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的运行模式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德伟 李连芬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3期45-50,共6页
国际生产网络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进行,而是成为全球化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亚太地区的跨国经济活动主要由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和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主导,其中美国式国际... 国际生产网络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进行,而是成为全球化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亚太地区的跨国经济活动主要由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和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主导,其中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比较开放,属于模块型生产网络,品牌领导商专注于附加值高的研发、营销等环节,把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外包给合同制造商,并将大量生产能力转移到东亚地区,东亚地区日益成为美国企业的产品供应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 福特制企业组织 温特制企业组织 归核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的运行模式
2
作者 刘德伟 《创新》 2016年第2期76-83,共8页
亚太地区的跨国经济活动主要由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和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主导,其中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主要靠"五缘"关系来维系。华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牢牢控制在家族内部,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亚太地区的跨国经济活动主要由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和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主导,其中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主要靠"五缘"关系来维系。华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牢牢控制在家族内部,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方面比较欠缺,在国际生产网络中处于附属地位,一方面通过合资或代工等方式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建立联系,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构建自身的国际生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 五缘 “借船出海”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生产网络视角考察东亚贸易模式转变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娇 陆晓丽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共7页
东亚的"雁行"国际分工与组织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衰落,其带动东亚贸易发展的作用下降。但是一种新的分工与组织方式——国际生产网络——随即出现。本文从国际生产网络这一新的视角,考察了近年来在新的组织和分工方式... 东亚的"雁行"国际分工与组织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衰落,其带动东亚贸易发展的作用下降。但是一种新的分工与组织方式——国际生产网络——随即出现。本文从国际生产网络这一新的视角,考察了近年来在新的组织和分工方式下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变,并对东亚未来贸易发展模式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国际生产网络 贸易模式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生产网络角度比较美日企业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静文 吕昕娱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2007年第5期50-54,共5页
20世纪末叶美国与日本经济发展态势的逆转是世界经济中最耐人寻味的现象之一,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两国的跨国公司在利用国际生产网络的方式上存在差异,这在东亚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东亚地区美国式与日本式生产网络在驱... 20世纪末叶美国与日本经济发展态势的逆转是世界经济中最耐人寻味的现象之一,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两国的跨国公司在利用国际生产网络的方式上存在差异,这在东亚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东亚地区美国式与日本式生产网络在驱动力、组织形式及投资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究其原因,有距离因素、文化因素、经济模式因素等多方面。对东亚地区美日两国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站在新的视角为美日比较这个世界经济中的经典命题提供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雁行模式 东亚 跨国公司 企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生产网络的概念框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德伟 李连芬 《创新》 2015年第1期81-85,91,共6页
随着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国际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形成同一产品由不同国家的企业共同参与完成的全球化生产体系。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相关学者提出了"价值链分割""国际生产网络"等多种概念。其中,国际生产... 随着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国际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形成同一产品由不同国家的企业共同参与完成的全球化生产体系。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相关学者提出了"价值链分割""国际生产网络"等多种概念。其中,国际生产网络的内涵更为丰富,被大量学者接受和采用。对国际生产网络的概念脉络进行系统梳理,以助及便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界定了国际生产网络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分工 生产网络 国际生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贸易模式转变——基于国际生产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娇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5,共5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雁行"国际分工与组织模式逐渐衰落,其带动东亚贸易发展的作用下降。然而,东亚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失去发展的动力,相反东亚贸易继续快速发展并在贸易发展模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从国际生产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雁行"国际分工与组织模式逐渐衰落,其带动东亚贸易发展的作用下降。然而,东亚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失去发展的动力,相反东亚贸易继续快速发展并在贸易发展模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从国际生产网络这一新的主导东亚贸易发展的分工与组织方式的视角,考察近年来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变,并对东亚未来贸易发展模式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国际生产网络 贸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生产网络重构与中国对外投资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宋涛 马野青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1,共6页
当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开放再次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为打破"低端锁定"的桎梏,在"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下,中国提出了改良世界经济体系的诉求。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多方博弈的结果,然而基于信息博... 当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开放再次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为打破"低端锁定"的桎梏,在"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下,中国提出了改良世界经济体系的诉求。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多方博弈的结果,然而基于信息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在缺乏制度设计的情况下,难以维持长期的稳定均衡;通过优化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引领后发工业国加入,有可能变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而引领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非股权经营有利于缓和国际对抗的情绪,中国对外投资应借鉴并利用此种柔性策略,但需要强化信号甄别机制,降低多方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生产网络 对外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文丁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8-110,共3页
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是生产全球化不断演进和深化的结果,是生产全球化的最新表现。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生产组织方式,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将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成为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不仅深刻影响... 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是生产全球化不断演进和深化的结果,是生产全球化的最新表现。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生产组织方式,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将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成为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不仅深刻影响着当代国际经济的运行,更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形成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国际生产网络的利益与局限——基于发展中国家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文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发展中国家融入国际生产网络不仅能够带来就业扩张与出口增加等直接效应,还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产业转型及要素禀赋的优化产生深层影响。但另一方面对其积极效应也不可过于高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网络中也面临着技术依赖、产... 发展中国家融入国际生产网络不仅能够带来就业扩张与出口增加等直接效应,还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产业转型及要素禀赋的优化产生深层影响。但另一方面对其积极效应也不可过于高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网络中也面临着技术依赖、产业关联不足等诸多方面的局限与挑战,如果不能在参与中通过学习实现自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则很容易被锁定为一个下游生产商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利益 局限 发展中国家 融入 视角 直接效应 就业扩张 技术追赶 要素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生产网络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取何策略?
10
作者 卢进勇 温丽琴 《中国经贸》 2013年第13期75-77,共3页
装备制造业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设备的产业总称,有人称其为“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 装备制造业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设备的产业总称,有人称其为“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而且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成185个子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国际生产网络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机器制造业 中国 金属制品业 技术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生产网络的理论脉络
11
作者 刘德伟 李连芬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生产体系快速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理论与企业组织理论不断创新,促使经济学与管理学不断融合,初步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理论体系。从微观来看,国际生产网络理论主要解释了企业如何利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生产体系快速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理论与企业组织理论不断创新,促使经济学与管理学不断融合,初步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理论体系。从微观来看,国际生产网络理论主要解释了企业如何利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集聚优势资源,实现商品链优化和价值链提升;从宏观来看,国际生产网络理论主要解释了各国如何基于要素禀赋等优势,融入全球化生产体系,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实现成本节约和福利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商品链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 国际生产网络理论 中间品贸易理论 分散生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生产网络视角的中美轮胎特保案经济原因分析
12
作者 甘梅霞 《金融经济(下半月)》 2010年第4期21-22,共2页
中美轮胎特保案影响深远,本文从国际生产网络的视角出发寻找其发生的经济原因。认为跨国轮胎巨头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利用当前国际分工的特点和各国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把轮胎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分配到成本最低的国家,以便在全球形... 中美轮胎特保案影响深远,本文从国际生产网络的视角出发寻找其发生的经济原因。认为跨国轮胎巨头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利用当前国际分工的特点和各国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把轮胎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分配到成本最低的国家,以便在全球形成有利于他们的生产网络是中美轮胎特保案产生的经济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国际分工 微笑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生产网络:东亚新国际分工形式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岳宏杰 冯祯 《现代商贸工业》 2007年第2期50-50,共1页
国际生产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它使国际分工的边界正从产业层次转换为价值链层次。首先阐述了国际生产网络的内涵,然后通过与雁行模式作比较体现国际生产网络的特点,接着分析了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最后对如何提升中国... 国际生产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它使国际分工的边界正从产业层次转换为价值链层次。首先阐述了国际生产网络的内涵,然后通过与雁行模式作比较体现国际生产网络的特点,接着分析了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最后对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雁行模式 国际分工 跨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商品贸易特征的变迁与东亚国际生产网络
14
作者 肖爱华 《中国外资》 2011年第16期16-17,共2页
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的不平衡性更显加剧。而对美出口结构亦出现巨大波动,从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机器设备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本文认为,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是东亚国际生产网络下日本及NIEs对美贸易顺差转移的结... 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的不平衡性更显加剧。而对美出口结构亦出现巨大波动,从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机器设备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本文认为,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是东亚国际生产网络下日本及NIEs对美贸易顺差转移的结果。而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也是适应中国在东亚国际生产网络中装配中心这一分工地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 东亚国际生产网络 特征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生产网络与新国际分工 被引量:20
15
作者 徐康宁 陈健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1,共4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并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活动跨越国界、市场趋于一体的活跃状态,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的是~个巨大而平坦的...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并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活动跨越国界、市场趋于一体的活跃状态,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的是~个巨大而平坦的世界市场,同时,更加激烈的竞争也随之而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冷战时代”结束前相比,甚至是与十年前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国际分工 经济全球化 世界市场 全球化背景 弗里德曼 产业活动 冷战时代
原文传递
国际生产网络与地区发展差距:中国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丰龙 徐康宁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7,共7页
本文利用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国际生产网络视角分析了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文章借助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各省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并以此作为衡量各省融入国际生产网络的程度。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全国整体而言,融入... 本文利用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国际生产网络视角分析了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文章借助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各省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并以此作为衡量各省融入国际生产网络的程度。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全国整体而言,融入国际生产网络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分区域估计结果表明,国际生产网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呈现出依次减弱的趋势。我们认为国际生产网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分工和集聚这两种作用机制实现的。由于具备自我强化机制,使得因分工和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容易发挥累积效应,而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地区差距 垂直专业化分工
原文传递
东亚国际生产网络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建 杜薇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20,共7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型的国际生产网络正在东亚快速形成并发展起来。中国作为东亚国际生产网络的中心和枢纽,对区域经济和贸易的促进作用日益扩大,但是要想真正分享由区域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型的国际生产网络正在东亚快速形成并发展起来。中国作为东亚国际生产网络的中心和枢纽,对区域经济和贸易的促进作用日益扩大,但是要想真正分享由区域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根据本国及外部经济发展的现实进行合理的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合作 国际生产网络 政策选择
原文传递
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的运行模式及其借鉴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德伟 李连芬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99,共11页
亚太地区的跨国经济活动主要由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和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主导,其中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的核心企业股权结构比较集中,股东相对比较稳定,管理以内部董事为主体,经营者更注重长远利益,把市场占有率和利... 亚太地区的跨国经济活动主要由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和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主导,其中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的核心企业股权结构比较集中,股东相对比较稳定,管理以内部董事为主体,经营者更注重长远利益,把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日本企业主导的生产网络通常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保留在日本,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和组装环节转移到东亚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拉动日本对东亚其他国家的出口,另一方面推动东亚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 转移性出口战略 低成本战略
原文传递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生产网络与发展中国家价值链的重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明亮 杨蕙馨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 CSSCI 2012年第1期96-108,共13页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产品内分工盛行,产品的国际生产网络形成,同时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价值链分工存在层级关系,发展中国家从事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环节的生产,制约了本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向价值链...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产品内分工盛行,产品的国际生产网络形成,同时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价值链分工存在层级关系,发展中国家从事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环节的生产,制约了本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重构新的价值链等措施改变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进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发展中国家 价值链 产业升级
原文传递
国际生产网络的空间布局与组织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德伟 李连芬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79,共9页
国际分工体系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逐渐走向产品内分工,世界生产体系由此演化为全球化生产网络。国际生产网络可以分为空间、组织两个维度。从空间维度看,国际生产网络是生产的分散化;从组织维度看,国际生产网络是垂直一体化的分解... 国际分工体系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逐渐走向产品内分工,世界生产体系由此演化为全球化生产网络。国际生产网络可以分为空间、组织两个维度。从空间维度看,国际生产网络是生产的分散化;从组织维度看,国际生产网络是垂直一体化的分解。作为国际分工的高级形态,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各环节的制造成本和各环节之间的服务联系成本。这两个因素不仅影响国际生产网络的空间布局,而且影响国际生产网络的组织选择。本文从空间与组织选择两个维度研究了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发现:(1)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共同决定了国际生产网络的空间布局,并且比较优势具有基础性作用;(2)交易成本与合约环境共同影响国际生产网络的组织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网络 空间布局 组织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