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的地幔结构:地幔羽、地幔剪切带及岩石圈俯冲板片的拆沉 被引量:44
1
作者 许志琴 姜枚 +6 位作者 杨经绥 薛光琦 宿和平 李海兵 崔军文 吴才来 梁凤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9-343,共15页
通过横穿青藏高原近 80 0 0km长的 4条天然地震层析剖面 ,获得 4 0 0km深度以上的地壳和地幔速度图像及地震波各向异性 ,揭示了青藏高原 4 0 0km深度范围内的地壳和地幔结构特征。地幔速度图像显示 ,青藏高原腹地的深地幔中存在以大型... 通过横穿青藏高原近 80 0 0km长的 4条天然地震层析剖面 ,获得 4 0 0km深度以上的地壳和地幔速度图像及地震波各向异性 ,揭示了青藏高原 4 0 0km深度范围内的地壳和地幔结构特征。地幔速度图像显示 ,青藏高原腹地的深地幔中存在以大型低速异常体为特征的地幔羽 ,其可能通过热通道与大面积分布的可可西里新生代高钾碱性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 ;阿尔金、康西瓦、金沙江、嘉黎及雅鲁藏布江等走滑断裂可下延至 30 0~ 4 0 0km深度 ,显示了低速高热物质组成的垂向低速异常带特征及大型超岩石圈或地幔剪切带的产出 ;发现康西瓦、东昆仑—金沙江、班公湖—怒江和雅鲁藏布缝合带下部存在不连续的高速异常带 ,可以解释为青藏高原地体拼合及碰撞过程中可能保留的加里东、古特提斯和中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化石”残片 ,是“拆沉”的地球物理证据。印度大陆岩石圈的巨厚俯冲板片以 15~ 2 0°倾角向北插入唐古拉山下 30 0km深处 ,并被高热物质组成的地幔剪切带分开。结合新的横穿喜马拉雅及青藏高原的地幔层析资料 ,提出青藏高原碰撞动力学新模式 :青藏高原南部印度岩石圈板片的翻卷式陆内超深俯冲 ,北缘克拉通向南的陆内俯冲 ,腹地深部的地幔羽上涌 ,以及地幔范围内的高原“右旋隆升”及物质向东及北东方向运动及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层析剖面 地幔羽 地幔剪切带 岩石圈板片拆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科学家对“地幔羽”理论说不
2
作者 孙怡 《科技中国》 2013年第2期90-90,共1页
近日,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周怀阳教授作为第一作者,联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迪克教授共同撰写的论文《支撑马里安隆起亏损地幔的薄洋壳证据》,作为主题论文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
关键词 地幔羽 科学家 海洋研究所 地球科学 同济大学 亏损地幔 《自然》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羽构造论──板块构造后理论发展的新范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金旭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5-42,共8页
通过地震波层析成像所揭示的地幔构造和板块下插历史的对比研究,揭开了探索地球动力学的新局面。地球的构造是由地幔深部上升的直径约数千公里的火柱状热地幔羽(plumetectonics)和沉入到670km深并暂处于滞留状态... 通过地震波层析成像所揭示的地幔构造和板块下插历史的对比研究,揭开了探索地球动力学的新局面。地球的构造是由地幔深部上升的直径约数千公里的火柱状热地幔羽(plumetectonics)和沉入到670km深并暂处于滞留状态的板块的崩落而引起的冷地幔羽,这两个基本因素所造成的卷入整个地幔的对流所支配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构造理论 地幔羽构造论 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鲁溢流玄武岩由地幔羽一岩石圈混合作用形成的Re-Os同位素证据
4
作者 R.W.Ellam 赵太平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5-47,44,共4页
大量证据表明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与地幔羽活动有关。然而,溢流玄武岩所具有的放射性同位素特征往往超出了地慢羽源区(如海岛玄武岩所证实的)范围。这些特征较易解释为大陆岩石圈源区所造成,同时也有力地暗示,正是地慢岩石圈贡献了富... 大量证据表明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与地幔羽活动有关。然而,溢流玄武岩所具有的放射性同位素特征往往超出了地慢羽源区(如海岛玄武岩所证实的)范围。这些特征较易解释为大陆岩石圈源区所造成,同时也有力地暗示,正是地慢岩石圈贡献了富集同位素的(低子143Nd/144Nd)物质。然而,对于将温度较低的、难熔的地幔岩石圈作为玄武质岩浆的一个重要源区的模式有不少反对意见。关于玄武岩的成因,Re-Os体系可以对地幔羽和大陆下岩石圈地幔(SCLM)的相对价值提供新的约束条件,即以捕虏体形式带到地表来的SCLM样品通常具有低187OS/188OS比值,而海岛文武岩则趋向于具有高于球粒陨石的187OS/188OS比值,老的大陆地壳则有更高的比值。这里我们报道卡鲁溢流玄武岩省努阿内齐地区190Ma的苦橄玄武岩的初始187Os/188os比值,它们很容易解释为富集SCLM和很可能来源于地幔羽的岩石日下的物质的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幔羽 岩石圈 铼-锇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济教授挑战“地幔羽”假说
5
《地理教学》 2013年第9期63-64,共2页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却对"地底下"的认识十分浅显。根据地球板块学说,地球表面像被分为一个个板块,包括大陆和洋底,它们一直在做非常缓慢的漂移运动。长久以来,地球科学家们一直被一个基本问题困扰着:和陆地上的山峰相应,大海的海底表...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却对"地底下"的认识十分浅显。根据地球板块学说,地球表面像被分为一个个板块,包括大陆和洋底,它们一直在做非常缓慢的漂移运动。长久以来,地球科学家们一直被一个基本问题困扰着:和陆地上的山峰相应,大海的海底表面也是群峰迭起。但这些海山和海底隆起的成因是什么?美国科学家摩根约40年前提出的"地幔羽"假说给出了一种解答,但也引发了地球科学领域最大的争论。今年2月14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羽 假说 地球科学家 板块学说 美国科学家 人类生活 漂移运动 海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迪勒拉西部新第三纪抬升及拉张是地幔羽引起的吗?
6
作者 Tom Parsons 彭文澜 《地质科学译丛》 1995年第1期16-19,共4页
美国科迪勒拉西部许多地区尽管拉张强烈且地壳很薄,但其地表仍抬升到海平面1km以上。因此该区不能认为是均衡地浮在均一地幔上的厚地壳,何况穿过该区岩石圈地幔和/或上部软流层的厚度和密度一定是变化的。我们借助对地壳厚度及密度的制... 美国科迪勒拉西部许多地区尽管拉张强烈且地壳很薄,但其地表仍抬升到海平面1km以上。因此该区不能认为是均衡地浮在均一地幔上的厚地壳,何况穿过该区岩石圈地幔和/或上部软流层的厚度和密度一定是变化的。我们借助对地壳厚度及密度的制约对科迪勒拉西部地幔岩石圈及软流层中肯定产生的剩余质量亏损进行了模拟。该区在新生代一系列复杂构造事件如岩石圈的增厚、弧后拉张以及从俯冲到板块转换边界的过渡的过程中,突发了一个巨大热点。我们认为,科迪勒拉西部拉张区中许多独特的特征起因于黄石(Yellowstone)热点的地幔羽(mantle plu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运动 第三纪 抬升 拉张 地幔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炭纪太平洋地幔羽的活化:来自日本西南部加积杂岩体的证据
7
作者 Yoshiyuki Tatsumi 张萍 马建华 《海洋地质动态》 2000年第9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石炭纪 太平洋 地幔羽 活化 杂岩体 地幔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火成岩区:是地幔羽冲击场所还是地幔羽潜伏场所?
8
作者 R.W.Kent 李士范 《海洋地质译丛》 1993年第1期79-80,共2页
1 引言地幔羽从深地幔向岩石圈底部的上升是地球内部重要的动力过程。地幔羽能够引起地形、地表热流、地球体及重力数据的异常,并被认为控制着大陆和洋盆的巨大火成岩区的形成(Coffin等,1991)。这些区包括大陆溢流玄武岩区。
关键词 火成岩 地幔羽 冲击场 潜伏场 地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未否定地幔羽假说
9
作者 李娜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共1页
科学家一直对海底地形着迷,非常想知道大洋底部的海山和隆起是如何出现的。
关键词 地幔羽 假说 否定 海底地形 科学家 隆起 海山 大洋
原文传递
板块下的构造及地幔动力学 被引量:21
10
作者 许志琴 赵志兴 +2 位作者 杨经绥 袁学诚 姜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9-159,共11页
最新的全球地幔地震层析资料揭示了岩石圈板片可以俯冲到核幔边界,超地幔羽可以从核幔边界上升到地壳上部形成热点。在大陆板块汇聚边界,地幔地震层析图像不仅显示了岩石圈板片的超深俯冲,还保存了拆沉的岩石圈“化石”残片的重要信息... 最新的全球地幔地震层析资料揭示了岩石圈板片可以俯冲到核幔边界,超地幔羽可以从核幔边界上升到地壳上部形成热点。在大陆板块汇聚边界,地幔地震层析图像不仅显示了岩石圈板片的超深俯冲,还保存了拆沉的岩石圈“化石”残片的重要信息。从地幔深部所获取的新资料为全地幔“单层对流“的新模式提供了依据。在介绍上述全球构造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了研究岩石圈板块必须了解板块下的构造,探索岩石圈板块的驱动力应该从“岩石圈动力学“升华到“地幔动力学“,并提出了大陆板块汇聚边界地幔动力学研究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下的构造 超深俯冲 核幔边界 地幔羽 地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70 Ma中冰岛岩浆羽的脉动——来自幕式海山火山的证据
11
作者 O'Connor J M 马建华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5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幕式海山火山 冰岛岩浆 岩浆活动 地幔羽 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地球深部流体的重要源泉 被引量:39
12
作者 陈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72-79,共8页
介绍了近年来金刚石包裹体中流体研究结果,特别是分子氢和羟基的发现。基于地幔中氢的发现,论证了氢在地球内部的赋存形式。地核和地幔中有氢化物存在得到高压低温实验、地球物理和天文物理测定的支持。从而提出,氢是地幔羽中的原始... 介绍了近年来金刚石包裹体中流体研究结果,特别是分子氢和羟基的发现。基于地幔中氢的发现,论证了氢在地球内部的赋存形式。地核和地幔中有氢化物存在得到高压低温实验、地球物理和天文物理测定的支持。从而提出,氢是地幔羽中的原始热物质。核幔边界或地幔中氢化物释放出的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地幔流体,推动地球演化。地幔羽应称为氢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 地幔流体 地幔羽 地球深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全球前寒武纪新年表与中国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苏文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38,共20页
在简要介绍2012年全球地质年代表(GTS2012)有关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新方案的核心内容基础上,评述了新方案以全球关键事件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年表"特点及其合理性,探讨其在全球界线层型(GSSP,‘金钉子’)研究及中元古代划分方... 在简要介绍2012年全球地质年代表(GTS2012)有关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新方案的核心内容基础上,评述了新方案以全球关键事件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年表"特点及其合理性,探讨其在全球界线层型(GSSP,‘金钉子’)研究及中元古代划分方案上存在的可能缺陷与问题。认为GTS2012新方案其实为中国学者在未来国际前寒武纪、特别是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等,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会。在厘定华北和扬子地块中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基础上,结合该时期地幔羽-大火成岩省及超大陆演化等研究,尝试提出新的中国及全球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划分参考方案。同时笔者建议,当前阶段中国学者可参照GTS2012有关前寒武纪全球界线层型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流程,通过积极开展相关地层的高分辨测年及稳定同位素漂移等综合研究,确认上述地幔羽-大火成岩省事件的沉积记录,并建立起区域性的中国中元古界各"系(纪)"底界界线层型。这将在促进中国中元古代地层学研究的同时,为未来中国学者在全球前寒武纪、特别是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划分等相关研究领域赢得更多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 全球界线层型 地幔羽 超大陆 中元古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全球板块构造动力学机制的讨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万天丰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3-268,共6页
岩石圈板块早期的动力学机制———传送带模式,难以解释板块运动的特征。本文在简述近20年来板块构造学说新成果和新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并评述了地幔羽和陨击作用诱发板块运动的新假说。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动力学机制 地幔羽 陨击作用 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 板块运动 岩石圈板块 传送带 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ykjanes海岭以下热点产生浮流的地震证据
15
作者 James B G 文凤英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10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Reykjanes海岭 热点 浮流 地震证据 地幔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