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林草地覆盖土壤水量平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海防 卫伟 +2 位作者 陈利顶 郭二辉 黄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7-293,共7页
黄土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水是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严重阻碍了当地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黄土高原林草地覆盖土壤蓄水量既有收入,又有支出,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但相对亏缺的状态。以黄土高原降雨时空变化、林草地土壤水... 黄土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水是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严重阻碍了当地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黄土高原林草地覆盖土壤蓄水量既有收入,又有支出,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但相对亏缺的状态。以黄土高原降雨时空变化、林草地土壤水分入渗、土壤水分蒸发蒸腾、土壤干层的形成以及水量平衡模型模拟等几个关键因素为切入点进行详细阐述,对其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提出关于黄土高原土壤水量平衡的研究,应在成熟林草地水源涵养功能及林草地水文生态过程的尺度扩展方面加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量平衡 林草地覆盖 研究进展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根层土壤水量平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皓锐 黄介生 +1 位作者 伍靖伟 杨金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28,共8页
为获取冬小麦根系层水量转化情况,该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思想和Vensim软件构建了冬小麦一维逐日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型将2m土层概化为十个串联的水箱,计算了灌溉降雨后的土壤水分下渗、土壤蒸发、作物蒸腾、毛管上升补给和水分重分... 为获取冬小麦根系层水量转化情况,该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思想和Vensim软件构建了冬小麦一维逐日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型将2m土层概化为十个串联的水箱,计算了灌溉降雨后的土壤水分下渗、土壤蒸发、作物蒸腾、毛管上升补给和水分重分配等物理过程。利用河北省石津灌区军齐干渠北二支一斗渠2007-2009年两季冬小麦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平均残差比例和分散均方根比例均在15%以内。三种极端条件测试和六种参数的敏感性测试以及与Hydrus-1模型的比较表明模型假定合理,没有发生结构性错误。对灌区两季冬小麦生育期的土壤水分转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和灌溉是主要供水水源,毛管水上升量很小,底部渗漏较大,而土壤储水量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系统动力学 根层土壤水量平衡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灌溉农田的土壤水量平衡和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28
3
作者 姜杰 张永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5,共5页
华北平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通过一维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华北平原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耗水量和土壤水分深层渗漏的变化,并分析了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季地... 华北平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通过一维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华北平原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耗水量和土壤水分深层渗漏的变化,并分析了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季地下水的采补差额超过了200mm,某生育期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返青期、拔节期或灌浆期)能明显减少冬小麦的耗水量,但没有明显减少作物的产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灌溉是可行的,但仍不能达到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从长远来看,华北平原维持可持续的地下水灌溉开采,应减少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低耗水经济作物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灌溉农田 土壤水量平衡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水量平衡法的山区小流域地下侧向流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落全富 杨宁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7期16-23,29,共9页
利用研究区2007年~2009年9个不同坡位监测断面的高频土壤水分监测数据,结合降雨、蒸散发和土壤水分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土壤水量平衡关系的地下侧向流识别方法,并用于地下侧向流发生频率及其时空格局的系统分析,同时分析了影响地下侧向流... 利用研究区2007年~2009年9个不同坡位监测断面的高频土壤水分监测数据,结合降雨、蒸散发和土壤水分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土壤水量平衡关系的地下侧向流识别方法,并用于地下侧向流发生频率及其时空格局的系统分析,同时分析了影响地下侧向流时空特征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地下侧向流的形成受到降雨特征的影响,而在持续时间短或总降雨量大的降雨事件中,地下侧向流事件更易发生;一次小型降雨中,集水面积和坡度等地形因素引起了地下侧向流发生频率的空间异质性;在修正了不同监测断面土壤水分传感器数量的影响后,土壤水量平衡法与非连续土壤水分响应方法得出的地下侧向流频率结果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 2=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侧向流 高频土壤水分监测 土壤水量平衡 坡面水文 山区小流域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渠系输水模拟与土壤水量平衡模拟的两级渠系优化配水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潘琦 夏爽 +2 位作者 郭珊珊 单宝英 郭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162,共12页
为制定满足渠系运行实际情况和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土壤含水量条件的渠系优化配水方案,将考虑输水渗漏损失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与土壤水量平衡模拟模型耦合,构建基于渠系输水模拟与土壤水量平衡模拟的两级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使用改进的遗传... 为制定满足渠系运行实际情况和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土壤含水量条件的渠系优化配水方案,将考虑输水渗漏损失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与土壤水量平衡模拟模型耦合,构建基于渠系输水模拟与土壤水量平衡模拟的两级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多目标模型的Pareto解集。选择黑河流域中游西干灌区下的两级渠系作为研究区域,得到50组非劣的渠系优化配水方案。在Pareto前沿面上选取3组代表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再将3组中最优的方案与灌区实际灌水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areto解集可以体现目标之间的博弈关系,当权重值向配水量最少目标偏移时会对土壤水含量等指标产生影响,进而产量下降;当权重值向产量最大目标偏移时会产生水资源浪费现象;而当目标函数的权重值处于中间水平时,产量和配水量目标都可以得到较好地满足,并且与实际灌水方案相比配水量减少113.54万m^3、总产量增加660t,能够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该模型在兼顾渠系运行条件和土壤含水量的前提下权衡了2个目标之间的博弈关系,Pareto解集得出的结果能够满足决策者对于目标的不同需求,为灌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系优化配水 渠系输水模拟 土壤水量平衡 遗传算法 PARETO解集
原文传递
基于土壤水分的旱田灌溉用水量估算——以河南省鹤壁市为例
6
作者 朱黎明 张文杰 +2 位作者 张家豪 田桂治 魏庆伟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7,共7页
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域灌溉用水量,对水资源管理及其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有效地获取区域灌溉用水量,仍是农业、水利及地理信息等学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灌溉与土壤水分变化的联系,提出一种利用土壤水分估算灌溉用水... 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域灌溉用水量,对水资源管理及其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有效地获取区域灌溉用水量,仍是农业、水利及地理信息等学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灌溉与土壤水分变化的联系,提出一种利用土壤水分估算灌溉用水量的方法。以鹤壁市16个土壤水分监测站点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和土壤水量平衡模型表达降水量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首先,获取站点上的6年逐日气象数据(温度、降水、气压、风速、日照时长)和土壤水分数据,前4年数据用于建模,后2年数据用于模型验证。然后,在每个站点上建立基于土壤水分估算降水量的模型,并利用验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线性模型计算降雨量的RMSE为10.55 mm,对数模型计算结果的RMSE为10.3 mm,土壤水量平衡模型计算结果的RMSE为8.62 mm,基于土壤水量平衡原理的模型能更好地表达土壤水分与降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利用土壤水量平衡模型估算田间的灌溉用水量。与实测的灌溉用水量数据对比,采用水量平衡模型估算的灌溉用水量偏小约14.19%。综上,建立的利用土壤水分估算灌溉用水量方法,对准确获取灌溉用水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用水量 线性模型 对数模型 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土壤水分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蓝莓园土壤水分动态及蒸散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韦继光 曾其龙 +3 位作者 田亮亮 蒋佳峰 姜燕琴 於虹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26,共4页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法,对江苏省南京地区蓝莓园0~60cm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并基于水量平衡法计算蒸散量,研究探讨该地区蓝莓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蒸散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0~60 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随...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法,对江苏省南京地区蓝莓园0~60cm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并基于水量平衡法计算蒸散量,研究探讨该地区蓝莓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蒸散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0~60 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受降水和季节变化等综合因素影响,果园土壤水分在3月下旬到5月中旬持续降低,在6月初到8月底呈现波动变化;试验蓝莓园4—8月蒸散总量为1046.5mm,同期自然降水量为1045.7 mm,但降水集中期与蓝莓需水关键期并不完全吻合。因此,南京地区蓝莓园需在蓝莓需水关键期视土壤墒情及苗情适时进行灌溉补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园 土壤水量 土壤水量平衡 蒸散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蔡进军 韩新生 +3 位作者 张源润 董立国 季波 李生宝 《宁夏农林科技》 2015年第8期55-57,60,共4页
黄土高原是严重的生态脆弱区,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限制因子。本文着重于从土壤水分性质、土壤水分环境、土壤水量平衡和土壤水分异质性等方面研究及分析土壤水分研究现状,以期为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 黄土高原是严重的生态脆弱区,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限制因子。本文着重于从土壤水分性质、土壤水分环境、土壤水量平衡和土壤水分异质性等方面研究及分析土壤水分研究现状,以期为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性质 土壤水分环境 土壤水量平衡 土壤水分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育期内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模型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杨荣赞 王龙 +3 位作者 余航 刘艳阳 丁艳萍 赵文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7-725,共9页
【目的】田间土壤水分状况是灌溉管理的基础,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过程是灌溉预报的重要依据。【方法】通过监测冬小麦田间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降水和作物需水量的响应情况,... 【目的】田间土壤水分状况是灌溉管理的基础,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过程是灌溉预报的重要依据。【方法】通过监测冬小麦田间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降水和作物需水量的响应情况,采用土壤水量平衡模型对土壤含水量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小麦全生育期内,根系主要活动层(0~50 cm)中各层土壤含水量为12.00%~34.53%,方差为5.74~34.05。20 cm土壤含水量与冬小麦根系主要活动层(0~50 cm)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6。20和4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对降水和作物需水量的响应存在12 h滞后。拔节期后冬小麦田发生轻旱和中旱。旬尺度内,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拟最大误差小于10%。【结论】在降水和作物需水量共同影响下,土壤深度对土壤含水量变化过程存在影响,且随深度的增加影响减弱;20 cm深度土壤水分与根系主要活动层土壤水分变化过程最接近,可作为土壤水分监测的代表深度;在降水频率P=25%的水文年型下,冬小麦田需要进行补充灌溉,小于1旬时间尺度的水量平衡模型可很好的模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水分 作物需水量 降水 土壤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资源量分析在确定作物灌溉定额中的具体应用
10
作者 李国志 郑世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1-44,共4页
土壤水为土壤层内的非饱和水体,广泛分布于陆地表层,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纽带,又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水源,在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水资源贫乏,土壤水资源的多少对农作物种植、生长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尤为... 土壤水为土壤层内的非饱和水体,广泛分布于陆地表层,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纽带,又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水源,在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水资源贫乏,土壤水资源的多少对农作物种植、生长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尤为重要。对土壤水资源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农作物合理布局及制定适宜的灌溉制度,以科学利用水资源的前提。土壤水资源量数量的多少和时空分布特点,决定了农业结构及作物种类,也决定了种植制度和栽培措施。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壤水资源,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调整种植制度、采用作物品种与土壤水资源分配相吻合等措施,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区域,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精确确定灌溉定额,可以减少地下水的抽取,提高节水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资源量 灌溉定额 土壤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灌溉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志宇 郄志红 吴鑫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02-111,共10页
该文针对望都灌溉试验站全年作物种植模式,分别建立冬小麦及夏玉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求解模型中的敏感指数,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冬小麦-夏玉米全周期灌溉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改进分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GN... 该文针对望都灌溉试验站全年作物种植模式,分别建立冬小麦及夏玉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求解模型中的敏感指数,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冬小麦-夏玉米全周期灌溉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改进分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GNSGA-Ⅱ)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全年不同可用灌溉水量情况下的灌水日期与灌水量。结果显示,随着可用总灌水量的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灌水量与产量均随之增加,但由于受到两种作物不同敏感指数的影响使得二者增加的趋势有所不同。当全年总灌水量为472mm时两种作物均接近充分灌溉,若继续增加灌溉水量,则灌水的边际效益逐渐减小。依据优化结果可在全年合理分配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以获得较高的作物总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灌溉制度优化 土壤水量平衡 水分生产函数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技术及遗传算法的作物灌溉制度优化方法 被引量:26
12
作者 霍军军 尚松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8,共6页
通过土壤水量平衡模型对作物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及田间腾发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并利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估算作物产量,建立了以灌溉日期为决策变量、最大相对产量为决策目标的灌溉制度优化模型,并采用保留最佳个体的遗传算... 通过土壤水量平衡模型对作物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及田间腾发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并利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估算作物产量,建立了以灌溉日期为决策变量、最大相对产量为决策目标的灌溉制度优化模型,并采用保留最佳个体的遗传算法求解作物最优灌溉制度。结合山西潇河灌区2003年冬小麦返青后的实际气象状况,用上述模型对冬小麦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与分析。对动态规划、单纯形搜索法及遗传算法的求解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保留最佳个体的遗传算法能搜索到全局最优解,且结果稳定。不同情况下的灌溉制度优化结果表明抽穗初期是冬小麦的生长关键期,其次是拨节期。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最优灌溉制度下的田间腾发量及冬小麦产量也相应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灌溉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土壤水量平衡 灌溉制度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水热生态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邓慧平 刘厚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58-963,共6页
根据 4个大气环流模式 CO2 倍增试验结果并结合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气候 -草原生产力统计模型及逐日气温、降水随机模拟技术评估了未来 1 0 0 a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土壤蒸散、土壤水分、干旱频率、活动积温 ,草原生产力及... 根据 4个大气环流模式 CO2 倍增试验结果并结合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气候 -草原生产力统计模型及逐日气温、降水随机模拟技术评估了未来 1 0 0 a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土壤蒸散、土壤水分、干旱频率、活动积温 ,草原生产力及极端气象事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土壤蒸散 7~ 8月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旱季 ( 1 0~ 4月份有所减少 ,年蒸散将增加 ;土壤水分各月均将减少 ,干旱频率明显增加 ;≥ 0℃、≥ 1 0℃活动积温明显增加 ;草原生产力下降 2 %~ 4 % ;极端高温和低温明显上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土壤水量平衡 草原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覆盖种植与节水增产 被引量:34
14
作者 朱文珊 王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141-145,共5页
对当今我国广泛应用的覆盖种植技术──秸秆覆盖免耕和薄膜覆盖栽培研究表明,在这两种耕作栽培措施下每年可节水20~40mm。节水数量虽然不大,但苗期的土壤水保持着较高能量水平,为提高产量打下良好基础,而从水利用效率角度分... 对当今我国广泛应用的覆盖种植技术──秸秆覆盖免耕和薄膜覆盖栽培研究表明,在这两种耕作栽培措施下每年可节水20~40mm。节水数量虽然不大,但苗期的土壤水保持着较高能量水平,为提高产量打下良好基础,而从水利用效率角度分析,实际节水每年可达60~200mm,效益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免耕 薄膜覆盖 栽培 土壤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实时灌溉预报中有效降雨量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建琴 何胜 郝秀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142,共5页
为改进作物实时灌溉模型中有效降雨量的取值方法、提高实时灌溉预报的精度,针对已有研究模型中有效降雨量取值方法不符合作物生长规律的不足,通过冬小麦灌溉监测试验以及气象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冬小麦有效降雨量,建立降雨量与有... 为改进作物实时灌溉模型中有效降雨量的取值方法、提高实时灌溉预报的精度,针对已有研究模型中有效降雨量取值方法不符合作物生长规律的不足,通过冬小麦灌溉监测试验以及气象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冬小麦有效降雨量,建立降雨量与有效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并应用在郑州地区不同水分处理的冬小麦实时作物系数修正和灌溉模拟中。结果表明:用土壤水量平衡法计算的有效降雨量来修正的逐日作物系数更符合冬小麦生长规律,提高了实时灌溉模拟的精度。通过土壤水量平衡法计算的有效降雨量真实反映了田间作物短期水分变化,可以为实现精准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降雨量 实时灌溉 作物系数 冬小麦 土壤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绿洲农田玉米水量平衡和水分运移规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丽雯 赵文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3430-3430,共1页
绿洲农田水量平衡及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措施和节约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分析水量平衡的模型一般分为以下2种:一是基于质量守恒的水量平衡模型;二是基于理查德方程的水动力学模型.相比而言,水量平衡模... 绿洲农田水量平衡及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措施和节约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分析水量平衡的模型一般分为以下2种:一是基于质量守恒的水量平衡模型;二是基于理查德方程的水动力学模型.相比而言,水量平衡模型参数少,使用更为方便.土壤水量平衡主要包括:降雨、灌溉、实际蒸散发、深层渗漏、径流和土壤储水量的变化.由于深层渗漏量难以监测且误差较大,因而常常通过水量平衡的其他几个分量计算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量平衡 水分运移规律 绿洲农田 水量平衡模型 玉米 西北 水动力学模型 土壤水量平衡
原文传递
基于双作物系数模型的田间灌溉水利用效率估算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昕 刘钰 +1 位作者 张宝忠 魏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371-373,378,共4页
双作物系数模型是依据FAO56双作物系数法来模拟土壤水量平衡的计算方法,可以模拟每日田间尺度上的土壤水量平衡,预测作物腾发量,制定灌水规划和进行环境研究。该文在位于西北干旱区的盈科灌区制种玉米田开展了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和实际... 双作物系数模型是依据FAO56双作物系数法来模拟土壤水量平衡的计算方法,可以模拟每日田间尺度上的土壤水量平衡,预测作物腾发量,制定灌水规划和进行环境研究。该文在位于西北干旱区的盈科灌区制种玉米田开展了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和实际耗水量等试验观测,通过调整基本作物系数,率定和验证了SIMDual Kc模型。由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盈科灌区8个典型试验田的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在62%-77%之间。由于在干旱内陆河灌区,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为80%-90%,因此必须加强盈科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和提高灌水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作物系数模型 土壤水量平衡 灌溉水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il Water Balance Measurement in Field Scale 被引量:1
18
作者 CHEN ZHI-XIONG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A cademia Sinica, P.O.Box 821. Nanjing 210008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A 5-year experiment on water balance has been conducted in a flat rainfed wheat field with an area of 66 × 100 m2 in Fengqiu, Henan Province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mi-variance functions conducted wi... A 5-year experiment on water balance has been conducted in a flat rainfed wheat field with an area of 66 × 100 m2 in Fengqiu, Henan Province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mi-variance functions conducted with soil moisture samples taken from 77 nodes of a 10 × 10m2 grid, the soil mois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field was structural with a temporal st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autocorrelation range of the semi-variance function, S sit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il water condition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differences of water storage in two sets of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variables in the field was a normal one. The error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average of S random samples was 14% (α = 0.10), and the errors of water consumption by wheat during the experiments were estimated to be 6-13%.Since the experimental field was large enough to avoid any edge effect,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uld tall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Yet the soil system was heterogeneous, so we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tatistics and geostatistics when describing the system 's status with the average of the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scale water bal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乔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敏 牛俊杰 +2 位作者 梁海斌 史建伟 郭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78-2482,共5页
黄土高原沟壑区乔木截留蓄水、保持水土的作用在生态恢复重建中有着更加持久的意义。采用土钻法、烘干法对晋西北五寨县青杨(Populus cathayana)、旱柳(Salix matsudana)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3种典型乔木类型样地0-600 cm... 黄土高原沟壑区乔木截留蓄水、保持水土的作用在生态恢复重建中有着更加持久的意义。采用土钻法、烘干法对晋西北五寨县青杨(Populus cathayana)、旱柳(Salix matsudana)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3种典型乔木类型样地0-600 cm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初期(4—5月),不同乔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土壤水分含量平均值为青杨〉旱柳〉油松;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3种不同乔木类型土壤干层情况由重到轻依次表现为油松〉旱柳〉青杨;3种不同乔木类型在不同土层中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关系不同,在0-100 cm、400-500 cm处,油松〉青杨〉旱柳;在100-200 cm、500-600 cm处各乔木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关系表现为旱柳〉青杨〉油松;在200-400 cm的中层土壤,表现为青杨〉旱柳〉油松;结合乔木对土壤水量平衡和区域水循环的影响,研究区3种典型乔木均不能很好地适应晋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半干旱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含量 垂直变化特征 变异系数 土壤水量平衡 水循环
原文传递
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的模拟优化方法 被引量:41
20
作者 尚松浩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79-1183,共5页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灌溉制度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率。以农田水量平衡模拟模型、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水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为基础,建立了以灌溉日期为决策变量的非充分灌溉制度模拟优化模型,利用单纯形搜索法来确定最...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灌溉制度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率。以农田水量平衡模拟模型、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水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为基础,建立了以灌溉日期为决策变量的非充分灌溉制度模拟优化模型,利用单纯形搜索法来确定最优灌溉制度(以作物产量最高为目标)。针对北京1999年冬小麦返青后的实际情况,利用以上方法对冬小麦灌溉制度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最优灌溉制度下的田间腾发量和冬小麦产量也相应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却逐渐减小。在灌溉水量不足的条件下,应首先保证抽穗初期的灌溉,然后考虑在拔节期进行灌溉,可以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灌溉 优化灌溉制度 土壤水量平衡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农田腾发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