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后的地磁场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成科 陈政宇 +2 位作者 周思远 徐玉健 陈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8-971,共14页
漾濞M_(S)6.4地震发生后,在震中周边100km内的地磁重复测点开展了原位观测工作。结合地震前60d内的观测数据,使用丽江地磁台连续观测资料,消除了地磁场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成分,获得了地震前后的区域地磁场变化。实测结果表明,震中S侧区... 漾濞M_(S)6.4地震发生后,在震中周边100km内的地磁重复测点开展了原位观测工作。结合地震前60d内的观测数据,使用丽江地磁台连续观测资料,消除了地磁场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成分,获得了地震前后的区域地磁场变化。实测结果表明,震中S侧区域地磁场以负变化为主,震中N侧区域地磁场以正变化为主,距离震中20km测点处的地磁场变化量为-2.82nT,在距离震中100km处未观测到明显的、高于误差水平的磁场变化。进一步利用均匀的断层滑动模型计算了漾濞地震的压磁效应,当选择较大的岩石磁性参数时(应力敏感系数为5×10^(-3)MPa^(-1)),距离震中最近测点的压磁场为-0.3nT。动电效应的计算结果表明,若不存在较大的电导率(0.1S/m)和较高的孔隙压力变化(10MPa),由孔隙流体流动产生的磁场变化将比实测的地磁变化小1个量级。因此,压磁效应和动电效应仅能定量解释部分地磁场变化,还有其他震磁效应影响了地磁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 地震 地磁场变化 压磁效应 动电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场变化的小波熵复杂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建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05-1611,共7页
根据南极中山站地磁台2005年的地磁观测数据,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小波熵复杂度对地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其小波熵序列与时间序列的变化完全一致,表明小波熵序列能够表征地磁场变化程度及变化范围.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渡熵序列具有阶... 根据南极中山站地磁台2005年的地磁观测数据,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小波熵复杂度对地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其小波熵序列与时间序列的变化完全一致,表明小波熵序列能够表征地磁场变化程度及变化范围.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渡熵序列具有阶段特性,反映了地磁场变化在不同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变化性质及内容;当地磁场观测数据的幅度整体削减时,小波熵值整幅增大,但小波熵序列的特征完全一致,说明小波熵非常好地反映了地磁场观测数据的幅度与频率的变化,能够揭示地磁场变化的内在规律.因此,可以借助地磁场观测数据的小波熵复杂度计算来反演地球及其外围空间的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变化 小波变换 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长变化与地磁场变化的时滞相关分析
3
作者 高国明 康国发 +1 位作者 白春华 李伟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利用历史地磁场模型资料和日长资料,计算和分析了1840-2000年期间地磁场变化与日长变化的互相关特点。结果表明,地磁变化与日长变化存在时滞相关。地磁场强度参数的变化比日长变化超前7.5-10a(年);地磁场西向漂移参数比日长变化滞后,... 利用历史地磁场模型资料和日长资料,计算和分析了1840-2000年期间地磁场变化与日长变化的互相关特点。结果表明,地磁变化与日长变化存在时滞相关。地磁场强度参数的变化比日长变化超前7.5-10a(年);地磁场西向漂移参数比日长变化滞后,其中,西漂分量.λ2^1和 λ3^2滞后7.5a,而地磁场的平均漂移速度和纬度漂移分量滞后20-22.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长变化 地磁场变化 西向漂移 互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SQUID磁强计应用于探测震前地磁场变化的一些浅见
4
作者 王赤军 王宝珍 《地质装备》 2010年第5期22-24,共3页
基于超导量子干涉器(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简称SQUID)的SQUID磁强计有其它传感器只能望其项背的、极高的磁场灵敏度,它能检测到小到fT(10-15T)完整的磁场信号,用其来监测地震前地磁场变化应该是一个极其有效的... 基于超导量子干涉器(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简称SQUID)的SQUID磁强计有其它传感器只能望其项背的、极高的磁场灵敏度,它能检测到小到fT(10-15T)完整的磁场信号,用其来监测地震前地磁场变化应该是一个极其有效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拓展研究空间,揭示震前地磁场变化的奥秘,使地震前兆磁场变化特征量浮出水面,将地震预报从经验统计预报向更为科学的用孕震过程产生的地震前兆特征量判定地震进行地震预报推进,有望使地震预报更具科学性而造福于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变化 地震前兆 SQUID 磁强计 超导量子干涉器 QUANTUM 探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磁台地磁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高祥真 王居云 +3 位作者 黄建明 杨福喜 王文德 张向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年第4期40-45,共6页
根据乌鲁木齐地磁台有史以来的地磁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磁场的长期变,短期变及其磁暴活动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这对进一步认识乌鲁木齐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及特征,为地震预报提供有实用价值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地磁场变化 地磁观测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地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及模型精度评估
6
作者 张秀玲 王同利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99,共18页
首先,基于第十三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3),以五年为时间间隔,对中国地区2000—2020年地磁场七个要素(X,Y,Z,H,D,I和F)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其次,利用中国地磁台站的实际观测数据,研究了此期间地磁场逐年变化的特点,并以... 首先,基于第十三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3),以五年为时间间隔,对中国地区2000—2020年地磁场七个要素(X,Y,Z,H,D,I和F)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其次,利用中国地磁台站的实际观测数据,研究了此期间地磁场逐年变化的特点,并以五年为间隔,探讨了1960—2020年中国地区内地磁场的变化模式;最后,通过分析IGRF-13和世界地磁模型WMM2020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值和均方根误差,深入探究了这些模型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中国地磁场的总磁场强度呈现出整体逐渐增强的趋势,等值线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在2000—2005年、2005—2010年以及2010—2015年这三个时段内,地磁场七个要素的等值线移动方向一致,而在2015—2020年间,等值线的移动方向与前三个阶段相反;垂直分量与总磁场强度的变化模式基本相同,但总磁场强度的变化时间相比垂直分量滞后了1—3年。中国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周期约为30年,预计未来十年地磁场将呈现下降趋势。此外,IGRF-13和WMM2020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的差值和均方根误差相当一致,表明这两个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中国地区地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RF-13 WMM2020 地磁场变化 等值线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期间中低纬度地区地磁场变化率的规律
7
作者 王泽忠 余华兵 +2 位作者 潘超 闫磊 赵莉莉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74-80,共7页
磁暴期间的地磁场将会发生剧烈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地磁场的变化将在电网中产生地磁感应电流(GIC),这将直接损伤电力设备,威胁电网的运行安全。地磁场变化越剧烈,感应产生的GIC幅度越大,对电网的危害就越大。利用中低纬地区若... 磁暴期间的地磁场将会发生剧烈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地磁场的变化将在电网中产生地磁感应电流(GIC),这将直接损伤电力设备,威胁电网的运行安全。地磁场变化越剧烈,感应产生的GIC幅度越大,对电网的危害就越大。利用中低纬地区若干地磁台测得近年发生的两次大磁暴的H和D分量秒数据,分析了当地磁场变化非常剧烈时,对应的地磁南北分量变化率dX/dt脉冲幅值和地磁东西分量变化率dY/dt脉冲幅值随地磁纬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中低纬度地区不同走向的电网随着地磁纬度的变化受GIC影响的可能性,分析结果为中国现状电网及规划电网GIC评估、计算、防治提供了一定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地磁感应电流(GIC) 中低纬电网 地磁场变化
原文传递
用曲面Spline方法表示1900~1936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分布 被引量:34
8
作者 高金田 安振昌 +3 位作者 顾左文 韩炜 詹志佳 姚同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8-407,共10页
根据1936.0年426个地磁测点和28个IGRF计算的地磁数据,计算地磁场和地磁异常场各个分量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依据我国部分地区的1909~1915,1915~1920,1920~1930,1930~1936年间地磁偏角长期变化图,1908... 根据1936.0年426个地磁测点和28个IGRF计算的地磁数据,计算地磁场和地磁异常场各个分量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依据我国部分地区的1909~1915,1915~1920,1920~1930,1930~1936年间地磁偏角长期变化图,1908~1917,1917~1922,1922~1936年间水平强度长期变化图和1908~1922,1922~1936年间垂直强度长期变化图,使用曲面Spline方法,分别计算上述9个时间段的磁偏角(D)、水平强度(H)和垂直强度(Z)长期变化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长期变化图.根据这些长期变化模型,将1936.0年426个点的三分量绝对值数据归算至1940,1930,1920,1910年和1900年,从而为计算这5个年代的地磁场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数据 地磁场 地磁场长期变化 曲面Spline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中国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36
9
作者 徐文耀 魏自刚 夏国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1-560,共10页
本文用中国地磁场复测点和地磁台站资料,建立了2 0 0 0年代中国参考地磁场长期变化模型CGRF -SV2 0 0 0 .模型显示,中国地区地磁场变化比较平缓,X、Y、Z、H、D、I、F七个地磁要素的“无符号平均年变率”分别为12 . 2nT a、8 2nT a、4 3.... 本文用中国地磁场复测点和地磁台站资料,建立了2 0 0 0年代中国参考地磁场长期变化模型CGRF -SV2 0 0 0 .模型显示,中国地区地磁场变化比较平缓,X、Y、Z、H、D、I、F七个地磁要素的“无符号平均年变率”分别为12 . 2nT a、8 2nT a、4 3. 8nT a、11. 8nT a、0 . 96 (′) a、2 99(′) a、2 2 4nT a ,比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给出的全球年变率约小1 3到1 2 .各地磁要素的变化显示,地磁北极正在向中国移近,或者说,中国正在向高地磁纬度方向移动,平均移动速度约为3(′) a .磁偏角变化还显示,中国地区东西部偏角差异继续扩大.作为检验和对比研究,本文利用第8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模型,分析了全球地磁场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讨论了全球长期变模型IGRF_SV与中国长期变模型CGRF_SV的异同点.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地区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与全球长期变化总趋势基本符合,但是,CGRF_SV也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局部异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磁场 地磁场长期变化 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 中国参考地磁场CG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半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沉积物的地磁场长期变化与定年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淑兰 陈志华 +3 位作者 刘建兴 黄元辉 王汝建 闫仕娟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对南极半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东北部的沉积物岩芯D1-7进行了初步环境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获得了连续的相对地磁场强度和方向。沉积物岩性总体为灰色软塑性黏土,中下部出现一层黑色火山灰层。结合废孔沉积物和有孔虫AMS14C测年结果(王... 对南极半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东北部的沉积物岩芯D1-7进行了初步环境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获得了连续的相对地磁场强度和方向。沉积物岩性总体为灰色软塑性黏土,中下部出现一层黑色火山灰层。结合废孔沉积物和有孔虫AMS14C测年结果(王汝建等,未发表),相对地磁场强度及其方向提供了8ka以来连续的定年标尺,其中相对地磁场强度与具有相似沉积速率的南美玛珥湖记录对比提供了5个对比点;同时特征剩磁倾角提供了另外4个对比点。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揭示了全新世中晚期岩芯所在位置底流(南极深层水,~1100m)发生了阶段性显著变化,同时磁性矿物含量、粒度、沉积物湿密度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环境磁学和沉积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南极相应纬度处的太阳辐射量以及与辐射量相关的夏季季风降水量的变化,降水量增加导致磁性矿物粒度变细。D1-7也记录了一些千年尺度旋回变化,但是南极布兰斯菲尔德地区目前缺乏与之相似分辨率的气候参数记录,本孔其他古海洋学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些气候事件的缘起和分布范围有待后续的研究。对比发现,地磁场长期变化产生的年龄与沉积物全样有机碳AMS14C测年结果之间存在系统的差异,在8ka以来比有机碳年龄年轻,可能反映老碳的输入在8ka以来逐步增加。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各种不同水体的混合以及在全新世全球升温背景下冰川的动态变化和由此引起的中、深层水变化,都是造成水体性质复杂的原因。而地磁场强度和方向变化则不受水体性质影响,因此可以提供更合理的年龄信息。自8ka至今,38cm·ka-1的平均沉积速率表明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地区全新世中晚期稳定和丰富的沉积物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 相对地磁场强度 磁倾角 地磁场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罗玉芬 黎晓之 陆镜辉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64-67,共4页
本文利用1958~1995年已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资料对广州地磁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广州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规律,此项研究工作对了解广州地磁台地磁场各分量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广州地磁 地磁场 地磁场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江林 《防灾减灾学报》 2015年第3期85-89,共5页
根据北京地磁台1987~2012年已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资料,对北京地磁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北京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基本规律,这对进一步认识了解北京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以及... 根据北京地磁台1987~2012年已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资料,对北京地磁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北京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基本规律,这对进一步认识了解北京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以及应用北京地磁台的资料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磁 地磁场 地磁场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滦州M_(S)4.3地震地磁场同震异常变化分布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13
作者 张海洋 赵慧琴 李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6期41-49,共9页
基于2021年滦州M_(S)4.3地震前后16 d内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地磁场的日变通化改正、长期变化改正及差值计算后,获得了震中区域地磁场同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滦州地震地磁场同震变化总体较小,可能与震中区域地壳介质较为破碎、不易积... 基于2021年滦州M_(S)4.3地震前后16 d内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地磁场的日变通化改正、长期变化改正及差值计算后,获得了震中区域地磁场同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滦州地震地磁场同震变化总体较小,可能与震中区域地壳介质较为破碎、不易积累较大地壳应力有关。震中位于地磁场水平矢量方向变化的转向区及幅值变化的弱化区,并在震中附近分布有地磁总强度、地磁偏角、地磁倾角的“0”变线。地磁场同震异常变化分布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宁河—昌黎断裂和滦县—乐亭断裂基本控制着地磁场异常变化的分布,围绕两条断裂交会处,地磁场异常变化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与宁河—昌黎断裂和滦县—乐亭断裂的相互作用导致应力场变化的非均匀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区 滦州M_(S)4.3地震 流动地磁观测 同震地磁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深海底的变化地磁场特征
14
作者 陆镜辉 冯昭懿 +1 位作者 徐行 邱杰 《华南地震》 2020年第3期116-123,共8页
认识海洋水体中变化地磁场特征可更好地探索与研究海洋,进而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选取了布设在南海北部水下740 m、1829 m、2788 m和3788 m深处的四个海底地磁观测站地磁总场值所记录的数据,并收集整理了同时间段位于陆地的广东省肇庆... 认识海洋水体中变化地磁场特征可更好地探索与研究海洋,进而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选取了布设在南海北部水下740 m、1829 m、2788 m和3788 m深处的四个海底地磁观测站地磁总场值所记录的数据,并收集整理了同时间段位于陆地的广东省肇庆地磁基准台和海南省琼中地磁基准台的观测数据;利用对比陆地和海洋中地磁观测记录在不同磁场环境下的同步观测记录的差异方法 ,分析不同水深环境下的观测记录与陆地之间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磁静时,变化地磁场海洋中地磁观测记录与陆地台站相比相差不大,而在变化地磁场比较活跃时,两者之间差异较大;在磁扰严重时间段中,水深越深的海陆台之间的差异则更明显;变化地磁场中的高频成分缺少会随水深加大而愈加得以突显。引起变化地磁场记录在海陆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球外界的变化地磁场与水体中的感应地磁场共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地磁场 海洋 海底地磁观测站 磁扰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地磁场预测的支持向量机建模 被引量:11
15
作者 易世华 刘代志 +1 位作者 何元磊 齐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变化地磁场建模与预测是地磁导航、空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变化地磁场属于日地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且其变化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前后相关性.本文综合空间和地面监测数据,以变化地磁场地面观测数据、地方... 变化地磁场建模与预测是地磁导航、空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变化地磁场属于日地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且其变化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前后相关性.本文综合空间和地面监测数据,以变化地磁场地面观测数据、地方时、太阳射电流量和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等为输入,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变化地磁场综合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地磁活动Kp指数小于4时,预测3h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61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地磁场 地磁导航 空间环境监测 支持向量机 建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中邕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向顶 张帆 张慧 《华南地震》 2015年第2期67-72,共6页
利用1984—2012年琼中、邕宁地磁台近30年的观测资料,通过年均值的年变化和年变率来分析两台的地磁场长期变化规律和特征,为了解本区域地磁场的长期变化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琼中地磁 邕宁地磁 地磁场长期变化 变化 年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阳江深井中的变化地磁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幸莲 陆镜辉 +1 位作者 徐行 王雄健 《华南地震》 2019年第4期53-59,共7页
深井地磁观测是现今地磁学研究中地磁观测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对广东阳江市双捷、罗阳二个钻孔的井中地磁观测和岩石磁性测量,结合广东省地震局肇庆地磁基准台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环境中的同步地磁观测数据,得到了几点结果:①... 深井地磁观测是现今地磁学研究中地磁观测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对广东阳江市双捷、罗阳二个钻孔的井中地磁观测和岩石磁性测量,结合广东省地震局肇庆地磁基准台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环境中的同步地磁观测数据,得到了几点结果:①罗阳台钻井石灰岩的平均剩余磁化强度为5.53E-04(A.M-1),平均质量磁化率为7.10E-08(m^3/kg);双捷台花岗闪长岩的平均剩余磁化强度为1.00E-01(A.M-1),平均质量磁化率为1.39E-06(m^3/kg);②在磁平静时段中深井中的变化地磁场特征和基准地磁台的相近,但在磁扰时段中两者之间相差较大;深井中的变化地磁场受其围岩的岩石磁性影响很大,弱磁性围岩中的响应小,而强磁性围岩中的响应大。③深井中的变化磁场受围岩介质屏蔽和衰减效应影响,也受介质的感应电磁场影响;但后者要比前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阳江 深井 地磁观测 岩石磁学 变化地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珥湖地区~9000cal.yr以来地球磁场的变化与气候演化的响应机制
18
作者 曾永耀 吴松 +3 位作者 张洒 杨积伟 权红梅 阳杰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玛珥湖位于东亚热带地区,其稳定、连续、粒度相对均一且无明显扰动的细粒湖泊沉积物记录了~9000cal.yr以来东亚热带区域地球磁场长期变化(PSV)与气候演变的信息.本次研究在湖泊中心分别取深~8m的探井和~16m的钻孔沉积物,在前人工作... 玛珥湖位于东亚热带地区,其稳定、连续、粒度相对均一且无明显扰动的细粒湖泊沉积物记录了~9000cal.yr以来东亚热带区域地球磁场长期变化(PSV)与气候演变的信息.本次研究在湖泊中心分别取深~8m的探井和~16m的钻孔沉积物,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重建其记录的地球磁场长期变化特征,提取百年至数十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信息,进一步探讨该区域的气候变化规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和驱动机制.因此,我们选择玛珥湖沉积物,进行全新世相对地球磁场长期变化与高频气候变化的研究,分别对比、讨论二者在大区域范围内与其它记录在时、空上的异同,探讨该区域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和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珥湖 地磁场长期变化 沉积物粒度 颜色反射率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在地震地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9
作者 陈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6-469,565,共4页
对比分析了地震地磁监测中运用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建立的我国地磁场长期变化模型与传统的磁场线性预测长期变化模型在地震地磁监测中的误差,发现NOC方法优于线性预测方法,应在地震地磁监测中予以推广应用。在NOC模型建立过程中,还发现NOC... 对比分析了地震地磁监测中运用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建立的我国地磁场长期变化模型与传统的磁场线性预测长期变化模型在地震地磁监测中的误差,发现NOC方法优于线性预测方法,应在地震地磁监测中予以推广应用。在NOC模型建立过程中,还发现NOC方法有助于提取可能与地震活动性相关的地磁场微弱能量的时间变化,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正交分量方法 地磁场变化 地磁场模型 震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地磁异常信息提取的参考值确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树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44-49,共6页
通过观测实例,对传统流动地磁观测震磁信息提取方法中存在的参考值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以测区内可信测点F测值变化平均值作为地磁场正常变化参考值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提高了信噪比,使测区震磁信息的提取更具合理性。
关键词 流动地磁测量 震磁信息 地磁场变化 参考值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