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6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黔西南金矿区域地电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家俊 杨炳南 +2 位作者 朱大伟 韩姚飞 张德实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4期611-620,共10页
黔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分布区,区内台地和盆地沉积格局交替频繁,金矿成矿主要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查明该区地层分布及构造展布特征对于该区金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黔西南金矿区为研究靶区,分别进行了音频大地电磁法(... 黔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分布区,区内台地和盆地沉积格局交替频繁,金矿成矿主要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查明该区地层分布及构造展布特征对于该区金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黔西南金矿区为研究靶区,分别进行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udio Magnetotelluric Method,AMT)在台地相、盆地相不同模式的正反演计算,基于优选的反演模式在区内实地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应用研究,取得主要结果与认识:①台地相区地层电性差异明显,基于TE&TM联合反演模式的AMT能有效区分地层、查明断裂构造空间展布特征;②受上部厚低阻层影响,AMT在盆地相区地层区分性弱,基于TM反演模式的AMT能清晰反映褶皱、断裂构造空间展布特征;③黔西南金矿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因地制宜的优选AMT反演模式是实现该区地电结构精细刻画的关键。研究成果与区内实测断层、钻探工程等验证结果吻合较好,充分体现了AMT在该区查明地层分布及构造展布特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黔西南金矿区域台地相、盆地相AMT反演模式,对后人利用AMT在该区及相近地区实现金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法 反演模式 地电特征 黔西南金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主东矿三维地电模型与短偏移距瞬变电磁三维正演分析
2
作者 陈卫营 宋婉婷 +3 位作者 薛国强 雷康信 石金晶 朱昱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31-3945,共15页
内蒙古白云鄂博大型稀土-铌-铁矿床历经近70年开采,浅部铁矿资源已开发殆尽,亟需寻找深部资源.利用电磁法摸清主矿和东矿深部矿体连接状态及赋存特征对进一步认识白云鄂博成矿模式和寻找深部接替资源意义重大.然而,该区复杂的构造、地... 内蒙古白云鄂博大型稀土-铌-铁矿床历经近70年开采,浅部铁矿资源已开发殆尽,亟需寻找深部资源.利用电磁法摸清主矿和东矿深部矿体连接状态及赋存特征对进一步认识白云鄂博成矿模式和寻找深部接替资源意义重大.然而,该区复杂的构造、地层、岩性、地形等条件给电磁法勘探带来极大挑战.采用数值建模与模拟手段对关键观测要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勘探设计和数据解释.本文以白云鄂博主东矿及其结合部位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已有地质、钻孔等资料,构建了主东矿三维地电模型,利用时域矢量有限元算法开展了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SOTEM)三维数值模拟,并重点分析了矿坑地形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收发装置下的深部矿体的三维电磁学响应特征和探测能力.结果表明矿坑地形会导致SOTEM电磁场响应值升高,在主矿西侧布置发射源,更有助于实现对连接部位下方铁矿体的有效探测.该工作可为今后野外实际观测中工作参数优选和数据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TEM 地电模型 矢量有限元 三维正演 白云鄂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暴与磁暴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赖加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5期116-119,共4页
为了加深地电暴与磁暴的认知,需要全面加强地电暴与磁暴之间的对比分析。通过针对地电暴与磁暴开展识别分析与统计,并全面加强地磁场与地电场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相同地区不同台站的相关记录进行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地电暴与... 为了加深地电暴与磁暴的认知,需要全面加强地电暴与磁暴之间的对比分析。通过针对地电暴与磁暴开展识别分析与统计,并全面加强地磁场与地电场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相同地区不同台站的相关记录进行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地电暴与磁暴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即便台站地磁场在同一磁暴中出现的变幅基本相同,但是地电场对应的测项其最大变幅则存在相对较大差异性。这说明地电暴与磁暴有着对应关系,磁暴中的地磁场水平分量将会出现明显变化,正是因为地电暴、磁暴两者之间具有强对应关系,所以要通过地电暴与磁暴的对比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地电暴与磁暴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 磁暴 地电 地磁场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前兆场特性及有关地震预报问题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汪志亮 王志贤 +1 位作者 余素荣 李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47-153,共7页
通过对大华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地震活跃高潮期成组强震活动的孕震区域与地电前兆异常区的相关研究 ,特别是唐山 7.8级大震地电阻率无量纲信息量 (Rρ)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 ,结果表明成组强震在孕震过程中与地电前兆场时、空、强有明显的... 通过对大华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地震活跃高潮期成组强震活动的孕震区域与地电前兆异常区的相关研究 ,特别是唐山 7.8级大震地电阻率无量纲信息量 (Rρ)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 ,结果表明成组强震在孕震过程中与地电前兆场时、空、强有明显的关系。为地电前兆方法进行场的动态跟踪预报思路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文中还详细地讨论了在日常监测预报工作中 ,如何利用地电阻率趋势异常时间与未来地震震级、地电前兆异常区与地震孕育区域、地电阻率短临异常与临震预报等问题 ,取得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纲信息量(Rρ) 地电趋势异常 地电短临异常 地电前兆特性 动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祝地区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颜蕊 王兰炜 +5 位作者 张世中 刘大鹏 胡哲 张兴国 朱旭 张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3,共5页
结合同台观测的水平地电场数据,对甘肃天祝地区红沙湾、黄羊川和松山三个台站连续3年的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台站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均具有较为稳定的近正弦形态的年变化周期,但数值大小不同、年变周期的... 结合同台观测的水平地电场数据,对甘肃天祝地区红沙湾、黄羊川和松山三个台站连续3年的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台站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均具有较为稳定的近正弦形态的年变化周期,但数值大小不同、年变周期的相位不同;2)红沙湾台垂直地电场记录到的临震前的异常现象,在时间、空间上都与地震事件的发生吻合较好,是否为地震异常,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电 水平地电 长趋势特征 地电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的地电响应特征及其在砂岩型铀矿地质解译中的作用——以巴楚隆起地区为例
6
作者 王恒 程纪星 +3 位作者 胡英才 陈闫 陈汉波 张濡亮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65-772,共8页
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认为,适宜的构造斜坡带可发展为有利的铀成矿区。斜坡带内受重力、挤压等因素形成的断裂对铀成矿和保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方沉积盆地内,利用大地电磁法进行断裂解译的精度不仅受沉积地层绝对电阻率的影响,也受... 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认为,适宜的构造斜坡带可发展为有利的铀成矿区。斜坡带内受重力、挤压等因素形成的断裂对铀成矿和保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方沉积盆地内,利用大地电磁法进行断裂解译的精度不仅受沉积地层绝对电阻率的影响,也受地层间相对电阻率影响。为准确解译隐伏断裂,建立了不同电性差异下的正、逆断层地电模型,正反演模拟了不同电阻率差异及不同性质断层模型的一维、二维反演电阻率断面。正反演模拟结果表明:正、逆断层在反演地电断面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即正断层在断层斜面处呈倾斜形态,而逆断层在断层斜面处呈凹陷形态;一维反演结果对断裂的识别效果要优于二维反演结果。通过断层地电相应特征规律的总结,为巴楚隆起西部凹陷大地电磁剖面隐伏断裂的解译提供了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隆起 断层模拟 电磁测深 地电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华北地区地电前兆时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志亮 余素荣 谷永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65-72,共8页
文中较系统地研究了大华北地区单个地震的地电前兆场时空静态特征与成组地震的地电前兆场时空动态特征。在距震中200—500km范围内、相对集中的、中短期地电前兆趋势异常可能属孕震区的源兆。而在更大范围(近千公里)局部分散的临震前数... 文中较系统地研究了大华北地区单个地震的地电前兆场时空静态特征与成组地震的地电前兆场时空动态特征。在距震中200—500km范围内、相对集中的、中短期地电前兆趋势异常可能属孕震区的源兆。而在更大范围(近千公里)局部分散的临震前数十天内或某些中强地震前的地电短期前兆,可能属区域构造应力场兆。远震区临震异常的出现早于近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前兆场 地电前兆时空静态特征 地电前兆时空动态特征 场兆 源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线聚类的时间域电磁法地电结构类型划分研究
8
作者 施明智 曹辉 陈柏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0,共9页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域电磁法正演响应曲线携带的特征信息实现地电结构类型快速预测,通过将曲线的分布特性和形态特性相结合构造了曲线距离,采用相关系数作为权重参数衡量曲线形态相似程度,实现了时间域电磁法正演响应曲线聚类。应用效果表...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域电磁法正演响应曲线携带的特征信息实现地电结构类型快速预测,通过将曲线的分布特性和形态特性相结合构造了曲线距离,采用相关系数作为权重参数衡量曲线形态相似程度,实现了时间域电磁法正演响应曲线聚类。应用效果表明,依据该方法得到的聚类结果能实现正演响应样本的标签化,从而通过多分类任务神经网络完成地电结构的类型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电磁法 曲线聚类 地电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融水374矿床外围地电提取测量法找矿预测
9
作者 张健 文美兰 +6 位作者 叶武 蒋小明 谭江东 杨航 罗海怡 刘攀峰 蒋羽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3,共10页
开展矿区外围找矿工作是矿山增储、缓解资源危机的有效手段。为了查明广西融水374铀矿床外围铀矿并圈定成矿预测靶区,本研究利用地电提取测量法进行探索。在含矿剖面开展找矿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已知矿体正上方能获得清晰的主成矿元... 开展矿区外围找矿工作是矿山增储、缓解资源危机的有效手段。为了查明广西融水374铀矿床外围铀矿并圈定成矿预测靶区,本研究利用地电提取测量法进行探索。在含矿剖面开展找矿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已知矿体正上方能获得清晰的主成矿元素异常,示矿效果显著,说明利用该方法在研究区进行找矿是可行和有效的。通过对13种地电提取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F1(Pb-Zn-Ce-Eu-La-Nd-Yb)、F2(U-Th-As)、F3(Sb-W)、F4(Mo)4种元素组合因子并确定F2因子为研究区主成矿因子,F1因子为伴生因子。绘制F1和F2因子得分异常图,对元素组合异常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w(U)/w(Th)>1/3的异常区域对寻找铀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根据单元素因子、F1因子、F2因子以及w(U)/w(Th)值异常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共圈定两处靶区,其中Ⅱ号靶区成矿前景更大,是进一步寻找隐伏铀矿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74矿床 地电提取 异常特征 找矿预测 广西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电场变化的频谱特征 被引量:85
10
作者 叶青 杜学彬 +2 位作者 周克昌 李宁 马占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2-390,共9页
处理了中国大陆地区嘉峪关、昌黎、崇明、蒙城、兴济、宝坻和阳原等7个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应用最大熵谱方法研究了大地电场日变化、地电暴等谱成分的特征.结果表明,大地电场日变化主要是12h的半日波成分最强,24-25h的全日波和8h周... 处理了中国大陆地区嘉峪关、昌黎、崇明、蒙城、兴济、宝坻和阳原等7个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应用最大熵谱方法研究了大地电场日变化、地电暴等谱成分的特征.结果表明,大地电场日变化主要是12h的半日波成分最强,24-25h的全日波和8h周期成分次之;地电暴是在大尺度空间同步发生的,其谱值高于日变化谱值约2~3个数量级,主要以较长周期成分为主.这一结果初步解释了大地电场变化的主要谱成分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 周期 最大熵谱 日变 地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扰动指数GEI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君嵩 杜学彬 +1 位作者 王丽 崔腾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93-4503,共11页
本文应用中国大陆地区11个地电场台站5.5年(2012-01-01—2017-05-31)中磁静日和磁扰日的观测数据,并联系地电场变化敏感响应地下介质非均匀性和空间电磁活动的特点,发展了地电扰动指数,即消除静日地电变化的幅值比地电指数(GEI).对比各... 本文应用中国大陆地区11个地电场台站5.5年(2012-01-01—2017-05-31)中磁静日和磁扰日的观测数据,并联系地电场变化敏感响应地下介质非均匀性和空间电磁活动的特点,发展了地电扰动指数,即消除静日地电变化的幅值比地电指数(GEI).对比各台站的地电指数与地磁指数,87.43%的单台地电指数D与单台地磁指数K在数值上完全相同或相差1,93.75%的单台平均地电指数Ds与单台平均地磁指数[珡K+0.5](四舍五入)相同或仅相差1,说明地电指数能用于量化界定地电扰动水平,如同地磁指数量化界定磁扰水平.地电指数将服务于地球电磁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领域,同时也可以用来评估地电场观测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 地电指数 地电 地磁场 地磁指数 地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岩石层的地电模型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立 杨辟元 +6 位作者 段波 李艳军 金国元 钟清 刘玉华 万明浩 高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9-196,共8页
根据大地电磁测深结果,东秦岭河南叶县—湖北南漳地区的岩石层由4个电性单元组成,其中华北地块南缘为相对高温的低阻区;秦岭北部为低温的高阻异常区;南秦岭为高温的低阻区,岩石层平均厚度仅80km,南秦岭的南部推覆到扬子地块之上... 根据大地电磁测深结果,东秦岭河南叶县—湖北南漳地区的岩石层由4个电性单元组成,其中华北地块南缘为相对高温的低阻区;秦岭北部为低温的高阻异常区;南秦岭为高温的低阻区,岩石层平均厚度仅80km,南秦岭的南部推覆到扬子地块之上达40—50km;扬子地块为相对低温的中等电阻率区,岩石层厚度150—200km.利用秦岭地区地壳上地幔岩石样品高温高压条件下电阻率的测定结果推断了各单元岩石层内电性层可能的岩石组成类型,并建立了剖面通过地区岩石层的地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岩石层 地电磁测深 电阻率 地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带地电结构及对深部缝合边界的讨论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江涛 袁天梦 +7 位作者 刘文玉 刘立家 刘国兴 侯贺晟 王天琪 郭振宇 康建强 张金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9-1171,共13页
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导致古亚洲洋闭合,形成了幅员辽阔的中亚造山带,该带内记录了丰富的板块碰撞信息,揭示深部缝合边界对于研究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对查干敖包—化德410km大地电磁测... 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导致古亚洲洋闭合,形成了幅员辽阔的中亚造山带,该带内记录了丰富的板块碰撞信息,揭示深部缝合边界对于研究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对查干敖包—化德410km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二维电性结构,为研究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带深部构造形迹、碰撞边界问题提供地电结构的依据.结合人工反射地震及地质资料获得以下认识:(1)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带地壳存在多组"U"型低阻异常,多对应弧型、倾斜或"鳄鱼嘴"状反射界面.莫霍面存在两处错断现象,并与深部电性梯度带对应.岩石圈地幔除白乃庙岛弧呈低阻块体外,均为高阻块体,这些电性结构特征反映了南北汇聚所形成的构造形迹.(2)碰撞带可分为二连—贺根山和索伦—西拉木伦河两个不同时期的汇聚体系,晚泥盆世—晚石炭世早期形成的二连—贺根山汇聚体系由二连—贺根山增生杂岩带、宝力岛弧地体及断裂带组成,深部缝合边界位于二连浩特.而晚二叠—早三叠的索伦—西拉木伦河汇聚体系由二道井子增生杂岩带和温都尔庙增生杂岩带及断裂带组成,深部缝合边界位于苏尼特右旗.(3)在锡林浩特地区软流圈内部存在高阻异常,可能为俯冲消失的洋壳或碰撞造山后拆离的岩石圈残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磁测深 地电结构 中亚造山带 缝合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地电法三维物理模型试验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志刚 何展翔 +1 位作者 魏文博 邓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4-597,共4页
文中通过采用不锈钢管模拟金属套管,细铜棒模拟供电电极,高阻绝缘板代表油层,紫铜板代表水层,并利用128道网络电位记录仪器水槽模拟实验,获得单一模型、横向和纵向组合模型的地面电位异常。通过研究钢套管井中供电存在高阻或低阻异常体... 文中通过采用不锈钢管模拟金属套管,细铜棒模拟供电电极,高阻绝缘板代表油层,紫铜板代表水层,并利用128道网络电位记录仪器水槽模拟实验,获得单一模型、横向和纵向组合模型的地面电位异常。通过研究钢套管井中供电存在高阻或低阻异常体时,地面电位等值线异常规律,可为井地电法研究油气储层或水层提供物理依据。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向油井中供直流电,在水(地)面测量电场分布的井地工作方式的直流充电法,对于目标油气藏能够有效地消除其上方电性不均匀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上、下几套油水层同时存在,且层与层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时,井地电法有可能圈定出不同储层的分布范围。因此,此法有可能在油田开发和注水开采中监测以及寻找剩余油气分布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 三维物理模拟 水槽模拟实验 油田开发 物理模型试验 地电 电位异常 三维 不锈钢管 油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武山外围深部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姚大为 朱威 +2 位作者 王大勇 王刚 张振宇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根据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武山外围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岩石物性特征,在该区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的剖面性测量研究。首先对AMT原始时间域数据进行平移去噪、线性插值拟合去噪和应用经验态分解去噪,从而达到消除噪声... 根据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武山外围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岩石物性特征,在该区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的剖面性测量研究。首先对AMT原始时间域数据进行平移去噪、线性插值拟合去噪和应用经验态分解去噪,从而达到消除噪声,还原数据真实地电信息的目的,然后通过傅氏变换将时间域数据转换成频率域数据,再对频率域数据进行二维反演解释,推测了地下2 km以内的电阻率差异较大的岩性接触带和断裂构造。结合该区的地质资料和钻探结果,二维反演结果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法能够很好地探测地下目标地质体,清晰划分出标志性地电层及其分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法 深部勘查 地电 电阻率 二维反演 岩性接触带 剖面性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电暴时GIC及涡旋电流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章鑫 杜学彬 刘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00-1810,共11页
通过地电场台址近地表介质电阻率和地电场值计算大地电流,从大地电流场中分离出涡旋电流;根据平面波理论和水平导电层模型,使用地磁暴观测数据在频率域计算地磁感应电场(GIE),由GIE计算地磁暴感应电流(GIC).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 通过地电场台址近地表介质电阻率和地电场值计算大地电流,从大地电流场中分离出涡旋电流;根据平面波理论和水平导电层模型,使用地磁暴观测数据在频率域计算地磁感应电场(GIE),由GIE计算地磁暴感应电流(GIC).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GIE计算结果与实测地电暴具有很好的相位一致性;GIC涡旋中心相对地电暴涡旋中心存在向SE漂移约3°的现象;磁暴时地磁场Z分量的幅值分布图中极大值区域与涡旋中心重合,可能是GIC涡旋中心偏移的原因.另外,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提出的等效环电流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涡旋大地电流的形成机制.本项工作可应用于地磁观测与地电观测的相互校正,同时有助于认识地电暴对大地电流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 华北地区 涡旋大地电 GIC 等效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对平凉地震地电观测干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家骝 王燕琼 +2 位作者 关华平 唐九安 武华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2-220,共9页
详细介绍了宝中电气化铁路通车前后,平凉地电台自然电场及地电阻率的实测试验。结果表明,电气化机车通过平凉地电台测区时,产生强烈的交流干扰,致使自然电场和地电阻率观测无法正常进行。
关键词 自然电场 地电阻率 电气化 铁路 地震 地电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电磁偏移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鹏 王家林 +1 位作者 吴健生 陈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8-244,共7页
总结和分析了大地电磁场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在Zhdanov等对偏移电磁场的研究和成像技术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的有限差分法大地电磁场偏移成像技术 ,使差分方程精度和成像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将前人大地电磁场偏移成像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结和分析了大地电磁场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在Zhdanov等对偏移电磁场的研究和成像技术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的有限差分法大地电磁场偏移成像技术 ,使差分方程精度和成像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将前人大地电磁场偏移成像的模型试验研究推进到适用于复杂地电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解释的阶段 ,并通过松辽盆地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偏移成像处理和解释展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磁测深 偏移成像技术 松辽盆地 地电模型 偏移电磁场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暴事件判别方法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晔 叶青 刘高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5,共9页
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8年间地电暴事件,通过对筛选的数据曲线变化特征归纳分析,总结出以下快速准确判断地电暴事件的依据:(1)地电暴发生时,会压制地电场六道观测数据正常日变形态,且变幅是正常日变幅值2倍以上或更大;(2)地电暴事件具... 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8年间地电暴事件,通过对筛选的数据曲线变化特征归纳分析,总结出以下快速准确判断地电暴事件的依据:(1)地电暴发生时,会压制地电场六道观测数据正常日变形态,且变幅是正常日变幅值2倍以上或更大;(2)地电暴事件具有广域同步性,可通过多台观测数据对比判断;(3)地电暴和地磁暴具有同源性,可通过地磁观测来判断;(4)经过上述初判后,还应排除观测系统、自然环境、人为干扰、场地环境事件影响,才能确认为单一地电暴事件。通过对地电暴波形特征的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地电暴变幅与地磁磁情指数—K指数呈正比关系,但是同一台站地电暴变幅在同一K指数下差异较大。不同台站对同一地电暴事件幅度响应不同,仅从变幅来看纬度效应不明显,有局部区域性特点,可能与台站台址条件\,地电场布极方式方位等因素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 广域同步性 地电场变幅 K指数 布极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床地电化学勘查方法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6
20
作者 康明 罗先熔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2-457,共6页
地电化学勘查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找寻隐伏矿床的新方法之一,包括地电提取法和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它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这3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被地学专家列为新的前缘课题来研究,它所提取的成矿信息来自于深部矿体,这一... 地电化学勘查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找寻隐伏矿床的新方法之一,包括地电提取法和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它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这3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被地学专家列为新的前缘课题来研究,它所提取的成矿信息来自于深部矿体,这一点经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多年的找矿实践所证实,毋庸质疑。由于前苏联研制的“部分提取金属法”设备笨重、野外工作效率低、成本高而一直未能得到普及应用,随着方法技术的不断改进,其适用范围有所扩展,为地电化学方法找寻隐伏矿床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床 地电化学勘查方法 隐伏矿床 地电提取法 土壤离子电导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