,可在佳木斯一线及其以南地区推广栽植;金不换、矮黄、泥金星等10余个品种在这些地区露地栽植越冬,生长良好,花期从9月上旬~10月中、下旬,国庆节期间达到盛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引种 区域栽培 园林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333及矮壮素对地被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陈龙清 张雨琴 袁芳亭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2000年第5期425-427,共3页
以 1/ 2MS +NAA 0 .1mg·L- 1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 0 .1mg·L- 1的PP333,对地被菊试管苗有促进生根、抑制小苗节间伸长、延缓生长的作用 ,由此长成的小苗健壮 ,茎粗叶茂 ,移栽成活率高。
关键词 地被菊 生根培养 多效唑 矮壮素 组织培养试管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抗盐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时丽冉 赵炳春 白丽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为探究地被菊的抗盐能力,用0、50、100、250、400mmol/L的NaCl溶液对地被菊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15天后测定幼苗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3种酶SOD、POD、CAT的活力性等指增标大。,丙结二果醛显含示量,地上被升菊。... 为探究地被菊的抗盐能力,用0、50、100、250、400mmol/L的NaCl溶液对地被菊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15天后测定幼苗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3种酶SOD、POD、CAT的活力性等指增标大。,丙结二果醛显含示量,地上被升菊。能3种忍酶受S低O浓D、度P(O?D1、0C0AmTm的o活l/L性)N则aC随l胁逆迫境。胁随迫盐程胁度迫的强加度大加呈大现,先其上叶升片后质降膜透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高浓度盐胁迫下增加,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地被菊是一种优良的抗盐能力较强的地被花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盐胁迫 丙二醛 抗氧化酶 脯氨酸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新品种‘火玫瑰’和‘神韵’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丁兵 佟友丽 李玉花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3-803,F0003,共2页
地被菊‘火玫瑰’(秋艳×多父本)、‘神韵’(富丽×多父本),是用多父本混合杂交的种子,经166·67~200kV/m高压静电场辐射,从其后代中选育而来。‘火玫瑰’花色深红色,‘神韵’花色浅粉色。这两个新品种株型丰满,花色艳丽,... 地被菊‘火玫瑰’(秋艳×多父本)、‘神韵’(富丽×多父本),是用多父本混合杂交的种子,经166·67~200kV/m高压静电场辐射,从其后代中选育而来。‘火玫瑰’花色深红色,‘神韵’花色浅粉色。这两个新品种株型丰满,花色艳丽,抗寒性强,抗病性强,是东北地区秋季绿化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多父本混合杂交 高压静电场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DREB1A基因地被菊耐旱节水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洋 吴萍 +1 位作者 李春水 洪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3-35,39,共4页
选用已经获得的具有多重抗逆性的转DREB1A基因地被菊6个株系为试验材料,以未转基因的野生型植株‘WT’为对照,将各株系盆栽幼苗分别进行室温条件下和高温条件下的水分胁迫处理,通过研究水分胁迫前后各株系植株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 选用已经获得的具有多重抗逆性的转DREB1A基因地被菊6个株系为试验材料,以未转基因的野生型植株‘WT’为对照,将各株系盆栽幼苗分别进行室温条件下和高温条件下的水分胁迫处理,通过研究水分胁迫前后各株系植株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各株系的耐失水特性,并利用方差分析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不同株系的耐旱节水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6个转基因地被菊株系中有5个株系的耐旱节水性优于‘WT’,且其中3个株系与‘WT’差异显著(p<0.05);有1个株系耐旱节水性不如‘WT’,但与‘WT’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DREB1A基因 耐旱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