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孔隙率随地层深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仵彦卿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孔隙率是描述岩石物理、力学、渗流等特性的重要参数。通常 ,在研究自然条件下地层浅部岩石渗透问题时把岩石孔隙率可看作常数 ,但在研究工程活动条件下深部岩石渗透问题时 ,由于工程干扰力、地层岩石自重应力及构造应力等作用 ,岩石孔... 孔隙率是描述岩石物理、力学、渗流等特性的重要参数。通常 ,在研究自然条件下地层浅部岩石渗透问题时把岩石孔隙率可看作常数 ,但在研究工程活动条件下深部岩石渗透问题时 ,由于工程干扰力、地层岩石自重应力及构造应力等作用 ,岩石孔隙率随应力发生变化。通过某油田地层岩样室内三轴试验分析 ,发现岩石孔隙率随地层深度的变化为 4次多项式关系式 ,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并且在 6 0 0 0~ 7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孔隙率 地层深度 渗流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遗传算法求解重力场地层深度曲线
2
作者 艾德才 吴奇 张桦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76-381,共6页
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全局非线性优化的新算法.本文结合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遗传过程中的繁殖、杂交、变异三个操作步骤,提出用遗传算法求解重力场的地层深度曲线,并利用C语言使开发应用程序得... 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全局非线性优化的新算法.本文结合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遗传过程中的繁殖、杂交、变异三个操作步骤,提出用遗传算法求解重力场的地层深度曲线,并利用C语言使开发应用程序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重力场 重力勘探 地层深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SP多波资料预测地层深度及油气属性 被引量:8
3
作者 蔡志东 李青 +2 位作者 王冲 王勇 范桦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须要对钻前地层信息进行预测,VSP技术是较常用的预测方法。传统的VSP方法仅利用上、下行纵波来预测钻前地层深度,预测精度有限,且未与目的层油气属性相结合。由此提出一种利用VSP多波信息预测地层深度及油气属性的新... 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须要对钻前地层信息进行预测,VSP技术是较常用的预测方法。传统的VSP方法仅利用上、下行纵波来预测钻前地层深度,预测精度有限,且未与目的层油气属性相结合。由此提出一种利用VSP多波信息预测地层深度及油气属性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VSP丰富的波场信息,首先在垂直地震剖面中同时追踪与目的层相关的多组地震同相轴,然后将追踪所得到的离散函数根据不同交汇点进行分组,再分别求解超定方程组,进而利用统计加权的方法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该方法减少了预测结果的偶然性,大幅提高了地层深度预测的精度。在获得准确地层深度数据后,再利用纵、横波的波形信息差异来识别和预测油气属性特征。通过中国西部地区2个VSP项目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 VSP多波 地层深度预测 油气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震资料预测新区探井地层深度
4
作者 于福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3年第2期67-70,共4页
将地震资料与邻区钻井资料相结合,用定性估计和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其平均速度曲线,及利用平均速度偏差的统计关系,为新区提供准确的探井井深设计参考数据,Y21-1-1井的预测已被钻探证实。
关键词 地震资料 预测 油气勘探 定量分析 平均速度 地层深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地层深度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谊平 沈惠智 于泉 《录井技术》 1997年第4期56-58,共3页
针对以往钻井地质设计中采用构造图结合实钻资料法进行剖面深度设计误差较大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它以地震等T_0图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预测地层深度。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预测 地层深度 方法 设计 地层厚度 井深 构造图 地震反射 波速度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深度地层水土压力计算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峰 贾建伟 彭芳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596-1601,共6页
我国近年迎来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热潮,随着浅层地下的逐步开发,有必要对大深度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因此就需要弄清楚其水土压力特性,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国内外所缺乏的。本文大致介绍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日本在大深度地层开发中... 我国近年迎来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热潮,随着浅层地下的逐步开发,有必要对大深度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因此就需要弄清楚其水土压力特性,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国内外所缺乏的。本文大致介绍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日本在大深度地层开发中的一些经验,对比分析了国内各地规范关于水土压力的常规计算方法。基于以上内容,探讨了大深度地层水土压力计算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认为应采用水土分算法,同时考虑应力路径、渗流、超静孔隙水压、蠕变和实际工况等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地层 水土压力 水土分算 应力路径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域地层模型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大卫 周家雄 隋波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60,64,共3页
随着勘探、开发难度的加深,钻井作业对钻前储层预测精度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其中储层深度、储层厚度和空间展布的预测精度对钻井效率、成功率,特别是对水平生产井的产能起着决定性的意义。W油田的构造是一个非常低幅度的隐蔽圈闭,加之浅... 随着勘探、开发难度的加深,钻井作业对钻前储层预测精度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其中储层深度、储层厚度和空间展布的预测精度对钻井效率、成功率,特别是对水平生产井的产能起着决定性的意义。W油田的构造是一个非常低幅度的隐蔽圈闭,加之浅层气的影响,目的层资料品质较差,造成深层水平生产井的钻前预测难度很大。通过浅层气校正、建立精确的速度模型、时间域地震数据体转换为深度域和地震反演属性体等一系列技术,得到了油田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结果,用来进行钻前优化和随钻研究,使水平段钻井顺利实施,提高了钻井效率,水平生产井的产能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段钻井 浅层气 叠前层速度相干反演 深度地层模型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条件下灰岩储层复电阻率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琦 严良俊 +1 位作者 向葵 童小龙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研究灰岩复电阻率特征,对大港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分析岩石电性参数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研究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模拟地层深度研究灰岩随温度、压力... 研究灰岩复电阻率特征,对大港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分析岩石电性参数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研究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模拟地层深度研究灰岩随温度、压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地层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模型参数的预测值,确立了地层因素与孔隙度、电阻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该研究为电磁勘探储层预测提供岩石物理基础和评价方法,对特定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深度 灰岩 复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地层的含油气性
9
作者 Л.,МИ 冯秀芳 《世界石油科学》 1992年第3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地层深度 含油气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抗压强度回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渊 李兆敏 +3 位作者 王德新 赵磊 张丁涌 温鸿斌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详细介绍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岩石密度、孔隙度以及地层深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测井解释资料,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建立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地层... 详细介绍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岩石密度、孔隙度以及地层深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测井解释资料,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建立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地层深度之间的二元回归模型。利用该回归模型进行抗压强度的计算,可以为建立油井出砂的理论预测模式提供较为准确的岩石抗压强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抗压强度 回归模型 地层深度 油井 出砂现象 防砂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花油田岩石抗压强度回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在国 于志强 朱江林 《内江科技》 2008年第1期108-109,共2页
本文介绍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岩石密度、孔隙度以及地层深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测井解释资料,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建立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地... 本文介绍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岩石密度、孔隙度以及地层深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测井解释资料,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建立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地层深度之间的二元回归模型。通过现场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岩石抗压强度回归模型预测的精度比较高,误差控制在15.0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深水 抗压强度 回归模型 岩石力学 声波时差 测井资料 地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陇东地区岩石抗压强度回归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代运锋 詹新宝 +3 位作者 荆朝旗 翟高明 郭瑞 陈镇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针对长庆油田陇东地区,详细介绍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岩石密度、孔隙度以及地层深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测井解释资料,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建立了岩石抗... 针对长庆油田陇东地区,详细介绍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岩石密度、孔隙度以及地层深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测井解释资料,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建立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地层深度之间的二元回归模型。通过现场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岩石抗压强度回归模型预测的精度比较高,误差控制在15.0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强度 回归模型 岩石力学 声波时差 测井资料 地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D方法随钻测井曲线实时对比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权景明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80-183,共4页
水平井测井曲线测深与真实垂直深度对比分析,依靠人工经验对曲线形态进行判断存在较大误差。提出了相对地层深度方法(Relative Strata Depth,RSD)用于水平井随钻测井曲线实时对比,RSD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计算水平井测井曲线垂直深度及... 水平井测井曲线测深与真实垂直深度对比分析,依靠人工经验对曲线形态进行判断存在较大误差。提出了相对地层深度方法(Relative Strata Depth,RSD)用于水平井随钻测井曲线实时对比,RSD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计算水平井测井曲线垂直深度及RSD刻度,将水平井测井曲线按照地层关系投影至垂直道上,实现多井测井曲线形态和数值的直接对比。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随钻测井曲线对比准确度、地质导向精度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曲线 水平井 相对地层深度 实时对比 地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花油田岩石抗压强度回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磊 刘刚 +1 位作者 张俊 刘成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3期37-39,共3页
针对中国南海某深海油田,详细介绍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岩石密度、孔隙度及地层埋藏深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测井解释资料,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建立了岩石... 针对中国南海某深海油田,详细介绍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岩石密度、孔隙度及地层埋藏深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测井解释资料,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建立了岩石抗压强度与声波时差、地层深度之间的二元回归模型。通过现场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岩石抗压强度回归模型预测的精度比较高,误差控制在15.0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深水 抗压强度 回归模型 岩石力学 声波时差 测井资料 地层埋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th钻头公司新型AxeBlade脊状金刚石钻头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丽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4,共1页
斯伦贝谢公司旗下Smith钻头公司研发的最新3D切削齿——Axe(斧头)脊状金刚石切削齿(图1),具有独特的像山脊一样的几何形状,将常规PDC钻头的剪切作用与碳化钨镶齿钻头的压碎作用综合在一起,这种全新的切削方式可以将钻头吃入地层深... 斯伦贝谢公司旗下Smith钻头公司研发的最新3D切削齿——Axe(斧头)脊状金刚石切削齿(图1),具有独特的像山脊一样的几何形状,将常规PDC钻头的剪切作用与碳化钨镶齿钻头的压碎作用综合在一起,这种全新的切削方式可以将钻头吃入地层深度提高22%,将像斧头一样的切削元件布齿在钻头面上,形成独特的AxeBlade脊状金刚石钻头(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钻头 脊状 AxeBlade SMITH 切削齿 斯伦贝谢公司 地层深度 几何形状 剪切作用 切削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层含油气性的地温前提条件 被引量:1
16
作者 П.Г.迈哈蒂耶夫 史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6-60,共5页
以南里海西缘为例,论述了深埋层含油气性的地温前提条件。指出:地温值随地层深度增大而增加;最高地温梯度值赋存于褶皱的拱顶部分;地温值反映了热流值与岩性—岩相的互依关系,会蒙脱石的粘土具有很高的导热性;石油密度升高,温度升高,总... 以南里海西缘为例,论述了深埋层含油气性的地温前提条件。指出:地温值随地层深度增大而增加;最高地温梯度值赋存于褶皱的拱顶部分;地温值反映了热流值与岩性—岩相的互依关系,会蒙脱石的粘土具有很高的导热性;石油密度升高,温度升高,总矿化度升高。为了解决深埋层的含油气远景问题,认为应加速超深部普查钻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层 地温梯度 南里海 流体动力学 地层深度 含油气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频率电磁测深几个问题的探讨(三)——频率电磁测深相位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明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5,共4页
频率电磁测深复电阻率含有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相位既可由复电阻率的虚部和实部表示,也可通过振幅视电阻率转换得出。阐述了振幅视电阻率转换为相位的原理和计算公式。根据典型地电模型计算的振幅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分析了相位曲... 频率电磁测深复电阻率含有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相位既可由复电阻率的虚部和实部表示,也可通过振幅视电阻率转换得出。阐述了振幅视电阻率转换为相位的原理和计算公式。根据典型地电模型计算的振幅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分析了相位曲线与振幅视电阻率曲线的关系及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相位曲线变化幅度更大,相应频率更高,可提高对地层的分辨率,加大探测地层深度。将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资料结合解释,可提高解释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视电阻率 相位转换 地电模型 地层分辨率 探测地层深度 地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孔锤钻进方法简介
18
作者 张瑞云 《西部探矿工程》 CAS 1989年第4期74-81,共8页
前言潜孔锤钻进,是利用冲击、回转方式来破碎岩石的方法,向地层深度钻进,来判明地层岩性、构造等有关数据,为工程建设及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可靠的资料。这种钻进方法,是目前世界各国钻凿坚硬岩层的工程钻孔和供水水井施工中较为先进的... 前言潜孔锤钻进,是利用冲击、回转方式来破碎岩石的方法,向地层深度钻进,来判明地层岩性、构造等有关数据,为工程建设及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可靠的资料。这种钻进方法,是目前世界各国钻凿坚硬岩层的工程钻孔和供水水井施工中较为先进的方法。该方法在70年代后期,我国即已引进和研制,在供水水源和工程勘察中开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孔锤钻进 钻进方法 坚硬岩层 水井钻机 地层深度 钻凿 立方英尺 工程钻孔 矿产资源 工程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油田开采的相关问题
19
作者 武立新 《科技资讯》 2006年第16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油田开采 原始地层压力 开发初期 压力系数 地层深度 静压力 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ve water-resisting layer on the top of the Ordovician in Longgu Coal Mine 被引量:3
20
作者 Rong Huren Bai Haib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5期657-661,共5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permeability and water-resisting ability of the strata on the top of the Ordovician in Longgu Coal Mine, this paper tested the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of the strata, investigated the fracture a... In order to study the permeability and water-resisting ability of the strata on the top of the Ordovician in Longgu Coal Mine, this paper tested the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of the strata, investigated the fracture and pore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e strata, and identified the main channels which govern the permeability and water-resisting ability of the strata.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upper, central and lower strata shows as 2.0504 × 10^-3-2.782762× 10^-3, 4.1092 × 10^-3 -7.3387 × 10^-3 and 2.0891 ×10^-3-3.2705 × 10-3 μm^2, respectively, and porosity of that is 0.6786-0.9197%, 0.3109-0.3951% and 0.9829-1.865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 the main channels of the relative water-resisting layer are the pore throats with a diameter more than 6 μm; (2) the major proportion of pore throats in the vertical flow channel and the permeability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sharply decreases; (3) the fractures occurring from the top to 20 m in depth of the strata were filled and there occurred almost no fracture under the depth of 40 m; and (4) the ratio of turning point of the main flow channel in the strata on top of Ordovician can be used to confirm the thickness of filled water-resisting la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e water-resisting layer Filling effect Main channels of seepage Por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