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史地图籍中的长城图像 被引量:3
1
作者 管彦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1,共9页
在历代传世地图中,最早的长城图像见于南宋的《华夷图》。自宋元之后,长城图像在史地图籍尤其是长城地带的省区通志和区域志书中,一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文地理要素。稽考明清各种典志图籍中的长城图像,并与相关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对... 在历代传世地图中,最早的长城图像见于南宋的《华夷图》。自宋元之后,长城图像在史地图籍尤其是长城地带的省区通志和区域志书中,一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文地理要素。稽考明清各种典志图籍中的长城图像,并与相关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对于我们探讨长城地带不同族群的互动与交流,将提供更加多元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史地图籍 长城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嘉隆年间长城图籍撰绘考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现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6-38,共13页
明代嘉隆年间产生了四部长城图籍。其中郑晓《九边图志》是明代第一部长城图籍,完成于嘉靖四年,以文字为主,并分镇绘制地图。许论《九边图论》地图与文字并重,重在议论,从整体上系统探讨了九边形势。该书地图部分《九边图说》首次用整... 明代嘉隆年间产生了四部长城图籍。其中郑晓《九边图志》是明代第一部长城图籍,完成于嘉靖四年,以文字为主,并分镇绘制地图。许论《九边图论》地图与文字并重,重在议论,从整体上系统探讨了九边形势。该书地图部分《九边图说》首次用整幅地图的形式,展示了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三门峡市博物馆藏《九边图说》残卷是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论》未继承《九边图志》的内容与体例,而是别创体例。魏焕《皇明九边考》以文字为主,重在史事记载,第一次全面梳理了九边制度源流。这三种图籍都是中央负责地图创制机构的官员的私撰图籍。兵部《九边图说》为官撰图籍,以地图为主。四部图籍基本开创了明后期长城图籍的创作模式,引领与规约了长城图籍的创作风气与体例。后三部图籍提出与发展的两种九边说法也成为明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两种九边说法。后三部图籍皆未使用"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这也是明代地图,尤其官方所绘地图的主流绘法,显示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科学"、"定量"对明代地图绘制的影响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嘉隆 长城图籍 《九边图志》 《九边图论》 《皇明九边考》 《九边图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治之法 图籍为本——宋代韩琦档案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金玉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10,共2页
宋代名相韩琦是一位深谋远虑、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杰出人才。他从实践中体会到保存和利用档案的重要性,曾上书皇帝建议整理图书(档案),提出“治天下者莫不以图书为急,盖万世之根本,后世之模法”,对宋仁宗时期的档案工作产生了广... 宋代名相韩琦是一位深谋远虑、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杰出人才。他从实践中体会到保存和利用档案的重要性,曾上书皇帝建议整理图书(档案),提出“治天下者莫不以图书为急,盖万世之根本,后世之模法”,对宋仁宗时期的档案工作产生了广泛影响。韩琦之子韩缜继承其父这一思想,更简炼地提出“为治之法,图籍为本”的口号,经他建议,当时曾颁布了严格的《遗失官文书法》,使档案工作走上有法可依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思想 韩琦 档案工作 枢密院 《续资治通鉴长编》 档案事业 档案的重要性 韩魏公集 图籍 图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辟献书之路,明张立赏之科”——宋朝对进献图籍的奖励政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艳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93,106,共6页
宋朝统治者认为图籍可起到教化、治乱的作用,立国初便多方搜寻各类图籍。宋朝多次发布求书诏令,采取各种奖励措施鼓励民间献书。宋朝对献书者进行降诏奖谕、发放实物、迁秩升官等各类精神和物质奖励,多重奖励的情形较为常见,奖励方式灵... 宋朝统治者认为图籍可起到教化、治乱的作用,立国初便多方搜寻各类图籍。宋朝多次发布求书诏令,采取各种奖励措施鼓励民间献书。宋朝对献书者进行降诏奖谕、发放实物、迁秩升官等各类精神和物质奖励,多重奖励的情形较为常见,奖励方式灵活多样,奖励标准较宽、幅度较大。奖励机制的施行有利于宋朝对图籍的搜集与整理,极大地增加了馆阁藏书量,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进献 图籍 奖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写边疆”——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余姣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7,共10页
邓衍林是我国"第二代图书馆学人"即"文华的一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我国目录学史、图书馆学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国时期,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从学术边缘进入学术中心的时代背景下,邓衍林编制了其代表性目录著... 邓衍林是我国"第二代图书馆学人"即"文华的一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我国目录学史、图书馆学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国时期,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从学术边缘进入学术中心的时代背景下,邓衍林编制了其代表性目录著作——《中国边疆图籍录》。文章从该目录的分类、著录、注释以及对舆图和多语种书的处理等方面分析该目录的体例,并指出其学术价值:为中国边疆史地和民族学研究提供资料和线索,继承、发展、完善中国的专科目录编制,对当代边疆目录等专科目录的编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该目录亦存不足:未标文献来源、失于考订、疏于文献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衍林 图书馆学家 中国边疆图籍 图书馆学史 目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春秋学图籍、学者及其演变态势
6
作者 黄觉弘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21-28,共8页
本文考定汉魏春秋学图籍、学者之数,制成《汉魏春秋学图籍一览表》、《汉魏春秋学演变折线图》、《汉魏各派春秋学者一览表》及《汉魏各派春秋学者演变折线图》。从诸图表可以看出,汉魏时期春秋学之演变态势有如下显著特点:公羊派在整... 本文考定汉魏春秋学图籍、学者之数,制成《汉魏春秋学图籍一览表》、《汉魏春秋学演变折线图》、《汉魏各派春秋学者一览表》及《汉魏各派春秋学者演变折线图》。从诸图表可以看出,汉魏时期春秋学之演变态势有如下显著特点:公羊派在整个两汉时期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三国时期则由盛转衰;谷梁派在西汉时期有一定地位,东汉三国时期则一直衰微;两汉时期左氏派呈上升趋势,至三国时期遂形成压倒优势,与公羊、谷梁二派均告衰微形成鲜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春秋学 图籍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古典文献中的图籍
7
作者 万彩红 《南方论刊》 2014年第8期90-91,共2页
古典文献中的图籍,起源甚早,在发展中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制作及表现形式渐趋多样,对古代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图籍 历史 发展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文《尚书》与秦府图籍、《七略》关系蠡测
8
作者 徐建委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2-16,共5页
本文以刘向校书与古文献流传为背景,重新讨论了西汉"中古文经"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秦府图书的存佚、《别录》的性质等问题。认为西汉秘府所藏"中古文"《尚书》在书写形式、抄写时间、庋藏地点、考校今文的时间... 本文以刘向校书与古文献流传为背景,重新讨论了西汉"中古文经"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秦府图书的存佚、《别录》的性质等问题。认为西汉秘府所藏"中古文"《尚书》在书写形式、抄写时间、庋藏地点、考校今文的时间四个方面与"孔壁古文"《尚书》不同,它们不是同一版本。"中古文"应是秦府图籍的遗存,未载入《汉书.艺文志》的原因则是《七略》实际上是刘向刘歆父子所整理图书的目录,而非西汉中秘及外府的藏书目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文 孔壁古文 秦府图籍 别录 七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场景视域下移动数字出版的后现代性思索——以《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杨超 朱小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02,共4页
多维场景下的移动数字出版在丰富用户阅读感官体验的同时,存在着以浅层平面感消解差异、以强交互消解中心、以娱乐戏谑消解崇高的现实问题。从移动数字出版的多维场景视角切入,对问题背后或明或隐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进行分析,直面后现代... 多维场景下的移动数字出版在丰富用户阅读感官体验的同时,存在着以浅层平面感消解差异、以强交互消解中心、以娱乐戏谑消解崇高的现实问题。从移动数字出版的多维场景视角切入,对问题背后或明或隐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进行分析,直面后现代文化消费中存在的弊端,最终目的是改善当下移动数字出版行业的生态环境,助推产业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场景 数字出版 后现代性 《谜宫·如意琳琅图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庸对明代地理图籍的整理考订工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逄硕 聂馥玲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6-31,共6页
以王庸对明代地理图籍整理考订工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王庸地理图籍整理与考订工作的内容、方法及其对于边疆史地研究的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王庸对明代舆图的作者、版本来源、成图年代与背景等进行了繁简不一的考订。王庸的图籍整理... 以王庸对明代地理图籍整理考订工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王庸地理图籍整理与考订工作的内容、方法及其对于边疆史地研究的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王庸对明代舆图的作者、版本来源、成图年代与背景等进行了繁简不一的考订。王庸的图籍整理工作为我国边疆史地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庸 地理图籍 整理考订 明代 边疆史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战国“士”阶层的发展对我国图籍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举红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8-109,共2页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出现与发展,促进了学术文化的进步,由此产生了私人藏书,著述活动,它对我国古代图籍的繁荣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春秋 战国 “士”阶层 图籍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类图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的形式创新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晨璐 张帅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在数字化阅读、知识付费迅速发展的当下,纸质书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传统的纸质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故宫出版社推出的创意互动解谜类图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通过独特的外观展现、数字化游戏设计、虚拟与现实相... 在数字化阅读、知识付费迅速发展的当下,纸质书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传统的纸质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故宫出版社推出的创意互动解谜类图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通过独特的外观展现、数字化游戏设计、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等方式吸引读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启示图书出版工作者,当下纸质书的设计应从突出主题、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创新互动形式等方面入手,突破固有的模式,大胆创新,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图书出版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类图书 《谜宫·如意琳琅图籍 出版 形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唐图籍的聚藏
13
作者 赵永东 《文献》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2-284,共3页
后唐享祚虽仅十余年,但搜访图书却最为努力。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审收镇州,'遣(郭)崇韬阅其府库,或以珍货赂遗,一无所取,但市书籍而已'。这是后唐得于梁的最早的一部分图书。《旧五代史》卷54《王都传》载:'都好聚图书,... 后唐享祚虽仅十余年,但搜访图书却最为努力。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审收镇州,'遣(郭)崇韬阅其府库,或以珍货赂遗,一无所取,但市书籍而已'。这是后唐得于梁的最早的一部分图书。《旧五代史》卷54《王都传》载:'都好聚图书,自常山始破,梁国初平,令人广将金帛收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唐 图书 图籍 册府元龟 旧五代史 庄宗 史馆 民间 常山 实录
原文传递
书札、日记中的图籍编纂世界——以王懿荣金石著述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扬剑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7-93,共7页
金石学发展到晚清,俨然成为士大夫阶层附庸风雅的普遍爱好,王懿荣这般真正痴迷于吉金碑拓的学者,实际为这股学术交游风尚的鼓吹者。利用书札、日记、序跋等一手文献,梳理王懿荣金石学作品编纂、传播的过程,可以建构晚清京师第一流学者... 金石学发展到晚清,俨然成为士大夫阶层附庸风雅的普遍爱好,王懿荣这般真正痴迷于吉金碑拓的学者,实际为这股学术交游风尚的鼓吹者。利用书札、日记、序跋等一手文献,梳理王懿荣金石学作品编纂、传播的过程,可以建构晚清京师第一流学者严谨而温情的交游圈,见证金石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懿荣 书札 图籍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下图书出版营销模式研究——以《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淑婷 《传播与版权》 2019年第11期112-113,共2页
互联网背景下,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引发了传统出版机构的现代化变革。众筹出版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一种新的图书出版营销手段,备受推崇。然而,众筹出版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地以筹集资金的多寡来定义。故宫出版社《谜宫·... 互联网背景下,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引发了传统出版机构的现代化变革。众筹出版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一种新的图书出版营销手段,备受推崇。然而,众筹出版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地以筹集资金的多寡来定义。故宫出版社《谜宫·如意琳琅图籍》图书自身的情节设计以及其在众筹平台的推广内容设置和形式设定等,均为其在社会上引发销售热点做足了铺垫。《谜宫·如意琳琅图籍》的成功,对于其他出版机构的图书营销模式探索,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营销 众筹出版 《谜宫·如意琳琅图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G101图籍在造价审核中的应用
16
作者 徐广祎 耿媛子 白雪 《建筑与预算》 2010年第2期24-24,共1页
G101系列图籍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关于图集应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根据造价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简单进行整理,以达抛砖引玉之效用。
关键词 G101图籍 钢筋 应用 造价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土名胜图绘》——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贵图籍
17
作者 韦唐 《文献》 1979年第1期85-92,共8页
你有兴趣了解二三百年前北京的情况吗?你可以饶有兴致地去翻看《帝京景物略》、《宸垣识略》和《长安客话》这些明清人有关北京风土的名著。那里边,你可以了解到明清之际北京人的生活风尚,当时的街道,节日的盛典,以及北京郊外的名胜古迹... 你有兴趣了解二三百年前北京的情况吗?你可以饶有兴致地去翻看《帝京景物略》、《宸垣识略》和《长安客话》这些明清人有关北京风土的名著。那里边,你可以了解到明清之际北京人的生活风尚,当时的街道,节日的盛典,以及北京郊外的名胜古迹,诸如"燕京八景"、"圆明园四十景"、"静宜园(香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明清之际 土名 名胜古迹 日本人 圆明园 图籍 北京人 图书馆 珍贵
原文传递
“图籍”一词源流考
18
作者 丁海斌 马晓敏 《兰台世界》 2024年第11期35-40,共6页
“图籍”一词作为“图”与“籍”两个单音节名词复音化的成果,出现时间早,延续性强。最早可追溯至战国的《荀子》中,其原始含义为地图和户籍档案,后来出现文籍图书、史事记录档案和图谶等词义。隋唐时期“图籍”一词使用频次开始提升,... “图籍”一词作为“图”与“籍”两个单音节名词复音化的成果,出现时间早,延续性强。最早可追溯至战国的《荀子》中,其原始含义为地图和户籍档案,后来出现文籍图书、史事记录档案和图谶等词义。隋唐时期“图籍”一词使用频次开始提升,继续沿用地图户籍以及文籍图书等含义。宋朝时其使用频次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元朝时由于文化差异和存在时间短,“图籍”一词的出现频次下降。明清时期“图籍”一词的使用频次再次提升,清朝时达到古代历史的最高峰。晚清“图籍”增添了新的意义,被借指国家政权。近代及现代,“图籍”一词被释以文籍图书者居多,且使用量逐渐减少,趋于历史语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籍 文档名词 档案
原文传递
六分法到四分法与我国古代图籍的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举红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47-248,246,共3页
回顾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发展史,从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的产生,到四部分类法的形成,其间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追溯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图书事业的兴旺发达,从而使图书分类为适应以上发展而进行自身的不断变... 回顾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发展史,从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的产生,到四部分类法的形成,其间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追溯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图书事业的兴旺发达,从而使图书分类为适应以上发展而进行自身的不断变革与完善。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合乎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它直接影响了后世公、私家书目的分类,较好地反映出当时学术发展的水平和图书本身的特点,是我们今天研究古籍分类的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分法 四分法 古代 图籍
原文传递
《中国边疆图籍录》简介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荣贵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89年第6期40-40,共1页
《中国边疆图籍录》是一部长达55万字的有关中国边疆文献和舆图资料的综合性目录著作,邓衍林编,1958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所选历代专著及刊物之文献及舆图近8千种(包括一部分佚书存目),体例上主要兼顾资料的不同门类、地域及著作... 《中国边疆图籍录》是一部长达55万字的有关中国边疆文献和舆图资料的综合性目录著作,邓衍林编,1958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所选历代专著及刊物之文献及舆图近8千种(包括一部分佚书存目),体例上主要兼顾资料的不同门类、地域及著作年代三者关系编立专目。全书包括“一般论著”、“边疆舆图”、“中国边界关系”、“西夏史料”、“契丹及辽代史料”、“金源史料”、“元代史料”、“明代边墙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 著作年代 舆图 西夏史料 三者关系 图籍 资料 商务印书馆 综合性 体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