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结合延伸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新颖 李娜娜 吴远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结合延伸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6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治疗,研究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结合延伸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6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治疗,研究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两组均采用延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胃泌素(GA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营养状况指标及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GAS、H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研究组的PTG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结合延伸护理可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进行抑制,改善营养指标,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造口术 延伸护理 结直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对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杏生 徐勇 秦安成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研究回肠袢式造口术对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4例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Hartmann术,观察... 目的研究回肠袢式造口术对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4例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Hartmann术,观察组患者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记录2组患者Ⅰ、Ⅱ期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Ⅰ期手术后,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2.04±0.73)d]显著短于对照组[(4.36±0.97)d],Ⅱ期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色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采取回肠袢式造口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梗阻性直乙状结 生活质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造口和回肠袢式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3
作者 金灵莉 周春芳 +2 位作者 吕飞 胡素芳 卢光新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0期1672-1674,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结肠造口组和回肠袢式造口组,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结肠造口组和回肠袢式造口组,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造口回缩、坏死、水肿、脱垂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随访2年,观察2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结果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Ⅰ期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结肠造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术后,2组患者的术后造口回缩、坏死、水肿、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Ⅱ期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结肠造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术后,结肠造口组患者低血钾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P<0.05)。2组患者1年、2年死亡率和1年、2年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用于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与结肠造口术有相当的疗效,但是回肠袢式造口术更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老年 乙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兴国 李冠雄 杨中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5期1525-1529,共5页
目的比较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5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观察组Ⅰ期手术采用回肠袢式... 目的比较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5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观察组Ⅰ期手术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行Ⅱ期手术闭合造口。对照组患者采用肠造口手术治疗,于术后3个月未发生任何手术禁忌证,且无复发情况下行Ⅱ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RR)与疾病控制率(DCR)、Ⅰ期手术情况、Ⅱ期手术情况、各个时间点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1对照组RR及DCR分别为62.16%及86.49%,均显著小于观察组(分别为78.95%及94.74%)(P<0.05);2在Ⅰ期手术中,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CD3+T、CD4+T、CD8+T及CD4+/CD8+T)水平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对照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各对应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SF-12生活量表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量表相关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为理想,但回肠袢式造口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乙状结 高位直 回肠袢式造口术 造口术 SF-36生活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单汉国 黄笛鸣 王春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3期42-44,47,共4页
目的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结肠造口组... 目的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结肠造口组采用结肠造口术治疗,回肠袢式造口组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效果,第一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回肠袢式造口组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结肠造口组的50.00%(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第一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23.51±1.41)h、(54.51±12.61)min,短于结肠造口组的(34.40±2.77)h、(77.40±23.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回肠袢式造口组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优于结肠造口组(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结肠造口组的20.00%(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优于结肠造口术治疗,可改善预后,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不大,可缩短手术和排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造口术 老年梗阻性乙状结 高位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穆炳革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067-3069,共3页
目的观察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老年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患者实施Hartmann术作为Hartmann术组;36例患者实施回肠袢式... 目的观察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老年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患者实施Hartmann术作为Hartmann术组;36例患者实施回肠袢式造口术作为回肠袢式造口术组,比较两组患者Ⅰ、Ⅱ期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围术期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Ⅰ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袢式造口术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为(2.1±0.6)d,显著早于Hartmann术组(4.1±0.5)d,P<0.01。两组患者Ⅱ期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袢式造口术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为(3.0±0.5)d,显著早于Hartmann术组(4.7±0.5)d,回肠袢式造口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Hartmann术组(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效果与Hartmann术相似,但患者肠道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乙状结 HARTMANN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晓峰 张涛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4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1月到2010年1月的50例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分成回肠袢式造口组和哈特曼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回肠袢式造口组的手...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1月到2010年1月的50例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分成回肠袢式造口组和哈特曼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回肠袢式造口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哈特曼组缩短(P<0.05),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哈特曼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哈特曼术 直乙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artmann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建华 程先硕 +4 位作者 杨之斌 栗明 余昆 王伟雅 高屹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6期88-89,共2页
目的 :比较用Hartmann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4例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使用Hartmann术进行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 目的 :比较用Hartmann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4例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使用Hartmann术进行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Ⅰ期、Ⅱ期手术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首次排气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TMANN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 临床效果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造口与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进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2366-2367,共2页
目的:分析分别将结肠造口、回肠袢式造口术应用到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挑选9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5例。将结肠造口术应用于对照组,将回肠... 目的:分析分别将结肠造口、回肠袢式造口术应用到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挑选9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5例。将结肠造口术应用于对照组,将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应用于观察组。结果:对比分析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手术相关指标,即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实施治疗时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的效果优于结肠造口,有效缩短了患者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 回肠袢式造口术 老年梗阻性乙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对老年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志泉 孙立征 刘学武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5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对老年结肠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直肠癌患者分成回肠袢式组和Hartmann组,分析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Ⅰ期手术术后禁食时间短于对照组,两...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对老年结肠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直肠癌患者分成回肠袢式组和Hartmann组,分析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Ⅰ期手术术后禁食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低血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时,回肠袢式造口术比结肠造口术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Hatrmann造口术 结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宝平 张海亮 +2 位作者 常卫 郭初阳 代晓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11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结肠造口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结肠造口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为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控制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时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不大,但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Ⅱ期手术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分期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使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相对于结肠造口术来说有较大的优势,利于老年患者康复,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乙状结 老年患者 回肠袢式造口术 造lzr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tmann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祁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0期4673-4674,共2页
选取我院外科住院部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直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Hartmann术,而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I期和II期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期术... 选取我院外科住院部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直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Hartmann术,而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I期和II期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期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II期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肠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疗效显著,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TMANN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梗阻性乙状结 高位直癌、疗效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辉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299-130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普外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按分层抽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I期行结... 目的研究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普外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按分层抽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I期行结肠造口术,实验组患者I期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全部患者术后3月根据基本情况实施II期造口关闭手术,分别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I、II期手术相关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I期手术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患者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I期手术中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能够显著降低I期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II期手术操作难度,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手术安全性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造口术 结直 老年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高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翔 杨晓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5期2751-2753,共3页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高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高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研究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比较...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高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高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研究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比较两组Ⅰ期及Ⅱ期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Ⅱ期术后3 d血清胃泌素(GA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Ⅰ期排气时间、Ⅱ期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Ⅱ期术后3 d两组血清GAS、HGF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2/44)]与对照组[11.36%(5/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高位结肠癌患者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直 造口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高龄梗阻性肠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永刚 陈永亮 +2 位作者 张力 付闻吉 王付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7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探究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高龄梗阻性肠癌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高龄梗阻性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结肠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Ⅰ、... 目的:探究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高龄梗阻性肠癌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高龄梗阻性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结肠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Ⅰ、Ⅱ期手术指标(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Ⅱ期手术时,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高龄梗阻性肠癌的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回肠袢式造口术更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造口术 高龄 梗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科 段照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期245-24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artmann组(44例)和回肠袢式...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artmann组(44例)和回肠袢式造口组(44例),采用Hartmann术为Hartmann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为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Ⅰ期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的术毕至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Hartmann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的Ⅱ期手术时间、术毕至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Hartmann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Hartman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artmann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均较为显著,但回肠袢式造口术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患者的恢复速度更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TMANN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雪峰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10期172-173,共2页
目的研究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6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结肠造口术,观察组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 目的研究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6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结肠造口术,观察组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血清学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Ⅰ期手术的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清胃泌素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应用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结直 回肠袢式造口术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文玉 《智慧健康》 2020年第9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6例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行Hartmann术,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观察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 目的观察比较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6例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行Hartmann术,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观察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Ⅰ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Ⅱ期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Ⅰ期手术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及Ⅱ期手术术后并发症明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Ⅰ期、Ⅱ期术后30d时的营养指标(ALB、PAB、BM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较Hartmann术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 HARTMANN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应用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血清GAS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春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3期148-149,共2页
目的:研究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5我院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7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6例。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比较... 目的:研究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5我院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7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6例。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比较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GAS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2.48±0.57)d、住院时间(6.75±1.12)d短于对照组(4.62±0.78)d、(8.27±1.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血清GAS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均能降低左侧结肠癌患者血清GAS水平,且回肠袢式造口术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左侧结 血清GAS水平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究
20
作者 王良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8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左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根据造口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对照... 目的:分析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左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根据造口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对照组患者使用结肠造口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Cor)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Ⅰ期、Ⅱ期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 d及第5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GAS、MTL、CRP、IL-6及Cor的水平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康复的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左侧结直 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