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评价
1
作者 叶洪恩 吴玉婷 郭志 《地下水》 2024年第6期24-28,共5页
广东省内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共有粤西雷州半岛盆地孔隙型地热田、粤西茂名盆地孔隙型地热田、粤东汕头澄海盆地孔隙型地热田、粤东潮州浮洋盆地孔隙型地热田、粤东潮州浮洋盆地孔隙型地热田与粤东潮州东凤盆地孔隙型地热田5处,根据各地热... 广东省内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共有粤西雷州半岛盆地孔隙型地热田、粤西茂名盆地孔隙型地热田、粤东汕头澄海盆地孔隙型地热田、粤东潮州浮洋盆地孔隙型地热田、粤东潮州浮洋盆地孔隙型地热田与粤东潮州东凤盆地孔隙型地热田5处,根据各地热田的地热地质特征及利用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对其进行资源评价,结果可知:广东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总量为8.65×10^(16)kJ,地热资源可开采量Qwh为2.16×10^(16)kJ;采用最大允许降深法、开采系数法及考虑回灌条件计算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结果对比可见,最大降深法计算得流体可开采量的结果明显较另外两种计算方法的量少,采用回灌条件下计算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数值较大,但回灌条件下流体补给量更有保证。按照评价结果将广东省5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进行规模分级,雷州半岛盆地和茂名盆地无论是否考虑回灌条件,地热田规模均为大型,而其余三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的规模均为小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型地热 孔隙型热储 地热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地热资源评价中的回收率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赵静 王旭升 万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2,97,共5页
回收率是衡量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的指标。现行规范对回收率仅给出常数参考值,并未给出确定回收率的方法。对于开采深层地下热水这种普遍的地热利用方式,在确定回收率时应考虑其水资源属性。从深层地热开发技术的特点出发,提出确定回收率... 回收率是衡量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的指标。现行规范对回收率仅给出常数参考值,并未给出确定回收率的方法。对于开采深层地下热水这种普遍的地热利用方式,在确定回收率时应考虑其水资源属性。从深层地热开发技术的特点出发,提出确定回收率的约束条件为开采井水位、水温控制指标和地质环境保护。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和热交换原理,提出了最大可能回收率的概念,给出了基于水位控制指标和基于联合控制指标的回收率确定方法。算例分析表明,回灌率是影响回收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水 回收率 回灌率 地热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馆陶组热储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饶松 肖红平 +3 位作者 王朱亭 高腾 施亦做 黄顺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52,共12页
渤海湾盆地发育多类、多套热储层,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埋深适中、厚度大、分布广泛,为盆地主力热储之一,但过去的研究缺乏针对全区馆陶组地热资源的系统性评价。为此,在全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钻井、地质和... 渤海湾盆地发育多类、多套热储层,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埋深适中、厚度大、分布广泛,为盆地主力热储之一,但过去的研究缺乏针对全区馆陶组地热资源的系统性评价。为此,在全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钻井、地质和物探资料,系统刻画了馆陶组热储平面展布特征,并评价了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量,圈定了地热资源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湾盆地第四系—古近系现今平均地温梯度为34.7±3.5℃/km,平均大地热流值为64.4±8.1 mW/m^(2),反映了新生代裂谷盆地属性,具备了形成大型中—低温地热田的地热背景;②馆陶组热储温度分布区间为19.6~96.2℃,平均值为56.3℃,相对高温区主要出现在黄骅坳陷、渤中坳陷,冀中坳陷等地区,总体分布趋势与盆地现今地温场格局基本一致;③盆地110个县级以上城市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量折合标煤99.6×10^(8) t,平均地热资源丰度148.6×10^(4) t/km^(2),属于资源条件最好的一类油田地热资源,其中66.7%集中分布在华北油区;④盆地馆陶组热储最大概率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662.2×10^(8) t,平均地热资源丰度为72.4×10^(4) t/km^(2)。结论认为,根据热储特征和地面、经济条件,可在全盆地圈定出9个馆陶组地热资源有利区,即邢衡隆起区、南宫凹陷区、丘县凹陷区、饶阳凹陷区、武清凹陷区、岐口凹陷区、埕宁隆起区、东营凹陷区、昌潍凹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馆陶组 热储 热储特征 地热资源评价 现今地温场 油区地热 勘探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玉龙地区地热地质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梅惠呈 《中国锰业》 2016年第3期29-30,共2页
研究区地处九岭隆起带南缘的扬子地块与华南板块相互碰撞缝合线附近,几经多期构造活动叠加、破坏、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错综复杂,而且新构造活动仍然频繁强烈。对研究区地热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研究。
关键词 江西省 玉龙地区 地热地质特征 地热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庄地热田成因及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董超 甘朝辉 肖友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通山县王家庄地热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成因,同时对地热田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地热田的现状提出了开发方案及建议。
关键词 地热 地质条件 地球物理特征 断裂破碎带 地热资源评价 王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热资源评价体系研究——以河北省曹妃甸地区中深层水热型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何东博 任路 +2 位作者 郝杰 刘小平 曹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6期713-725,740,F0002,共15页
为定量评价目标区域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品质,以沉积盆地内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地热资源品质评价为主要内容,深入分析地热地质条件、地热资源量和地热流体质量3个部分。选择对地热资源影响较大的16项指标,使用层次分析... 为定量评价目标区域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品质,以沉积盆地内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地热资源品质评价为主要内容,深入分析地热地质条件、地热资源量和地热流体质量3个部分。选择对地热资源影响较大的16项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每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将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划分为三级7类。Ⅰ级区域为资源优势区,可进行高效开发;Ⅱ级区域为资源富集区,满足工业开发要求;Ⅲ级区域为资源不富集区,最终形成一套可量化评价的资源评价体系,为地热资源是否可进行利用提供数据分析结论。通过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地热供暖项目的实际应用效果作为案例,验证了评价体系的针对性、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评价 中深层水热型 层次分析法 砂岩热储 曹妃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资源评价的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在雄县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峰田 罗霁 +1 位作者 雷海飞 庞忠和 《科技促进发展》 CSCD 2020年第3期307-315,共9页
地热资源评价是贯穿地热勘查和开发全程的一项工作。不同地热勘查和开发阶段资料的丰富程度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同。体积法在地热调查初期或大区域地热资源评价中应用广泛,此时数据较少并呈现较大的空间变化,可结合蒙特卡罗等随机模拟和... 地热资源评价是贯穿地热勘查和开发全程的一项工作。不同地热勘查和开发阶段资料的丰富程度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同。体积法在地热调查初期或大区域地热资源评价中应用广泛,此时数据较少并呈现较大的空间变化,可结合蒙特卡罗等随机模拟和风险评价方法计算。然而当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时,热储温度和体积不易确定。本文基于体积法,通过地质建模求取热储温度和体积,并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模拟,对雄县地区3000 m以浅砂岩和碳酸盐岩热储的地热资源储量进行了评价,可为区域地热资源静态储量的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方法 地热资源评价 雄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热资源评价与综合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茹洪久 刘东林 +1 位作者 胡慧川 沈健 《中国地质调查》 2018年第2期25-31,共7页
以4 000 m以浅的主要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天津地热资源特征及勘查现状,利用热储法结合水均衡法和数值耦合优化管理模型计算天津市主要热储层30 a热流体可采资源量及可采热量。结果表明:到2045年底,热储法结合水均衡法计算的热流... 以4 000 m以浅的主要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天津地热资源特征及勘查现状,利用热储法结合水均衡法和数值耦合优化管理模型计算天津市主要热储层30 a热流体可采资源量及可采热量。结果表明:到2045年底,热储法结合水均衡法计算的热流体可采资源量和可采热量分别为27.012×10^(18)m^3和47.0×10^(16)J;数值耦合优化管理模型计算的热流体可采资源量和可采热量分别为26.6×10^(18)m^3和49.74×10^(16)J;2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该计算结果可为天津市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评价 热储法 数值模型 可采量 开采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城区高滩温泉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申子通 陈南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9-43,共5页
在分析增城区高滩温泉地热田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区域地质特征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勘查资料的整理和近期的水文地质试验及水文动态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计算得出地热流体热储温度为118℃,循环深度为1 104 m,渗透系数为0.69 m/d,影... 在分析增城区高滩温泉地热田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区域地质特征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勘查资料的整理和近期的水文地质试验及水文动态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计算得出地热流体热储温度为118℃,循环深度为1 104 m,渗透系数为0.69 m/d,影响半径为197 m,可开采量为2 591 m3/d,年可利用的热能为218 972 160 MJ,规模属于小型,水量、水质都能得到保证.最后,针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对合理利用地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滩温泉 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评价 地热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洪洞县奥陶系岩溶水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林森 《能源与节能》 2013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洪洞地热田为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深埋低温型地热田。研究采用热储法公式计算了洪洞县奥陶系岩溶水地热资源量,并对其开展了综合利用评价,为当地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洪洞县 奥陶系岩溶水 地热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栖霞–茅口组地热资源评价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禄权 左银辉 +2 位作者 孙义高 郑伟 崔龙庆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含油气盆地在勘探和开发中,拥有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对地质构造和地热储层有着全面的认识,在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样富含水热型地热资,该文在收集相关资料、总结... 含油气盆地在勘探和开发中,拥有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对地质构造和地热储层有着全面的认识,在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样富含水热型地热资,该文在收集相关资料、总结以往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川中地区地温梯度大部均在24℃/km以上,大地热流大部均在60 mW/m^(2)以上,为四川盆地相对高值异常区。考虑到热储温度及埋深是地热开发是否具有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重点选择埋深相对较浅(3000~6000 m)、热储温度相对较高(65~155℃)和热储相对较厚(280~380 m)的川中地区栖霞-茅口组热储进行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中,基于盆地地层参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结合现今地温场、岩石热物性参数,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计算得到栖霞-茅口组内部温度分布,最后利用体积法计算得到栖霞-茅口组的地热资源强度和资源量。研究表明,川中地区栖霞-茅口组热储温度为65~155℃,地热资源总量为3.01×10^(21)J,折合标准煤1030.25亿吨;可开采地热资源量2.03×10^(20)J,折合标准煤206.5亿吨。且根据川中地区地热资源特征,提出了优先以研究区中东部为中心开展中低温地热发电、地热干燥、地热农业等综合开发利用和地热梯级利用示范工程的建议,为未来的油气废弃井的二次利用及油田地热开发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栖霞-茅口组 热储特征 体积法 地热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赤城县塘子庙温泉地热资源评价
12
作者 郭二强 闫丽哲 +3 位作者 周艳婷 刘建 马义青 田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114-117,共4页
塘子庙温泉位于河北省赤城县东万口乡塘子庙村北山沟中,出露黑河东岸河漫滩阶地上,分布轴向南东一北 西,属基岩裂隙型上升泉群,水温23 5℃ ~ 68℃ .对温泉成因进行分析,采用流量实测法和热储法计算评价温泉 热储地热资源可开采量,温泉... 塘子庙温泉位于河北省赤城县东万口乡塘子庙村北山沟中,出露黑河东岸河漫滩阶地上,分布轴向南东一北 西,属基岩裂隙型上升泉群,水温23 5℃ ~ 68℃ .对温泉成因进行分析,采用流量实测法和热储法计算评价温泉 热储地热资源可开采量,温泉为低温地热资源,属于适宜开采温泉,且经济性好;利用方向为医疗、洗浴和农业温室等.针对温泉开发方式简单的现状,结合温泉特点,提出合理开发技术方案,以便合理开发利用温泉资源,发挥其更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子庙温泉 成因 地热资源计算和评价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灌采热模式下导水断裂对热储地热资源评价的影响
13
作者 王朱亭 胡圣标 +5 位作者 王一波 张克松 徐宏杰 施亦做 姜光政 张超 《地球物理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抽灌采热在水热型地热资源动态评价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储层内部导水断裂的存在,进而造成了对地热资源开采潜力评价的偏差.本次研究,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热地质学、地下水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基于水热耦... 抽灌采热在水热型地热资源动态评价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储层内部导水断裂的存在,进而造成了对地热资源开采潜力评价的偏差.本次研究,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热地质学、地下水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基于水热耦合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对井抽灌采热模式,着重研究热储层内部导水断裂的发育对热储地热资源动态评价的影响,从而使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地质情况;在研究中,主要分析裂隙垂直或平行于生产井和回灌井所在平面两种情况下,其储层内生产井产温、产能速率随时间的演化并与储层内无裂隙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分析其规律性;同时分析裂隙不同物性特征,包括不同渗透率、孔隙度、厚度等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成果可使得地热资源评价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地质情况,可为其他区域地热资源评价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型地热资源 抽灌采热 地热资源评价 导水断裂 岩石物性
原文传递
郴州市许家洞地区地热资源特征及资源量评价
14
作者 何阳 杨贵花 +8 位作者 李雪宇 周进 谭佳良 刘声凯 景营利 熊雄 刘一鸣 范毅 陈帅奇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为查明郴州市地下热水资源的特征及储量,本文选取许家洞地区两个典型地热田,通过地热地质调查、水质测试等方法调查了研究区的地质条件、地热流体场特征、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基于上述研究开展了许家洞地区地热资源储量的分析评价。研... 为查明郴州市地下热水资源的特征及储量,本文选取许家洞地区两个典型地热田,通过地热地质调查、水质测试等方法调查了研究区的地质条件、地热流体场特征、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基于上述研究开展了许家洞地区地热资源储量的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区内地下热水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入渗地下水沿着断裂构造在深部循环过程中吸收隐伏岩体中的热能形成的;(2)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型、HCO_(3)-Ca·Na型或HCO_(3)·SO_(4)-Ca·Mg型,为低温、无色透明的弱碱性水;(3)热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分入渗后主要沿区内发育的北东向断裂构造(F24、F7、F25、F8)运移到一定深度,地下水逐渐增温变成地下热水,在断裂交汇处沿着不均匀发育的岩溶裂隙系统向上运移,以温泉形式出露于地表;(4)研究区地下热水每年可提供热能约3.23×10^(8)MJ,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资源约1.18×10^(4)t。该研究成果对郴州市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水 流场特征 水化学特征 地热资源量计算 地热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384
15
作者 王贵玲 张薇 +3 位作者 梁继运 蔺文静 刘志明 王婉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8-459,共12页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我国地热资源量相对较为丰富,出露温泉2 334处,地热开采井5 818眼。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2 500亿吨,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8.65亿吨;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目前我国地热资源每年利用量折合标准煤0.21亿吨,其中水热型地热资源开采率仅为0.2%,浅层地热能开采率仅为2.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每年可节煤10亿吨,其中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2.5亿吨;地下热水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7.5亿吨,地热资源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雾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 水热型地热资源 干热岩 地热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社教 李峰 +3 位作者 闫家泓 胡俊文 王凯鸿 任衡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3-564,共12页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正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重点。国家"十三五"(2016-2020年)地热能发展规划和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出台将加快推动地热产业的发展。拥有丰富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油田企业可将油田地热能用于原油集输、建筑物采暖...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正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重点。国家"十三五"(2016-2020年)地热能发展规划和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出台将加快推动地热产业的发展。拥有丰富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油田企业可将油田地热能用于原油集输、建筑物采暖、热洗油管等,替代燃油、燃气和燃煤。根据油田地热地质的特点,地热资源的评价可基于随机模拟法、单元容积法和类比法。通过随机模拟法和单元容积法对中国11个盆地或区块中埋深浅于4 km的水热型地热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地热资源量为31 784.45×1018J,地热水资源量为375 085.18×108m3,可采地热资源量为47.68×1018J/a。中国东部地区含油气盆地的地热资源普遍具有温度高、埋深浅、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地热资源的分级评价可为有序、规模化开发利用油田地热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开发潜力 资源分级评价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油田地热 含油气盆地
原文传递
中低温地热田的地热资源计算评价——以北京市小汤山地热田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颖 许辉熙 +3 位作者 刘久荣 薛万蓉 何政伟 张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535-6537,共3页
我国的地热资源以中低温地热为主,其直接利用量居世界首位,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研究程度和管理规范等方面尚有待提高。以北京市小汤山地热田为例,系统分析小汤山地热田的地质背景和地热地质条件,采用3种经典算法对该地区的地热资... 我国的地热资源以中低温地热为主,其直接利用量居世界首位,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研究程度和管理规范等方面尚有待提高。以北京市小汤山地热田为例,系统分析小汤山地热田的地质背景和地热地质条件,采用3种经典算法对该地区的地热资源进行资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热 地热 地热资源评价 热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统计分析法评价辛集市地热田地热资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卿卿 赵阳 +1 位作者 吕文斌 吕冬冬 《城市地理》 2015年第6X期79-79,共1页
辛集市地热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热井数量剧增,逐渐形成了地热资源集中开采区,但是,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均衡,地热勘查、研究精度较低,地热资源量/储量的评价精度较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地热田(开采区)的地热水控制开采量... 辛集市地热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热井数量剧增,逐渐形成了地热资源集中开采区,但是,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均衡,地热勘查、研究精度较低,地热资源量/储量的评价精度较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地热田(开采区)的地热水控制开采量。更符合实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预测地热资源量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评价 统计分析法 相关方程 拟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通山县王家庄地热资源特征及储量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秀雅 孙丰博 +1 位作者 王占川 余婉露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45-49,70,共6页
论文首先分析了通山县王家庄地热资源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热水取样和同位素测试工作,查明了地热水化学特征、补给来源、并用热储法进行了储量评价。结果表明地热田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坪原组变质砂岩、板岩构成条带状储热盖层,地热... 论文首先分析了通山县王家庄地热资源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热水取样和同位素测试工作,查明了地热水化学特征、补给来源、并用热储法进行了储量评价。结果表明地热田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坪原组变质砂岩、板岩构成条带状储热盖层,地热田热流体的温度在25~50℃之间,地热田温热水平面分布约1006 m 2。地热水中离子以Na+为主,pH值9.1~9.42,水化学类型以CO3--Na型和CO3^--Na·Ca型为主。地热田及外围的地下热水、地下冷水的主要来源于当地大气降水。研究区地热流体储量为2.86×10^3 m^3,热储量为2.386×10^10 K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地热地质特征 地热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丘地热田地热资源量计算与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申中华 薛磊 +2 位作者 韩琳 雷耀东 王光凯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第4期31-37,共7页
山东大学东部地区地热地质条件较好,典型代表为章丘地热田。为了估算评价其地热资源,服务于进一步的预可行性勘查,该文在资料收集、野外勘查的基础上,依据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确定奥陶纪灰岩裂隙岩溶层状、带状热储层为章... 山东大学东部地区地热地质条件较好,典型代表为章丘地热田。为了估算评价其地热资源,服务于进一步的预可行性勘查,该文在资料收集、野外勘查的基础上,依据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确定奥陶纪灰岩裂隙岩溶层状、带状热储层为章丘地热田的主要研究对象。该文对章丘地热田地热能资源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进行了计算。章丘地热田总面积为468.524km^2,在章丘地热田Ⅰ,Ⅱ计算分区385.225km^2范围内,地热资源总量为1.337×10^18J,折合标准煤0.4562×10^8 t,地热资源储量查明程度为推断的。按照最大允许压力降低值0.3MPa计算,章丘地热田奥陶系热储地热流体资源可开采量为6620.56m^3/d。按照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计算的地热田产能为10.83MW,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的热能量为5.690×10^8MJ,折合标准煤1.941×10^4t/a。通过该次评价,为持续做好该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章丘地热 地热资源评价 山东大学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