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多维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丁晓强 张先锋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90,共14页
推动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有助于畅通国际经济外循环,为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必要的产业基础。本文利用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量化分析2000—2020年中国在RCEP区域... 推动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有助于畅通国际经济外循环,为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必要的产业基础。本文利用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量化分析2000—2020年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程度与地位,并基于引力方程模型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RCEP成员国的国际产业融合关系日趋活跃,但普遍缺乏传递性与互惠性;第二,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广度、深度和强度均显著提升,但从支撑与被支撑关系来看,RCEP对中国产业链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更强,而且中国更倾向于融入发达国家的产业链;第三,中国在RCEP国际产业融合网络中的控制力中心地位和影响力中心地位均显著提升,且内向引进融合地位明显高于外向支撑融合地位;第四,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程度与地位受国家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共同语言、领土接壤、区域贸易协定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正向作用显著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国际产业融合 投入产出表 社会网络 引力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政策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
作者 李长泼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政策实践,探讨了这些政策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成效,并提出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和政策优化建议。论文首先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问题提出等方面...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政策实践,探讨了这些政策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成效,并提出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和政策优化建议。论文首先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问题提出等方面引入,明确研究目的。在正文部分,论文概述了国际视域下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政策的实践概况,分析了各国政策的成效及中国政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国际政策实践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政策优化建议。最后,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论文做了结语。本论文旨在为中国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国际经验借鉴,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 政策实践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融合程度及地位:行业比较、地区差异及关联因素 被引量:73
3
作者 姚星 王博 +2 位作者 蒲岳 吴钢 王磊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186,共15页
"一带一路"倡议重在推动沿线国家进行高水平的经济融合,而其关键点之一是国家间在产业层面进行交融互动和协同发展。本文将传统产业融合拓展到国际层面,利用EoraMRIO数据库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中国在&qu... "一带一路"倡议重在推动沿线国家进行高水平的经济融合,而其关键点之一是国家间在产业层面进行交融互动和协同发展。本文将传统产业融合拓展到国际层面,利用EoraMRIO数据库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融合程度和地位,并探讨其关联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产业融合互动的经济圈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的产业融合程度和地位呈增长态势,但表现出"外向支撑力强、内向引进力弱"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并且,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支撑地位较高,而资源需求型产业则是内向引进地位较高。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融合程度及地位受共同语言、经济制度差异、政治制度差异、自由贸易协定、产业链关联、国家产业发展合力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产业融合 投入产出表 社会网络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与RCEP成员国产业融合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郑远芳 曾庆均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10,共9页
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中国制造业与RCEP成员国的产业融合程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与RCEP成员国的产业融合程度整体呈增长态势,且偏向于供给侧融合;国家层面,中国制造业与日本、韩国、新加坡、... 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中国制造业与RCEP成员国的产业融合程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与RCEP成员国的产业融合程度整体呈增长态势,且偏向于供给侧融合;国家层面,中国制造业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保持紧密的产业融合关系;产业层面,中国制造业与RCEP成员国融合紧密的产业主要是资源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物产品、金属产品、电气与机械的融合程度较高;RCEP成员国的产业融合程度受地理、语言、自由贸易协定、制度、产业链关联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国际产业融合 制造业 投入产出表 社会网络分析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