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阔叶林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胡亚林 汪思龙 +1 位作者 颜绍馗 高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11-1416,共6页
对我国亚热带南、中、北3个区带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次生阔叶林表层土壤化学性状、土壤生物活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阔叶林后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下降31.51%~58.24%,土壤全氮、全磷、pH值以及土壤C/N、C/P比... 对我国亚热带南、中、北3个区带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次生阔叶林表层土壤化学性状、土壤生物活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阔叶林后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下降31.51%~58.24%,土壤全氮、全磷、pH值以及土壤C/N、C/P比亦呈下降趋势;杉木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阔叶林后表层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减少;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下降,而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8%~40%;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阔叶林相比,土壤呼吸强度下降51.15%~54.48%.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总有机碳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R=-0.723,n=18),与土壤全氮、全磷及其它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杉木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阔叶林使林内表层土壤质量恶化.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丢失是导致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减少、土壤生物活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土壤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材料对避雨葡萄园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玲 刘伟 +2 位作者 钟奇 王进 吕秀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4,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地布、透明地膜及反光膜地表覆盖对避雨栽培葡萄园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其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盖相比,除反光膜覆盖处理的土壤酶综合活性无显著提高外,4种覆盖材料均可显著提高土壤酶...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地布、透明地膜及反光膜地表覆盖对避雨栽培葡萄园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其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盖相比,除反光膜覆盖处理的土壤酶综合活性无显著提高外,4种覆盖材料均可显著提高土壤酶综合活性、微生物总量及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其中秸秆覆盖效果最好;秸秆覆盖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地布、透明地膜及反光膜覆盖则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秸秆和地布覆盖下土壤呼吸强度增强,透明地膜和反光膜覆盖下则相反;4种覆盖材料均可降低土壤微生物代谢熵,提高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利用率,其中透明地膜覆盖下土壤微生物代谢熵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覆盖材料均可提高葡萄避雨栽培园土壤生物活性,效果依次为秸秆覆盖>地布覆盖>透明地膜覆盖>反光膜覆盖;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代谢熵、微生物熵、呼吸强度、微生物量碳和蔗糖酶活性、土壤酶指数共6个指标是评价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过氧化氢酶对葡萄生长期差异引起的生存环境变化较不敏感,可作为避雨栽培葡萄园中土壤酶活性差异的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覆盖 避雨栽培 葡萄 土壤生物 土壤 土壤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及其表征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70
3
作者 倪进治 徐建民 谢正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3,共8页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 (C0 )的大小和周转可以指示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以及养分的循环状况。对浙江省 11个土壤的研究表明 ,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幅度为 184 87~ 30 2 2 4 1mg/kg ,占土壤总有机碳的 2 91%~ 8 94 % ,生物活性有机...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 (C0 )的大小和周转可以指示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以及养分的循环状况。对浙江省 11个土壤的研究表明 ,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幅度为 184 87~ 30 2 2 4 1mg/kg ,占土壤总有机碳的 2 91%~ 8 94 % ,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k为 0 0 0 70~0 0 199d- 1。C0 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有效氮、CEC、重铬酸钾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水溶性有机碳、热水提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都呈显著性正相关 ,k与这些指标均无相关性。C0 与重铬酸钾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水溶性有机碳、热水提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均无相关性 ,k只与水溶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呈显著性正相关 (R2 =0 4 684 ,P <0 0 2 5)。水溶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百分比是表征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周转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 周转速率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后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心想 何绪生 +5 位作者 耿增超 尚杰 赵军 刘春言 王亚萍 殷笑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4,共8页
分析了生物炭不同用量条件下土生物活性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除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外,土壤其它生物活性指标与土壤容重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微生物量氮和三大类微生物与土壤主要肥力... 分析了生物炭不同用量条件下土生物活性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除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外,土壤其它生物活性指标与土壤容重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微生物量氮和三大类微生物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除蔗糖酶外,酶活性与三类微生物数量间显著相关,但蔗糖酶、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间并不完全显著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脲酶和微生物量氮对土壤肥力影响以直接作用为主,而过氧化氢酶则以间接作用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用微生物因子、酶活性因子和速效磷因子进行综合描述土壤肥力特征。其中,各处理综合得分在玉米季大于小麦季,且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高用量生物炭对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土壤生物活性 土壤肥力 土壤容重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苗期施用缓/控释氮素肥料养分释放特点与土壤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东坡 梁成华 +3 位作者 武志杰 陈利军 张丽莉 冯慧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2,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测定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变化趋势,比较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土壤生物活性特点。研究表明,玉米苗期,施用S...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测定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变化趋势,比较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土壤生物活性特点。研究表明,玉米苗期,施用SA+nBPT+U肥料,尿素态氮和NH4+-N的积累量最多,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SA+U肥料,硝态氮最多;MMA+nBPT+U肥料,尿素自膜内迁移到土壤中的量较少,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最少。包膜与脲酶抑制剂nBPT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对减少硝态氮的生成效果最为明显。施用nBPT+U肥料,微生物量最多。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普遍增强,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作用;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趋势一致。丙烯酸树脂包膜与脲酶抑制剂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控释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期 缓/控释肥料 土壤生物活性 养分释放 大颗粒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平 李凤民 刘淑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4-228,共5页
采用土壤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25年施肥对平凉黑垆土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以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大,其中以S+NP处理最高,达1071.00μg/g,M+NP处理为940.85μg/g,M处理为776.90μg/g,分别... 采用土壤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25年施肥对平凉黑垆土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以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大,其中以S+NP处理最高,达1071.00μg/g,M+NP处理为940.85μg/g,M处理为776.90μg/g,分别比CK增加1.86倍、1.51倍和1.07倍,单施N肥处理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影响不大,为399.10μg/g,仅比CK增加6.4%,NP配合处理为621.60μg/g,比CK增加65.76%。增施有机肥料可明显增大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NP化肥配合施用也有良好效果,N肥单施无明显作用。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占土壤总有机碳(TOC)的百分比为2.70%~6.34%,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K)为0.0223~0.0301d-1,生物活性有机碳库在土壤中的半周转期(T1/2)为22.55~31.09d。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总有机碳(TOC)呈显著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 周转速率 半周转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d和Pb对土壤生物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许炼烽 郝兴仁 +1 位作者 刘腾辉 程宏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5年第4期216-220,共5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Cd、Pb溶液模拟污水农用,淋浇于蔬菜盆栽土壤上,研究其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试验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重金属Cd、Pb对土壤微生物三大菌和土壤酶中的蔗糖酶、脲酶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大菌对它... 利用不同浓度的Cd、Pb溶液模拟污水农用,淋浇于蔬菜盆栽土壤上,研究其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试验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重金属Cd、Pb对土壤微生物三大菌和土壤酶中的蔗糖酶、脲酶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大菌对它们的敏感程度:Cd为细菌>放线菌>真菌,Pb为放线菌>细菌>真菌;而它们对土壤酶的抑制程度则都为蔗糖酶>脲酶。研究还表明,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变化与重金属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豆科绿肥作物还田前后土壤生物活性差异特征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冬艳 桑婷 +1 位作者 冯海萍 王学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74-78,共5页
在日光温室单一种植体系中引入种植豆科绿肥,研究2种绿肥作物(黄豆、香豆子)还田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休闲期,种植黄豆和香豆子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纤维素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 在日光温室单一种植体系中引入种植豆科绿肥,研究2种绿肥作物(黄豆、香豆子)还田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休闲期,种植黄豆和香豆子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纤维素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种植香豆子相比种植黄豆能产生较多的干物质量。绿肥还田后,虽然黄豆处理土壤酶活性低于香豆子处理,但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细菌数量和比例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高于香豆子和对照,且微生物量C/N比例也较为适宜,因此黄豆可作为日光温室短期休闲绿肥还田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豆科绿肥 作物还田 土壤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轮作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勃 魏彦宏 +1 位作者 朱锦泉 吕华 《农村科技》 2014年第7期25-27,共3页
水旱轮作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与全磷含量增加,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对水旱轮作水稻、玉米研究发现:轮作区田块在夏作成熟期细菌数量均高于连作,而真菌与放线菌数量低于连作。而针对水稻、棉花水旱轮作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土... 水旱轮作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与全磷含量增加,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对水旱轮作水稻、玉米研究发现:轮作区田块在夏作成熟期细菌数量均高于连作,而真菌与放线菌数量低于连作。而针对水稻、棉花水旱轮作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土壤生物活性角度研究水旱轮作,以期为解决棉田连作障碍,为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活性 水旱轮作 连作障碍 棉田 细菌数量 棉花产业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黄假单胞菌JD37与LaCl_3联用对菠菜生长和土壤生物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磊 李颂硕 +3 位作者 金清 卞雪坤 包星星 肖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06-611,共6页
为了探讨根际促生菌与稀土元素联用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改良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一株兼具植物促生和生物防治作用的桔黄假单胞菌JD37与常见的农用稀土元素LaCl_3联合处理对菠菜生长和土壤生物活性的效果.结果表明:联合处理显著促进... 为了探讨根际促生菌与稀土元素联用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改良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一株兼具植物促生和生物防治作用的桔黄假单胞菌JD37与常见的农用稀土元素LaCl_3联合处理对菠菜生长和土壤生物活性的效果.结果表明:联合处理显著促进了菠菜的生长,增强菌体在菠菜根际土壤和菠菜根内的定殖能力.同时土壤脲酶、纤维素酶、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提高.联合处理显著提高菠菜总叶绿素含量,比单独接种JD37或浇灌LaCl_3分别提高了7.06%和3.80%.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单独接种JD37或浇灌LaCl_3相比也有显著上升.上述结论表明稀土元素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与研制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黄假单胞菌 LACL3 促生 定殖 土壤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毁林后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研究
11
作者 张成娥 郑粉莉 贺秀斌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人为毁林 土壤生物活性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制菌肥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以及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余真 张又弛 罗文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7-1224,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以腐熟餐厨废弃物有机肥为载体,添加生防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制成的菌肥(BOF)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肥可显著降低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在对照(CK)防...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以腐熟餐厨废弃物有机肥为载体,添加生防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制成的菌肥(BOF)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肥可显著降低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在对照(CK)防效指定为0时,BOF处理达到54%,比化肥(CF)和有机肥(OF)处理分别提高了218.6%和178.4%;在养分含量相当的情况下,BOF处理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分别比CF处理增加了14.7%、12.7%、7.6%,表现出显著的促生效果。利用荧光定量PCR对不同处理组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含量测定发现,与CK和CF处理组相比,BOF处理组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测定结果显示,BOF处理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废弃物制成的淡紫拟青霉菌肥能有效降低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促进番茄生长,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土壤酶活性,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废弃物 菌肥 淡紫拟青霉 防病效果 土壤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生物活性
13
作者 袁喆 吴祥云 王道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87,共4页
以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生物活性特征,并对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中乔木林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P〈0.05)其他植被恢复类型,玉米作物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 以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生物活性特征,并对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中乔木林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P〈0.05)其他植被恢复类型,玉米作物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植被恢复类型;玉米作物0-10 cm土层微生物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恢复类型,刺槐林〉10-20 cm土层细菌和真菌数量、玉米作物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恢复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矿排土场 土壤生物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恢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与荒漠地带土壤生物活性强度的研究
14
作者 廖仰南 赵吉 +1 位作者 杜建军 张桂枝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40-40,共1页
本文探讨了内蒙古草原与荒漠地带不同植被带与土壤带的土壤呼吸作用、纤维素分解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的强度及其地带性分布特性。内蒙古草原及荒漠的土壤生物活性受各植被带的生态地理条件和群落特点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土壤生物活性 纤维素分解作用 土壤呼吸作用 综合影响 内蒙古草原 土壤 植被带 草原化荒漠 强度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连作对其生长及种植地土壤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迟金和 郑青松 +1 位作者 隆小华 刘兆普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4-1021,共8页
为掌握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连作年限对菊芋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促进今后菊芋种植模式合理发展,在大田条件下,利用莱州湾南京农业大学山东莱州“863”中试基地长期菊芋连作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菊芋连作年限对... 为掌握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连作年限对菊芋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促进今后菊芋种植模式合理发展,在大田条件下,利用莱州湾南京农业大学山东莱州“863”中试基地长期菊芋连作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菊芋连作年限对菊芋生长、菊芋品质及菊芋种植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菊芋生长受到抑制,菊芋块茎产量连作5年后开始下降,连作5a比种植1a降低8%,连作7a降低27%;菊芋块茎蛋白质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连作7a蛋白质含量为17.15mg·g^-1,比种植1a高102%,而还原糖与纤维素含量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菊芋连作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细菌与放线菌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而真菌含量在连作年限内一直呈增加态势,连作7a土壤真菌含量比种植1a增加325%;土壤脲酶、脱氢酶、(酸、碱性)磷酸酶、淀粉酶与蛋白酶活性随着菊芋种植地连作年限的延长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先降低而后上升的态势。菊芋连作4~5a对其生长地及土壤环境已产生了消极影响,连作6~7a连作障碍明显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连作障碍 土壤生物活性 块茎品质 土壤活性
原文传递
微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菜豆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冬艳 冯海萍 +1 位作者 桑婷 王学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18-24,共7页
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连作障碍,探索外源微生物菌肥添加对土壤生物环境影响特征,试验研究了5种固体菌肥对设施土壤生物活性及菜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肥施入初期,速溶性菌肥TR4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有机肥型... 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连作障碍,探索外源微生物菌肥添加对土壤生物环境影响特征,试验研究了5种固体菌肥对设施土壤生物活性及菜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肥施入初期,速溶性菌肥TR4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有机肥型菌肥TR3的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碳/氮(SMBC/N)、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到菜豆拉秧时,5种菌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SMBC、SMBN、土壤脲酶活性和菜豆产量,其中以TR3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菜豆产量与SMBC含量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土壤生物活性:依次为XTR3>XTR5>XTR2>XTR1>XTR4>XTR6>CK,表明在日光温室土壤中使用生物菌肥较常规施肥可以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以TR3菌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肥 日光温室 土壤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酵素菌肥对碧螺春茶园不同土壤层生物活性组分的影响
17
作者 王健 阙小峰 +3 位作者 梅啸 金亮 张贾宇 徐宏佳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6期151-155,共5页
文章通过有机肥(CK)、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A(A1)、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B(A2)和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C(A3)4种施肥模式,研究酵素菌肥对茶园表层和次表层土壤活性组分的影响,具体包括有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生物量... 文章通过有机肥(CK)、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A(A1)、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B(A2)和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C(A3)4种施肥模式,研究酵素菌肥对茶园表层和次表层土壤活性组分的影响,具体包括有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生物量碳、氮、磷)、土壤胞外酶活性(酸性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以及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目等。结果表明,与单纯施用有机肥相比,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可使土壤表层和次表层的各项生物活性组分指标显著提高,同时酵素菌肥不仅可显著改善表层土壤的各项生物活性组分,而且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也远远大于次表层土壤。此外,3种酵素菌肥效果不同,且A1的处理改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素菌肥 土壤改良 土壤生物活性组分含量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生物活性肥料对蔬菜作物生长及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18
作者 倪治华 马国瑞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无机生物活性肥料能明显提高蔬菜作物长势 ,提高甘蓝抗根腐病能力 ,有效提高甘蓝单球重 ,田间直观效果比较理想。等成本条件下可比习惯施肥、等量其它无机复混肥料增产 4.0 %以上 ,达显著水平。同时 ,施用有...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无机生物活性肥料能明显提高蔬菜作物长势 ,提高甘蓝抗根腐病能力 ,有效提高甘蓝单球重 ,田间直观效果比较理想。等成本条件下可比习惯施肥、等量其它无机复混肥料增产 4.0 %以上 ,达显著水平。同时 ,施用有机无机生物活性肥料可明显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 ,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 ,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生物活性肥料 蔬菜作物 生长 土壤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方式对农田土壤生物酶活性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春 唐千惠 +1 位作者 张鹏 李锦超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4,共7页
选取白银市工业污水灌溉区为研究对象,设置大棚、大田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环境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四种土壤生物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农田土壤生物酶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四种土壤生物酶活性均受到... 选取白银市工业污水灌溉区为研究对象,设置大棚、大田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环境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四种土壤生物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农田土壤生物酶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四种土壤生物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种植方式的显著影响(P<0.01),受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地区大气沉降的影响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呈现不同活性,基本符合对照区的整体活性大于污水灌溉区,大棚的整体活性高于大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活性 重金属污染 种植方式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竹岩黄蓍固沙群落对土壤养分及生物活性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16
20
作者 曹成有 蒋德明 +5 位作者 朱丽辉 滕晓慧 富瑶 崔振波 高菲菲 高恩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39-1744,共6页
以半流动沙丘为对照,对5、10和22年生山竹岩黄蓍人工固沙群落不同层次(0~10、10~20 和 20~30 cm)土壤的养分状况、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山竹岩黄蓍固定流沙后,随着群落年龄的增长,土壤中C、N、P... 以半流动沙丘为对照,对5、10和22年生山竹岩黄蓍人工固沙群落不同层次(0~10、10~20 和 20~30 cm)土壤的养分状况、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山竹岩黄蓍固定流沙后,随着群落年龄的增长,土壤中C、N、P、K 含量及生物活性均明显提高.其中,0~10 cm土层的增长幅度显著高于10~30 cm土层.0~30 cm土层中C/N由7.3增加到8.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以及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蔗糖酶、蛋白酶、脱氢酶、硝酸还原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0~10 cm土层中蔗糖酶的活性是对照的49.7~284.5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活性 土壤 土壤生物生物 土壤养分 固沙群落 山竹岩黄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