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对日内瓦会议政策再探讨——基于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视角
1
作者 李潜虞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95-114,226,共21页
中国对于日内瓦会议采取积极参加,努力促成印度支那地区恢复和平的政策。在中国的主导和倡议之下,中、苏、越三国解决了在印度支那停战问题上的三个症结:第一,越南与老挝、柬埔寨分开解决的问题;第二,越南绝对撤出老挝、柬埔寨的问题;第... 中国对于日内瓦会议采取积极参加,努力促成印度支那地区恢复和平的政策。在中国的主导和倡议之下,中、苏、越三国解决了在印度支那停战问题上的三个症结:第一,越南与老挝、柬埔寨分开解决的问题;第二,越南绝对撤出老挝、柬埔寨的问题;第三,越南的军事分界线和军事集结区划定的问题。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实践一方面避免了印度支那战争演变为朝鲜战争的局面,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解决上述三个症结树立了自身和平的形象,取信于亚洲邻国,保持了这些国家和平中立的倾向,使美国进一步扩大反华军事同盟体系的计划落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的进程中最终成形,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也导源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成功的外交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内瓦会议 印度支那战争 冷战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2
作者 李潜虞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15年第2期145-173,共29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定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其核心是通过对亚洲国家进行增信释疑的工作,避免这些国家加入美国组建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中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就是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定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其核心是通过对亚洲国家进行增信释疑的工作,避免这些国家加入美国组建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中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就是这一外交战略的具体落实。根据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基本精神,中国为参加万隆会议做了详细周到的准备。在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代表团在会外还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展示中国的和平形象。万隆会议的成功使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隆会议 中国外交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和平共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外交:张闻天在50年代理论探索的主旋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光照 王林兵 《理论建设》 2005年第3期36-39,共4页
张闻天是新中国开国外交史上的一位重要的领导人。从5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张闻天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以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创新勇气和新中国外交工作开拓者的奋进精神,对新中国和平外交事业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在注重调查研... 张闻天是新中国开国外交史上的一位重要的领导人。从5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张闻天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以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创新勇气和新中国外交工作开拓者的奋进精神,对新中国和平外交事业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在注重调查研究,占有充分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平外交”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当成熟的看法,主要有: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外交的目的是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环境;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最中心口号是和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闻天 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1954年中印总理、中缅总理的互访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潜虞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32-41,共10页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极力拉拢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组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中国提出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1954年中印、中缅两国总理互访就是落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举措。...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极力拉拢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组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中国提出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1954年中印、中缅两国总理互访就是落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举措。在互访过程中,中印、中缅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领导人着力消除了印度、缅甸在华人华侨、边界问题、亚洲国家共产党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上的疑虑和担心,从而促进了中印、中缅两国关系,巩固了亚洲国家的中立倾向,为亚非会议的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印关系 中缅关系 外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的实践与启示——以1956年中巴两国总理互访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潜虞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22年第4期39-56,156,157,共20页
自1951年5月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并不顺畅,原因主要在于巴基斯坦加入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这两个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反华军事同盟。尽管如此,中国仍按照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原则发展与巴基斯坦的睦邻关系... 自1951年5月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并不顺畅,原因主要在于巴基斯坦加入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这两个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反华军事同盟。尽管如此,中国仍按照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原则发展与巴基斯坦的睦邻关系。1956年10月,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访问中国;同年12月,中国总理周恩来访问巴基斯坦。在访问中周恩来反复强调中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国内建设;中方将不介入克什米尔问题。中巴两国总理的互访成为中巴关系逐渐改善的开端,也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实践,并对其后及当前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关系 冷战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地缘政治安全 外交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