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品内国内分工视角下的“经济全国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峰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2年第5期13-16,43,共5页
世界经济危机迫切要求实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产品内国内分工,东部地区主要从事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样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又维护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产品内国内分... 世界经济危机迫切要求实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产品内国内分工,东部地区主要从事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样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又维护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产品内国内分工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参与全国和世界分工过程,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是实现经济全国化,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内国内分工 共同富裕 经济全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国内价值链分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项莹 王妍 石栋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152,共12页
提高农民收入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农业国内价值链分工为农业经济增长赋能,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将农业国内价值链分工纳入影响农户收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 提高农民收入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农业国内价值链分工为农业经济增长赋能,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将农业国内价值链分工纳入影响农户收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和中国碳核算数据库等的宏观数据,构建“时间-农户-省域”多层线性模型,实证检验农业国内价值链分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并从市场开放、技术水平和要素配置3个维度进一步探讨农业国内价值链分工对农户收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国内价值链分工参与度的加深不利于农户收入的提高。(2)参与农业国内价值链分工弱化了技术水平、要素配置和市场开放的增收效应,且弱化程度依次增大,分别为0.053、0.215和0.547。(3)技术进步与农户不配适、资本对农户价值的“挤出效应”、农户自身抗风险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较弱等原因引致了增收弱化。基于以上结论,该研究提出政府统筹推进、创新协作模式、协同加快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扭转农业国内价值链分工对农户增收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国内价值链分工 农户收入 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区域间技术差距:基于地区-行业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黎峰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84,共15页
通过构建成本最小化视角的Malmquist指数,发现与入世之初相比,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水平快速提升,而东部沿海地区技术升级步伐有所放缓。基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统计分析,发现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更多嵌入了国内价值链分工... 通过构建成本最小化视角的Malmquist指数,发现与入世之初相比,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水平快速提升,而东部沿海地区技术升级步伐有所放缓。基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统计分析,发现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更多嵌入了国内价值链分工。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技术进步,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显著。国内市场关联及本地企业成长是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推动内陆地区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就影响机理而言,分工主体地理空间距离是影响该技术进步效应的重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缩小区域间技术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打破国内市场壁垒,鼓励区域间分工合作,加强国内资源整合,以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 国内价值链 技术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价值链分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如青 郑乐凯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6-71,共16页
文章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大背景下构建了国内价值链分工指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国内价值链分工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研究结果经过多重稳健性检... 文章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大背景下构建了国内价值链分工指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国内价值链分工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研究结果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上述影响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等作用渠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优良的制度质量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国内价值链分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文章为构建完备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分工 出口技术复杂度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是否更偏好国际分工网络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爱贞 张少军 陈明森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71,共8页
嵌入国际分工网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国内分工网络的发展是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中国省级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发现,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的更偏好国际分工网络的趋势,国内区域间分工程度出现了先下... 嵌入国际分工网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国内分工网络的发展是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中国省级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发现,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的更偏好国际分工网络的趋势,国内区域间分工程度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计量分析表明,"为出省而进口"胜于"为出口而进口",但进口因挤出效应而弱化了区域间关联效应;出口增长促进了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网络,推动了国内分工发展;FDI主导的分工网络抑制了区域间分工,地区GDP水平、技术地位和政府干预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分工网络 国内分工网络 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偏向性技术变迁视角下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戴一鑫 李杏 卢泓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进入技术前沿阶段,中国创新机制逐渐转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依托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以外循环为主的产业分工逐渐向“国内大循环”转换。基于前向联系的生产分解模型,从国家总增加值构成的角度测算分行业的国内增加... 进入技术前沿阶段,中国创新机制逐渐转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依托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以外循环为主的产业分工逐渐向“国内大循环”转换。基于前向联系的生产分解模型,从国家总增加值构成的角度测算分行业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实证检验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变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显著提高了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在采用动态面板估计与替换解释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和中间品本土创新是两个主要的影响机制。分样本结果显示,“基于科学”和“专业化供应商”行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增加值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基于主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进一步纠偏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扭曲,提升体制性科研人才配置效率,优化创新人才资源在地区间、行业间的最优化配置;加快引致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扩大知识部门的产业规模,强化本土中间品原创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特别是在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大规模产业化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旨在在更为广泛的高技术产业中形成以我为主导的国内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 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 国内市场需求 中间品本土创新 全球价值链 Pavitt行业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基于产业分工的解释 被引量:7
7
作者 谢富胜 王小军 施佰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3,178,共12页
近年来,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迅速扩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形成了“北方多上游、南方多下游”(下文简称“北上南下”)的产业分工布局,这促成了21世纪前10年南北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但之后的全球金融... 近年来,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迅速扩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形成了“北方多上游、南方多下游”(下文简称“北上南下”)的产业分工布局,这促成了21世纪前10年南北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但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外需疲软、供需错配等问题,成为南北经济差距快速扩大的重要前提。在“北上南下”的分工布局下,北方企业调整生产资料投资的难度大,“效率提高式”的创新只能加剧产能过剩,且内生于其产业的科层组织架构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南方企业能较为灵活地调整生产资料投资,具有多元化的创新角度以及富有弹性的水平组织架构,成功解决了供需错配的难题,经济转型比北方更为成功。解决南北经济差距扩大问题需要改变以往“北上南下”的垂直分工,重构国内产业分工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经济分化 国内产业分工布局 创新 组织架构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分工中的优势转移
8
作者 游金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4-12,共9页
论国际分工中的优势转移游金华以优势(advantage)原理为基础来说明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ur)的产生、发展和深化,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重... 论国际分工中的优势转移游金华以优势(advantage)原理为基础来说明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ur)的产生、发展和深化,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重要理论贡献。但是,这一古典的优势分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国际分工 比较成本优势 国内分工 生产价格 结构转变 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 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发达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沿海货物运输集装箱化探索
9
作者 李宝元 冯刚 《集装箱化》 1997年第2期3-6,共4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程度,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有机结合。这不但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我国国内物流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程度,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有机结合。这不但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我国国内物流体系即“国内分工”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物流体系 国内分工 沿海货物 集装箱化 现代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区际分工和贸易与国际竞争力 被引量:85
10
作者 钟昌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4-100,共7页
对大国来说 ,国内区际分工状况会影响该国整体国际竞争力。我国幅员辽阔 ,资源的省际差异很大 ,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一些原因 ,国内区际分工和区际贸易不发达 ,特别是地方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国内市场扭曲不但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而且严... 对大国来说 ,国内区际分工状况会影响该国整体国际竞争力。我国幅员辽阔 ,资源的省际差异很大 ,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一些原因 ,国内区际分工和区际贸易不发达 ,特别是地方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国内市场扭曲不但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而且严重制约着产品市场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 ,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省区的对外贸易偏好。加入WTO以后 ,面对新的对外开放形势和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际分工 区际贸易 贸易壁垒 国际竞争力 国内分工 成因 产业升级 地方市场 对外开放
原文传递
“国际—国内”双重分工视角下中国区域增长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涛 吴然 洪涛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6,共14页
利用多类型投入产出数据,对1997—2017年中国及内部八大区域的增长动力来源进行结构分解,刻画中国和内部八大区域的国际、国内分工角色及其对区域增长差异的动态影响。在“国家—区域”两个层面解构经济增长动力,探讨“国际—国内”分... 利用多类型投入产出数据,对1997—2017年中国及内部八大区域的增长动力来源进行结构分解,刻画中国和内部八大区域的国际、国内分工角色及其对区域增长差异的动态影响。在“国家—区域”两个层面解构经济增长动力,探讨“国际—国内”分工角色动态演化影响区域增长的差异性,可为推动中国及区域高质量发展、有效融入双循环提供理论和证据支撑。研究发现:中国整体市场规模扩张、国际分工参与程度和国内中间投入效率的异质性提升是加剧区域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生产分工体系迅速发展,国内贸易对中国整体及区域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内陆区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东南沿海的国际分工参与更加充分,内陆区域则更多参与国内分工,且更倾向于在供给端发挥作用;东北、京津和西北的增长都高度依赖国内贸易流出,尤其是东北经济增长率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且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力严重不足,相比之下东南沿海的增长结构比较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分工 国内分工 经济增长动力 投入—产出分析 区域增长差异
原文传递
论经济全国化
12
作者 张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10期46-49,共4页
经济全国化是地域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由非均衡向均衡发展的过程,是缩小地区差距,走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成果的过程。经济全国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应该通过设立专门机构、立法等措施,促进经济的全国化,促进中国产业... 经济全国化是地域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由非均衡向均衡发展的过程,是缩小地区差距,走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成果的过程。经济全国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应该通过设立专门机构、立法等措施,促进经济的全国化,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提升中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国化 经济全球化 国内分工 国际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网络与省域——行业间碳排放强度差距:缩小还是拉大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兆伟 李惠茹 《宏观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4-121,共18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探讨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网络与省域—行业间碳排放强度差距的关系是决定“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国内价值链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路径考察发现:垂直分工呈...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探讨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网络与省域—行业间碳排放强度差距的关系是决定“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国内价值链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路径考察发现:垂直分工呈现缩小省域—行业间碳排放强度差距的“碳协同”效应,而水平分工则呈现拉大省域—行业间碳排放强度差距的“碳沉淀”效应,这两种相反力量相互强化,其中垂直分工起主导,使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网络对省域—行业间碳排放强度差距总体上具有缩小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跨区域间价值链有利于强化垂直分工“碳协同”效应的主导作用,但会加剧水平分工作用的区域分化;行业内的价值链会抑制垂直分工的“碳协同”效应,而跨行业间价值链可以最大化垂直分工的主导作用,并显著改善高碳行业水平分工的“碳沉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垂直分工 国内价值链水平分工 省域—行业间碳排放强度差距
原文传递
国内专业化分工是否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黎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99,共19页
研究目标:揭示国内专业化分工能否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国内专业化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与区域发展差距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进而探讨其背后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国... 研究目标:揭示国内专业化分工能否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国内专业化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与区域发展差距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进而探讨其背后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国内专业化分工中获得的技术进步效应及资源配置效应差异,成为决定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嵌套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1)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而基于内生能力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2)反而拉大了区域收入差距。NVC1更有利于中低收入地区资源配置优化,而NVC2呈现一定的"中心—外围"特征,对中高收入地区意味着更加显著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研究创新:区分两种国内价值链分工模式,探讨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差异及机制原因。研究价值: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大国规模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分工 区域协调发展 技术进步效应 资源配置效应
原文传递
外资进入如何影响了中国国内价值链分工? 被引量:24
15
作者 黎峰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0-83,共14页
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行为会对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产生何种影响?文章提出国内价值链分工下区域增加值的分解方法,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定量分析框架,通过中国省际投入产出表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在考虑外资进入及其行为差异的基础上... 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行为会对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产生何种影响?文章提出国内价值链分工下区域增加值的分解方法,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定量分析框架,通过中国省际投入产出表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在考虑外资进入及其行为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外资进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外资进入规模的扩大阻碍了我国国内价值链的构建,而外资的市场兼并行为更加不利于国内专业化分工的开展。(2)外资进入及其市场兼并行为产生了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替代效应,就其影响程度而言,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机电制造部门甚于一般制造部门。(3)外资进入及其市场兼并行为更多地打击了国内价值链的上游环节,阻碍了内资企业的国内价值链攀升,同时切断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上下游关联,影响了国内价值链分工的深化。文章为更好地统筹对外和对内开放、协调参与国际分工和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及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进入规模 外资进入导向 国内价值链分工 国内价值链嵌入度
原文传递
国内价值链分工如何影响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 被引量:7
16
作者 黎峰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在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全球价值链分工受阻的背景下,开展国内价值链分工是否有利于提升中国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相对于区域市场分割,国内价值链分工能产生明显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行业层面数... 在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全球价值链分工受阻的背景下,开展国内价值链分工是否有利于提升中国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相对于区域市场分割,国内价值链分工能产生明显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行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优于内陆地区,而国内价值分工的不断深入推动了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且该影响在内陆地区更为显著,由此预示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率差距的收敛。就其影响机理而言,随着国内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加深,内陆地区的产业布局更加集聚,进而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为此,应彻底打破区域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以特色产业集群及区域间专业化分工提升东部沿海地区资源配置效率,抢抓国家新西部大开发计划的历史契机推动国内价值链和产业梯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分工 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集聚
原文传递
“双循环”背景下医药制造业参与全球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项莹 陈奇远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00-2828,共29页
将全球价值链分工(GVC)与国内价值链分工(NVC)结合为统一分析框架,编制医药制造业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依据医药制品科技属性改进价值链分工位置指数,以医疗器械制造业为例,对中国各省份医药制造业参与GVC和NVC分工程度和地... 将全球价值链分工(GVC)与国内价值链分工(NVC)结合为统一分析框架,编制医药制造业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依据医药制品科技属性改进价值链分工位置指数,以医疗器械制造业为例,对中国各省份医药制造业参与GVC和NVC分工程度和地位进行测度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部分省份医疗器械制造业NVC分工参与度高于GVC分工;2)中部和东北地区成为内循环的枢纽,中部地区的湖南,西部地区的宁夏,内蒙古和贵州等省份NVC分工前向参与活跃,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和吉林NVC分工后向参与度排名靠前;3)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主要省份参与GVC分工的优势明显,以GVC前向参与为主要形式,但GVC分工地位有待提高;4)新藏青成为参与GVC分工的新亮点,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西部地区参与医药制造业外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双循环 全球价值链分工 国内价值链分工
原文传递
Divisia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hanges of Net Oil Import Intensity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华 徐照祎 王策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4年第1期72-78,共7页
The existing oil import dependence index cannot exactly measure the economic cost or scal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economical aspect of oil security. To measure the foreign dependence of one country'... The existing oil import dependence index cannot exactly measure the economic cost or scal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economical aspect of oil security. To measure the foreign dependence of one country's economy and reflect its oil economic securit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net oil import intensity as the ratio of net oil import cost to GDP. By using Divisia Index Decomposition, the change of net oil import intensity in fiv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five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during 1971—2010 is decomposed into five factors: oil price, oil intensity, oil self-sufficiency, domestic price level and exchange rat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ominating factors are oil price and oil intensity; moreover, the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have higher net oil import intensity tha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 oil import intensity Divisia index decomposi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贸易、本土关联与国内价值链重塑 被引量:47
19
作者 黎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43,共19页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定量分析框架,把国内价值链分工划分为嵌套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1)和基于内生能力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2)两类。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及中国省际间投入产出表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定量分析框架,把国内价值链分工划分为嵌套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1)和基于内生能力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2)两类。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及中国省际间投入产出表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发现进口贸易影响了国内价值链分工的资源配置,即在推动NVC1开展的同时不利于NVC2的培育。结合进口异质性的影响机理分析发现,对于NVC2的构建而言,中间品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通过促进内资企业成长而产生了更大程度的溢出效应,其替代效应相对较小。结合分工模式异质性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进口贸易主要影响的是沿海—内陆地区专业化分工,在带动沿海与内陆地区开展NVC1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切断了沿海与内陆地区围绕NVC2的上下游经济关联。推动基于内生能力的国内价值链分工、重塑中国国内价值链,应着眼于优化进口产品结构,促进内资企业成长;实施区域差别的进口政策,协调区域间专业化分工;消除区域市场分割,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贸易 国内价值链分工 区域间双边价值链分工 替代效应 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后发大国的分工模式选择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20
作者 唐玲 欧阳峣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70,共10页
选取1995—2011年中国33个行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从国内分工和国际外分工两个维度分析了分工模式对后发大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行业参与国内分工的程度高于国际分工程度,但相比国内分工,国际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 选取1995—2011年中国33个行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从国内分工和国际外分工两个维度分析了分工模式对后发大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行业参与国内分工的程度高于国际分工程度,但相比国内分工,国际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对非核心生产环节、服务产品环节以及高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国际分工以及与金砖国家开展国际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更有利于中国获得全球化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大国 国内分工 国际分工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