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5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口市崇礼区浅层地温能赋存特征
1
作者 张金岩 刘佩欣 张义东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文以张家口市崇礼区为研究区,充分利用以往资料,分析地层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热物性特征和浅层地温场特征,大致查明研究区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研究发现,研究区内主要岩性为变质岩和侵入岩,第四系分布范围及厚度较小,各岩石的... 本文以张家口市崇礼区为研究区,充分利用以往资料,分析地层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热物性特征和浅层地温场特征,大致查明研究区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研究发现,研究区内主要岩性为变质岩和侵入岩,第四系分布范围及厚度较小,各岩石的热导率为1.68~5.27 W/(m·K),比热容为0.7095~0.8837 kJ/(kg·K);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河谷第四系和沟谷底部的风化带中,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为主;地温场的有利区分布在尚义-平泉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附近。推荐采用高效换热地源热泵系统,为崇礼区的制冷和供暖提供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赋存特征 地温 地源热泵 张家口市崇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温能岩土热物理性质及地温场特征——以山东省莒县为例
2
作者 孙学启 姚铄琳 +3 位作者 郑壮壮 於珂 陈文霞 邵银川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7期45-52,共8页
本文以山东莒县为例,采用野外调查、岩土样品热物理测试、水样测试、现场热响应试验、地温监测的方法,利用现场数据及实验室测试数据,总结了莒县浅层地温能不同岩土体热物理参数特征,岩土体的热扩散率、比热容与其密度呈负相关性,导热... 本文以山东莒县为例,采用野外调查、岩土样品热物理测试、水样测试、现场热响应试验、地温监测的方法,利用现场数据及实验室测试数据,总结了莒县浅层地温能不同岩土体热物理参数特征,岩土体的热扩散率、比热容与其密度呈负相关性,导热系数与其密度呈正相关性。浅层地热水与岩石之间的化学作用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水-岩反应微弱。浅层地温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第四系厚度较大,地温较高,西南部以红土崖组和田家楼组为主则地温较低。对莒县浅层地温能换热方式适宜性评价及概算浅层地温能资源量提供了依据,对于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岩土热物理参数 水岩反应 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陉县奥陶系灰岩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潜力研究
3
作者 张永泽 于建丛 +2 位作者 郜宁 宋晓光 梅学嘉 《钻探工程》 2024年第3期136-141,共6页
为研究井陉县奥陶系灰岩所蕴藏的浅层地温能,在井陉县的河谷内实施热响应试验钻孔一眼,测试了其岩土体物理力学、热物性参数及地温场特征,发现该地区10 m以深平均地温达到了16.77℃,夏、冬季工况测试条件下单位延米换热量分别为68.38、6... 为研究井陉县奥陶系灰岩所蕴藏的浅层地温能,在井陉县的河谷内实施热响应试验钻孔一眼,测试了其岩土体物理力学、热物性参数及地温场特征,发现该地区10 m以深平均地温达到了16.77℃,夏、冬季工况测试条件下单位延米换热量分别为68.38、65.78 W/m。通过选取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流速等8项指标对井陉县进行了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将评价区划分为较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中较适宜区面积为244.12 km^(2),占总面积的16.82%。在此基础上对较适宜区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计算了其资源潜力及节能减排能力。为了更好的验证井陉县奥陶系灰岩所蕴藏的浅层地温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安装了相关配套应用工程及监测设备,监测了在不同工况测试条件下的耗能量,通过与普通家用空调耗能量进行对比分析,使用地埋管地源热泵年运行成本约为使用空调成本的55%,具备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适宜性评价 地埋管地源热泵 奥陶系灰岩 井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平凉市中心城区土壤源浅层地温能赋存规律研究
4
作者 范斌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研究区属陇东盆地,该区域大地热流值平均值为55.78 mW/m^(2),其中平凉市一般在41.57~80.87 mW/m^(2)之间。根据大地热流值判断平凉市浅层平均温度的分布基本为西南高、东北低,而恒温层在地表以下20~25 m处,该层温度在10.6~11.2℃之间。... 研究区属陇东盆地,该区域大地热流值平均值为55.78 mW/m^(2),其中平凉市一般在41.57~80.87 mW/m^(2)之间。根据大地热流值判断平凉市浅层平均温度的分布基本为西南高、东北低,而恒温层在地表以下20~25 m处,该层温度在10.6~11.2℃之间。通过恒功率加热试验研究得出:小功率加热试验热导率3.61 W/(m·℃),每延米换热量44.47 W/m;大功率加热试验热导率2.91 W/(m·℃),每延米换热量71.15 W/m。加热恒温度试验得出:在夏季制冷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每延米换热量为53.44 W/m。研究结果可作为地源热泵设计和地埋管长度计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凉市 浅层地温能 热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徐州城市规划区浅层地温能潜力评价及环境效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爱斌 翟如伟 +1 位作者 景家俊 陶文杰 《地质与资源》 CAS 2017年第3期296-302,共7页
浅层地温能属于清洁、安全、可再生的地热资源,是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利用的能源方向.徐州城市规划区总面积3157 km^2,主城区面积641 km^2.通过调查规划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热物性试验、施工钻孔热响应试验等工作手段,大致查明了规... 浅层地温能属于清洁、安全、可再生的地热资源,是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利用的能源方向.徐州城市规划区总面积3157 km^2,主城区面积641 km^2.通过调查规划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热物性试验、施工钻孔热响应试验等工作手段,大致查明了规划区浅层地温能赋存的地质背景、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及地温场特征,进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进而进行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评价及环境效益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若徐州市城市规划区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全部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效益十分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城市规划区 地温能容量 节能减排 经济效益 江苏徐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盆地浅层地温能热响应试验分析
6
作者 严绍文 吴嵩 +2 位作者 朱红梅 王红燕 李建平 《地质装备》 2024年第5期27-31,共5页
为研究银川盆地的浅层地温能热响应,选取永宁县闽宁镇和贺兰县纺织园两地作为试验区进行分析。采用地埋管试验孔热响应试验,通过原始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与修正等数据分析过程,测得两试验区孔域的岩体初始平均温度... 为研究银川盆地的浅层地温能热响应,选取永宁县闽宁镇和贺兰县纺织园两地作为试验区进行分析。采用地埋管试验孔热响应试验,通过原始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与修正等数据分析过程,测得两试验区孔域的岩体初始平均温度,通过大小功率恒热流试验测得平均综合导热系数,并进行模拟夏季和冬季的恒温度测试。根据测得的排热量和取热量计算出单位孔深换热量永宁县闽宁镇为59.2 W/m、-43.8 W/m,贺兰县纺织园为57.6 W/m、-25.7W/m。从数据结果对比来看,永宁县闽宁镇的各项试验数据均高于贺兰县纺织园,为该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区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热响应试验 热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城县浅层地温能评价
7
作者 张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214-0217,共4页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须以能源为依托,浅层地温能作为绿色能源,日渐得到广泛应用。浅层地温能作为新型绿色环保能源,利用前景广阔。与其他化石等常规能源,具有低碳、绿色、环保等优势。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不仅可减少常规能源消耗,同时对...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须以能源为依托,浅层地温能作为绿色能源,日渐得到广泛应用。浅层地温能作为新型绿色环保能源,利用前景广阔。与其他化石等常规能源,具有低碳、绿色、环保等优势。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不仅可减少常规能源消耗,同时对保护大气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阜城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未进行过系统的调查评价,浅层地温能开采略显盲目。为实现浅层地温能合理开发利用,对阜城县浅层地温能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地下水式换热系统 地埋管式换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高新宇 范伯元 +2 位作者 张宏光 于湲 邹元霖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5-1193,共9页
结合已施工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在收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和地源热泵项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和20个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点。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 结合已施工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在收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和地源热泵项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和20个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点。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动态监测,采用GPRS无线传输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评估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认为土壤温度场变化与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地温的变化与系统的换热功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监测站 监测点 地源热泵 温度传感器 GPRS无线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综述 被引量:45
9
作者 栾英波 郑桂森 卫万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9-383,共5页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保证和必要推动力,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能源紧缺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作为清洁可再生的浅层地温能资源逐渐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到2010...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保证和必要推动力,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能源紧缺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作为清洁可再生的浅层地温能资源逐渐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到2010年已有43个国家开发利用这种资源。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起步阶段步入快速发展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浅层地温能的服务面积已近2×108m2,成为建筑节能的主力军。本文对国内外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概括,特别是热泵技术,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发展动态,对开展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浅层地温能 热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甫仁 彭清元 +3 位作者 朱方圆 张华民 杨新杰 陶嘉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4-980,共7页
基于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的调查和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结果,结合校正后的岩土热物性数值,进行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评价,包括适宜区浅层地温能热容量和可利用资源量统计,并得到了重庆市主城九区浅层地温能的资源量分... 基于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的调查和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结果,结合校正后的岩土热物性数值,进行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评价,包括适宜区浅层地温能热容量和可利用资源量统计,并得到了重庆市主城九区浅层地温能的资源量分布情况,从而有效评价了重庆主城区地下浅部空间热能的调蓄能力,为开发与保护浅层地温能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热容量 埋管换热功率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甫仁 朱方圆 +2 位作者 彭清元 朱永琴 刘贤燕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7-651,共5页
基于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模型,确定了分区评价的指标因素及相应的权重值;利用综合指数法通过MAPGIS 6.7软件对研究区域内网格点进行分区总分计算,绘制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4级分区结... 基于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模型,确定了分区评价的指标因素及相应的权重值;利用综合指数法通过MAPGIS 6.7软件对研究区域内网格点进行分区总分计算,绘制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4级分区结果图。为浅层地温能在重庆主城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适宜性 分区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分区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楠 曹剑峰 +1 位作者 赵继昌 李书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9-1144,共6页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分区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石的导热性等因素控制。依据长春市地层岩性特征、含水层分布及富水性和岩石导热性,将长春市区划分为3个地层结构区:贾家洼子-八里铺-兴隆沟基岩裂隙含水带以西区(1区),...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分区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石的导热性等因素控制。依据长春市地层岩性特征、含水层分布及富水性和岩石导热性,将长春市区划分为3个地层结构区:贾家洼子-八里铺-兴隆沟基岩裂隙含水带以西区(1区),贾家洼子-八里铺-兴隆沟基岩裂隙含水带及其以东到伊通河西岸阶地陡坎区(2区)和伊通河谷地区(3区)。各区的综合导热系数实测值分别是1.168、1.401和1.612。对影响适宜性分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地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划分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个地层结构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是1区适宜采用地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资源,2区和3区均适宜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市 浅层地温能 适宜性分区 评价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和SharpMap的浅层地温能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静涛 张延军 +2 位作者 黄贤龙 高平 孙永泉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608-613,共6页
通过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将其应用到XX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实际工程。根据浅层地温能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作为系统界面可视化的开发平台,以C#为开发语言,引用开源... 通过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将其应用到XX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实际工程。根据浅层地温能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作为系统界面可视化的开发平台,以C#为开发语言,引用开源的SharpMap作为地图编辑操作的GIS工具,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该系统为全面了解XX地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赋存情况提供了工具,对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该地区浅层地热能有极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harpMap 浅层地温能资源 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及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巍 刘强 +1 位作者 张梅桂 何海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62-1472,共11页
为研究岩土体的热物理参数变化规律等浅层地温能赋存特征,运用现场热响应试验和实验室测试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岩土体导热系数(热导率)、孔隙度、比热容等参数进行科学分析,利用IGSHPA线热源模型和INGERSOll圆柱热源模型开展导热系数变化... 为研究岩土体的热物理参数变化规律等浅层地温能赋存特征,运用现场热响应试验和实验室测试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岩土体导热系数(热导率)、孔隙度、比热容等参数进行科学分析,利用IGSHPA线热源模型和INGERSOll圆柱热源模型开展导热系数变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内地层平均导热系数为1.68~3.44 W·(m·K)^(-1),高值区位于基岩山区.地层初始地温范围为10.80~15.80℃,高值区位于东、西两侧基岩山区及山前地带.在天然含水率条件下,岩土体的导热系数随含水率、颗粒密度、孔隙度的变化规律趋势明显,即随含水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颗粒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孔隙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钻孔直径的增加,钻孔导热系数减小,钻孔热阻明显增加.以与初始地温差1.0°作为地温恢复的标准,黏性土地层恢复期需要5d,中粗砂地层恢复期为3d;以与初始地温差0.5°作为地温恢复的标准,黏性土地层恢复期需要15d,中粗砂地层恢复期为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初始地温 导热系数 比热容 线热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岩土蓄能加浅层地温能才是地源热泵可持续利用的低温热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董菲 倪龙 +2 位作者 姚杨 姜益强 马最良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0-72,共3页
当前对地源热泵低温热源的认识存在分歧,并有将浅层地能资源化的趋势。通过对土壤源热泵低温热源认识过程的回顾,结合我国地源热泵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浅层岩土蓄能加浅层地温能才是地源热泵可持续利用低温热源的观点。认为应基于浅... 当前对地源热泵低温热源的认识存在分歧,并有将浅层地能资源化的趋势。通过对土壤源热泵低温热源认识过程的回顾,结合我国地源热泵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浅层岩土蓄能加浅层地温能才是地源热泵可持续利用低温热源的观点。认为应基于浅层岩土层储能的思路去研究和发展地源热泵。根据冬季供热的需要和当地的地质构造决定夏季的蓄热量,并采用先进技术保证热能蓄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浅层岩土蓄能 地源热泵 低温热源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瀚 陈安国 +2 位作者 周吉光 董岩峰 田国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年第8期36-39,共4页
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如操作不当对地质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甚至地面沉降;二是地下区域性水污染,包括不同层位地下水混抽混灌造成污染、化学污染;三是地下热污染和地温场的变化。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正效... 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如操作不当对地质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甚至地面沉降;二是地下区域性水污染,包括不同层位地下水混抽混灌造成污染、化学污染;三是地下热污染和地温场的变化。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正效应体现在:可有效缓解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自然资源及环境资源的消耗。不同的地源热泵系统所产生的环境负效应是不同的,要考虑到其差异性,对地下水源热泵采取一定的限制性和鼓励性措施,重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逐步建立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监测网,以标准来限制浅层地温能开发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鄂建 陈明珠 +3 位作者 杨露梅 汪霄 龚红卫 李曼 《地质学刊》 CAS 2015年第2期339-342,共4页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分析南京浅层地温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原因,阐述其开发利用现状,找出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促进其开发利用的相关经验,为指导南京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开发利用 存在问题 建议 江苏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土壤源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及资源量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宋小庆 段启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7,共4页
浅层地温能作为清洁、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对解决能源短缺、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有很大帮助。在分析贵阳市土壤源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现场热响应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区内热物性参数、地层的热效应试验特征。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土壤源浅层地... 浅层地温能作为清洁、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对解决能源短缺、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有很大帮助。在分析贵阳市土壤源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现场热响应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区内热物性参数、地层的热效应试验特征。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土壤源浅层地温能进行了适宜性分区,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贵阳市浅层地温能的总换热功率和开发利用潜力。贵阳市土壤源浅层地温能如能充分的开发利用,则冬季可供暖面积1.95×10~8m^2,夏季可制冷面积1.95×10~8m^2,推广和利用浅层地温能对贵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赋存条件 适宜性分区 资源量评价 贵阳市土壤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管理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鄂建 周荣根 +1 位作者 陈火根 徐玉琳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年第3期31-35,共5页
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有:资源调查评价与专项规划相对滞后;轻视地质评估,动态监测不到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清等。在现有政策法规基础上,借鉴北京市、天津市的成功经验,提出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管理的建议:... 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有:资源调查评价与专项规划相对滞后;轻视地质评估,动态监测不到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清等。在现有政策法规基础上,借鉴北京市、天津市的成功经验,提出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管理的建议:①加强组织管理,出台政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②加强调查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利用规划,进行工程前期地质评估工作;③编制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标准,建立勘查资质管理和勘查报告审批制度;④制定地源热泵工程设计、审核及竣工验收制度;⑤建立示范工程评审制度和财政补贴制度;⑥构建动态监测网,开展执法监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开发利用 国土资源管理 政策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浅层地温能赋存特征与资源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启杉 宋小庆 +1 位作者 孟凡涛 曹振东 《贵州地质》 2015年第3期227-232,共6页
文章在分析贵阳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并计算了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贵阳市地下水地源热泵建设适宜区面积19.46 km2、较适宜区面积1 73.76 km2、不适宜区面积173.23 km2;地埋管地源热泵... 文章在分析贵阳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并计算了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贵阳市地下水地源热泵建设适宜区面积19.46 km2、较适宜区面积1 73.76 km2、不适宜区面积173.23 km2;地埋管地源热泵建设适宜区面积327.02km2、不适宜区面积39.43 km2。区内浅层地温能资源总量9.975×106k W,可服务建筑空调面积14.24×108m2。如果区内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可基本满足贵阳市城市建设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赋存特征 资源评价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