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血液透析回血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蒋春英 江卫仙 孙继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509-1510,共2页
关键词 液透析 回血方法 残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时不同回血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兰珍 谷禾 金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73-74,共2页
血液透析(HD)是一项特殊的治疗技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完成,属于医疗高风险有创性操作[1]。HD治疗期间各项技术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透析回血是其重要环节之一。规范化的回血方法可以使HD治疗安全有效地完成,... 血液透析(HD)是一项特殊的治疗技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完成,属于医疗高风险有创性操作[1]。HD治疗期间各项技术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透析回血是其重要环节之一。规范化的回血方法可以使HD治疗安全有效地完成,如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可直接或间接对患者造成伤害,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血透回血方法,临床上常用有基本式和密闭式回血方法[2],但在实际操作中该两种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文献亦有类似报道[3,4]。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血方法 液透析 规范化操作 安全隐患 治疗期 体外循环 操作不当 护理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治疗回血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柳芬 邓佳 +2 位作者 刘海梅 方梁 梁海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20-1622,共3页
对血液透析治疗的回血方法进行综述,指出未来需要设计一种优化、更安全、更有效、更具临床价值的回血方法,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液透析 回血方法 速度 并发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中灌流器回血方法探讨(附36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淑珍 刘英爽 +2 位作者 王晓青 张雪棉 张茵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92-93,共2页
血液罐流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吸附剂(常用的吸附材料是活性炭和树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方法[1]。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利用优势互补的两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全面清除... 血液罐流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吸附剂(常用的吸附材料是活性炭和树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方法[1]。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利用优势互补的两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充分净化内环境,预防和治疗长期透析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公认的尿毒症血液净化治疗方式。此种治疗方式在血液透析结束前需提前卸载灌流器,并进行回血处理。但在操作过程中灌流器回血是难点,回血时不注意技巧也会造成灌流器凝血、透析器凝血,不仅患者要丢失部分血液,而且只能更换透析器或终止透析。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36例患者326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逐步总结了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的回血操作技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灌流治疗 透析治疗 回血方法 灌流器 液净化方式 尿毒症患者 液透析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回血方法对透析管路残余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姜淑媛 金丽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回血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管路残余血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金华市中医院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透析治疗结束后,对照组采取透析器揉搓法回血,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不同回血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管路残余血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金华市中医院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透析治疗结束后,对照组采取透析器揉搓法回血,观察组患者采取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回血,比较两组患者透析管路中的残余血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透析器揉搓法回血,在透析管路中肉眼可见少量残血,残余血量为(2.583±0.394)ml;观察组患者采取透析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回血,肉眼观察管壁无黏附血液,管路透明,残余血量为(1.752±0.23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7,P<0.05)。结论采取透析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进行回血操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流失,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 回血方法 残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回血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荣姣 韦红 李家莲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2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回血方法(基本方法和密闭回血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5次基本方法回血(对照组),然后5次透析都采用密闭回血法(观察组),观察两种方法回血过程中进入体内的生理盐水量、患者失... 目的:探讨两种回血方法(基本方法和密闭回血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5次基本方法回血(对照组),然后5次透析都采用密闭回血法(观察组),观察两种方法回血过程中进入体内的生理盐水量、患者失血量、心率、血压。结果:观察组进入体内的生理盐水量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密闭回血法安全、有效,较基本方法操作简单、更符合无菌原则,减少了患者失血量,降低了交叉感染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 回血方法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两种回血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红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期276-277,共2页
为探讨血液透析中传统单向回血法和现行的双向回血法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本文做出相应论述。单向回血法和双向回血法都还存在不足,因此还需要设计一种更安全、有效、可靠,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方法。
关键词 液透析 回血方法 安全可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回血方法对血透患者残血红细胞存数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茜芸 吴丹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回血护理操作方法对长期血透患者残血红细胞存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对每例患者实施单向回血法和双向回血法各4次,回血时血泵流速稳定在100ml/min。当瓶内剩下200ml氯化钠注射液时立即停血泵,把动脉...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回血护理操作方法对长期血透患者残血红细胞存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对每例患者实施单向回血法和双向回血法各4次,回血时血泵流速稳定在100ml/min。当瓶内剩下200ml氯化钠注射液时立即停血泵,把动脉端与静脉端对接,透析液管侧封闭,进行5min闭路循环后,收集标本送化验室测定红细胞存数。结果单、双向回血法中不同回血次数、不同回血次数与回血方法的交互效应中,残血红细胞存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项回血法残血红细胞存数明显高于双向回血法。结论单向回血方法能减少血液透析时丢失的红细胞存数,最大程度地把透析管路中的血液回输给患者,避免贫血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净化 回血方法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灌流中灌流器回血方法的改进
9
作者 李秀丽 韩咏梅 刘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9期47-47,共1页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可充分清除患者体内毒素,但当灌流器中的树脂颗粒吸附血液毒素饱和后需回血取下。鉴于传统回血方法操作繁琐,易造成血液透析机空气报警、血液污染等情况,我科采用一种新的空气回血方法,临床实践49例,效果满...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可充分清除患者体内毒素,但当灌流器中的树脂颗粒吸附血液毒素饱和后需回血取下。鉴于传统回血方法操作繁琐,易造成血液透析机空气报警、血液污染等情况,我科采用一种新的空气回血方法,临床实践49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灌流 回血方法 灌流器 串联液灌流 体内毒素 空气报警 液透析机 液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回血方法改进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敏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2期316-316,共1页
目的:探讨增加旋转透析器合并加压静脉端回血结束后评估透析器残血情况,以利减少透析患者失血,改善贫血状况。方法:选择208例雄待性血液透析的忠者。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患者分成两组。不分年龄、性别、病情、透析龄及透析频率。对照... 目的:探讨增加旋转透析器合并加压静脉端回血结束后评估透析器残血情况,以利减少透析患者失血,改善贫血状况。方法:选择208例雄待性血液透析的忠者。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患者分成两组。不分年龄、性别、病情、透析龄及透析频率。对照组98例,对照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生理盐水300ml回血。实验纽110例,实验组采用在进行生理盐水300ml回血的基础上增加旋转透析器合并加压静脉端回血。比较两种模式下透析器残血情况。结果:实验组中透析器残血情况显著得到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在进行生理盐水300ml回血的基础上增加旋转透析器合并加压静脉端回血能使透析器残血情况明显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 回血方法 改进 旋转透析器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后生理盐水回血方法介绍
11
作者 尤金芳 马燕娟 查建英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9-9,共1页
关键词 液透析后 生理盐水 回血方法 液稀释 透析过程 临床实践 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回血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红 宋月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272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回血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血液透析回血提供更好方法。方法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血透的病人100例,采用自身对照实验,依次使用传统单向回血方法(对照组1)、密闭式双向回血方法(对照组2)、使用连... 目的探讨三种回血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血液透析回血提供更好方法。方法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血透的病人100例,采用自身对照实验,依次使用传统单向回血方法(对照组1)、密闭式双向回血方法(对照组2)、使用连接管按改良式单向回血法回血(实验组),观察停泵时间、回血时间、回血生理盐水用量以及深静脉置管导管端口暴露时间。结果停泵时间组间比较,均P<0.05,实验组用时最少(15.6±3.1)S,依次为对照组1、对照组2;回血时间组间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均P<0.05,对照组2用时最长(286.1±27.7)s,实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NS用量组间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均P<0.05,对照组2用量最多(342.1±35.9)ml,实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深静脉置管导管暴露时间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1比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均P<0.05,对照组1暴露时间最长(100.0±19.8)s;实验组和对照组2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连接管按改良式单向回血法停泵时间最短,密闭式双向回血方法回血时间最长,回血所用的生理盐水用量也最多,但是,使用传统的单向回血方法,深静脉置管导管暴露空气的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液透析 单向 密闭式双向 改良回血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回血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培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4期301-302,共2页
血液透析结束时,须在短时间内用生理盐水将体外血液驱回体内,然而,每次总有不同程度的血液丢失,长期以来会加重贫血,降低其生活质量。另外,进入体内生理盐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因此,为了减少空纤、血路残留血量... 血液透析结束时,须在短时间内用生理盐水将体外血液驱回体内,然而,每次总有不同程度的血液丢失,长期以来会加重贫血,降低其生活质量。另外,进入体内生理盐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因此,为了减少空纤、血路残留血量,降低因慢性失血造成贫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选择一种较好的回血方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 回血方法 生理盐水 生活质量 透析间期 慢性失 生存质量 临床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时不同回血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玲英 刘燕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9期2051-2051,共1页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临床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挂号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的形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回血形式,观察两组回血入体生理盐水量。结果经过观察后发现,观察组进入...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临床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挂号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的形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回血形式,观察两组回血入体生理盐水量。结果经过观察后发现,观察组进入体内的生理盐水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采用密闭回血的方法安全有效,更符合无菌操作的原则,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失血量,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 不同 回血方法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灌流中灌流器回血方法的改进
15
作者 邱俊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液透析灌流 回血方法 灌流器 空气 体内毒素 联合使用 活性炭 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血液透析回血方法对透析器残余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潘蓉 刘玉玲 蔡晓燕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86-987,共2页
目的比较传统血管钳敲击法、透析器揉搓法及静脉壶挤压法对透析器中残余血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透析回血方法。方法选择老年血液透析患者43例,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方法,每例患者分别连续3次采用3种透析回血方法,即传统血管钳敲击法、静脉... 目的比较传统血管钳敲击法、透析器揉搓法及静脉壶挤压法对透析器中残余血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透析回血方法。方法选择老年血液透析患者43例,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方法,每例患者分别连续3次采用3种透析回血方法,即传统血管钳敲击法、静脉壶挤压法、透析器揉搓法。同时评估血液透析器凝血状况,测量透析器及管路中残余血量、回血生理盐水用量及回血时间等指标。结果 3种透析回血方法在回血时间和回血生理盐水用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透析器揉搓法、静脉壶挤压法与传统血管钳敲击法相比,透析器残余血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透析器揉搓法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透析器中的残余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 回血方法 残余
原文传递
改良回血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朝梅 黄竹君 +1 位作者 刘金凤 杨凤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1期2526-252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1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例患者每周依次采用3种回血方法进行透析。比较回血过程中停泵时间、总回血时间、残余血... 目的探讨改良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1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例患者每周依次采用3种回血方法进行透析。比较回血过程中停泵时间、总回血时间、残余血量、回输生理盐水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透析器凝血状况。结果改良法的停泵时间及总回血时间分别为(18.64±3.86),(250.03±27.81)s,均低于单向法的(42.16±8.49),(262.95±33.24)s和双向法的(82.05±18.84),(306.16±23.19)s,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F分别为444.55,67.94;P〈0.01);改良法的残余血量及回输生理盐水量分别(2.81±0.42),(100.56±23.90)ml,与单向法的(2.81±0.51),(100.37±21.41)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双向法的(3.00±0.47),(148.57±23.5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法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低于单向法的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7,P=0.008),但与双向法的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0.132,P〉0.05);透析器凝血状况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回血法能最大限度减少回血中停泵时间和总回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残余血量及回输生理盐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并发症 回血方法 残余 停泵时间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不同回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丽 《慢性病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865-1867,共3页
目的比较心力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不同回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4例心力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生理... 目的比较心力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不同回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4例心力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00 mL密闭式回血方法,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250 mL单项回血法。比较两组患者回输生理盐水量,透析后体重减少情况和设定的超滤量相符率,下机后即刻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范围,回血时患者的焦虑评分,不间断回血例数,回血后透析管路内残余液量的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回输生理盐水量少于对照组,透析后体重减少情况和设定的超滤量相符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下机后即刻的血压及心率波动范围小于对照组,回血时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间断回血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透析管路内残余液量的红细胞计数及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单项回血法较生理盐水密闭式回血方法临床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液透析 回血方法 密闭式 单向
原文传递
改良单向回血法用于无肝素血液透析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朝梅 梅妮娜 +1 位作者 杨凤妹 刘金凤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30-31,共2页
目的减轻无肝素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透析器凝血程度,提高治疗安全性。方法对30例无肝素血透患者,采用自身对照,依次采用单向法、双向法及改良单向法回血技术。分别透析64、63及64例次,比较回血过程中停泵时间、回输生理盐水量及透... 目的减轻无肝素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透析器凝血程度,提高治疗安全性。方法对30例无肝素血透患者,采用自身对照,依次采用单向法、双向法及改良单向法回血技术。分别透析64、63及64例次,比较回血过程中停泵时间、回输生理盐水量及透析器凝血状况。结果改良单向法停泵时间显著短于单向法和双向法,回输生理盐水量显著少于双向法,透析器凝血程度显著轻于单向法和双向法(均P<0.05)。结论改良单向法可显著缩短回血中停泵时间、减少回输生理盐水量、降低透析器凝血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 肝素 回血方法 双向 改良单向 停泵时间 生理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盐水加空气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符瑞玲 张铁军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5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加空气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8例规律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其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回血法(对照法)和生理盐水加空气回血法(观察法),观察比较两种回血方法的残余液红细胞计数、生理盐水用量及患者心...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加空气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8例规律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其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回血法(对照法)和生理盐水加空气回血法(观察法),观察比较两种回血方法的残余液红细胞计数、生理盐水用量及患者心率、血压和透析后除水符合率。结果观察法生理盐水用量较对照法显著减少,除水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法,血压变化显著轻于对照法(P<0.05,P<0.01)。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加空气回血法既能将血液完全回输,减少透析失血,又能减少使用的液体量,提高除水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 回血方法 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加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