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5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的探究——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巢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13-114,142,共3页
拉斐尔以塑造众多栩栩如生、美丽纯洁的圣母形像而久负盛名,他的圣母像一改往日威严、圣神的母性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温柔、端庄、美丽的世间平民女性形象。拉斐尔从这些美丽的平民女性身上看到了一种永恒的美,并把这些女性看做是爱与美... 拉斐尔以塑造众多栩栩如生、美丽纯洁的圣母形像而久负盛名,他的圣母像一改往日威严、圣神的母性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温柔、端庄、美丽的世间平民女性形象。拉斐尔从这些美丽的平民女性身上看到了一种永恒的美,并把这些女性看做是爱与美的化身和载体,在她们身上寄予了画家拉斐尔心中最美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拉斐尔的人文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 圣母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
2
作者 于美琴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28-230,共3页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她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这在当代女作家中是不多见的,其早期作品大多以非洲南部为背景,运用社会现实主义的手法,批判了殖民者在对待种族歧视和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等问题上的态度。其著...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她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这在当代女作家中是不多见的,其早期作品大多以非洲南部为背景,运用社会现实主义的手法,批判了殖民者在对待种族歧视和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等问题上的态度。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黑色圣母像》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被释放的意大利战俘和一位英国上尉之间的故事,两人一开始结下了友谊,但后来由于思想意识的分歧痛苦地分手了。作者试图通过分析黑色圣母的象征意义和小说中人物冲突的根本原因,进而揭示文章蕴含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对人与人交往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的主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圣母像 多丽丝·莱辛 种族岐视 殖民主义 种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拉斐尔圣母像的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涤 何毅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9-90,共2页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以一百余幅圣母像闻名于世,他笔下的圣母一反以往宗教画呆板神秘的面孔,形成了人性化、完美化、偶像化、民间化四大特征。
关键词 拉斐尔 圣母像 文艺复兴 基督教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闾圣母像的变迁看跨文化传播中的符号编码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庆 《新闻世界》 2014年第5期250-251,共2页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通过利用符号进行"编码—解码"的活动来实现信息的传递,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同一符号的所指大相径庭,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跨文化传播者作为不同文化交流的节点,需要找寻不同文化中表示相同意义的符...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通过利用符号进行"编码—解码"的活动来实现信息的传递,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同一符号的所指大相径庭,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跨文化传播者作为不同文化交流的节点,需要找寻不同文化中表示相同意义的符号,并对其进行编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最大限度的被受众所了解。天主教对传统的圣母画像进行"二度编码",将中国传统的象征符号融入天主教文化之中,寻找两种文化共通的意义空间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做法能很好的诠释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跨文化传播 东闾圣母像 二度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 被引量:4
5
作者 于美琴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9-71,共3页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其早期作品大多以非洲南部为背景,运用社会现实主义的手法,批判了殖民者在对待种族歧视等问题上的态度。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黑色圣母像》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被释放的意大利战俘...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其早期作品大多以非洲南部为背景,运用社会现实主义的手法,批判了殖民者在对待种族歧视等问题上的态度。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黑色圣母像》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被释放的意大利战俘和一位英国上尉之间的故事。论文试图通过分析黑色圣母的象征意义和小说中人物冲突的根本原因,进而揭示文章蕴含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对人与人交往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的主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圣母 差异 殖民主义 种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结构主义视角分析小说《黑色的圣母像》主题
6
作者 刘瑶 宁梅 《艺术科技》 2020年第16期79-82,共4页
小说《黑色的圣母像》是英国女性作家多丽丝·莱辛创作的经典短篇小说。小说篇幅不大,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自小说出版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对该小说作了多方面的解读,但鲜有学者从结构主义视角来解读该小说。通过细读文本,作... 小说《黑色的圣母像》是英国女性作家多丽丝·莱辛创作的经典短篇小说。小说篇幅不大,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自小说出版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对该小说作了多方面的解读,但鲜有学者从结构主义视角来解读该小说。通过细读文本,作者发现小说中存在诸多结构主义所强调的二元对立项。这些二元对立在很大程度上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提升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分析这些二元对立项有益于读者对小说的理解。本文从结构主义角度对《黑色的圣母像》进行解读,分析小说文本中的几组重要的二元对立项,挖掘小说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的圣母像 结构主义 二元对立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圣母像》中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其主题呈现
7
作者 莫露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3期64-67,共4页
人物话语是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叙事话语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小说中人物话语不同表达形式的运用来呈现主题的,分析上尉斯托克和战俘米开尔两人关系从敌对、亲密到最后决裂的过程。
关键词 人物话语 《黑色圣母像 殖民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下的汉传佛教观音造像与西方圣母像的差异性研究
8
作者 杨琼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8年第2期58-60,共3页
中西方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其宗教艺术由此形成各自的地域性特点。中国汉传佛教观音造像与西方圣母像是中西方宗教文化中女神的代表,她们都被寄予了解救和渡化众生的梦想与期望,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宗教艺术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中西方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其宗教艺术由此形成各自的地域性特点。中国汉传佛教观音造像与西方圣母像是中西方宗教文化中女神的代表,她们都被寄予了解救和渡化众生的梦想与期望,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宗教艺术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凝聚着中西方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力量。以中国汉传佛教观音造像与西方圣母像为例,从中西文化的视角,通过分析比较两者造型特征的不同之处,可以探究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宗教艺术 观音造像 圣母像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正教顿河圣母像的宗教内涵
9
作者 张晓玲 《西伯利亚研究》 2017年第5期42-46,共5页
圣像是东正教传统不可分割的内容,东正教教徒崇拜圣像和圣母,对圣母像尤为崇敬。圣母像绘制遵循特定的教义原则,圣像中的基本构图要素、呈现的相关物品、涉及的时空概念均有特定的宗教内涵。圣像有深刻的宗教、历史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俄罗斯 东正教 顿河圣母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母像前觅亲情
10
作者 赵芹 《中国天主教》 1996年第5期37-37,共1页
我喜欢 绘画,每当 翻开世界美 术画册,看 到圣母玛利 亚和耶稣的 圣像时,我 是那么欢喜和崇敬。于是,我找到一幅印刷精美的画像挂在屋中。圣母怀抱圣子的形象从此伴我朝朝暮暮,依恋的感情在我心中索绕。 事情这样开始:当我失去八十高龄... 我喜欢 绘画,每当 翻开世界美 术画册,看 到圣母玛利 亚和耶稣的 圣像时,我 是那么欢喜和崇敬。于是,我找到一幅印刷精美的画像挂在屋中。圣母怀抱圣子的形象从此伴我朝朝暮暮,依恋的感情在我心中索绕。 事情这样开始:当我失去八十高龄的慈母时,我带着极度的精神痛苦,为寻求那失落的母爱,曾漫步大街小巷,寻找与慈母长得相似的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母像 圣母玛利亚 精神痛苦 精神重塑 圣像 人生之路 教堂 母亲 耶稣 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斐尔和他的圣母像
11
作者 张卉 《中国天主教》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在美术史上被称为“画圣”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以他精湛的艺术才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众多的唯美圣母像,而受到世人的喜爱。拉斐尔的艺术作品多为宗教绘画,绘画作品内容多为圣母像,他的艺术以秀美著称,他的艺术作品具有典... 在美术史上被称为“画圣”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以他精湛的艺术才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众多的唯美圣母像,而受到世人的喜爱。拉斐尔的艺术作品多为宗教绘画,绘画作品内容多为圣母像,他的艺术以秀美著称,他的艺术作品具有典雅、和谐、明朗的特点,他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晴朗无垠的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母像 拉斐尔 艺术才能 宗教绘画 艺术作品 文艺复兴 艺术风格 作品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斐尔中期艺术风格简论——以三幅圣母像为例
12
作者 袁峰锐 《艺海》 2020年第7期50-51,共2页
拉斐尔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特点明显有别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拉斐尔的三幅圣母像(《草地上的圣母》《美丽的女园丁》《金莺与圣母》)来研究其中期的艺术特征,对三幅圣母像的色调、构图、技法和细节进行了细... 拉斐尔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特点明显有别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拉斐尔的三幅圣母像(《草地上的圣母》《美丽的女园丁》《金莺与圣母》)来研究其中期的艺术特征,对三幅圣母像的色调、构图、技法和细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了拉斐尔在中期时柔和、圆润、饱满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拉斐尔 圣母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元代拉丁文墓碑圣母像原型考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蓓蓓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115,共6页
扬州元代拉丁文墓碑上的圣母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主教圣母像。它的原型为"宝座圣母"。它出现在元代中国可能是方济各会顺理成章的选择。修会委托奇马布埃和乔托等人,为方济各会各处教堂绘制的"宝座圣母"像,不仅成... 扬州元代拉丁文墓碑上的圣母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主教圣母像。它的原型为"宝座圣母"。它出现在元代中国可能是方济各会顺理成章的选择。修会委托奇马布埃和乔托等人,为方济各会各处教堂绘制的"宝座圣母"像,不仅成为这些大师们的代表作,而且成为改变西方艺术史进程的里程碑式作品。方济各会士将"宝座圣母"带进元代中国,从宗教角度来看,是传入了天主教圣母崇拜传统;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则是推介了最能代表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扬州拉丁文墓碑 宝座圣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佘山大殿圣母像恢复金主教主持祝福典礼
14
作者 马达钦 《中国天主教》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佘山大殿圣母像 中国 上海 宗教信仰 天主教
全文增补中
在中华圣母节再谈对于中华圣母像的认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平 《中国天主教》 2020年第3期55-59,共5页
今天是教会的中华圣母节,早上醒来,笔者看到微信朋友圈里面发的多是当代香港画家朱家驹的旗装圣母像,之后又随之而来一大批民国时期乃至之后的中国风的圣母像,然而中华圣母像和中国风的圣母像,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是每一张中国风... 今天是教会的中华圣母节,早上醒来,笔者看到微信朋友圈里面发的多是当代香港画家朱家驹的旗装圣母像,之后又随之而来一大批民国时期乃至之后的中国风的圣母像,然而中华圣母像和中国风的圣母像,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是每一张中国风的圣母像都可以叫做中华圣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母 微信朋友圈 民国时期 教会 中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拉斐尔的圣母像谈艺术家的创作姿态
16
作者 李春荣 《南方论刊》 2013年第8期94-94,98,共2页
文艺复兴时期可以产生拉斐尔这样人类艺术史上的天才画家,可以产生美得无与伦比的圣母画像,为何当代甚少出现这样的画家和作品?理想与现实,信仰与人生,表象与本质、浮躁与沉静、艺术表现与职能等等,当代画家该如何把握这些关系?如何通... 文艺复兴时期可以产生拉斐尔这样人类艺术史上的天才画家,可以产生美得无与伦比的圣母画像,为何当代甚少出现这样的画家和作品?理想与现实,信仰与人生,表象与本质、浮躁与沉静、艺术表现与职能等等,当代画家该如何把握这些关系?如何通过作品将美表现到极致?如何起领民众艺术修养的典范作用?审美层次、人文精神高度、技能与创新决定着画家的创作姿态,人文精神是众多因素的灵魂,画家应该培养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的创作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母 创作姿态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修复背后的人和事
17
《读报参考》 2025年第1期38-39,共2页
在毁于大火的巴黎圣母院准备重新开放大约一年前,受命监督重建工作的法国将军让一路易·若热兰失踪了。中途换将若热兰当时74岁,身材魁梧,曾担任三军总参谋长,他在休假期间前往比利牛斯山脉徒步旅行,晚上没有返回高山小屋,管理员发... 在毁于大火的巴黎圣母院准备重新开放大约一年前,受命监督重建工作的法国将军让一路易·若热兰失踪了。中途换将若热兰当时74岁,身材魁梧,曾担任三军总参谋长,他在休假期间前往比利牛斯山脉徒步旅行,晚上没有返回高山小屋,管理员发现后报了警。警方迅速派出一架直升机,数小时后在瓦利耶山的山坡上发现若热兰的尸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步旅行 比利牛斯山脉 巴黎圣母 管理员 小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18
作者 朱文康 《今古文创》 2025年第8期13-15,共3页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讽刺的语言是这部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美丑对照原则是他在理论著作《〈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三大文艺思想之一,目的是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形成强...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讽刺的语言是这部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美丑对照原则是他在理论著作《〈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三大文艺思想之一,目的是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形成强烈的艺术冲突。本文依据此原则分析了《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美丑对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这些对照中所体现的矛盾冲突,揭示《巴黎圣母院》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启发人们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美丑对照原则 矛盾冲突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火灾及灾后重建对我国古建防火和重建的启示
19
作者 师满江 周正东 +1 位作者 喻明红 丰良维 《城市与减灾》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引言2019年4月15日,法国当地时间18点50分,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大火持续了近15小时才彻底扑灭(图1)。火灾摧毁了巴黎圣母院教堂的屋顶、尖塔和内部木质结构,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震惊。在经过近5年的重建后,巴黎圣母院已于2024年12月... 引言2019年4月15日,法国当地时间18点50分,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大火持续了近15小时才彻底扑灭(图1)。火灾摧毁了巴黎圣母院教堂的屋顶、尖塔和内部木质结构,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震惊。在经过近5年的重建后,巴黎圣母院已于2024年12月向公众开发,但重建之路还将持续。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文化遗产,更是全球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标志,象征着人类文明在艺术、建筑、宗教和文化方面的伟大成就。梳理和研究巴黎圣母院的火灾原因、重建理念、重建历程,无疑对我国当前的古建防火、灾后修复和重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 火灾原因 灾后重建 木质结构 防火 古建 文化遗产 借鉴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