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风口回旋区影响的高炉热风分配模拟
1
作者 罗志国 张瑀博 +3 位作者 史本慧 刘洪升 刘炳南 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0,共7页
以鞍钢新5号高炉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空喷及考虑风口回旋区这两种工况下高炉热风的周向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当风口参数相同时,空喷与考虑风口回旋区这两种工况下的热风分配规律相同,即在高炉圆周0°,90°,180°和270°... 以鞍钢新5号高炉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空喷及考虑风口回旋区这两种工况下高炉热风的周向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当风口参数相同时,空喷与考虑风口回旋区这两种工况下的热风分配规律相同,即在高炉圆周0°,90°,180°和270°方位的风口风量和鼓风动能较大,45°,135°,225°和315°方位的风口风量和鼓风动能较小;空喷和考虑风口回旋区这两种工况下的风量极差分别为3.65 m^(3)/min和7.29 m^(3)/min,标准差分别为1.32和2.71;空喷和考虑风口回旋区这两种工况下的鼓风动能极差分别为9.93 kJ/s和19.90 kJ/s,标准差分别为3.62和7.41;与空喷工况相比,考虑风口回旋区工况下热风和鼓风动能分配的不均匀性更为明显,热风分配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风口回旋区 热风分配 风量 鼓风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鼓风条件对回旋区形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刘蕾 李忠峰 +3 位作者 赵振龙 张志伟 孙兆楠 卓雨霆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针对高炉回旋区难以实验观测,研发了二维欧拉—颗粒多相流动模型,对高炉回旋区形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鼓风速度、鼓风角度对回旋区尺寸和形状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鼓风速度从150 m/s增至250 m/s时,回旋区气相体积分数及尺寸... 针对高炉回旋区难以实验观测,研发了二维欧拉—颗粒多相流动模型,对高炉回旋区形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鼓风速度、鼓风角度对回旋区尺寸和形状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鼓风速度从150 m/s增至250 m/s时,回旋区气相体积分数及尺寸显著增加,深度和高度分别从0.75 m和1.24 m扩展至1.4 m和2.36 m。另外,鼓风角度的调整在回旋区的水平和深度方向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当鼓风角度从0°调整至-30°时,回旋区高度保持在2 m左右,深度从1.52 m降至1.13 m,特别是较小鼓风角度有利于增加回旋区深度。研究结果为高炉鼓风操作参数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提升高炉运行效率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鼓风条件 回旋区形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风口回旋区影响因素的冷态实验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生富 温良英 +3 位作者 白晨光 龙战军 吕学伟 梁栋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04-808,共5页
以重钢5号高炉实际尺寸和操作参数为基础,假设高炉风口未喷吹煤粉,回旋区内的流动为气固两相流动,且气相的流动属于粘性不可压缩流动,根据相似理论建立了高炉回旋区三维冷态实验模型,分析回旋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鼓风量... 以重钢5号高炉实际尺寸和操作参数为基础,假设高炉风口未喷吹煤粉,回旋区内的流动为气固两相流动,且气相的流动属于粘性不可压缩流动,根据相似理论建立了高炉回旋区三维冷态实验模型,分析回旋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鼓风量、料层物理属性、料层高度以及风口直径对回旋区大小和形状均有影响。随着鼓风量的增大,回旋区穿透深度和高度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当鼓风量过大时,回旋区顶部炉料上浮,椭球形的回旋区形状不再存在。同一鼓风量下料层的粒径与密度比越大时形成的回旋区穿透深度越小,反之越大。料层高度对回旋区穿透深度的影响不大。风口直径对回旋区穿透深度的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风口回旋区 冷态模型 回旋区穿透深度 回旋区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回旋区影响因素的冷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生富 白晨光 +3 位作者 温良英 邱贵宝 扈玫珑 于要伟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365-5369,5373,共6页
以重钢5号高炉实际尺寸和操作参数为基础,假设回旋区内的流动为气固两相流动,且气相流动为粘性不可压缩流动,根据相似理论建立了高炉回旋区三维冷态实验模型,分析了回旋区形成机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鼓风量、料层属性、料层高度以及... 以重钢5号高炉实际尺寸和操作参数为基础,假设回旋区内的流动为气固两相流动,且气相流动为粘性不可压缩流动,根据相似理论建立了高炉回旋区三维冷态实验模型,分析了回旋区形成机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鼓风量、料层属性、料层高度以及风口直径对回旋区大小和形状均有影响。随着鼓风量的增大,回旋区深度和高度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当风量过大时,回旋区炉料上浮,椭球形的回旋区形状不再存在。回旋区高度随料层高度的逐渐增加而减小。风口直径对回旋区穿透深度的影响较其对高度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回旋区 冷态模型 回旋区穿透深度 回旋区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方法的高炉回旋区气固运动行为及形貌特征研究
5
作者 李承志 蒋景胜 +2 位作者 张正东 熊玮 周进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1-410,共10页
本文以某3200m3高炉为对象建立等比例三维局部数学模型,采用CFD-DEM耦合算法分析了风口回旋区形成过程中鼓风空气和焦炭颗粒的运动行为,并研究了鼓风量和风口直径对稳态回旋区形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口回旋区在形成过程中,高速热... 本文以某3200m3高炉为对象建立等比例三维局部数学模型,采用CFD-DEM耦合算法分析了风口回旋区形成过程中鼓风空气和焦炭颗粒的运动行为,并研究了鼓风量和风口直径对稳态回旋区形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口回旋区在形成过程中,高速热风与焦炭颗粒进行剧烈的动量交换,随着鼓风冲击深度的增加,气流末端速度减弱,气流向阻力较小的风口上方发展,回旋区空腔结构初步形成。空腔内部空隙率较高,料层阻力较小,回旋区附近气流趋向于沿回旋区边界流动并发展为涡旋状流场,部分焦炭颗粒在回旋区边界做高速运动。此外,提高风口鼓风量和减小风口直径均会显著增加稳态回旋区在高度和深度方向上的尺寸,空腔的截面形状也由圆形逐渐转变为类似羽毛状的椭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DEM耦合 高炉 风口回旋区 形貌特征 气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高炉回旋区内气-固流动行为研究
6
作者 徐鹏 何志军 +3 位作者 许锐 孙康 韩鹏 王振华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以国内某3200 m^(3)高炉鼓风参数为依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的方法,模拟研究了高炉回旋区动态演化过程,分析了焦炭颗粒接触特性及流化状态。结果表明,初始鼓风阶段回旋区高度的增量大于深度的增量,持续鼓风,回旋... 以国内某3200 m^(3)高炉鼓风参数为依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的方法,模拟研究了高炉回旋区动态演化过程,分析了焦炭颗粒接触特性及流化状态。结果表明,初始鼓风阶段回旋区高度的增量大于深度的增量,持续鼓风,回旋区尺寸逐渐稳定,焦炭颗粒的低配位数增多,高配位数减少,回旋区边缘焦炭颗粒趋于流态化;同一速度下,随着风口面积增大,回旋区内气体与焦炭颗粒之间的曳力增大,焦炭颗粒接触力减弱,接触概率降低,加剧回旋区内焦炭颗粒流态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回旋区 CFD-DEM耦合 多相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吹神东高钙烟煤对高炉回旋区热状态的影响
7
作者 王振飞 张翠柳 +2 位作者 鲍俭 徐润生 张建良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4,122,共9页
高炉风口和回旋区的热状态对炉内煤气流的一次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高炉的经济技术指标。为探究喷吹神东高钙烟煤对高炉回旋区热状态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某钢铁企业试烧期间高炉鼓风参数及其他各项操作参数,采用Fluent仿真模拟方法... 高炉风口和回旋区的热状态对炉内煤气流的一次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高炉的经济技术指标。为探究喷吹神东高钙烟煤对高炉回旋区热状态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某钢铁企业试烧期间高炉鼓风参数及其他各项操作参数,采用Fluent仿真模拟方法,建立风口回旋区的三维燃烧模型,系统分析不同喷吹条件下温度分布、气体分布、速度分布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在风口复杂条件下喷吹神东高钙烟煤对高炉回旋区热状态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神东高钙烟煤和ES无烟煤燃烧后产生的还原气体量最多,生产时有利于矿石的还原;向高炉喷吹神东高钙烟煤、HX烟煤、WN烟煤、SG烟煤与ES无烟煤混合煤粉时,燃尽率分别为72.25%、70.11%、68.87%、67.56%,神东高钙烟煤与ES无烟煤混合喷吹时煤粉的燃尽率最高,这是由于神东高钙烟煤和ES无烟煤的CaO质量分数较高,其在风口、回旋区内的燃烧特性最佳;混合喷吹神东高钙烟煤与ES无烟煤时,风口、回旋区内的煤气成分和煤粉燃尽率等方面要强于其他三种情况,适宜向高炉喷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喷吹 回旋区 高钙烟煤 热状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喷吹水煤气对风口回旋区的影响及可行性分析
8
作者 王聪渊 王丽丽 +1 位作者 客海滨 董国强 《山西冶金》 2024年第12期153-155,159,共4页
基于高炉富氢喷吹的现状,考虑用煤的气化产物作为还原气体。优质水煤气含有丰富的CO和H_(2),是一种很好的还原气体。为了研究高炉喷吹水煤气后风口回旋区的变化及喷吹水煤气后高炉稳定运行的可行性,系统研究了水煤气喷吹量对炉腹煤气组... 基于高炉富氢喷吹的现状,考虑用煤的气化产物作为还原气体。优质水煤气含有丰富的CO和H_(2),是一种很好的还原气体。为了研究高炉喷吹水煤气后风口回旋区的变化及喷吹水煤气后高炉稳定运行的可行性,系统研究了水煤气喷吹量对炉腹煤气组成、炉腹煤气量、理论燃烧温度和风口回旋区尺寸的影响,并提出了补偿措施。结果表明:喷吹水煤气后还原气体(CO+H_(2))总量上升,炉腹煤气量增加,理论燃烧温度降低,回旋区体积缩小。采取降低鼓风流量、提高富氧率和减小风口直径的措施进行补偿,补偿后达到水煤气喷吹前的工艺指标,并且总还原气体浓度提高,焦比降低,因此高炉喷吹水煤气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风口回旋区 水煤气 补偿措施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口回旋区模拟谈风口参数对风量的影响
9
作者 张瑀博 史本慧 +3 位作者 刘洪升 刘炳南 罗志国 邹宗树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基于鞍钢新5号高炉生产数据,在考虑风口回旋区条件下,探讨了风口回旋区体积、风口直径及风口插入深度对风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口回旋区体积由0.6769m^(3)增大到0.7186m^(3)时,风量从158.02m^(3)/min增加到163.41m^(3)/min,与空喷相比... 基于鞍钢新5号高炉生产数据,在考虑风口回旋区条件下,探讨了风口回旋区体积、风口直径及风口插入深度对风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口回旋区体积由0.6769m^(3)增大到0.7186m^(3)时,风量从158.02m^(3)/min增加到163.41m^(3)/min,与空喷相比,风口风量更大;风口直径分别为110mm、115mm、120mm时,风口直径每扩大5mm,风量依次增加了5.81m^(3)/min、12.16m^(3)/min,与空喷相比,随着风口直径的增加,风量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风口插入深度分别为480500、520、560mm时,风量分别为159.61m^(3)/min、159.64m^(3)/min、159.69m^(3)/min、159.76m^(3)/min,与空喷相比,随着风口插入深度的增加,风量会增大,但增幅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风量 风口 回旋区 直径 插入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风口回旋区多形貌颗粒混合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10
作者 华晴赉 韦光超 +3 位作者 但家云 汪小毅 崔佳鑫 鄂殿玉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目的】高炉的稳定运行和能耗控制受制于风口回旋区内复杂的物理化学行为,因此对回旋区内混合多形貌颗粒的气固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耦合方法对高炉风口回旋区内混合多形貌焦炭颗粒的流动行为和... 【目的】高炉的稳定运行和能耗控制受制于风口回旋区内复杂的物理化学行为,因此对回旋区内混合多形貌颗粒的气固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耦合方法对高炉风口回旋区内混合多形貌焦炭颗粒的流动行为和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和分析4种不同的混合非球形颗粒体积分数对风口回旋区演化形貌和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随着非球形颗粒的体积分数从0增至9%,回旋区的宽度和高度分别增加96%和67%,转动能则增加3.53倍;颗粒所受曳力随非球形颗粒混合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颗粒间接触法向力概率密度函数分布也会向左偏移且峰值随之减小,而混合非球形颗粒时配位数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峰值均小于不混合时的工况。【结论】混合非球形颗粒体积分数对高炉风口回旋区形貌和曳力分布、颗粒配位数概率分布等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离散单元法 高炉风口回旋区 多形貌颗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熔化气化炉风口回旋区因素的物理模拟
11
作者 狄瞻霞 韩立浩 +1 位作者 罗志国 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9,18,共5页
以COREX实际尺寸和操作参数为基础,假设回旋区内只有气、固两相,根据相似准则建立了COREX熔化气化炉模型用以研究回旋区.实验采用聚乙烯粒子作为模型的填充物料,并用红色粒子作为示踪粒子,研究了回旋区的形成过程;通过颗粒速度场确定的... 以COREX实际尺寸和操作参数为基础,假设回旋区内只有气、固两相,根据相似准则建立了COREX熔化气化炉模型用以研究回旋区.实验采用聚乙烯粒子作为模型的填充物料,并用红色粒子作为示踪粒子,研究了回旋区的形成过程;通过颗粒速度场确定的回旋区边界,分析了风速、排料速度(焦炭燃烧速度)、料层高度等因素对回旋区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X 风口回旋区 回旋区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EX熔化气化炉风口回旋区CFD+DEM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俊杰 周恒 +1 位作者 罗志国 邹宗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4-827,844,共5页
COREX熔化气化炉风口回旋区是炉况顺行的基础,在冶炼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描述其形状和大小,建立了CFD+DE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耦合模型,对回旋区形成过程及大小进行了颗粒尺度的分析... COREX熔化气化炉风口回旋区是炉况顺行的基础,在冶炼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描述其形状和大小,建立了CFD+DE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耦合模型,对回旋区形成过程及大小进行了颗粒尺度的分析.得到床层高度为0.4m,气体速度11.74m/s的条件下回旋区颗粒空隙度分布,当吹气时间为0.13s时,气体入口附近有颗粒被吹开,随着时间的推进,气体动能吹开的颗粒增多,0.19~0.21s时,形成的回旋区开始稳定.对入口处不同气体速度条件下回旋区及其附近颗粒速度进行了计算模拟.模拟结果显示,风口附近颗粒在做回旋运动,并且随着入口气体速度的增大,吹开的颗粒增多,回旋区空腔增大,当入口气体速度为11.74m/s和16.83m/s时形成的回旋区较稳定,当入口气体速度大于21.90m/s时形成的回旋区不太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化气化炉 风口回旋区 DEM CFD 回旋区颗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高喷煤水平下对回旋区内残炭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师庸 徐君 +5 位作者 赵忠夫 白瑞成 周淑仪 徐万仁 吴信慈 李荣壬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9-12,共4页
在镜下对 40 6 3m3高炉回旋区残炭的研究表明 ,不同煤岩显微组分所形成的残炭性状不同 ,这些残炭在镜下各有其特征 :喷煤水平在 16 1- 2 14kg/t间 ,随着喷吹量提高 ,回旋区中残炭虽增加 ,但未见堆积 ;未燃残炭绝大部分随上升气流经高炉... 在镜下对 40 6 3m3高炉回旋区残炭的研究表明 ,不同煤岩显微组分所形成的残炭性状不同 ,这些残炭在镜下各有其特征 :喷煤水平在 16 1- 2 14kg/t间 ,随着喷吹量提高 ,回旋区中残炭虽增加 ,但未见堆积 ;未燃残炭绝大部分随上升气流经高炉被消耗掉 ;高炉炉顶逸出粉尘中残炭极少 ,且未发现由烟煤镜质组衍生的残炭 ,由无烟煤和烟煤丝质组衍生的残炭也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炭 喷煤 回旋区 煤岩显微组分 高炉 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旋区煤粉燃烧过程与辐射图像的关联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温良英 白晨光 +3 位作者 陈登福 董凌燕 邱贵宝 欧阳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3-95,共3页
高炉喷吹煤粉的喷煤枪出口到回旋区中心是煤粉燃烧的关键区域,为建立高炉回旋区煤粉燃烧与辐射图像之间的关联关系,以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和辐射图像信息与燃烧空间温度分布的关联性为基础,建立了二维辐射图像信息与高炉风口回旋区内三维... 高炉喷吹煤粉的喷煤枪出口到回旋区中心是煤粉燃烧的关键区域,为建立高炉回旋区煤粉燃烧与辐射图像之间的关联关系,以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和辐射图像信息与燃烧空间温度分布的关联性为基础,建立了二维辐射图像信息与高炉风口回旋区内三维辐射能的关系。提出将辐射图像信息作为煤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的辐射边界条件,借助燃烧过程数值模拟技术来估计燃烧介质辐射特性参数的非均匀分布,得到了高炉回旋区煤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与辐射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二维成像技术测量三维温度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区 煤粉燃烧 辐射图像 数值模拟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风口回旋区内温度分布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焱 袁辉 +3 位作者 祝俊俊 王炜 薛正良 程常桂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预混燃烧模型对高炉风口回旋区内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风量、风压、喷煤量等参数对高炉风口回旋区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风量、风压、喷煤量的增加,风口回旋区内温度最高处离风口端部的距离逐渐增大,风口...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预混燃烧模型对高炉风口回旋区内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风量、风压、喷煤量等参数对高炉风口回旋区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风量、风压、喷煤量的增加,风口回旋区内温度最高处离风口端部的距离逐渐增大,风口回旋区内最高温度逐渐降低;风口的堵塞会使风口回旋区内温度最高处与风口端部的距离缩短,使风口回旋区内最高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风口回旋区 温度分布 风量 风压 喷煤量 温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喷吹焦炉煤气风口回旋区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同来 柳政根 储满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7-991,共5页
基于质量平衡和热量平衡理论,建立了高炉喷吹焦炉煤气风口回旋区数学模型,系统研究了焦炉煤气喷吹量对回旋区焦炭质量流量、理论燃烧温度、炉腹煤气量、炉腹煤气组成和回旋区形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维持高炉现有的基准操作不变的条件下... 基于质量平衡和热量平衡理论,建立了高炉喷吹焦炉煤气风口回旋区数学模型,系统研究了焦炉煤气喷吹量对回旋区焦炭质量流量、理论燃烧温度、炉腹煤气量、炉腹煤气组成和回旋区形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维持高炉现有的基准操作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焦炉煤气喷吹量的增加,理论燃烧温度呈降低的趋势,而炉腹煤气量呈增加的趋势;为了维持理论燃烧温度和炉腹煤气量与基准操作一致,可通过降低风量和提高富氧率进行热补偿.热补偿后,随着焦炉煤气喷吹量的增加,焦炭质量流量呈上升趋势,炉腹煤气中还原气体积呈增加趋势,回旋区体积呈缩小趋势.每增加1 m3/s的焦炉煤气喷吹量,焦炭质量流量上升1.74%,炉腹煤气中还原气体积增加2.04%,回旋区体积缩小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焦炉煤气喷吹 风口 回旋区 数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风口回旋区温度检测算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欧阳奇 温良英 +1 位作者 白晨光 张生富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共5页
应用机器视觉理论,引用微元积分思想建立了辐射图像信息与高炉风口回旋区二维温度场梯度分布的关系模型,并针对CCD非接触测量回旋区温度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易出现CCD输出过饱和电流问题,提出了大于CCD噪声总量和防止饱和电流输出的快门时... 应用机器视觉理论,引用微元积分思想建立了辐射图像信息与高炉风口回旋区二维温度场梯度分布的关系模型,并针对CCD非接触测量回旋区温度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易出现CCD输出过饱和电流问题,提出了大于CCD噪声总量和防止饱和电流输出的快门时间控制模型。通过小型煤气燃烧实验和高炉风口现场实验表明:该温度检测算法正确,快门控制模型能有效地防止图像出现“白炽”现象,提高了温度测量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区 煤粉燃烧 温度梯度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摄像机图像处理法确定风口回旋区边界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野 罗志国 +1 位作者 邹宗树 刘洪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58-1461,共4页
通过建立COREX熔化气化炉的对称半体冷态模型,利用高速摄影的手段跟踪示踪颗粒,得到观察面板处风口回旋区域的颗粒运动信息.通过对大量颗粒运动信息的处理得到风口回旋区的颗粒速度标量场,将其与目测结果对比,确定0.15m/s以内的颗粒速... 通过建立COREX熔化气化炉的对称半体冷态模型,利用高速摄影的手段跟踪示踪颗粒,得到观察面板处风口回旋区域的颗粒运动信息.通过对大量颗粒运动信息的处理得到风口回旋区的颗粒速度标量场,将其与目测结果对比,确定0.15m/s以内的颗粒速度标量场为风口回旋区域.本研究结果可为COREX熔化气化炉及高炉等的理论研究或数学模拟提供准确的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摄像 熔化气化炉 回旋区 物理模拟 颗粒速度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颗粒速度标量场确定风口回旋区边界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志国 孙野 +1 位作者 刘洪华 邹宗树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2,共5页
利用COREX熔化气化炉半周冷态模型,通过跟踪示踪颗粒的运动信息,得到观察面板处风口回旋区域的颗粒速度场.通过与目测结果的对比,确定超过0.15m/s的颗粒速度标量场为风口回旋区域.实验得到的回旋区边界可为回旋区理论或数学模拟提供准... 利用COREX熔化气化炉半周冷态模型,通过跟踪示踪颗粒的运动信息,得到观察面板处风口回旋区域的颗粒速度场.通过与目测结果的对比,确定超过0.15m/s的颗粒速度标量场为风口回旋区域.实验得到的回旋区边界可为回旋区理论或数学模拟提供准确的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X 熔化气化炉 风口回旋区 物理模拟 颗粒速度标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气化炉风口回旋区冶炼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开平 赵世强 吴胜利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2期8-13,共6页
相比于高炉风口喷吹富氧热风,熔融气化炉风口采用常温纯氧,使得炉内质量、动量、热量的传输以及煤气流分布等冶炼特征与高炉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建立熔融气化炉风口回旋区二维数学模型,系统考察熔融气化炉风口回旋区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 相比于高炉风口喷吹富氧热风,熔融气化炉风口采用常温纯氧,使得炉内质量、动量、热量的传输以及煤气流分布等冶炼特征与高炉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建立熔融气化炉风口回旋区二维数学模型,系统考察熔融气化炉风口回旋区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及气体组分分布的冶炼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固相热交换及焦炭(或块煤形成的半焦)燃烧反应的综合作用下,熔融气化炉风口回旋区内气体温度迅速升高至3 500 K以上;此外,风口前端存在小规模的气体循环流动现象,故风口前端扩孔破损现象严重,进而导致非计划休风率较高;为减少此类休风现象,可适当额外喷吹富氢燃料性气体(天然气、焦炉煤气),不仅能降低风口回旋区内气体温度,更可替代部分固体燃料,并充分发挥其中H2的高温还原优势,提升熔融气化炉冶炼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气化炉 风口回旋区 冶炼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