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上扬子地区地史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邱登峰 李双建 +3 位作者 袁玉松 毛小平 周雁 孙冬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3,共8页
利用三维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了中上扬子地区地史演化过程,在地史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古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并阐明了其发育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扬子板块泥盆纪沉积前表现为"隆凹相间"的格局,印支期在扬子地台... 利用三维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了中上扬子地区地史演化过程,在地史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古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并阐明了其发育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扬子板块泥盆纪沉积前表现为"隆凹相间"的格局,印支期在扬子地台上形成北东向的"一隆两坳"格局。对比加里东期与印支期的构造格局发现,印支期的川西坳陷基本上位于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隆起之上,印支期的泸州古隆起亦覆叠在加里东期的川南坳陷之上,南充—梁平一带位于构造转换的枢纽带,印支期的石首—宜昌隆起发育在加里东期的江汉盆地北部坳陷上,反映出印支期对加里东期的构造反转现象十分显著。从贯穿四川盆地东西向和南北向的2条构造演化剖面也可以看出,印支期对加里东期构造的叠加和反转,并反映出古构造的形成与迁移过程。泸州古隆起是一个典型的印支期古隆起叠加在加里东期古坳陷上的构造,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油气资源配置关系,对以志留系为源的油气勘探应该具有良好的前景。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是印支期以前奥陶系以下地层油气运移的持续指向区,但它们仅能控制寒武系烃源岩的油气,与寒武系生烃坳陷相邻的古斜坡部位油气勘探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史模拟 回剥法 加里东期 印支期 构造反转 中上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地史模拟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8
2
作者 叶加仁 陆明德 张志才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2-348,共7页
根据沉积压实原理,应用“反剥离模式”恢复盆地内各地层层系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厚度及古埋深,并得到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剥蚀面的一系列时间-埋深平面图及单井埋藏史图,由此对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顶面的加里东期古风化剥蚀面的构造... 根据沉积压实原理,应用“反剥离模式”恢复盆地内各地层层系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厚度及古埋深,并得到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剥蚀面的一系列时间-埋深平面图及单井埋藏史图,由此对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顶面的加里东期古风化剥蚀面的构造演化规律作出定量分析,结合盆地的生、排烃史研究成果,分析预测盆地内下古生界的油气聚集规律,为油气勘探与部署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地层 地史模拟 下古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庙地区下第三系地层热史模拟
3
作者 王立志 《断块油气田》 CAS 1994年第5期6-11,29,共7页
本文介绍了沉积盆地热史数字模拟的计算方法及在东濮凹陷白庙地区的计算结果。Es31底界的古地温数值表明:白庙地区东营组沉积期最大古地温与今天的地温差别不大,生油层曾两次进入生烃门限。
关键词 白庙地区 地史模拟 模拟 古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碎屑岩原始厚度恢复经验图版──一种快速实用的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魏永佩 陈会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前,对沉积盆地地层原始厚度的恢复主要有压实法、压实系数法、脱压实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和地质统计模型法。纵观这些方法,大多数受应用条件、适用范围的限制,难于推广;有的方法虽很精确,但计算过程繁杂,应用起来十分不便;有的... 目前,对沉积盆地地层原始厚度的恢复主要有压实法、压实系数法、脱压实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和地质统计模型法。纵观这些方法,大多数受应用条件、适用范围的限制,难于推广;有的方法虽很精确,但计算过程繁杂,应用起来十分不便;有的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和较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有鉴于此,在系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以某人工井地层原始厚度恢复结果为蓝本,充分考虑碎屑岩的岩性特征,绘制了地层原始厚度恢复经验图版。运用该图版,只要知道盆地地层现今的观察厚度和岩性,便可直接查到地层的原始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碎屑岩 原始厚度 经验图版 地史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致密储层成藏期临界物性厘定 被引量:7
5
作者 史兵兵 常象春 +1 位作者 尹伟 毛礼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1-24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广泛发育致密砂岩油气藏,其中长8油层组是该区富有潜力的勘探开发层位。成岩作用的复杂性,使得长8致密储层现今孔隙度与成藏期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对长8油层组成藏充注期储层临界物性的厘定,有助于动态地评...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广泛发育致密砂岩油气藏,其中长8油层组是该区富有潜力的勘探开发层位。成岩作用的复杂性,使得长8致密储层现今孔隙度与成藏期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对长8油层组成藏充注期储层临界物性的厘定,有助于动态地评价储层质量,客观地评价储层的含油气性。根据粒度分析资料、砂岩薄片资料及含油产状统计,确定了研究区有效储层岩性下限为油斑—油迹细砂岩。并通过长8油层组有效储层的测井解释、试油、常规物性、压汞、核磁共振、相渗透率、覆压孔渗及应力敏感性试验等资料,基于统计学和超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机理,优选合适的评价方法求出取镇泾区块长8油层组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为7.17%和0.10×10-3μm2。基于孔隙度与时间、温度、深度、压力的函数关系,以地史模拟为基础,利用初始孔隙度及现今实测孔隙度进行端点约束,利用时深指数TDI对致密储层的临界物性进行厘定,得出两期油气充注的临界物性约为27.0%和17.0%,表明自油气充注以后储层发生了较严重的致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临界物性 有效储层下限 地史模拟 时深指数 致密砂岩储层 镇泾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ges of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in River Basins of China Projected by RegCM4 被引量:2
6
作者 ZOU Jing XIE Zheng-Huix +3 位作者 XIE Zheng-Hui QIN Pei-Hua MA Qian SUN Q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3年第3期154-160,共7页
In this study, a historic simulation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951 to 2000 and three projected scenario simulations covering 2001-2050 were conducted em- ploy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4 to detect the changes... In this study, a historic simulation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951 to 2000 and three projected scenario simulations covering 2001-2050 were conducted em- ploy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4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TWS) in major river basins of China, using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SRES): A1B, A2, and B1. The historic simula- tion revealed that the variations of TWS, which are dominated by precipitation in the basins, rely highly on their climatic features. Compared with the historic simu- lation, the changes of TWS in the scenario simulations showed strong regional differences. However, for all sce- narios, TWS was found to increase most in Northeast China and surrounding mountains around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decrease most in eastern regions of China. Unlike the low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WS in arid areas, the TWS showed strong seasonal variations in eastern monsoon areas, with the maximum changes usually oc- curring in summer, when TWS increases most in a year. Among the three scenario simulations, TWS increased most in Songhua River Basin of B1 scenario, and de- creased most in Pearl River Basin of A2 scenario and Hal River Basin of A1B scenario, accompanied by different annual trend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RegCM4 river basin climate scenar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