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固定音型在《加勒比海盗3》配乐中的巧妙运用 |
岳俊良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2
|
钢琴组曲《奉献》和“从属固定音型”手法 |
王非
|
《音乐创作》
|
1995 |
0 |
|
3
|
伴奏音型的选择、变化与承接——编写钢琴伴奏的基本识识之二 |
金秋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1984 |
0 |
|
4
|
从组合技法视角解读弦乐的多维音色——浅析谢德林《卡门组曲》中的多重性演奏技法 |
吴志高
|
《乐器》
|
2024 |
0 |
|
5
|
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对位性多调叠置 |
罗赛芬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6
|
风雨中的“呐喊”——王西麟《殇》的复调技法分析和情感布局 |
檀革胜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
3
|
|
7
|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的长呼吸结构思维研究 |
檀革胜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1
|
|
8
|
希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复调技法分析 |
符译文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9
|
圣—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赏析与演奏 |
罗时东
|
《音乐探索》
|
1999 |
1
|
|
10
|
于尔根·刚泽尔手风琴作品《意想曲》节奏形态研究 |
傅天琪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1
|
解析库夏科夫组曲《追忆往昔》(二) |
李妍
|
《民族音乐》
|
2013 |
0 |
|
12
|
塞缪尔·巴伯《旅途Ⅰ》OP.20的演奏手法分析 |
刘惠明
|
《北方音乐》
|
2015 |
0 |
|
13
|
利盖蒂《六首钢琴练习曲》之四Fanfares的技法分析 |
何清涛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4
|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
杨银波
韩进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7 |
2
|
|
15
|
关于民乐作品《宗》 |
权吉浩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1990 |
1
|
|
16
|
核心和音乐技术(上) |
甘璧华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8
|
|
17
|
斯特拉文斯基的复调写作技巧 |
林华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86 |
8
|
|
18
|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述评 |
修海林
|
《音乐学习与研究》
|
1997 |
12
|
|
19
|
扬琴在说唱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
王义茹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7 |
5
|
|
20
|
儋州中和民歌《鹧鸪鸡》与“东坡遗风” |
符美霞
|
《音乐学习与研究》
|
199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